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06日漏签0天
数理化吧 关注:3,304贴子:13,61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 105回复贴,共7页
  • ,跳到 页  
<<返回数理化吧
>0< 加载中...

回复:天龙物理学综合讲义之运动篇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8、无论人类、动物、机械对外输出的都是能量,无论何物,其实质都是液压机。无一物的存在不是抗压抗拉能力导致的。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横向能量的生成
在太空中一切事物都按照一定速度去运动,此时事物的能量按照E=mv去计算。现在假设一座小山落在某个星球上,这座山“静止”了。我们可以判断这座山是受到地面的支撑了,假设没有坚实的地面,这座山会继续按照一定的速度往下去运动。这种运动的能力是宇宙赋予的。这座小山分别落在冰面上,落在坑槽里,落在普通地面上,由于接触面的摩阻系数不相同,它们产生的最大横向能力并不相同。借助山体,安装一个液压机,山体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会发现落在坑槽里更能对抗横向作用,普通地面次之,冰面最差。这个实验我们会得到一个结论:摩擦系数越大,对抗横向能的能力越大。星球上一切横向能都是按照这种规律产生的,横向能的根基,第一是按E=mv公式计算出竖向能;第二是测定摩阻系数f,按公式E=fmv可计算出最大横向能。


2025-07-06 01:14:34
广告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影响摩阻系数的因素
摩阻系数是没有单位的比值,不是有单位的定值。按 f=E横/E竖 可以得出经验值。由于速度是能量的显量,我们可以用速度这个显量来验证摩阻系数。假设100千米每小时的车辆经过摩阻系数f=0.8的路段,车速会瞬间降低为80千米每小时,如果此处经历了2秒,第二秒车辆的速度则降低为64千米每小时。哪怕车速为1千米每小时,经过此处也是按照比率降速为0.8千米每小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摩阻系数只和前一秒速度相关,和方向无关。速度越大,减速越是明显;速度低,减速虽然不够明显,但是它是按照比值去降速的。
影响摩阻系数的影响因素一般有接触面积,结构形式,材料粗糙程度等。同等质量事物,接触面积越大,则f越大;同质量的事物,结构形式也是影响摩阻系数的根本因素。比如人前倾,可以输出更大的横向能。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机械能是有方向的
根据E=mv,事物有速度,自然就有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能的方向。
能是什么,目前人们对之并不很清楚。有的人会把能视为一股气,认为它是四处传播的;热能会向四周辐射,而机械能却是定向的。
地球表面上的事物,所谓“力”的根源,源于事物的质量速度。万物都有自重,所谓自重,牛顿力学认为G=mg实际是就是G=mv。所以所谓自重,其本质就是能。
事物有了向下的能,这是横向能生成的条件之一;
地面有了摩阻面,才有可能生成横向“力”,实际是横向的能。模阻系数越高,横向能才有可能越高,这是第二个条件。
我们横向推动物品,输出的能足以对抗物品fmg,就可以推动物品,否则就不可以。这是第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都具备了,事物就可以移动了。
在通常条件下,人们喜欢背靠墙体、山体才会输出更大的能;而山体、墙体它的最大横向能首先来自于“自重”;山体墙体的第二个条件是,它们是固体的,不易变形。人类借助了这一物理性质,于是有了支点,就能输出更大“力量”。(实际是能)。
我们借助山体多大的能呢?E=ps,只要知道人体背靠山体的面积,测出背靠的压强,就能精确计算出,横向能有多大。在输出面,知道能有多大,知道输出面积,就能精确计算出输出面的压强有多大。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机械能作用基本规则
甲、乙两个物体互相作用,它们的作用效果如何,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先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质量,质量小的物体为作用效果的根本影响因素。
2、代入天龙能量公式E=mv。
3、代入天龙压强公式p=E/s。
4、和材料的抗压模量对比,确定最终结果。
关于第一条,为何要对比两个物品的质量大小呢?
牛顿力学里事物相遇问题,一般假设甲带了N牛的力,乙带了X牛的力,根据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去计算和分析受力情况。
然而天龙物理学是另一种思路。
比如一颗石子撞击一辆汽车,它们相遇的效果不是由汽车决定的,而是石子决定的。
石子速度为30米每秒,汽车速度为20米每秒。它们相遇产生的最大能量按E=mv计算。E=m石*(v石+v车)=m石(30+20)。得出的结果就是石子和汽车产生的最大能量。
而牛顿力学会假设汽车带有1万牛顿的力,石子带有1牛顿的力,它们相遇时汽车会给石子施加9999牛顿的力,而石子给了汽车9999牛的反力。石子不可能如此强大的。就好比一粒灰尘和人,人给灰尘100牛的力,灰尘会反弹100牛的反力?灰尘的质量决定了,它的能很小。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滑轮组验证E=mv的真理性
如下图:

滑轮组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当物品上升距离为h,则另一端绳子需拉长2h的距离。滑轮上升速度和绳子拉伸速度总是符合 dv物:dv绳=1:2。假设绳子拴一个相比较物品0.5倍的事物,滑轮上升或者下降的能量为E,根据天龙公式,E=m物v物=0.5m物*2v物。利用这种原理,我们也可以做“滑轮天平”。动滑轮处放置重物,定滑轮处放置砝码,可以精确测量出事物质量。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杠杆验证E=mv的真理性
如下图:
杠杆左侧长度和右侧长度之比为L1:L2=1:2
天龙物理学认为,杠杆两侧能量是平衡的,如果能量出现差值,就会上下震荡。假设重物处事物上升距离为h,另一端则会下降2h。而两侧物品质量差m重:m轻=2:1;v重:v轻=1:2。它们一定符合天龙能量公式E=mv。
牛顿力学则认为,事物平衡是按照F1L1=F2L2,这种算法乍一看有一定道理,实际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天平,它的力臂长度总是相同,左右物品质量也是相同的,那么天平应如陀螺般旋转才对,不应当上下震荡。天平不能如陀螺一般旋转说明宇宙中另有一重原因。
天平两侧杠杆长度相同,但是由于g(加速度)是按照高差变化的,这种变化数值很小,但是宇宙已经能感受到了。因此高差产生极小的g差的变动。如图:
天龙物理学认为,在天平震荡的过程中,左侧物品位于高处,受到加速度为g1,右侧物品相比较要低H的距离,它的加速度为g2。两个事物应当在g3处加速度一致,于是杠杆平衡了,加速度g=v,于是m左g3=m右g3。但是在天平震荡过程中,H越大,| g1-g2 |的值就越大,当经过平衡处,则“跑过了”,于是高差H使差值产生,又要重新震荡,直到平衡为止。
由于g的差值存在,固然H越大,天平越是不可能如陀螺般旋转。但是根据F1L1=F2L2,天平是可以旋转的;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推断通常牛顿力学采用的公式出了问题,而应当采用E=m左v左=m右v右来计算才是正确的。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E=ps意味着什么
只要有压强作用在面积上,就会生成能。但是压强未必能使事物移动。比如我们推墙,有一定的压强,能作用在一定面积上,那么我们输出的能就是确定的。
在牛顿力学里会认为,我们推墙如果墙不动,即使我们流了一身汗也是就没有输出能。学过物理的都会感觉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谁也说不清楚。事物不移动就没有能,这种观点在牛顿力学里有其它方面的内涵,这里先不对之拓展和批判。
这里只要知道天龙物理学和牛顿力学的区别即可。知道天龙物理学试图给“做了无用功”的人们翻案即可。


2025-07-06 01:08:34
广告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9.以上七篇文章虽是独立的,却是逻辑环环相扣的。到了这一步,我要面临两个选择,第一选择对于“力”这个概念展开批判;第二,直书真理,进入压强研究。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0.力这个概念对于物理学的干扰太大,太深刻。在力不存在这种常识没有被普及之前,力的批判应当设为重中之重;力倒下之后,批判章节就是画蛇添足。但是我打算把力的批判设为重要环节,更加靠前,先讲述它。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力的历史
关于力的研究,力是什么在哲学上讨论的很是久远。中国古代把力和气混在一起的,长期流传的“气”学说,就是力,中国古代关于力的研究,没有像西方那般进行量化。后来气演变为气功,就走上邪路了,和物理的关系越来越远。墨经,力,形之所由奋也,什么是所由奋?其实就是速度之意。年代久远,墨家是正经学问。
西方哲学家帕门尼德提出力是因,运动是果,这种观点和今天主流很接近了。为何会运动?施加力的原因,所以才有运动这个结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被看作是从一个物体发射到另一物体中去的。这种力的观点,仅仅可以解释力的相遇问题、传递问题。由此发展,后来牛顿力学提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些观点都和亚里士多德有一定关系。
相关资料说,是伽利略首次提出了惯性问题。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认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能够继续保持其运动状态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会让事物永远均速直线运动下去或者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主要内容为F=ma,牛顿力学认为力就是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由于第一定律认为事物均速直线运动是惯性的原因,显然力和速度又有关系,既然均速度和力无关,那么就是加速度导致力的存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逻辑相扣,环环回应。
继而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大家都知道苹果落地的故事。太空中日月星辰也符合这个规律。星体按照惯性会均速直线运动,被太阳吸引而变为圆周运动。这是人类首次在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宇宙中的星体周而复始的旋转运动现象。这种观点成为人类主流已持续三百年之久。
基尔霍夫、赫兹、马赫都认为牛顿的力的概念并没有说出力的本质。但是都很肯定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相对论对运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相对论进入思维误区,他假设光速不变,于是推导出光速就会绝对静止的邪论,一个残缺的思维怪胎带歪了整个物理。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关系密切,多重宇宙、量子纠缠等是他们的发展方向。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经典力学研究哪些力
经典力学里认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认为事物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为力;牛顿第三定律认为物体只要施加了力,就必然会产生同等大小的反力。虽然“力”说了不少,但是力究竟是什么探讨并不多。
牛顿力学里,机械力的来源大约有三处:
第一力是从第二物处获取的。
第二是事物加速运动中得到的。
第三是事物在刚体情况下自然生成的反力。
力还有其它概念,比如强力、弱力,有磁力,万有引力,这些东西都是力。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经典力学并没有解决力的本质问题
如果说力仅仅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二者未相遇之前是什么?经典力学并没有给出答案。比如我们挥舞铁锤,铁锤在空中的轨迹的过程中,显然是有力的,但是并没有作用物体。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句话,是局限的,尚未完全说出力的本质。
如果说力只和加速度有关系,显然均速就是不能算力。运动的过程中有均速,也有变速,为了不和惯性定律冲突,于是单纯的加速度和质量的乘积为力,对于力的本质会不会缺乏点什么?
如果反力一定存在;火车以1万牛顿的力撞击钢珠,钢珠必然会给火车同等的反力。这种模型真的存在么?牛顿力学也没有给出解释。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深究力学会发现物理学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力的本质问题物理学并没有彻底的解决。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力是怎么生成的?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力的概念。但是力并非生而就有的事物。力是一种意识滋生的概念,它是固体生物演化过程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运动现象的反馈。我们认为有力了,大约是从触感开始的,疼痛、压迫感为有力、无力的分界线。比如按压某部位,没感觉,就是无力,有感觉,甚至感觉疼痛,就是有力。
在发展中人们又认识到,事物的速度和“我”的速度(我一般速度是零)差值越大,力则越大。比如一颗石子向你飞来,显然力很大。这些理解或许是力的起源。
关于力还有一些认识,比如大人的力比孩子的力更大。这时候的力和速度、质量无关了,成了一种感觉。关于这些感觉,我们可以放在压强篇章讨论,这里就不细说了。
在运动章节里,我们讨论过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运动速度。
比如一个人,按一定速度奔跑,
和一个同速且同等方向的人接触了,这两个人基本没有力的;
和一个静止的人接触了,两个人会产生很大的力;
无论多么高速的事物不和他接触,依旧不会有力。
再假如宇航员在太空里,他是高速运动的,但是只要不和第二物对比,我们一般不会认为有力;
当另一个有速度的事物和人相遇了,我们都会意识到有力,速度越快,力则越大。
即使不相遇,我们对比二者速度,可以判断出力或大或小。于是我们可以判断下一步是否去避开它。
在这里需要思考几个问题,力天然存在么?还是速度产生了力?
通常认为,力的原因让事物运动,为何到了这里,是运动产生了力?宇宙里事物运动,神奇的在力之先,说运动就运动了。有了两个事物对比之后,才能有力这个概念产生。
力导致运动还是运动导致力,这是非常重要的逻辑问题,谁生谁可以上升为宇宙基本问题。


2025-07-06 01:02:34
广告
  • 天龙
  • 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力和运动,是谁生谁?
牛顿力学理论通常是根据地球上的现象,去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解释世界的。比如在地球上给事物施加力,于是事物运动了一定的距离。由此会得出力在先,运动在后的结论。力是运动的因,运动是力的果。这是通常人们的认识。但是牛顿认识会更加领先一步,F=ma这个公式,速度是因子,力是结果。如此细微的逻辑问题牛顿或许心里是明白的;但在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经过多人之手,因此更多受众并不特别清楚。这些容易混淆之处,需要特别指出。
在《横向能的生成》一文中,提出了横向能的生成和竖向能是有直接关系的;用来解释横向力也无妨。道理一样。其区别在于究竟是能还是力的问题。
运动是什么,本文前面也讲清楚了,运动是宇宙的状态;在意识方面运动是“运动和静止”这个复合词。在太空中的事物,能观察到速度了,一旦和第二个事物相遇,力则生成了;力之前,事物会以速度的形式出现,速度是更加本源的事物。
事物仅仅高速运动而已,无所谓有多大力的;首先有了速度,和另一个事物相遇,才有了力。因此我们足以得出一个结论,并不是力让事物运动,而是运动生成了力。
还有人说,事物运动,是DBZ或者上帝推动的,这是基本起因。在《天龙物理学综合讲义》里,关于这些观点,都进行了驳斥。事物运动却是压强差导致的。或许有人又要问,压强算不算力,这其中的区别在详细讲述压强时展开谈吧。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 105回复贴,共7页
  • ,跳到 页  
<<返回数理化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