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自豆瓣ID请叫我鬼叔好么2021-5-31《直播间买茶到底能不能“捡漏”?》
1、知名或非知名品牌/茶厂茶。
如:中茶、龙园号、八角亭、老同志(海湾茶厂)、冰之岛、勐傣、福海、勐库戎氏、奢益、云河茶厂、永明茶厂、兴海茶厂等,也是对广大新手茶友最有迷惑性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品牌知名度相对较高,甚至可以算是“大厂”,但价格体系一般都比较混乱,简而言之就是官方定价比较虚,有极大操作空间,大名鼎鼎“一折亭”更是其中翘楚,其他如冰中岛、龙园号、奢益、福海等也半斤八两,茶商的拿货价低到外行人可能永远都想象不到。中茶则更多以“中期茶”或“老茶”的面貌出现,尤其2007年前后最为集中,如果有幸碰到,请尽量躲远些,千万不要入手。
2、杂牌/无牌茶/散毛茶。
在版纳、普洱、临沧三大普洱茶产区,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茶厂,其中有部分茶厂注册有自己的品牌名称,甚至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知名品牌,但更多是靠代加工或贴牌为主,这些茶厂所生产的茶品,也充斥在直播间的各个角落。在这类直播间你最常听到/看到的名字有:老班章、冰岛、老曼峨、薄荷塘、曼松、景迈、易武、昔归、大雪山、南糯山、刮风寨、滑竹梁子、月光白等,当然,价格基本都在三五十到一两百一片为主,其中也不乏两三百一提的“老班章纯料头春古树”之类的所谓“高货”,一般不会印什么品牌或者印一些让度娘都感觉大脑一片空白的品牌符号,往往都有着看似印刷非常精美的包装,给你一种“物超所值”的错觉。这些茶品的真实成本我们行外人很难了解,但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这类茶基本都属于原料极差、成本极低、利润极高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卖包装送茶”的范畴。
3、在直播间你最常听到的话术。
不知直播间主播是否都在同一所直播培训机构受过统一的话术训练,不论什么茶品都能给你形容成“冰糖甜,兰花香”,或者“茶气强,霸气,汤感浓稠”之类,不管什么茶品都能给你描述成:用料级别非常高、里外一口料,全是芽头、条索肥壮等等,大概总结一下比较高频的话术,包括但不限于:高货、用料级别高、芽头多、香气太好闻了、条索肥壮、手工石磨、汤香水甜、冰糖甜、霸气、非常好喝、古树、纯料、春茶、早春、纯干仓、放漏、我的哥、老铁们、搂起来、往上走一走、不够不够、漏了漏了、恭喜我哥……
经常逛直播间的茶友们,画面感是不是已经出现了?
四、总结
1、在直播间买茶一定要擦亮双眼,并具备一定的茶叶常识和“防忽悠”辨别能力,不要盲目听从茶商的“忽悠”而踩坑。
2、综合来说,“捡漏”的收获远低于为此所付出的时间成本。
3、要十分清晰自己需要什么茶品,不能单纯因为贪图便宜而买茶。
4、看到任何“老茶”、“中期茶”,尤其是2007年的茶品,不要下单!不要下单!不要下单!
5、真正的顶级名山古树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也基本不会出现在流通市场,更不会出现在这类直播间里。
6、无数茶友的血泪教训:在直播间购买的绝大部分茶品,都会给自己带来“特别后悔”的心理体验。
“ 理智买茶,科学喝茶,谨慎存茶,多喝少买” 是永不过时的金科玉律。
1、知名或非知名品牌/茶厂茶。
如:中茶、龙园号、八角亭、老同志(海湾茶厂)、冰之岛、勐傣、福海、勐库戎氏、奢益、云河茶厂、永明茶厂、兴海茶厂等,也是对广大新手茶友最有迷惑性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品牌知名度相对较高,甚至可以算是“大厂”,但价格体系一般都比较混乱,简而言之就是官方定价比较虚,有极大操作空间,大名鼎鼎“一折亭”更是其中翘楚,其他如冰中岛、龙园号、奢益、福海等也半斤八两,茶商的拿货价低到外行人可能永远都想象不到。中茶则更多以“中期茶”或“老茶”的面貌出现,尤其2007年前后最为集中,如果有幸碰到,请尽量躲远些,千万不要入手。
2、杂牌/无牌茶/散毛茶。
在版纳、普洱、临沧三大普洱茶产区,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茶厂,其中有部分茶厂注册有自己的品牌名称,甚至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知名品牌,但更多是靠代加工或贴牌为主,这些茶厂所生产的茶品,也充斥在直播间的各个角落。在这类直播间你最常听到/看到的名字有:老班章、冰岛、老曼峨、薄荷塘、曼松、景迈、易武、昔归、大雪山、南糯山、刮风寨、滑竹梁子、月光白等,当然,价格基本都在三五十到一两百一片为主,其中也不乏两三百一提的“老班章纯料头春古树”之类的所谓“高货”,一般不会印什么品牌或者印一些让度娘都感觉大脑一片空白的品牌符号,往往都有着看似印刷非常精美的包装,给你一种“物超所值”的错觉。这些茶品的真实成本我们行外人很难了解,但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这类茶基本都属于原料极差、成本极低、利润极高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卖包装送茶”的范畴。
3、在直播间你最常听到的话术。
不知直播间主播是否都在同一所直播培训机构受过统一的话术训练,不论什么茶品都能给你形容成“冰糖甜,兰花香”,或者“茶气强,霸气,汤感浓稠”之类,不管什么茶品都能给你描述成:用料级别非常高、里外一口料,全是芽头、条索肥壮等等,大概总结一下比较高频的话术,包括但不限于:高货、用料级别高、芽头多、香气太好闻了、条索肥壮、手工石磨、汤香水甜、冰糖甜、霸气、非常好喝、古树、纯料、春茶、早春、纯干仓、放漏、我的哥、老铁们、搂起来、往上走一走、不够不够、漏了漏了、恭喜我哥……
经常逛直播间的茶友们,画面感是不是已经出现了?
四、总结
1、在直播间买茶一定要擦亮双眼,并具备一定的茶叶常识和“防忽悠”辨别能力,不要盲目听从茶商的“忽悠”而踩坑。
2、综合来说,“捡漏”的收获远低于为此所付出的时间成本。
3、要十分清晰自己需要什么茶品,不能单纯因为贪图便宜而买茶。
4、看到任何“老茶”、“中期茶”,尤其是2007年的茶品,不要下单!不要下单!不要下单!
5、真正的顶级名山古树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也基本不会出现在流通市场,更不会出现在这类直播间里。
6、无数茶友的血泪教训:在直播间购买的绝大部分茶品,都会给自己带来“特别后悔”的心理体验。
“ 理智买茶,科学喝茶,谨慎存茶,多喝少买” 是永不过时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