2.有多少坏人是天生的?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主要是基因决定的。而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家庭和社会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因素。
反社会型人格,是变态人格,也叫人格异常,在这类人中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
现在我们知道这部分人可不是少数,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高达1%以上。很多这样的人就在我们社会的各部门工作,而他们的一个犯罪类型就是腐败罪。
特征:聪明灵活进取但大权在握就出问题
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平时总是表现得聪明灵活、富有创造性、富有进取精神、天生的领导才能等等,因此容易得到赏识。他们往往凭着艰苦奋斗的经历,获得权力。不过,一旦大权在握,他们的病态人格就开始作祟:他喜欢在上司那里搬弄是非,他虐待下级和同事,工作挑肥拣瘦。如果上面还没有对他的问题加以注意,他会越滑越远,他开始盗用公司的资源谋私利,他开始贪污……直到被审判为止。现在英美的研究人员正把目光转移到公司中,希望借助心理学手段,找到反社会型人格的罪犯,同时通过一些测试手段尽早发现身边的潜伏者。
病态人格实际上是人格的明显偏离。如果程度较轻,没有或很少会有社会功能障碍,仅仅是人格特征突出,但是如果程度严重就是精神病了。现实中,很多人存在病态人格,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程度不同而已。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疾病分类中,将反社会型人格作为精神病的一种,精神病的具体分类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狂)、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称为病态人格(psychopathy)。这种病的患者因行为与社会规范相背离而引人注目,他们的表现有时像天才。他们的认识完好,但行为不会深思熟虑,不考虑后果,常因微小刺激引起攻击、冲动和暴行。这种人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他们从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与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容易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的粗暴行为进行辩解。
反社会型人格一般自儿童期就开始有表现,他们的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不重视人际关系,爱幻想;常违反社会规范。由于反社会型人格者智力一般都正常,有社会责任能力,所以尽管人格异常,但他们违法犯罪仍要负法律责任。
不久前,埃希·维丁开始了一项针对4000对7岁左右的双胞胎进行的研究。这些孩子们的老师曾经抱怨,其中一些孩子具有非凡的撒谎能力,甚至在老师中间搬弄是非。另一些老师则告诉埃希,有些孩子的心肠特别狠,不跟人亲近,做了错事也不认错。埃希将这两类孩子分成两个组进行研究。她相信对比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和有些差异的异卵双生的双胞胎,能够发现基因在人格形成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她即将出版的研究报告中,将首次宣布她的发现:心肠特别硬的反社会型人格类型中,大约70%的人是由于基因使然。换句话说,反社会型人格的核心症状有非常强的基因影响痕迹。接着,她又在两组儿童中试图排除一些情形最严重的极端个案,她说,除去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的儿童并不是那种强迫型的反社会型儿童,他们的手段显得高明,他们能在学校挑拨老师之间的关系;他们撒谎从来不眨眼,他们还表现出非凡的魅力——只要想接近某个人,他们就会这样做。
她说,只有20%多冷漠无情类型的反社会型人格是由外界环境造成,在这些孩子中,她注意到一个类型,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反社会型人格影响,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行为。这也是天生的,或者说由他们的基因决定的。对于他们,再好的家庭环境都没有帮助,他们非常容易接受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现这样的孩子,要在学龄前就进行矫正,否则只能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坏。她同意,心理变态是无法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尤其是成年人成功率非常低。除非将来用基因的方法也许还能有一线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