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朝征伐高句丽的原因:高句丽是如何一步步,激怒大隋的?
自从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到公元589年杨坚统一中国的这二百多年里,中原长期战乱导致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力下降,尤其是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隋朝时期,高句丽已经成为一个可以与中原隋王朝抗衡的势力集团。
自汉代起,高句丽政权基本上都是臣服于中央政权。因此,此时高句丽的种种做法既是一种破坏原有宗藩秩序平衡的行为,又是对隋王朝国家安全的一种威胁,这也是隋朝四征高句丽的根本原因。
1、高句丽政权实质上是中国的附属国
日本和韩国的学者在研究高句丽历史时,总想将高句丽的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剥离出去。但实际上,高句丽是地方性政权而非独立藩国。
高句丽故地上之前出现的政权箕子朝鲜受周武王册封,卫氏朝鲜被西汉政权列为外臣,公元108年,西汉在朝鲜半岛上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很显然,高句丽是在中国郡县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非一个独立国家。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中原内乱,无暇顾及其他。借此时机,高句丽开始急剧扩张。到隋朝时,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一个区域性大国。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征伐高句丽时,如此说道: “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
这也佐证了,高句丽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眼中,绝非是独立国家,而是一个藩属国。所以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是收复固有领土、稳定地方秩序的正义性战争。
高句丽口是心非的外交政策
西汉时期,高句丽臣服了中国,但是东汉后期,中原对高句丽的威慑力逐渐下降,高句丽 又开始骚扰东汉边境。
东汉之后,无论是统一的中央王朝,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也都没有放弃对高句丽进行册封的权利,并且高句丽政权与这些中央政权也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名义上的臣服关系。
东汉中后期至魏晋南北朝,高句丽游走于各个中原割据政局之间,使中原各政权之间相互制约,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扩张期。
然而,高句丽政权虽然接受中央王朝的册封,但实际上的不臣行为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干涉,使得高句丽政权可以在东北边境地区称霸一时,成为一个区域性大国。
然而高句丽依然派兵侵略百济,由此可以看出,高句丽为了扩张,已经不顾及隋朝与百济的册封关系了,这是在严重挑衅隋王朝在其附属国中的威严和地位。
而从隋朝将高句丽王册封为辽东郡公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隋王朝只把高句丽视为自己的一方诸侯而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
此时的高句丽左右逢源,其势力究竟如何呢?高句丽与突厥和南陈都有往来,形成了一个自北向南针对隋王朝的包围圈。
那么高句丽的这些行为是否是刻意针对隋朝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开皇17年的时候,高丽王汤听到陈朝被灭,极为恐惧,于是开始练兵、屯粮,准备拒守。不难看出,陈国灭亡后,高句丽的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自己将要大祸临头,这说明高句丽的统治者显然明白自己对隋朝的挑衅,已经对隋朝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威胁,隋朝与其维护和平关系,因为有陈的掣肘。
此时陈国已亡,南方已定,隋朝的战略重心开始指向东北地区。但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故高句丽只能采取“治兵积谷”的防御策略。
3、高句丽的挑衅和扩张行径,破坏了原有的宗藩秩序
高句丽在朝鲜半岛一直进行着统一活动,作为藩属国,高句丽甚至不顾隋文帝的命令。高句丽一直想要征服百济,但是百济是隋朝的藩属国,隋文帝特地下诏给高句丽:“(百济)畏服归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
然而高句丽依然派兵侵略百济,由此可以看出,高句丽为了扩张,已经不顾及隋朝与百济的册封关系了,这是在严重挑衅隋王朝在其附属国中的威严和地位。
除了挑衅隋朝,高句丽还试探着蚕食隋朝边境。在东北地区,高句丽不断地对外扩张, 先是逼迫靺鞨部落臣服,随后率领靺鞨军队寇略辽西这已经是公然挑战隋朝的宗主国地位。
虽然此次高句丽与靺鞨联军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但是给了早已想要征伐高句丽的隋文帝以口实,隋文帝“命汉王谅为元帅,总水陆讨之,下诏黜其爵位”。
而高句丽一看到隋朝竟然派遣了30万大军前来讨伐,立马俯首称臣(“时馈运不继,六军乏食,师出临渝关,复遇疾疫,王师不振。及次辽水,元亦惶惧,遣使谢罪”)。
但高句丽并没有放弃扩张领土,这说明高句丽其实是在试探隋朝的反应。
大业八年,隋炀帝开始了隋朝对高句丽的第二次征伐,军队人数多达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这也说明高句丽的试探行为当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隋朝的宗主国地位。
结语
在我看来,隋朝对高句丽的征伐,绝非侵略,但也不是统一,而是为了维护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旧有的册封的国际秩序。所以说,隋朝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维系旧有的宗藩关系、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环境和隋朝的最高国家利益。
国际秩序。所以说,隋朝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维系旧有的宗藩关系、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环境和隋朝的最高国家利益。



自从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到公元589年杨坚统一中国的这二百多年里,中原长期战乱导致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力下降,尤其是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隋朝时期,高句丽已经成为一个可以与中原隋王朝抗衡的势力集团。
自汉代起,高句丽政权基本上都是臣服于中央政权。因此,此时高句丽的种种做法既是一种破坏原有宗藩秩序平衡的行为,又是对隋王朝国家安全的一种威胁,这也是隋朝四征高句丽的根本原因。
1、高句丽政权实质上是中国的附属国
日本和韩国的学者在研究高句丽历史时,总想将高句丽的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剥离出去。但实际上,高句丽是地方性政权而非独立藩国。
高句丽故地上之前出现的政权箕子朝鲜受周武王册封,卫氏朝鲜被西汉政权列为外臣,公元108年,西汉在朝鲜半岛上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很显然,高句丽是在中国郡县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非一个独立国家。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中原内乱,无暇顾及其他。借此时机,高句丽开始急剧扩张。到隋朝时,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一个区域性大国。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征伐高句丽时,如此说道: “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
这也佐证了,高句丽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眼中,绝非是独立国家,而是一个藩属国。所以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是收复固有领土、稳定地方秩序的正义性战争。
高句丽口是心非的外交政策
西汉时期,高句丽臣服了中国,但是东汉后期,中原对高句丽的威慑力逐渐下降,高句丽 又开始骚扰东汉边境。
东汉之后,无论是统一的中央王朝,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也都没有放弃对高句丽进行册封的权利,并且高句丽政权与这些中央政权也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名义上的臣服关系。
东汉中后期至魏晋南北朝,高句丽游走于各个中原割据政局之间,使中原各政权之间相互制约,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扩张期。
然而,高句丽政权虽然接受中央王朝的册封,但实际上的不臣行为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干涉,使得高句丽政权可以在东北边境地区称霸一时,成为一个区域性大国。
然而高句丽依然派兵侵略百济,由此可以看出,高句丽为了扩张,已经不顾及隋朝与百济的册封关系了,这是在严重挑衅隋王朝在其附属国中的威严和地位。
而从隋朝将高句丽王册封为辽东郡公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隋王朝只把高句丽视为自己的一方诸侯而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
此时的高句丽左右逢源,其势力究竟如何呢?高句丽与突厥和南陈都有往来,形成了一个自北向南针对隋王朝的包围圈。
那么高句丽的这些行为是否是刻意针对隋朝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开皇17年的时候,高丽王汤听到陈朝被灭,极为恐惧,于是开始练兵、屯粮,准备拒守。不难看出,陈国灭亡后,高句丽的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自己将要大祸临头,这说明高句丽的统治者显然明白自己对隋朝的挑衅,已经对隋朝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威胁,隋朝与其维护和平关系,因为有陈的掣肘。
此时陈国已亡,南方已定,隋朝的战略重心开始指向东北地区。但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故高句丽只能采取“治兵积谷”的防御策略。
3、高句丽的挑衅和扩张行径,破坏了原有的宗藩秩序
高句丽在朝鲜半岛一直进行着统一活动,作为藩属国,高句丽甚至不顾隋文帝的命令。高句丽一直想要征服百济,但是百济是隋朝的藩属国,隋文帝特地下诏给高句丽:“(百济)畏服归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
然而高句丽依然派兵侵略百济,由此可以看出,高句丽为了扩张,已经不顾及隋朝与百济的册封关系了,这是在严重挑衅隋王朝在其附属国中的威严和地位。
除了挑衅隋朝,高句丽还试探着蚕食隋朝边境。在东北地区,高句丽不断地对外扩张, 先是逼迫靺鞨部落臣服,随后率领靺鞨军队寇略辽西这已经是公然挑战隋朝的宗主国地位。
虽然此次高句丽与靺鞨联军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但是给了早已想要征伐高句丽的隋文帝以口实,隋文帝“命汉王谅为元帅,总水陆讨之,下诏黜其爵位”。
而高句丽一看到隋朝竟然派遣了30万大军前来讨伐,立马俯首称臣(“时馈运不继,六军乏食,师出临渝关,复遇疾疫,王师不振。及次辽水,元亦惶惧,遣使谢罪”)。
但高句丽并没有放弃扩张领土,这说明高句丽其实是在试探隋朝的反应。
大业八年,隋炀帝开始了隋朝对高句丽的第二次征伐,军队人数多达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这也说明高句丽的试探行为当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隋朝的宗主国地位。
结语
在我看来,隋朝对高句丽的征伐,绝非侵略,但也不是统一,而是为了维护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旧有的册封的国际秩序。所以说,隋朝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维系旧有的宗藩关系、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环境和隋朝的最高国家利益。
国际秩序。所以说,隋朝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维系旧有的宗藩关系、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环境和隋朝的最高国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