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士毕业之际,我满怀激情与憧憬入职了西南某科技大学。想着3年硕士、4年博士日日夜夜的付出,终将实现曾经梦寐以求的教师梦想,心情还是有些激动。然而入职即入坑,几经折磨后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和激动,剩下的是疲惫和后悔。疲惫,是因为每天都要思考如何增加收入、挣钱养家,看着家徒四壁的出租屋,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拉项目、做兼职,争取早日有个属于自己的窝。后悔的是当初为什么选择来绵阳,来西南某科技大学,而不是留在成都,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机遇的城市。每每和留在成都高校的朋友聊天都倍感压抑,虽然他们的待遇也不高,但人家普通讲师的工资都高于这里所谓副教授的工资待遇。朋友们可能会觉得,堂堂名校博士和大学老师,不好好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却张口闭口都是钱,如此世俗吗?的确,老师应该做好传道受业解惑的本职工作,为学生树立榜样,不应该满身都是铜臭味。但是老师也是人,也有家庭,同样面临着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如果基本生活条件都没满足,谈何理想?
很多师弟问我,毕业可以来西南某科技大学吗?我说,你觉得我过得开心吗?我估计大多数应聘西南某科技大学的青年博士,看重的都是他们给出的超高引进待遇。同等条件下,这些引进费比成都高校高出一大截,特别是21年的招聘宣传中明确指出引进费30万起。其实,这只是博人眼球、引人注意的一种手段,实际情况至少要打个五折。如果给你的引进费是30万,那这30万就包括你所有可能的收入。比如,在平时开会、团体活动、运动会比赛、项目分成、上课等等每一项都“大满贯”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达到30万的额度(但实际上并没有)。
现在的应届博士应该都是很有能力的年轻人,但面对生活压力,也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这种大众心理,也是西南某科技大学给出超高引进费来吸引新人的根本动机。但是,该校的人才引进政策极具误导性和欺骗性。以21年的引才政策为例,引进费用30万起,明面上比川渝地区大多数高校都高!先不说到底有没有这么多钱,就算这30万是真的,你以为你能轻松get到吗?
首先,安家费的附加条件:签8年服务期,且安家费领取期限不能少于3年。若未满服务期离职,除了退还剩余安家费(按8年服务期平均计算每月份额)之外,还需赔偿安家费总额30%的违约金。有人可能觉得,西南某科技大学还可以,我应该不会提前走,就在这生根发芽了,但谁能保证8年内会发生什么变化,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因为工资待遇太低、未来发展受限、遭受他人排斥以及其他某些变故而萌生离职的想法?也有人会认为,可以计算一个到手安家费和违约金持平的时间,过了那个时间再走就不会亏钱。但既然有这个想法,为什么浪费几年宝贵时间呢?还有朋友可能会想,坚持离职的话,我们可以用法律手段,劳动法不是规定了安家费违约金不属于违约金范畴吗?然而,西南某科技大学人事处就是这么聪明,人家也有法学教授好不好。你入职签的可是事业编制合同,你是事业编制人员,劳动法不适用!!!
其次,谈谈工资,副教授正常工资是4000多点。新进博士前三年每个月多给1000的租房补贴(注意不是住房补贴,该校没有国家的住房补贴)。进校时如果是特聘副教授,那只是在校给你副教授的待遇。如果多年后没有升为正式副高,除了三年之后没有1000的租房补贴之外,正常工资待遇还会下降。就这样的工资收入,一个人活下去也许问题不大。可如果你有家庭、有小孩、有老人,那压力就可想而知了。慢慢地,你会变得和我一样,向钱看!!!慢慢地变得疲惫,慢慢地变得后悔,多少个日夜,我都会想,多年前的大学老师梦,为何会如此苦涩?
其次,科研启动经费也有附加条件:高质量论文、专利、著作等等,最离谱的是,你需要为学校增加与科研启动经费几乎等额的项目经费。比如你的科研启动经费是60万,那么你必须拉到60万左右的项目经费才行。但是,科研启动经费不是一次性划拨给你,而是先给60%,在满足要求之后再给剩下的40%。发论文,对青年博士来说可能相对简单些。但是高额项目经费,你觉得容易吗?另外,最近新规,团队分拨的经费不能计为这类费用,但这部分费用在很多其他高校都是认可的,因为你为团队工作,大家均摊科研经费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说说科研奖励。西南某科技大学发论文21年开始,已经没有了科研奖励。明面上说会以其他形式发,但至今没有任何实际消息(这只是幌子,实际就是没有钱)。
综上,你可以看出西南某科技大学在待遇方面处于垫底,甚至比不上绵阳某专科学校。当然,学院内部也是乌烟瘴气,具体就不展开了。聘正式副教授,名额少不说,关系还要硬才行。各位怀揣着激情和梦想的青年才俊,如果你心怀理想,希望继续科研之路,请理性避坑,因为这里没有科研氛围,该校甚至没有购买国内外知名论文数据库(如IEEE、Springer、艾斯维尔等)。课时费超低的西南某科技大学,不值得各位青年才俊站上三尺讲台挥洒热血(超出正常工作量的课时按20元/节算绩效,但如果没有达到正常工作量,将按照更高价格克扣绩效)。如果你家里有矿,想体验百态人生,可以无视本文。
很多师弟问我,毕业可以来西南某科技大学吗?我说,你觉得我过得开心吗?我估计大多数应聘西南某科技大学的青年博士,看重的都是他们给出的超高引进待遇。同等条件下,这些引进费比成都高校高出一大截,特别是21年的招聘宣传中明确指出引进费30万起。其实,这只是博人眼球、引人注意的一种手段,实际情况至少要打个五折。如果给你的引进费是30万,那这30万就包括你所有可能的收入。比如,在平时开会、团体活动、运动会比赛、项目分成、上课等等每一项都“大满贯”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达到30万的额度(但实际上并没有)。
现在的应届博士应该都是很有能力的年轻人,但面对生活压力,也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这种大众心理,也是西南某科技大学给出超高引进费来吸引新人的根本动机。但是,该校的人才引进政策极具误导性和欺骗性。以21年的引才政策为例,引进费用30万起,明面上比川渝地区大多数高校都高!先不说到底有没有这么多钱,就算这30万是真的,你以为你能轻松get到吗?
首先,安家费的附加条件:签8年服务期,且安家费领取期限不能少于3年。若未满服务期离职,除了退还剩余安家费(按8年服务期平均计算每月份额)之外,还需赔偿安家费总额30%的违约金。有人可能觉得,西南某科技大学还可以,我应该不会提前走,就在这生根发芽了,但谁能保证8年内会发生什么变化,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因为工资待遇太低、未来发展受限、遭受他人排斥以及其他某些变故而萌生离职的想法?也有人会认为,可以计算一个到手安家费和违约金持平的时间,过了那个时间再走就不会亏钱。但既然有这个想法,为什么浪费几年宝贵时间呢?还有朋友可能会想,坚持离职的话,我们可以用法律手段,劳动法不是规定了安家费违约金不属于违约金范畴吗?然而,西南某科技大学人事处就是这么聪明,人家也有法学教授好不好。你入职签的可是事业编制合同,你是事业编制人员,劳动法不适用!!!
其次,谈谈工资,副教授正常工资是4000多点。新进博士前三年每个月多给1000的租房补贴(注意不是住房补贴,该校没有国家的住房补贴)。进校时如果是特聘副教授,那只是在校给你副教授的待遇。如果多年后没有升为正式副高,除了三年之后没有1000的租房补贴之外,正常工资待遇还会下降。就这样的工资收入,一个人活下去也许问题不大。可如果你有家庭、有小孩、有老人,那压力就可想而知了。慢慢地,你会变得和我一样,向钱看!!!慢慢地变得疲惫,慢慢地变得后悔,多少个日夜,我都会想,多年前的大学老师梦,为何会如此苦涩?
其次,科研启动经费也有附加条件:高质量论文、专利、著作等等,最离谱的是,你需要为学校增加与科研启动经费几乎等额的项目经费。比如你的科研启动经费是60万,那么你必须拉到60万左右的项目经费才行。但是,科研启动经费不是一次性划拨给你,而是先给60%,在满足要求之后再给剩下的40%。发论文,对青年博士来说可能相对简单些。但是高额项目经费,你觉得容易吗?另外,最近新规,团队分拨的经费不能计为这类费用,但这部分费用在很多其他高校都是认可的,因为你为团队工作,大家均摊科研经费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说说科研奖励。西南某科技大学发论文21年开始,已经没有了科研奖励。明面上说会以其他形式发,但至今没有任何实际消息(这只是幌子,实际就是没有钱)。
综上,你可以看出西南某科技大学在待遇方面处于垫底,甚至比不上绵阳某专科学校。当然,学院内部也是乌烟瘴气,具体就不展开了。聘正式副教授,名额少不说,关系还要硬才行。各位怀揣着激情和梦想的青年才俊,如果你心怀理想,希望继续科研之路,请理性避坑,因为这里没有科研氛围,该校甚至没有购买国内外知名论文数据库(如IEEE、Springer、艾斯维尔等)。课时费超低的西南某科技大学,不值得各位青年才俊站上三尺讲台挥洒热血(超出正常工作量的课时按20元/节算绩效,但如果没有达到正常工作量,将按照更高价格克扣绩效)。如果你家里有矿,想体验百态人生,可以无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