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4,060贴子:9,981,285
  • 32回复贴,共1

贾宝玉非神瑛侍者,证据确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贾宝玉非神瑛侍者,证据确凿
《红楼梦》第一回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被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使得久延岁月”,后来修成女体人形,因为还未报神瑛侍者的恩,心里藏了一段缠绵情意。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要投胎做人时,绛珠仙子便趁此机会报恩。她说:“我受了人家甘露之恩,但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要做人,我也去做人,用眼泪还他好了。”
根据该段风流公案。“仙葩”是黛玉,只有她的前身是一株来自于仙界的花草,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但是神瑛侍者是谁呢?过去普遍认为是贾宝玉,但是仔细分析文本,你会发现此言大谬。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作为男主角,他的前世究竟是石头还是神瑛侍者,关系到他究竟是不是林黛玉应该还泪的对象。由于程高文本的先入为主,红学界曾经普遍主张贾宝玉既是补天遗石,又是神瑛侍者。后来人们又有了一个比较折中的说法,认为,石头与神瑛侍者确实不是一回事,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而石头只是贾宝玉衔玉而生时,口中含着的那块通灵宝玉。
可以说,这个“人石两分”观点是主张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论中最主要的观点。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观点的不通之处:
第一,既然神瑛侍者与石头是没有关系的,那贾宝玉转世的神瑛侍者为什么一定要与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呢?如果石头与神瑛侍者是有关系的,小说里不可能不交代。小说里既然肯花大量笔墨描述石头的来历与各种品格特征,却没有半句提及石头与神瑛侍者有关系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们只要不牵强附会,就会发现小说里根本找不到石头与神瑛侍者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那种的文字,神瑛侍者为什么必须一辈子佩戴通灵宝玉。例如说神瑛侍者前世保护过通灵宝玉,所以这石头必须随神瑛侍者下凡不离不弃。
第二,人石两分说还有内在矛盾的地方。诸位不妨回忆一下,当初那块“石头”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央求二位仙师携带它投胎入世呢?那是因为它动了凡心,也要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去“受享几年”。
按“人石两分”说的观点,那“石头”下凡后,并非贾宝玉本人,而仅仅是一块悬挂在贾宝玉脖子上的充当旁观者和叙事人角色的通灵宝玉。那么,这块通灵宝玉,它无头无身,不阴不阳,上不能饱饕餮口腹之欲,下不能尽男女云雨之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喝、玩、乐,这样的“荣华富贵”,又如何能说的上是“受享”二字呢?难道它下凡一世,就仅仅是为了一饱眼福吗?
就算是这样吧,可当初二位仙师又是如何劝阻它的呢?那一僧一道无非是说人世红尘虽也有些乐处,但不能永远依恃,“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既然那“石头”并非贾宝玉本人,而不过只是一名观察者,就算贾宝玉将来“乐极悲生”,甚至是落到了极度悲惨的境地,又干它“石头”甚事?
反过来,看别人家“乐极悲生”,由极富极贵落到极贫极贱,那不更像是在看一场热闹戏文,更能够大饱眼福吗?和尚道士又何至于拿这么可笑的理由来劝说“石头”呢?可见,从“石头”神话的本意来看,曹雪芹也是把“石头”理解为全书男主角贾宝玉的前身的。他之所以要写下这么一大段文字,绝不仅仅是为了给小说提供一个观察者和叙事人的角色。
网友“试看金娃对玉郎”在其网文《人石两分”说及其漏洞》中对这些问题有探讨,我对其进行一些整理与补充:[7]
在现行的脂评本系统中,并无一处文字可以证明贾宝玉即是“神瑛侍者”之后身。无论是小说正文,还是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都从来没有用“神瑛”或者“瑛兄”一类的称呼来指代贾宝玉。相反,小说中倒有不少地方,足以证明贾宝玉绝不可能是“神瑛侍者”投胎转世,贾宝玉是石头转石后的肉身,通灵宝玉是石头的幻像。贾宝玉非神瑛侍者,有以下铁证。
证据一:《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与众位仙子都不知道贾宝玉是神瑛侍者。
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地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绛株仙子下界还泪本是仙界的一段公案,既然是公案,便是仙界众仙所熟知的事件,想想看,连两个非主流神仙的和尚与道士都知道这段公案了,作为与绛株仙子姐妹相称的众仙子岂有不知的?如果贾宝玉真是神瑛侍者,众仙为何反倒要将其骂作“浊物”呢?为何要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她们喜爱的绛珠仙子的救命恩人呢?
再往下看:警幻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信息,警幻仙子和其他仙子不认识“贾宝玉”。如果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那他应该与诸位仙子认识,至少与警幻仙子是认识的。红楼梦第一回就交代了,警幻仙姑是认识神瑛侍者的。原文: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里警幻仙姑与众位仙子都认识贾宝玉,可见他不可能是神瑛侍者。那么贾宝玉究竟是谁?其实就是那块青埂峰下的补天遗石。
证据二:脂本系统的已卯本和庚辰本里有涂改诗句“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污浊臭皮囊。”,支持取意青埂峰补天遗石幻化成了臭皮囊贾宝玉。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写宝钗看玉时,书里有一首《嘲通灵宝玉》诗。原文:
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但是在脂本系列的己卯本、庚辰本中,这首诗里的“新就”二字居然被涂改成“污浊”二字。此处改笔,放到己卯本、庚辰本的诸多改笔中,显得相当特殊。因为此处原底稿上文字“幻来亲就臭皮囊”,既不存在任何错讹、遗漏之处,用语行文也通顺,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如果是抄手擅改和妄改,看不出其自作聪明处在哪里。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一处的改动,不是简单地出自抄手的意图,而是另有所本。换言之,实际上是出于原作者自己的意志。
因为考察这里“亲就”二字,其实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解释:一是“亲近”、“贴近”。二是“亲自就位”“亲自进入”。
按“亲近”、“靠近”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大荒山下的那块顽石,失去了原来那种幽远质朴的真境界,通过变幻形体,得以靠近一个所谓的“臭皮囊”,即贾宝玉的肉身。这很符合“人石两分”两分的定位。顽石没有成为贾宝玉本人,它只不过是变成了贾宝玉的一块饰物通灵宝玉,得以整天贴近这个温暖的肉身。
然而,按“亲身就位”、“亲自进入”的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全然不同了:大荒山下的那块顽石,失去了原来那种“天不拘兮地不羁”的幽远质朴的真境界,通过变幻形体,亲身进入到了一个“臭皮囊”,即贾宝玉的肉身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却又支持了“人石合一”的构想。就是认定顽石不仅变成了通灵宝玉,还直接投胎,成为了贾宝玉本人。
于是,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因为使用了“亲就”二字,同样的一句话,竟然可以随意地沿着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去解释,并分别支持两种对立的、互不相容的构思。相比之下,如果把“亲就”二字替换成“污浊”二字,由此而生的歧义和混乱,就要小得多了。这样就是直接地告诉读者,女娲练就的某块补天遗石,在离开“幽灵真境界”后,幻化而成了一具臭皮囊。
那么,这个臭皮囊究竟说的是谁呢?关于皮囊与臭皮囊这样的说法,《红楼梦》文本里从头至尾只用其指代过贾宝玉与甄宝玉。别的人,哪怕是薛蟠与贾环这样猥琐的角色,都没有用这个词指代过:
  第三回,文本里用皮囊指代过贾宝玉: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第五十六回,甄贾宝玉梦中相会那一段,文本里也用皮囊指代了甄宝玉:贾宝玉说“……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
联系这首《嘲通灵宝玉》诗的前后文,可知这里的“臭皮囊”应该是指的贾宝玉而非甄宝玉。所以,贾宝玉究竟是谁?实指石头——青埂补天遗石幻化而成的一具臭皮囊,这就铁定跟神瑛侍者没有关系了。
证据三:红楼梦第一回里和尚与道士一再称呼那块青埂峰下补天石为“蠢物”,而红楼梦文本里,作者笔下的诸人物,一再被人称呼为“蠢物”的只有贾宝玉。别的人物,就算是贾环薛蟠这样猥琐粗鲁的角色,也从未有任何人称呼或者暗示过他们是“蠢物”。
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听说了宝玉这个人物,她便动开了心思:“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第十七回,贾政骂宝玉:“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
第四十一回,妙玉与宝玉玩笑,也仍然是拿“蠢物”二字打趣宝玉:“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甚至,连贾宝玉下意识中,也还是拿这“蠢物”二字来自称:
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第二十八回)
贾宝玉再三再四地被作者称为“蠢物”。考察其被称为“蠢物”的原因,无非是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贾宝玉“不务正业”,不通世务。二是相对于那些女孩子们,那贾宝玉大大咧咧,有时候行动说话间显得粗心笨拙。三是那贾宝玉有一股钻牛角尖的痴心牛劲,爱思考问题,却常常参不透,因而表现出一种冥顽不灵的呆性。
巧得很,大荒山下的那块顽石差不多也正是基于类似原因,而自称和被称为“蠢物”的:
1。“石头”因“无材”而“不堪入选”。——这与贾宝玉之“不务正业”,何其相似乃尔!
2。那“石头”生来形体巨大,材质粗蠢。——这又岂不正好对应了贾宝玉时不时地就要在女孩子面前“露拙”“露蠢”的情况?
3。当年,“石头”凡心骤炽,不顾一僧一道的劝告硬要下凡,以至于被二位仙师讥讽说:“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这同贾宝玉的顽钝固执,又是不是一脉相承呢?
那么,作者在这个意义上说贾宝玉是“蠢物”,不等于说他就是那块“石头”吗?
更进一步,我们来看第三回,那贾宝玉出场时,小说中的一首《西江月》又是如何来描绘他的情貌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所谓“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些评说不都符合那个被正统神灵所抛弃的顽石的情况吗?如果是换了那个在“赤瑕宫”充任“侍者”之职的“神瑛”,我们则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活得如此滋润,又如此风光的男仙,竟然会被人这样恶狠狠地骂作“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反过来,如果贾宝玉并非“神瑛”,而是那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同时这“石头”又被作者视为昔日自己的化身,则一切都讲得通了。“行为偏僻性乖张”也好,“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也罢,这些不正好就是当年那块“石头”——也就是作者自己,其“自怨自叹”“悲号惭愧”的内容吗?
足见,在这些地方,作者完全是把贾宝玉与“石头”(而非“神瑛”),给当作一体来写的!
证据四:脂批众人多次称呼贾宝玉为“石头”“石兄”“顽石”等。
再来看看脂砚斋、畸笏叟这些“圈内人”又是如何来称呼贾宝玉的。他们竟然也多次将贾宝玉其人称呼为“石头”“石兄”“顽石”等。
如,甲戌本的第八回,作者叙及“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此处,即有一条眉批云: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今加“大醉”二字于石兄,是因问包子、问茶、顺手掷杯、问茜雪、撵李嬷,乃一部中未有第二次事也。袭人数语,无言而止,石兄真大醉也。(甲戌本第八回眉批)
按:甲戌本第8回的回目为“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回目上说的是“贾宝玉大醉”,脂批却宣称是“今加‘大醉’二字于石兄”。可知,贾宝玉即“石兄”,也就是当年大荒山下的那块顽石。
同样的例子,还有庚辰本第二十回。李嬷嬷骂袭人:“……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得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此处,有侧批云:幸有此二句,不然我石兄袭卿扫地矣。(庚辰本第二十回侧批)
同回,“宝玉在麝月身后,麝月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又有侧批云:此系石兄得意处。(庚辰本第二十回侧批)
庚辰本第21回,袭人埋怨宝玉:“我还摸不着是为什么,这会子你又说我恼了。”此处,有侧批云:这是委屈了石兄。(庚辰本第二十一回侧批)
庚辰本第22回,湘云嗔怪宝玉:“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此处,又有侧批云:回护石兄。(庚辰本第二十二回侧批)
甲戌本第二十七回,写黛玉葬花,吟《葬花词》。宝玉在一旁聆听。此处,还有一条眉批云:“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甲戌本第二十七回眉批)
假如贾宝玉其人并非那块顽石的后身,脂砚斋等“圈内人”竟然如此一次又一次地以所谓“石兄”相称,难道不奇怪吗?
证据五:神瑛侍者下凡是因,绛株仙子与一干风流孽鬼尾随是果。但和尚道士去警幻仙子宫中交割“蠢物”时,这群风流孽鬼已有“一半落尘”,所以神瑛侍者不可能与通灵宝玉同时来到人间“衔玉而生”。
红楼梦第一回,讲红楼梦故事的起因是一件风流公案需要了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瑕宫神瑛侍者常以甘露灌溉绛珠草一株,使她得以久延岁月修成女仙,需要随神瑛侍者下凡历世偿还神瑛侍者的恩情。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神瑛侍者要下凡造历幻缘,他最先去警幻仙子处挂号,警幻于是询问绛株仙子要不要趁此机会偿还灌溉之情,从而勾出一群风流冤家陪他去了结此案。请大家注意这个前因后果,这个群体事件,神瑛侍者下凡是因,绛株仙子与一干风流冤家尾随是果。
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和尚与道士欲将石头(蠢物)夹带于这群风流孽鬼中,使他去经历经历。他们将石头(蠢物)带到警幻仙子宫中交割时,这群风流孽鬼“已有一半落尘”。那么,这一半先落尘的会是哪些人呢?公案因神瑛侍者与绛株仙子而起,人员已经下去一半,不可能神瑛侍者与绛株都还留在后半段等着那块石头吧?
这群风流孽鬼已有一半落尘,可以判断神瑛侍者与绛株仙子至少有一位已经先下凡了,根据神瑛侍者与绛株仙子公案的因果逻辑,先下凡的是神瑛侍者而不是绛株仙子。换言之,石头(蠢物)交割到警幻仙子处时,神瑛侍者早已下凡降生了,怎么又有可能衔着这块石头幻化成的通灵宝玉同时来到人间呢?可见,说神瑛侍者携通灵宝玉同时下凡,衔玉而生,这个说法是没道理的。贾宝玉可以衔玉而生,但他只可能是别的身份,绝非神瑛侍者。
证据六:文本中贾宝玉提木石前盟,就是自认自己是木石中的石。可见书中的木石因果,实指“绛珠”与“顽石”之间的感情纠葛。这里的顽石,当然是指青埂峰下补天遗石,而非神瑛侍者。
《红楼梦》第一回: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点题处,清雅。】
脂评在这里也提出了“木石因果”的概念,即“以顽石草木为偶”。但这能说明啥?说明木石间有前盟吗?非也。仔细看红楼梦第一回文本内容,可以肯定的是,木与石之间从来没有过什么盟,小说里所谓的木石前盟只是贾宝玉意淫出来的,是子虚乌有的。其实,小说中宝黛恋之所以会心事终虚化,不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前世注定的姻缘吗?因此脂批这里也只称其为木石因果,不称木石姻缘。
木石因果即“以顽石草木为偶”,是说这部小说以顽石草木为男女主角。根据本书的文本逻辑,顽石与草木是没有什么前盟的,却为何会有了感情纠葛呢?是因为“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由于顽石通灵,花草美丽,他们相遇了,彼此吸引,为对方停留,点出书里面的宝黛恋的实质,尽管没有命中注定的姻缘,但产生出一种质朴纯美的天然感情。
影射的是现实中作者与恋人“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的爱情经历,就像木与石结缘的原因只是“能留人”,他们之间因为没有前世的缘分,因此才会“心事终虚化”。作者是将自己的一段有缘无分的感情经历归结为木石因果,这么写是为了“以泄胸中悒郁”。
脂砚斋将这段话批在正文的旁边,明确地点出了书中的所谓“木石因果”,实乃是“绛珠”与“顽石”之间的感情纠葛,这里的顽石,只是那块青埂峰下补天石。对照前文看,有暗示这个木石之缘只是一场美丽的错误。
第一回: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
脂评在这里为何要说恩怨不清?而不说恩怨未清?是说这个绛株草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具有一定的轻率性,盲目性,这就为她下界后认错还泪的对象埋下了伏笔。因此说,趣甚警甚。就是既有趣,又值得世人警醒的意思。警醒世人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要带眼识人。
关于“人石两分”说的观点,说“神瑛侍者”是贾宝玉,而“石头”只不过是贾宝玉脖子上的那块通灵宝玉。可如今曹、脂等人却说,所谓的“木石因果”就是“以顽石、草木为偶”。这么一来,不就成了林黛玉同贾宝玉脖子上的那块通灵玉谈情说爱的荒谬局面了吗?可见这种说法也不可取。


IP属地:广东1楼2021-06-03 02:30回复
    有理有据,好帖无人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31 10:36
    回复
      神瑛侍者就是石头的美名,也即贾宝玉的前身。瑛字义是像玉的美石。而贾宝玉谐音是假的宝玉也即石头了。


      IP属地:上海4楼2021-07-31 11:31
      回复
        有些过分解读了把,石头虽有灵气,可没化作人形,即便在红尘历练,也是作为玉石的模样在经历。而绛珠仙草是因为神瑛侍者的日夜照顾,得了灵气,化了人形的,所以此恩此情难以割舍,才要历劫偿还。玉石只是一个切入点,作为旁观的角度引入宝黛的主线之中。然后玉石又作为一个旁观的角度去呈现所有的故事。所以才有了石头记这个名字。


        IP属地:河北7楼2021-07-31 21:35
        收起回复
          楼主说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居然没被吧主撤了小吧主的职位,真不可思议。


          IP属地:广西8楼2021-08-01 02:37
          回复
            吧务打扰你了,但我要跟你说个事,有人挂人,能麻烦处理一下吗http://tieba.baidu.com/p/7477457118?share=9105&fr=sharewise&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7.6.0&st=1628243986&unique=4E68432A2FDDD6E6EEF322B7DDDA3845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8-06 18:01
            回复
              玉皇大帝:行了行了,我不作为,我搞出来的数百年的悬案,那就让他们再历一次劫吧,重新下凡投胎,重新还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23 02:14
              回复
                此乃身前身后事。
                宝玉的身前就是补天之材神瑛侍者。
                宝玉的身后就是无用之材蠢物顽石。
                神仙携带顽石穿越进入太虚幻境,就是带顽石去了解自己的身事。
                让顽石去了解为什么众石俱得补天,为什么自己会被娲皇弃而不用。
                宝玉因为沉迷风月,最终堕落为无才可去补苍天的废物。
                宝玉无才可去补苍天,最终被神仙打回原形,弃之荒山,就成了顽石。
                补天就是治理国家,经邦济世之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23 03:33
                回复
                  补天之材可以补苍天也可以补地陷。
                  补天穿、补地陷都是济世救民之意。
                  作者开篇即云地陷东南,地陷就是天下不太平的意思,天下不太平的原因就藏在宝钗的讽螃蟹诗中。
                  世上的贪官污吏象螃蟹一样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神瑛侍者下凡的使命就是经邦济世捉螃蟹,宝玉的生日就是地陷东南的这一天。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23 03:43
                  回复
                    作者描写宝钗的形象为仙姿。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芳龄指年轻女子。
                    永继的意思是事物能够持续不断地存在,即永远。
                    芳龄永继的意思就是永远保持年轻女子的身材相貌。
                    芳龄永继就是年轻女神女娲的形象,神话传说中女娲就是年轻女子的形象。
                    封神演义描写女娲的形象:
                    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阵狂风,卷起幔帐。
                    现出⼥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天姿,婉然如⽣;真是蕊宫仙⼦临凡,⽉殿嫦娥下世。
                    芳龄永继的就是年轻女神女娲。
                    山中高士就是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的娲皇。
                    宝钗的生日正月二十一就是娲皇的补地节、地穿节,地陷节,作者暗示宝钗就是女娲转世。
                    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
                    从天上传到人间的一本关于神仙的故事,天上的神仙娲皇和人间的凡人宝钗写的就是同一个人。
                    芳龄永继就是山中高士宝钗的身份证,宝钗的前世就是芳龄永继的娲皇。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为什么称又呢?又就是重复女娲炼石的故事。
                    娲皇下凡的使命就是引导补天之材神瑛侍者宝玉补地陷济世救民,捉横行霸道的螃蟹。
                    作者开篇即云地陷东南,地陷就是天下不太平的意思,天下不太平的原因就藏在宝钗的讽螃蟹诗中。
                    金玉良缘就是神仙补地陷济世救民的一个计划,金玉良缘就是娲皇下凡改造花心五色石,炼石补地陷济世,引导神瑛侍者入世补地陷济世。
                    风流孽鬼狐狸精拖缠宝玉沉迷风月情事,毁了补天之材宝玉的一生,导致娲皇补地陷济世救民的计划失败。
                    假宝玉就是女娲没有炼成器的废物顽石,顽石就是娲皇弃之无用的废物。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23 03:47
                    回复
                      整部红楼梦,作者运用的叙事手法就是春秋笔法。
                      表现为曲笔回护、设想幻化,以虚写实,以幻写实,假中藏真、真中藏假、讳亲者耻、讳友者过、褒贬有度、委婉多讽、一叶知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露珠映日、烘云托月,欲说还休,背面敷粉,以表掩里,绵针泥刺、明镜照物、文约意丰、妍媸毕露、微言大义、暗含褒贬、明褒暗贬、旁敲侧击、指桑骂槐、虚掩伪饰、影射暗示。
                      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言,妙在含糊,或旁敲侧击,含义模糊,闪烁其词,含蓄委婉,意在言外,从旁烘托,虚掩伪饰,影射暗示,不露本意。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目,或撮其要,删其繁,扑粉涂脂加以润色,顿使恶语变美言。
                      春秋笔法的特征是委婉行文,作者往往会通过虚掩伪饰的描述来掩盖事情的真相,但作者又不想说谎,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通过曲折抒笔,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通过影射和暗示让人看清事情的真相。
                      暗示提醒的分寸要把握好,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又不能让读者看不懂。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3-23 03:50
                      回复
                        林黛玉就是作者依据狐眼水蛇腰女子的性格品德创作出的一个文学形象。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查查狐眼水蛇腰女子的性格品德的资料,狐狸精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林黛玉的文学形象。
                        水蛇腰女子走路的特点就是摇摇摆摆翘着大屁股扭来扭去。
                        哈哈!林黛玉已摇摇摆摆进来。(影射暗示)
                        林黛玉就是狐眼水蛇腰女子。
                        嬉皮笑脸的动物是指狐狸。狐狸是一种智慧而机灵的动物,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阴险狡诈的人,但也有着可爱俏皮的一面。
                        狐狸的嘴巴和眼睛长得像笑容,使得它看起来总是在(嬉皮笑脸)的样子。
                        狐狸似睁非睁着眼睛,好象似喜非喜的神态,似喜非喜含情目就是狐眼。
                        狐眼诗:
                        狐目睛黄视若低,为人贪鄙性茫然,狡作多情缺诚信,八面玲珑度余年。
                        皮宽三角(睛睁露),终日无愁泪湿堂,面瘦皮绷真可叹,刑妻克子又奔忙。
                        (睛睁露)是什么意思呢?
                        睛就是眼睛的意思。
                        睁就是张开的意思。
                        露就是露水的意思。
                        (睛睁露)的意思就是:眼睛张开后就好象眼睛里面包含着露水一样。
                        哈哈!似泣非泣含露目就是风流祸害狐狸精的狐眼。
                        狐眼的特点眼睛水汪汪,泪堂下陷,眼睛中好像有细小的泪,这就是泪痣,含泪目、含露目就是狐眼。
                        哈哈!似泣非泣含泪目就是风流祸害狐狸精的眼睛。
                        刑妻的意思是狐狸精挟制丈夫或男友就如同监视管理犯人一样。
                        林黛玉喜好的就是跟踪、监视、偷窥、偷听假宝玉的风流佳事、挟制宝玉。
                        狐眼又称吊梢眼。
                        宁交忘八羔子,不交吊眼梢子。
                        古代文学作品中狐眼水蛇腰女子就是阴毒坏女人懒女人的标签。
                        作者云风月最易坏人子弟,风流祸害狐狸精勾引年轻人沉迷风月情事最易坏人子弟。
                        假宝玉、林黛玉就是红楼梦中最大的两个反面教材,红楼梦就是一面虚情假意的风月宝鉴。
                        读者看看,狐狸似睁非睁着眼睛,天生似喜非喜的神态。
                        狐狸精经典眼神:似喜非喜含情目。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3-23 03:53
                        回复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是补天济世的理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3-23 0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