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吧 关注:31,636贴子:470,678

客观角度新说三藩之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藩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些清军的附庸势力,剃发降清,但保持着一支独立的军队(清初三藩军队享受八旗待遇但不在八旗编制),清军入关之初,实力有限,满洲人太少要控制全国很难,三藩就被推上前台,在南中国作战,但这也造成三藩成为割据势力,尤其是西南地区,几乎没有八旗,只有吴三桂,并且兵马钱粮和文官武将的选拔长期被吴三桂集团垄断,吴三桂形同割据王国,而清朝则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官位给官位,不得不满足其荒唐的要求。
时间久了,对清朝首先是一个消耗,清朝年入的财政光在吴三桂手里,就要消耗900万两白银,三藩之消耗半天下,清朝养着一个不稳定的割据集团,而且能打,等于给自己培养一个潜在敌人。康熙上位后,遇到这个情况,把三藩,治河,漕运写在大殿上,成为三大要务,并且采用了孝庄太后,索额图等人反对的激进措施,直接裁撤三藩,把三藩连根拔起,一举铲除其利益集团,逼反了三藩


IP属地:山西1楼2021-06-22 15:49回复
    但康熙明显低估了三藩。
    吴三桂等人具有一定实力,隐藏的兵力很多。且清初六大弊政,不满者众多。西南地区在清初山高皇帝远,许多地区长期被永历统治,明朝灭亡不久,怀念的人还很多,进入清朝又是三藩领地,而不是皇帝管理,对清廷不感冒。吴三桂一起兵,云贵四川乃至湖南都有大批官兵不战而降。康熙却没有实现派兵在外围警戒。导致一下子失去了好几个省,还浑然不知道。江西湖南也有很多人加入三藩阵营,一些地方的汉军,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三藩,或者自己拉队伍抗清。

    其次是清朝对全国的控制力问题,康熙高高在上,年轻气盛,对全国认识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阶段,还没孝庄太后那么老成。在清廷控制的地区,也有人开始动作,比如说察哈尔亲王,“朱三太子”,青海蒙古,郑氏家族,都起兵对抗。而吴三桂每年也与格鲁派大和尚和青海蒙古交好,每年通过茶马古道从西藏买进蒙古马数千匹,吴三桂起兵后,和尚还派使者对康熙提出“裂土罢兵”的要求,明里暗里施加压力,导致“三边动摇”,甚至李氏朝鲜也记载,他们暗中准备军队进攻东北



    IP属地:山西2楼2021-06-22 15:50
    回复
      吴三桂的部下成分太复杂,大顺,大西,南明,关宁等等,都没有直接接受过清廷领导,其实不是嫡系,如果没有吴三桂罩着,他们这个集团肯定是康熙接下来要对付的目标,一旦撤藩,康熙留着这些军队显然是和自己过不去,这些人也清楚得很
      另外陕西提督王辅臣,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云南总兵王屏藩都是吴三桂的旧部,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吴三桂一起兵,贵州3万人,云南3万人,四川3万人立刻倒向吴三桂,吴三桂轻易的打到长沙,一下子就占领了西南,而且王辅臣还在西北反叛,其拥兵数万,攻克兰州,延安等地,杀清朝西北经略莫洛,这可是康熙的重臣心腹

      因此,吴三桂反叛后,战火席卷大半个中国,很快清军兵败如山倒,康熙不得不抽调精锐驻扎在湖北荆州,防范吴三桂部渡江,另一部进入江西,防止吴三桂进入江南,同时还要对付察哈尔,西北王辅臣,北京朱三太子,河北总兵蔡禄,连中原内地也不稳定。
      耿精忠率兵4万,分路攻击浙江,福建,江西,与清朝亲王杰书相持于浙江,另外郑经接到吴三桂的信函,从台湾起兵,出动刘国选,施琅等人袭击厦门,潮州,等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并登录抢占地盘,尚可喜声称被儿子尚之信劫持,由尚之信反叛,占据广州,消极跟随吴三桂,自己则扮演清朝的忠臣角色,两面下注,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占据桂林,响应吴三桂,这样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台湾,湖南,广西,甘肃等省份都不在清朝的掌握中,吴三桂出兵三个月,竟然席卷了7~8个省份,康熙到了最考验的时候。


      IP属地:山西3楼2021-06-22 15:51
      回复
        吴三桂具有嫡系兵力包括,
        按照八旗待遇的旗兵53佐领,每个佐领可出200人,一共一万人,
        另外还有绿营兵四镇十营,万人左右,
        以及他所能控制的“忠勇营”“义勇营”12000人,总共30000多正规军
        这些兵力不可小看,他们来源复杂,对清朝感情很淡,并且许多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这时候大顺军,大西军,南明军的余部有不少都被纳入其兵力。


        IP属地:山西4楼2021-06-22 15:52
        回复


          IP属地:山西5楼2021-06-22 15:52
          回复
            谈谈战争本身,吴三桂的兵力号称杀死清军将校900人,包括护军统领哈克三等八旗大官,也曾影响10几个省份,但为什么最终输掉了战争啊?从军事上本身说的话,
            首先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吴三桂集团从擒杀永历,可以看出,的的确确是想要忠于清朝,苟安于世。顺治与吴三桂曾经有盟约,与本朝山河相始终这个意思,多尔衮也曾自称永不相负,吴三桂自己也曾想明朝的云南沐国公那样永镇边疆,成为独立王国。但是政客的说辞又怎么能当真?康熙一亲政,就开始向吴三桂掺沙子,加入朱国治等人,兑水分化瓦解,最终开始撤藩。康熙说他是因为吴三桂必反才主动进攻,其实后面看这不一定全对,因为吴三桂有被康熙逼反的情节。当然了,哪个国能容忍国中之国?
            在这个背景下,吴三桂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一点就不如康熙,康熙有一点战略思想是贯穿始终的,就是撤藩,统一,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而吴三桂虽然说要把清朝赶出关外,但是实际操作,却又想要划江为国,在长江以南割据,战略目标极为不明确,行为反复,浪费了有限的时机
            前面说到吴三桂起兵反叛后,不到三个月就攻克西南数省,饮马长江,占领长沙,岳阳与清军对峙,但是整整三个月,他没有抓住闪电战的有利时机,趁着打了康熙一个闷棍,对方严重低估三藩实力而不知所措的这么一小段时间,采取大的战略动作,以求极大打击对方;而是在湖南原地不动,和康熙外交谈判,拉锯撤锯,心存幻想,直到康熙把北京的吴应熊处死后,康熙坚定的不妥协打破了吴三桂的一切幻想,但这个时候最佳的时机已经过去了,清军调动全国的资源像吴三桂集团进攻,最终消灭了三藩


            IP属地:山西6楼2021-06-22 15:53
            回复


              IP属地:山西7楼2021-06-22 15:54
              回复
                因为耿精忠无谋,也不意志坚定,幼稚,尚可喜,孙延龄这几个二五仔一边打清军,一边与康熙书信往来,郑经格局有限,只知道在台湾周围抢地盘,最终被清军赶下海,康熙看清楚了,孤立吴三桂,包围大西南。
                康熙的谋略实现后,吴三桂就很难办了,侧面全部被包围,只剩云贵老家和湖南突出部,羽翼全部被解决,他也没有太好的招数,于是想出一个振奋人心的计策,就是称帝
                其实所谓建立“大周”王朝,称帝昭武,也只有西南部分地区和湖南而已,孤立的战略形势没有改变,但是吴三桂这么干,使得明朝的支持者很不满,觉得吴三桂是一个野心家,利用明朝做旗号做自己的事,更加失望,本来吴三桂名声就不好,又出此下策,导致失去了更多人支持,自己军心也没有更好。
                吴三桂看到这个情况,决定用军事进攻打破局面,他派出大将马宝,带领五万人和大象,进攻永兴,准备先拿下两广,安定后方。虽然马宝很有能力,在永兴打了大胜仗,而且吴三桂据守的长沙——岳阳防线的水陆军也能和清军暂时对峙,维持战略相持,但吴三桂没有三头六臂,西北和四川的丢失是顾不上了,首尾不能相顾。终于吴三桂还是又老又病,先走了一步。
                吴三桂完蛋对于他的军队显然影响是灾难性的,吴三桂集团完全是靠他的个人人脉纠集起来,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无论官民百姓,加入吴三桂的,无非希望吴三桂用自己的军事能力打出一片天下,好实现某些理想,但是吴三桂后继无人,没有人有这么高的军事资历,所以吴军群龙无首,陷入混乱。
                吴三桂的军事集团,其兄弟子侄也很重要,侄子吴应期和女婿郭壮图争夺领导权,导致分裂内斗。吴军的湖南前线很快瓦解,岳阳,长沙,衡阳,常德,辰州等地先后失守。吴军被清军击溃,像赶鸭子一样的赶回了云贵高原地区。
                西南的战事已经大体稳定,随着吴三桂孙子吴世璠反攻失败,大将马宝,胡国柱,夏国相等将兵败自杀或被俘,康熙已经能集中主力包围昆明,由彰泰,准塔和赵良栋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包围住昆明的几万叛军,康熙的圣祖实录在晚年才透漏了这一机密数字,城中的吴军看到形势不妙,抵抗数月后终于兵变。吴世璠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战败自裁,谋主郭壮图也举家自尽。清军终于扫平了云南。两年后1683年,郑成功旧部施琅投降清朝,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余部也投降了,清朝完成了对南方的“再征服”,终于稳稳的控制了全国。


                IP属地:山西8楼2021-06-22 15:54
                收起回复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一般地说,历史书记载的是王侯将相的历史,或者胜利者想要的历史,但是脸谱化的历史形象,无疑像幼稚园一般的幼稚,与事实相去甚远
                  清军平定三藩,有维护国家统一,平定战乱,消灭吴三桂的利益集团的一面,这是任何历史书都大书特书的
                  但另一方面,战争吃亏的是老百姓,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南地区反复争夺,百姓伤亡无算,连清朝官员都承认,王师泄愤时,难免玉石同碎,湖南和云贵的百姓遭到重大伤亡
                  康熙不信守承诺,承诺对于政客们而言无非是摆设,康熙曾经为了分化三藩,许诺耿精忠,尚之信和王辅臣不死,但是最终杀了耿精忠全家,尚之信也被解决,王辅臣料到不能逃过,自己自尽,而后康熙对于放下武器的吴三桂集团成员,也没有含糊。据说斩了吴军核心部队的副将(副总兵)以上所有人,家属满16岁的男丁全部斩首,女眷发给披甲人为奴,总共杀了上万人。这还不算,剩下的人也发配关外,成了站丁,在关外的吉林,黑龙江甚至外东北苦寒地区永远给清朝站岗,不许考科举,不许回关内,还有的在承德木兰围场,世世代代给清军当奴隶,这样被清算的有30000人以上,要不是辛亥革命,他们永永远远在关外站岗
                  清朝对于吴三桂集团,清算的很彻底,除了杀光吴三桂全家以外,对于其部下,也是追究到底的,到了乾隆时期,看到关外的气候实在是艰苦,说以后流放宁古塔的人都不用去了,去辽阳就可以了,但是三藩集团的后代仍然不能向南一寸,仍然留守在黑龙江甚至外东北,世世代代永远清算,这些人已经和吴三桂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一开始也没有太大关系,但清朝核心的满蒙成员实在太少,面对众多人不得不小心
                  最后还生存的掌握军权的汉人绿营兵就是宁夏的赵良栋,率领陕甘绿营夺下头功,昆明之战更是纪律严明,进城后不烧杀抢掠的军队也只有他的部下,但是康熙也没有放过他,找了理由说他为自己争功,心胸狭窄,夺了他的兵权,险些收拾他的家族,直到乾隆时期,才封他为伯爵
                  此后康熙的八旗联盟收回了所有的军事指挥权,督抚以上除了雍正时期用过岳钟琪以外,直到曾国藩之前再也没有用过八旗以外的人,清算了降兵降将,完成了彻底的征服
                  真正的历史永远比书上的复杂,大的定性当然是需要的,吴三桂等人的叛徒属性,煽动战争的一面早已广为人知,但是事实上脸谱化的“好人”“坏人”难以形容复杂的历史,只有旁征博引,才能还原真相,像侦探一样搞清楚历史的发展轨迹,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被记载英雄史帝王史忽略的下层人民


                  IP属地:山西10楼2021-06-22 15:55
                  回复
                    最后还生存的掌握军权的汉人赵良栋,率领陕甘绿营夺下头功,昆明之战更是纪律严明,进城后不烧杀抢掠的军队也只有他的部下,但是康熙也没有放过他,找了理由说他为自己争功,心胸狭窄,夺了他的兵权,险些收拾他的家族,直到乾隆时期,才封他为伯爵
                    此后康熙的八旗联盟收回了所有的军事指挥权,督抚以上除了雍正时期用过岳钟琪以外,直到曾国藩之前再也没有用过八旗以外的人,清算了降兵降将,完成了彻底的征服
                    真正的历史永远比书上的复杂,大的定性当然是需要的,吴三桂等人的叛徒属性,煽动战争的一面早已广为人知,但是事实上脸谱化的“好人”“坏人”难以形容复杂的历史,只有旁征博引,才能还原真相,像侦探一样搞清楚历史的发展轨迹,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被记载英雄史帝王史忽略的下层人民
                    本文19年原发于燃烧的岛群论坛,参考了学者李治亭的《吴三桂大传》,《清史稿》,《圣祖本纪》,和知乎的墨舞的记载,谢谢他们


                    IP属地:山西11楼2021-06-22 15:55
                    回复
                      本文同步发于历史吧,可惜因为系统限制和抽楼,不得不减少和修改了许多篇幅,导致意思稍有改变,抱歉


                      IP属地:山西12楼2021-06-22 15:56
                      回复
                        第九楼


                        IP属地:山西13楼2021-06-22 16:02
                        回复


                          IP属地:安徽14楼2021-07-23 07:11
                          回复
                            难得用这么大篇幅和精力来写!
                            三藩反清再清楚不过的证明了一点:满人八旗在军事上最终还是败在了汉人手下,能得天下靠的是运数、汉人不团结和政治手段


                            15楼2021-07-30 23:44
                            收起回复
                              太可惜了!吴三桂老年完全没了锐气,白瞎了那么多精兵猛将,否则至少真可以把鞑子赶出黄河以北!赵良栋这些汉奸可恨!不知养寇自重,反而卖力为鞑子拼杀,他们就不明白,吴三桂的下场实际上就是他们的下场?


                              IP属地:安徽17楼2021-08-05 0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