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贴吧 关注:74贴子:6,715

通背拳的起源及练习精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背拳的起源及练法精要: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里面的功法招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感悟到它的特别之处,以及一些精髓内涵,汉拳中比较著名的一种拳法,通背拳。
通背拳流传很久,也很广,里面有很多的奥义,真正学习起来的话,也不是非常的容易,关键在于基本功,它的功效非常的神奇,尤其是在实战中,可以提升很多的战斗力,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通背拳吧。
据老谱记载,白猿通臂拳自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姓白、名土口、字衣三,仿山中灵猴的姿态、诸猿之栖息、猎食、争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而成。始称为通臂,以通臂猿形为主,仿其形而练,旨在加长臂力,击法单操居多。创“峨眉通臂拳”,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乃宋陈传老祖(字图南,别号希夷先生),秉石室华山道人陈抟之二十四式修真法。明灵石猴拳术,乃明朝费大恒所传,世称通臂心意。赤屁马猴拳术,乃少林寺慧可法师所传,世称通臂心极。清末山东人任十、鲁云清传入北京,逐步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白猿通背拳,至今已有一百七八十年的历史,传承已有七八代人,广泛传播于京城。石鸿胜艺成后在京授徒传艺,第一代传人:张文成(皮店张三)、刘子英(中医大夫)、项仲山(褶子项)、马晓合(牛街回族)、韩洞一(白云观道士)。马晓合是经刘子英的胞兄刘子杰介绍向石鸿胜拜师学艺的,因其是牛街回族,自此,白猿通背拳开始在北京市西城区牛街地区传承。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08 06:28回复
    通背拳的起源及练法精要: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里面的功法招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感悟到它的特别之处,以及一些精髓内涵,汉拳中比较著名的一种拳法,通背拳。
    通背拳流传很久,也很广,里面有很多的奥义,真正学习起来的话,也不是非常的容易,关键在于基本功,它的功效非常的神奇,尤其是在实战中,可以提升很多的战斗力,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通背拳吧。
    据老谱记载,白猿通臂拳自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姓白、名土口、字衣三,仿山中灵猴的姿态、诸猿之栖息、猎食、争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而成。始称为通臂,以通臂猿形为主,仿其形而练,旨在加长臂力,击法单操居多。创“峨眉通臂拳”,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乃宋陈传老祖(字图南,别号希夷先生),秉石室华山道人陈抟之二十四式修真法。明灵石猴拳术,乃明朝费大恒所传,世称通臂心意。赤屁马猴拳术,乃少林寺慧可法师所传,世称通臂心极。清末山东人任十、鲁云清传入北京,逐步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白猿通背拳,至今已有一百七八十年的历史,传承已有七八代人,广泛传播于京城。石鸿胜艺成后在京授徒传艺,第一代传人:张文成(皮店张三)、刘子英(中医大夫)、项仲山(褶子项)、马晓合(牛街回族)、韩洞一(白云观道士)。马晓合是经刘子英的胞兄刘子杰介绍向石鸿胜拜师学艺的,因其是牛街回族,自此,白猿通背拳开始在北京市西城区牛街地区传承。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08 06:29
    回复
      2025-08-31 20:09: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钻等,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弹等。套路运动要求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肩臂撩挂、击拍轻快、闪展灵活、虚实分明、腰背发力、冷弹脆快、坚韧交错。
      通背拳在汉族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仿诸猿之栖息、猎食、争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而成。始称为通臂,以通臂猿形为主,仿其形而练,旨在加长臂力,击法单操居多。为一种练法。历经千载,先人去粗取精,取长补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来北京和石鸿胜用祁家五虎断魂枪交换白猿通背拳散手。始创通臂拳门称祁家门(江湖称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采各家之长,将流散在民间的通臂单手、单操、击法、练法柔化合一。
      通背拳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种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以背力为法,放长击远先发制人,特殊练法的拳法;通背拳术(江湖称少祁派)。因练法,击法独特,变化灵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钻五掌为主,又附会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称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脱离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采用人体科学合理的锻炼法则,力发腰背力达掌尖,全身上下、内外贯通、刚柔相济,正确运用心法、身法、气力,使之成为武林中特殊练法的拳种,有别於“少林”、“武当”。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7-08 06:30
      回复
        据老谱记载,白猿通臂拳自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姓白、名土口、字衣三,仿山中灵猴的姿态创“峨眉通臂拳”,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乃宋陈传老祖(字图南,别号希夷先生),秉石室华山道人陈抟之二十四式修真法。明灵石猴拳术,乃明朝费大恒所传,世称通臂心意。赤*马猴拳术,乃少林寺慧可法师所传,世称通臂心极。清末山东人任十、鲁云清传入北京,逐步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白猿通背拳,至今已有一百七八十年的历史,传承已有七八代人,广泛传播于京城。石鸿胜艺成后在京授徒传艺,第一代传人:张文成(皮店张三)、刘子英(中医大夫)、项仲山(褶子项)、马晓合(牛街回族)、韩洞一(白云观道士)。马晓合是经刘子英的胞兄刘子杰介绍向石鸿胜拜师学艺的,因其是牛街回族,自此,白猿通背拳开始在牛街地区传承。第二代传人:王贵祥、侯锡荣、张绍三、米长青。王贵祥所学为散手一百单八手单操,张绍三所学为白猿通背二十四式,侯锡荣所学为六趟拆拳三十六手。第三代传人:杭玉成、白永福、王启成、王永凤、张文斌、王玉昆、冯玉山、白山、马大友等人。第四代传人:冯长海是冯玉山的长子、冯啓全是冯玉山次子、王玉书、钟国麟、周连元、张贵增、马万海、胡绍光、张永铬、张永成、张永泉、马洪生、马雨仁、夏国启、张增利、马文忠、赵和龄、王志田、李庭甫等人。白猿通背拳第五代传人:孙德清、杨凤海、郭平刚、王书奎、王启宽、魏建龙、钟宝义、钟宝元、钟宝强、张斌、孙德全、杨志勇、张长荣、张森、任德启、李连生、李连会、王哲、王训、谢建国、路学敏、孙保国、孙保生、石平、杨波、窦景生、尚世军、王长山、王长河、毕二国、魏献平、韩胜利、张寿山、李兴军。第六代传人:孙鹏、杨猛、李维、贾明、魏勇、武庆山、王洪天、罗赖娃、张洪飞、蒋恩泽、付铁良、杨广福、韩庭珍、马金社、王家宝、朱順立、王娜、任维石、瞻长江、翟彦瑞、刘克国、陈福霞、杨玉兰、张贵阳、钟琦、钟珍、周玉江。第七代传人:张俊峰、朱星月。经几代传衍,逐渐形成了现今具有独特风格的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白猿通背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台区马家堡白猿通背拳。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7-08 06:44
        回复
          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北京城里热闹非凡,各地武林豪杰汇聚京城,三年一次的武科举考试即将拉开大幕。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牛街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只用一招便将一位武功高强的武举人打翻在地,这个小商贩就是牛街白猿通背第一代传人马晓合。
          马晓合,牛街回族人,自幼生活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最早练习的是弹腿。清咸丰年随来京的山东济南人石鸿胜学习白猿通背拳,为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一代传人,他将白猿通臂拳改名为行拳二十四手,也叫通臂二十四式。此后,白猿通背拳在牛街地区又经二、三、四代回族拳师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摔打结合的现有风格。
          马晓合在牛街回族地区影响很大,关于马晓合的武林轶事很多如:菜市口怒劫缥车、米市胡同打武举、圣恩寺比武、妙峰山要镖、南横街东口小东庙烧法船比武、六月初一南掖门(现右安门)外中顶庙进香、少林会比武等等。马晓合在牛街地区所传的行拳二十四手专以打桩、打袋、穿甲对练主要训练方法。又因当时牛街地区回族摔跤名家很多,如闪德保、老钱三、尹贵保,杨双恩等,又有京城摔跤名家宛八爷、瑞五爷、关文爷等人先后都来聚会,切磋技艺。因此,马晓合在教习白猿诵臂二十四式基本功法的同时,将二十四式与跤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使练武者和跤手从对方吸取新的方法,双方相得益彰,都得到很明显的提高。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7-08 06:44
          回复
            通背拳侧重实用,不讲究套路而讲求招法。入学先练基本功,如“五行拳”(摔、拍、穿、劈、钻)、散手后,再习练“单操势子”,有“十二连锤”、“十二野马奔槽”、“十把擒拿”等。单操势子有套路性质,只是短小精悍的招法。因该拳讲“见招打势”,故没器械的固定套路,习练时按拳术使用器械,常用器械只有刀、枪、棍,表演现组织套路。
            活腕,俗语“活肩打腕、把式一半”。通背拳的专项训练——“活腕”,可以说是通背拳的重中之重。关于活腕,只要是练过通背拳的都知道,缺了活腕就没有通背拳的存在,练通背拳必练手腕。把手腕练活是通背拳一大特点,特别是练习通背拳日久的人,大多都形成了习惯,无论走道,坐下休息,吃饭,开会,看电视,洗澡等等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没事抖抖腕,以至于给外人感觉象患了多动症一样,殊不知人家可能是在为了练上乘功夫而在努力呢。
            练通背拳把腕练活了,在日后练各个单操时很有利于把劲打出来,通背拳很重要的单操摔掌要打出劲来就主要靠腕的劲,通背拳中有“摔掌主于腕”一说。没事练练通背拳的活腕还有利于舒筋活血舒指,就像写字把手写抽筋了,起身练练腕,很是舒服的,特别练腕不仅练活还要练劲,练腕的韧劲,把腕的韧劲练出来打人才狠,劲打的才透,而很多初练通背拳的爱好者对手腕的练习并没有特别重视起来,虽然也知道练,没事时也甩巴甩巴手腕,有个练的意识,但是根本上没有重视起来。
            通背拳练腕主要就是练两个,一个抖腕,一个摇腕,通过这两个把手腕摇活,抖出劲来。打个比方,就是通过活腕训练把自己原本很柔弱的手腕练成坚韧的刚轴。把抖腕练好了,在遇上事时实战性是很强的,把手抬起来一抖把对手的鼻梁骨打塌是很容易的,这都是有战例的,这样的打法可比玩命的用王八拳狂抡对手省劲多了。摇腕就是以腕当车轴,顺时针逆时针的反复摇,由慢到快自己选择,以舒适为度,可别摇脱环了就行。
            关于抖腕,得应该特别重视起来,不能松松垮垮的练,不能就没事一抖一抖的,不起什么作用。抖腕应该带劲练。比如斩手抖腕,手掌放松的抖两下而第三下时要突然握拳一抖,体会那种由松到紧,由柔入刚的那种感觉,既练摔了又练斩劈了又放松手掌了一举好几得。比如掸手抖腕,性质跟上个差不多,只是斩手抖腕是手背向下,而掸手手背向两侧的,劲力的路子跟斩手抖腕一样,两松一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7-08 06:45
            回复
              具体用时用手背就是掸手,用拳背就是翻背拳,至于到时是否能灵活运用,关键还是看你的劲能不能练出来。再比如拍掌抖腕,是两手掌向下的抖,两手连翻的向下向拍球似的抖,也是放松的抖拍若干次后突然发力,啪啪啪几下,有那种就好像把球拍暴的感觉,感觉奇妙无穷。
              五行通背拳练法讲“纵壑”,操手周身气血运行,澎湃鼓荡,纵横捭阖,开如气球胀气,无限增大;含如撤气,无限缩小。眼望到哪里,身手就似挨到哪里,动则浑身无一处不动,静则松空如无物,所谓身法八种。
              起:如涨船高。
              落:如人身突然坠井。
              钻:若磁力相吸,有空即穿。
              翻:左右翻转,随势而变。
              伸:如蚯蚓延颈,化短为长。
              缩:曲欲蜷缩,化长为短。
              开:松张开敞,无所不包。
              含:紧凑收拢,万象收于一处。
              虽然是形体在动,变化要点,却都在于气血的伸缩开合上。
              1.操手时用意不用拙力;虚中求实;柔中求刚;曲中求直;慢中求快,纯任自然。禁打断劲;禁用拙力;要求劲长。
              2.练劲不练招,五行通背拳操练,重要是练出劲来,即所谓“空化力”,拳谱上讲:不学空化难为首,说明了空化力的重要性。练出劲来出手便是招,如仅学招法而无有劲法,遇敌变则易被人所制。所谓练劲不练招即是指要注重在练劲上。
              3.五行通背拳讲,力由脊发,讲主宰于背,精于背,发于背。平时操手,以背带动手臂;背既是手,手既是背;操手发手以背抽撤;故将背练活精通,有其重要意义。
              4.周身内外相合,气力合一,一致贯通,要者三关通顺,力由脊发,由肩至肘,由肘抵腕,由腕到手,三关无滞,气与力合,劲达指尖。
              5.左右同式,无论拳掌回手劲大,以增加前手质量及加速度,锻炼搂、刨、掳、带力度,锻炼用手时来去不空。
              练习通背拳的时候,最好是先找个专业的武术老师来给你进行一定的辅导,这样可以避免你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所以是非常有必要的,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基本功的,这个是练习武术的基本。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7-08 06:46
              回复
                五行通背拳用手原则:
                1.五行通背拳用手为“天籁法”即是什么也没有发出来的东西,急如电。
                2 .原地发手,不准将手拿回再打。平日操手养成习惯。
                3 .遇敌交手不离翻滚法,如双头蛇遇隙即钻穿入缠绕,不硬接硬架。
                4 .出手冷、急、脆、快、硬、粘、连、绵、黏、随。粘衣发劲,意远劲长。
                此拳前后连贯,动作活泼,步法轻灵捷快,左右运动平均,既无局部偏重之发展,又无标新立异之陋习。
                此拳之要,则关键在于练,每一法根尚能日以数百动,乃至数千动,(选少数几个式子)练之日久,不期其攻,而功自至,久练纯熟,熟能生巧,由巧生变,由变而达妙化,则刚柔之功即成,体用之法兼备,挥手而力自出,收手而力自止,变化环生,无往不利。
                学者之按理法练习,日增其动作,不期功久之自有成功之日,要者在学者有无坚强毅力与恒心而已。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7-08 06:47
                回复
                  2025-08-31 20:03: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通背拳术的劲力
                  1、换劲:通背拳术是一种以柔活松快活为主的拳种。以伸舒自然,含而蓄之,快而发之,特殊拳法发拳,发掌,发腿,因此,劲力在通背拳术的习练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初学者首先要解决的即是换劲问题,所谓换劲就是吧初学通背拳者(包括学过其他拳种的人),周身的强劲,拙力,改换成为柔韧沉活,轻快自然的活劲,这就需要练者在练习时始终按照要求一招一式的,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去演练。吧自己的两只胳膊练的象两条柔韧的鞭子,得心应手使自己的身体腰背象蛇一样活,象猿猴一样轻灵,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上下协调,这就是通背拳的混元劲,练就了这种劲法才能在击技实战中得心应手制敌取胜。
                  通背混元劲的要点是圆字,劲以圆中求,甩柔力而成刚力,以曲求力如同一个流星锤,放在那不太重,而抡起来,越快越沉,发出力越大,锤也越快。这就是将拳、腿的劲力练成“离心力”。
                  再一个要点是含字常言道,含而不露,蓄而后发,说则容易做则难,所谓含,即暗藏之意,表面看通背拳悠悠当当抡抡劈劈没有多大力,打上也不痛,这就给人一种错觉,通背拳打不着人,打上也不疼,其实这正中了含劲的计了。
                  因为通背拳术练的是活劲,混身上下头颈胸背胯膝足趾肩肘腕掌拳。力气串通,内外串通,血脉流畅,一动则全动,力蓄丹田而后发,击技实战时能发出真力,即想用力时则有力,愈战愈勇,有使不完的力气,这就是真力,而劲使不上,想用劲时倒没有了这是假力,有很多人练功努气拙力,拳攥的死死的。只知用汗拚命练,这样练出来大多是假力,拙力僵力。诚如用木棍击牛,牛虽疼而皮不破,而用鞭抽牛,牛皮裂而更疼,这就是通背拳术的劲力法则,也是通背拳的混元劲。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7-08 06:48
                  回复
                    2、发劲:通背拳换劲之后,最重要的是发劲(即出手,出腿)。击技实战主要是出手制敌,击敌是否有效,是否使敌逢手(脚)即伤,力能恰到好处地用到实战中,这是击技的关键。艺技再高功夫再高,练的多好,拳打上不重。如隔靴痒无济于事,所以源掌要有暴发力和控制力,打的着就猛打,狠打。打不着则立即转换力准备再攻。决不能出马一条枪,拳出有去无回,击出刚拳,拙拳,遇高手化其力吃亏不小。
                    3、通背拳术的粘衣发劲:通背拳术的粘衣发劲,是一种独特的发劲方法,练时击时都有粘衣发劲,即练时粘己衣发劲(为练习手感,啄劲),用时(指击技时)粘彼衣发劲。粘衣则己接触对手身体,发暴力,突出对方要害,使其措手不及,无法变换和逃避。
                    4、通背拳术的滚、钻、挤、豁、撩劲
                    通背拳每一手法腿法,都有他独到的发劲方法,如钻掌是由手攥尖拳始,以钻点顶撞力击打对方,同一手发四种劲力,就须临战时见景生情千变万化,而接续掌则发抖,炸、崩、力使敌逢手如眼前响了一声炸雷,应声而倒。
                    拍掌则发、穿、推、扑、塌力击敌面门,如一团迷雾遮其眼目,气迷神骸。
                    穿掌时则发穿、豁、挤、滚力、滚化、挤进、列开对手中门击敌眼、喉、胸部。
                    劈掌则发劈、擂、捉、列力,击敌头使其闻声而逃。
                    这就是说明击技发力要因人因势而异不能知篇一律,总是一个劲,要有深奥的变化,有其中的哲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7-08 06:49
                    回复
                      通背连环掌之练法:
                      夫,连环者,连而紧,环而密也,此一路返往六次计十二趟,七十二手腿等法,一气呵成就练,实为拳中之魁也。匡习必有术气力神功皆合宜更无顾此失彼之害,习之更难,此拳计七十二余类手法,十余类绝命腿法乃拳中代腿法之秘诀,多系暗腿,绝腿,明腿少出,为此拳一奇,拳中反掌,反式复出双为之一怪,故练时必深究其理,研求其奥,万不可作一路而习强筋耐力而忽其真法也。因此拳路甚长,恐日久忘而误传,特书单独手法名列于下,以明路正之为据。
                      连手连环锻炼之法则:夫连环者,拳路紧而玲珑,密而无间,纯系拳之击法之精,素能伸手取物之法,变幻莫测,系拳外之拳,法外之法,一路连环可练一趟,又可四六趟而献艺蹬场,但切莫忽变幻之法,妙中之奥,法中之秘,应以实战而习,对面如有敌出手如击敌出腿踢敌倒,之意。今列趟连环势于下,可反复习之二趟,再单独习二,三趟,次习五六趟,后连习之可得其秘功也。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里面的种类多种多样化,通背拳作为其中非常显著的一种或,我相信只要练习了,那么你就一定会深深的爱上它的,毕竟武术在我国传承了这么多年,自然是有它的独特之处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7-08 06:49
                      回复
                        六路站状练法论
                        1、周天状:乃伸肩之法。实乃松肩沉肘运气周身,归于丹田之法。常言,伸肩摇腕通背一半,可见其重要。又日,伸肩摇腕奥妙无穷,伸肩时,力发于丹田,通于腰,贯于背,贯于肩,贯于肘,贯于腕,贯于指,阴出阳入,气力相通,变化莫测。上伸肩出阳手以穿、绷、滚、扇之力,中伸肩,阴阳相济,以酸、麻、禁、闭之法,下伸肩,以探、舒、按、沉之力,反伸肩以活、柔、变走之力,肩之推点之力,抖肩以抖。摆、击之力,金鸡抖翎。转环伸肩运周身之力于肩肘之上,沉肩,揉肩也各有所翼,盖言之,伸肩乃通背之法一总法,万不可忽而不深求以误事也。
                        2、乾坤状:乃风轮纺车之法,此法乃习练肩臂法,加长两臂练活二臂之总法,此法练时必舒胸下气,谷道上提,舌腆上腭,松膊活肩,练两条胳膊如皮鞭之法,得出各种臂之功。出手如鹏展双翼,混如风轮,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灵活快长。
                        3、子午状:乃狮子抖铃,玉女穿梭之练法,出手以穿、攉、挤、滚之力,回手以搂、刨、捋、代之功,出手似箭,回手代钩,如万箭齐发,如吼狮发威,狮子抖铃一般凶猛。实乃迎敌致胜之、奇法也。
                        4、五行状:乃摔、拍、穿、劈、钻五手法而练就之法。此五行按金、木、水、火、土、克、生、变化而来。常言:学会五行掌,打人不用想;学会鬼打转,天下把势打一半。
                        5、中和状:乃通背根本也。万变不如中,中乃属土,万物土中生,中和这状奥妙无穷,取其捕、按、推、绷之力。混元状。乃浑身各关节变化之状可口传手授不得轻传于人,混元一气,万法取中,斯为中和,混元,不妄传,记在心上,纸不传艺,话到舌尖留三分,以防逆徒把脸翻,此二法纸笔不尽言,必由师口手传。得其此二状者可为通背之正宗之后续谱接宗之人也。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7-08 06:50
                        回复
                          通背拳三截九化击法,三截分上、中、下。
                          上三截:(1)一截敌手腕,迎手而发或刁、或拿、或捋、或啄、或急捋敌手化其来拳劲力急复手攻击。
                          (2)二截敌之肘或托或推或挤或按。推向外推托向上托,挤是挤散敌劲,按是按住敌肘,使敌无还手之力。
                          (3)三截敌之里膀,即胳肢窝,用手制住使其不能转身,不能发力。
                          中三截:(1)一劫敌迎面来手,迎其运巧用掌击,或掩或挤或滚或豁或挑。将其手力劫化。
                          (2)二劫迎面敌来拳太急不及躲闪,应吸胸中缩,摔掌攻其不备散其神骇。使其力点不得集中。
                          (3)三劫敌迎面攻击特别勇猛,忽发裂掌裂击挤手内界护手中发绝掌劫化其功力。
                          下三截:(1)一截,劫住敌踢来的高腿,使禽啄法用拳砸其脚面,或使手拿,抬其腿跟,或使前臂滚化其腿力。使其腿发力的方向改变而失去攻击效力。
                          (2)二截,劫住敌踢来的平腿,用翘跃腿法劫住其腿,即提膝翘(勾)脚尖勾踢敌方小腿内侧,或以手掌反挡其脚面,使其成单腿,直立状而发力击之.
                          (3)三截,劫住腿踢来的低腿,低腿最难防,技击中如劫不住低腿,随时则用劫腿劫住,即提膝勾脚,用脚掌劫迎敌胫骨,上手摔拍其面部,随机而进攻。
                          以上三截法只讲的截,即护法不让敌的进攻奏效。但就通背拳术的击技击法劫只为先导而击打对方才是目的,攻中有劫,劫中有攻,连手进攻方功敌的正道。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7-08 06:51
                          回复
                            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北京城里热闹非凡,各地武林豪杰汇聚京城,三年一次的武科举考试即将拉开大幕。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牛街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只用一招便将一位武功高强的武举人打翻在地,这个小商贩就是牛街白猿通背第一代传人马晓合。
                            马晓合,牛街回族人,自幼生活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最早练习的是弹腿。清咸丰年随来京的山东济南人石鸿胜学习白猿通背拳,为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一代传人,他将白猿通臂拳改名为行拳二十四手,也叫通臂二十四式。此后,白猿通背拳在牛街地区又经二、三、四代回族拳师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摔打结合的现有风格。
                            马晓合在牛街回族地区影响很大,关于马晓合的武林轶事很多如:菜市口怒劫缥车、米市胡同打武举、圣恩寺比武、妙峰山要镖、南横街东口小东庙烧法船比武、六月初一南掖门(现右安门)外中顶庙进香、少林会比武等等。马晓合在牛街地区所传的行拳二十四手专以打桩、打袋、穿甲对练主要训练方法。又因当时牛街地区回族摔跤名家很多,如闪德保、老钱三、尹贵保,杨双恩等,又有京城摔跤名家宛八爷、瑞五爷、关文爷等人先后都来聚会,切磋技艺。因此,马晓合在教习白猿诵臂二十四式基本功法的同时,将二十四式与跤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使练武者和跤手从对方吸取新的方法,双方相得益彰,都得到很明显的提高。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7-08 06:51
                            回复
                              2025-08-31 19:57: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北京城里热闹非凡,各地武林豪杰汇聚京城,三年一次的武科举考试即将拉开大幕。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牛街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只用一招便将一位武功高强的武举人打翻在地,这个小商贩就是牛街白猿通背第一代传人马晓合。
                              马晓合,牛街回族人,自幼生活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最早练习的是弹腿。清咸丰年随来京的山东济南人石鸿胜学习白猿通背拳,为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一代传人,他将白猿通臂拳改名为行拳二十四手,也叫通臂二十四式。此后,白猿通背拳在牛街地区又经二、三、四代回族拳师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摔打结合的现有风格。
                              马晓合在牛街回族地区影响很大,关于马晓合的武林轶事很多如:菜市口怒劫缥车、米市胡同打武举、圣恩寺比武、妙峰山要镖、南横街东口小东庙烧法船比武、六月初一南掖门(现右安门)外中顶庙进香、少林会比武等等。马晓合在牛街地区所传的行拳二十四手专以打桩、打袋、穿甲对练主要训练方法。又因当时牛街地区回族摔跤名家很多,如闪德保、老钱三、尹贵保,杨双恩等,又有京城摔跤名家宛八爷、瑞五爷、关文爷等人先后都来聚会,切磋技艺。因此,马晓合在教习白猿诵臂二十四式基本功法的同时,将二十四式与跤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使练武者和跤手从对方吸取新的方法,双方相得益彰,都得到很明显的提高。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1-29 0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