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斑马鱼繁殖的完整过程,吧里大佬已经有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的教学。但是根据吧友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一些繁殖过程中的细节,主要包括『亲本选择』,『隔离环境』,『排卵后处理及孵化条件』等几个方面。
一、交配过程概述
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性成熟的健康斑马鱼会交配体外受精。具体机理为:雌鱼体内卵子成熟,即“怀孕”。雄鱼追逐雌鱼使其排除卵子(肉眼可见),同时雄鱼排出精子(肉眼不可见)。精子和卵子弥散在水体中,结合玩成受精。
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斑马鱼有“自食其卵”的特性,二是卵的特点:卵会沉底,且卵无粘性。
二、亲本选择
1.月龄条件:斑马鱼四月龄即可性成熟,在某宝买的斑马鱼可询问店家鱼的月龄。只有大于四月龄的成鱼才有能力繁殖,六月龄以后亲本产的卵质量更好,实验室繁殖斑马鱼一般选用12月龄以上的亲本。(我自己4月6月龄都繁殖成功了,质量都差不多)如果无法得知实际月龄,可根据同批次雌鱼是否“怀孕”来大致判断。
2.雌雄鉴别:斑马鱼是雌雄体外受精,故雌鱼肚子大时只有自己是不能完成繁殖的。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雌鱼和雄鱼进行隔离,才能使繁殖顺利进行。①体型鉴别法:雌鱼较雄鱼身型更加圆润,从侧面看更宽。②喂食鉴别法:喂食后体型明显增大的为雌性,无明显变化的为雄性。③条纹鉴别法:观察斑马鱼的臀鳍、背鳍或尾鳍,雌性斑马鱼条纹颜色较浅,为米白色,雄性斑马鱼条纹颜色较深,为黄色或褐黄色。
3.雌鱼怀孕的判断:注意观察肚子到臀鳍这一段的弧线,弧度大于45°是可判为卵子成熟,即鱼友们说的“怀孕”。参考图1。(我自己的经验判断)
4.雌雄比例:实验室繁殖雌:雄=1:2。目的是为提高受精率,减少白卵。(我自己配七八条亲本的时候多一两条雄鱼也能有很高的受精率)
三、隔离环境
从繁殖机理可以得到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让斑马鱼“相互追逐”,二是不能使斑马鱼“自食其卵”。所以我们的隔离环境以这两点为原则。
1.空间条件:横向宽,纵向窄。在水平面内建立xy轴,以竖直方向为z轴。在xoy平面内,隔离空间x和y的值至少有一个满足大于20cm以确保鱼能“游起来”,对于竖直方向,应使水面到隔离网的距离为1.5~3cm,以确保鱼吃不到卵,网面到隔离容器底面距离也应大于5cm,以防止底部卵因鱼的游动而飘起被吃掉。
2.温度和水质:隔离水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5~28℃,必须用困好的水。建议直接使用鱼缸里的水。将鱼从鱼缸转移至隔离盒内时,切忌使温差过大,切忌!否则来回几次母鱼直接暴毙。
3.我的隔离装置介绍:我的隔离盒如图2。主体采用规格为长×宽×高=30×20×10cm³的塑料收纳盒。隔离网是浴球拆的网,我认为是最合适的。为使得鱼游动的空间较平整,我用强磁铁来固定网,网面平行水平面,比起让网自然下垂或在中间压个石头的做法有更宽敞的游动空间。此外还配置了一根加热棒,无增氧设备。
四、隔离时间
头天晚上天黑后喂完食即可捞鱼隔离,至第二天中午12:00左右产卵结束可把鱼放回。
五、卵的处理
1.卵的形态:正常卵为透明的两个球(类似鸡蛋),如图3所示。白卵即为坏死卵或未受精卵,呈不透明白色。
2.卵的清洗:第二天中午12:00取卵时会发现容器底部除了卵还有很多粪便,需要将卵洗净不然滋生细菌影响孵化率。可以讲卵置于合适目数的网上,用相同温度困好的缓慢水流洗涤过滤。(我自己没有合适的网,是用滴管一次两三管把卵放到止咳糖浆盖子里,再用滴管吸出悬浮物,因为只有卵是沉底的,要重复很多次很麻烦还洗不干净)
六、孵化条件及过程
1.温度:孵化温度控制在25~28℃,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我27℃72小时95%孵化)
2.孵化期间,不断地会有少量卵坏死变成白卵,需要及时用滴管吸出,不然会连片坏死。孵化前一天需要频繁清理白卵,孵化后期清理的时间间隔可以越来越长。(比如我刚开始4小时清理一次,后来6小时一次,第三天8小一次)
3.孵化后:孵化三天后鱼全部破卵而出,但是鱼苗不活跃,只会匐在水底或缸壁上静静休息,此为正常现象,一般持续3天左右,期间我们什么也不用管,去准备开口的洄水就行了。
七:鱼苗起飞
1.起飞:指的是鱼苗破壳静息三天后,开始不停游动。此时鱼苗卵黄即将耗尽,需要我们喂开口食。
2.开口食物:网上人说用洄水、绿水、蛋黄灰水或粉末饲料。我觉得洄水是最好的,而且必须用洄水开口。蛋黄灰水和粉末饲料特别容易坏水,量不容易把握。我专门隔离了十条鱼苗在绿水里,五天后全部饿死,所以我不建议用绿水。洄水不会坏水,有多少就喂多少(图5是我的洄水储备,太少了一天喂两次,一次每杯倒一半),十多天后鱼苗颜色越来越鲜艳,个体发育速度极其不均匀,我等最大的鱼苗长到8~9mm长的时候开始喂粉末饲料,少量多次。
3.关于水质:水的量越大,水质越稳定,这就是他们用小盘子养鱼苗成活率0%和拿农夫山泉5L桶养鱼苗成活率100%的原因。为了让水质更好我在小缸里放了大量水草和螺蛳,并且三天换一次水,把底部沉淀的杂质吸出。
到此已是我养斑马鱼两年来所有关于繁殖的经验,且祝各位鱼友早日爆缸。





对于斑马鱼繁殖的完整过程,吧里大佬已经有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的教学。但是根据吧友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一些繁殖过程中的细节,主要包括『亲本选择』,『隔离环境』,『排卵后处理及孵化条件』等几个方面。
一、交配过程概述
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性成熟的健康斑马鱼会交配体外受精。具体机理为:雌鱼体内卵子成熟,即“怀孕”。雄鱼追逐雌鱼使其排除卵子(肉眼可见),同时雄鱼排出精子(肉眼不可见)。精子和卵子弥散在水体中,结合玩成受精。
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斑马鱼有“自食其卵”的特性,二是卵的特点:卵会沉底,且卵无粘性。
二、亲本选择
1.月龄条件:斑马鱼四月龄即可性成熟,在某宝买的斑马鱼可询问店家鱼的月龄。只有大于四月龄的成鱼才有能力繁殖,六月龄以后亲本产的卵质量更好,实验室繁殖斑马鱼一般选用12月龄以上的亲本。(我自己4月6月龄都繁殖成功了,质量都差不多)如果无法得知实际月龄,可根据同批次雌鱼是否“怀孕”来大致判断。
2.雌雄鉴别:斑马鱼是雌雄体外受精,故雌鱼肚子大时只有自己是不能完成繁殖的。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雌鱼和雄鱼进行隔离,才能使繁殖顺利进行。①体型鉴别法:雌鱼较雄鱼身型更加圆润,从侧面看更宽。②喂食鉴别法:喂食后体型明显增大的为雌性,无明显变化的为雄性。③条纹鉴别法:观察斑马鱼的臀鳍、背鳍或尾鳍,雌性斑马鱼条纹颜色较浅,为米白色,雄性斑马鱼条纹颜色较深,为黄色或褐黄色。
3.雌鱼怀孕的判断:注意观察肚子到臀鳍这一段的弧线,弧度大于45°是可判为卵子成熟,即鱼友们说的“怀孕”。参考图1。(我自己的经验判断)
4.雌雄比例:实验室繁殖雌:雄=1:2。目的是为提高受精率,减少白卵。(我自己配七八条亲本的时候多一两条雄鱼也能有很高的受精率)
三、隔离环境
从繁殖机理可以得到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让斑马鱼“相互追逐”,二是不能使斑马鱼“自食其卵”。所以我们的隔离环境以这两点为原则。
1.空间条件:横向宽,纵向窄。在水平面内建立xy轴,以竖直方向为z轴。在xoy平面内,隔离空间x和y的值至少有一个满足大于20cm以确保鱼能“游起来”,对于竖直方向,应使水面到隔离网的距离为1.5~3cm,以确保鱼吃不到卵,网面到隔离容器底面距离也应大于5cm,以防止底部卵因鱼的游动而飘起被吃掉。
2.温度和水质:隔离水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5~28℃,必须用困好的水。建议直接使用鱼缸里的水。将鱼从鱼缸转移至隔离盒内时,切忌使温差过大,切忌!否则来回几次母鱼直接暴毙。
3.我的隔离装置介绍:我的隔离盒如图2。主体采用规格为长×宽×高=30×20×10cm³的塑料收纳盒。隔离网是浴球拆的网,我认为是最合适的。为使得鱼游动的空间较平整,我用强磁铁来固定网,网面平行水平面,比起让网自然下垂或在中间压个石头的做法有更宽敞的游动空间。此外还配置了一根加热棒,无增氧设备。
四、隔离时间
头天晚上天黑后喂完食即可捞鱼隔离,至第二天中午12:00左右产卵结束可把鱼放回。
五、卵的处理
1.卵的形态:正常卵为透明的两个球(类似鸡蛋),如图3所示。白卵即为坏死卵或未受精卵,呈不透明白色。
2.卵的清洗:第二天中午12:00取卵时会发现容器底部除了卵还有很多粪便,需要将卵洗净不然滋生细菌影响孵化率。可以讲卵置于合适目数的网上,用相同温度困好的缓慢水流洗涤过滤。(我自己没有合适的网,是用滴管一次两三管把卵放到止咳糖浆盖子里,再用滴管吸出悬浮物,因为只有卵是沉底的,要重复很多次很麻烦还洗不干净)
六、孵化条件及过程
1.温度:孵化温度控制在25~28℃,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我27℃72小时95%孵化)
2.孵化期间,不断地会有少量卵坏死变成白卵,需要及时用滴管吸出,不然会连片坏死。孵化前一天需要频繁清理白卵,孵化后期清理的时间间隔可以越来越长。(比如我刚开始4小时清理一次,后来6小时一次,第三天8小一次)
3.孵化后:孵化三天后鱼全部破卵而出,但是鱼苗不活跃,只会匐在水底或缸壁上静静休息,此为正常现象,一般持续3天左右,期间我们什么也不用管,去准备开口的洄水就行了。
七:鱼苗起飞
1.起飞:指的是鱼苗破壳静息三天后,开始不停游动。此时鱼苗卵黄即将耗尽,需要我们喂开口食。
2.开口食物:网上人说用洄水、绿水、蛋黄灰水或粉末饲料。我觉得洄水是最好的,而且必须用洄水开口。蛋黄灰水和粉末饲料特别容易坏水,量不容易把握。我专门隔离了十条鱼苗在绿水里,五天后全部饿死,所以我不建议用绿水。洄水不会坏水,有多少就喂多少(图5是我的洄水储备,太少了一天喂两次,一次每杯倒一半),十多天后鱼苗颜色越来越鲜艳,个体发育速度极其不均匀,我等最大的鱼苗长到8~9mm长的时候开始喂粉末饲料,少量多次。
3.关于水质:水的量越大,水质越稳定,这就是他们用小盘子养鱼苗成活率0%和拿农夫山泉5L桶养鱼苗成活率100%的原因。为了让水质更好我在小缸里放了大量水草和螺蛳,并且三天换一次水,把底部沉淀的杂质吸出。
到此已是我养斑马鱼两年来所有关于繁殖的经验,且祝各位鱼友早日爆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