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士吧 关注:25,291贴子:341,040
  • 3回复贴,共1

美国海军军舰的“铁布衫”——AN/SLQ-32电子战系统浅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03 23:06回复
    1967年10月21日黄昏,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在西奈半岛北海岸巡逻。位于塞德港西面的雷达站发现了“埃拉特”号出现在东北面西奈海岸附近。而此时埃及的两艘183P“蚊子”级导弹艇也正在塞德港西侧的运河北口巡逻。17点30分左右,埃及导弹艇射出第一发P-15“白蚁”导弹后立即转向折回,然后准备再次进入攻击。在第一艘导弹艇发射后,第二艘导弹艇紧随其后,间隔1分钟后也发射了一枚导弹。巨大的爆炸火球将“埃拉特”号后半部全部笼罩进去,弹片和舰体碎片像风暴一样横扫甲板和海面。
    仅仅75吨的183P导弹艇
    这一战,以色列损失了1710吨的驱逐舰,47名水兵阵亡,91人受伤,其中9人严重烧伤。埃及海军出动的是两艘75吨的导弹艇,无一伤亡。小艇吃掉了大舰,震惊了世界。海战史上首次导弹快艇击沉军舰的战例显示了导弹快艇具有小艇打大舰的作战效能。在其以后的局部战争中导弹快艇得到广泛运用,战果显赫,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现在不仅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拥有导弹快艇,一些海军强国也在大力发展导弹快艇。也加快了各海军强国研制新型舰舰导弹的步伐。
    SLQ-32的问世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CNO)最初考虑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发一套廉价的电子战套件,以替代或补充现有和计划中的船舶监视传感器。该决定是对反舰巡航导弹(ASCM)威胁的回应,这一威胁在埃及于1967年使用苏联P-15“白蚁”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之后变得明显。对发展中的ASCM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船舶上安装的现有AN / WLR-1电子侦察机和AN / ULQ-6电子干扰机无法及时与ASCM对抗以和预防打击。此外,由于ASCM的特征,几乎没有有效的预警手段,硬杀伤武器没有起到任何效果。1972年,CNO授权开发出第一套低成本的电子战套件,也就是AN / SLQ-32(V)。AN / SLQ-32(V)提供了对ASCM的预警功能,可对威胁武器系统的发射器和与目标平台相关的发射器进行预警,拥有舰载硬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信息,自动分配箔条干扰诱饵,以及对绘制相关ASCM的轨迹。
    海军在1977年5月将第一架AN / SLQ-32(V)生产合同授予了雷神公司,并在79财年实现了初始作战能力(IOC)。1979年7月,对美国海军的奥利弗·哈泽德·佩里号(FFG 7)护卫舰上的AN / SLQ-32(V)2进行了操作评估(OPEVAL)。82财年,在核动力巡洋舰 “密西西比”号上完成了AN / SLQ-32(V)1和(V)3的最终技术评估(TECHEVAL)和OPEVAL。
    最初的SLQ-32(V)1
    最开始的SLQ-32(V)1只有BAND 3 也就是H/I/J波段的电子支援能力,天线组由两具侧面平板接收阵列以及一具居中的圆柱状的半全向(180度)天线构成。覆盖该波段的主要考虑是对于ASCM导弹的主动搜索雷达的告警功能。
    其中每具侧面平板接收阵列各由66個扇形喇叭状接收天线单元构成(外部覆盖半圆柱形天线罩),每面阵列可涵盖90°的方位角,收到的信号经由罗特曼(Rotman)微波透镜引入到17个测向用晶体视频接收器,用来测量信号方位角。SLQ-32(V)1系统的天线整体尺寸为(长×宽×高)239cm×140cm× 98cm,重约350kg。
    当SLQ-32全速生产开始后不久,国防部长指示实施电子战改进计划(Electronic Warfare Improvement Program ,EWIP),以确保升级系统性能以应对不断发展的威胁。改进后的设备从1987年开始实施部署,并给系统提供了设备型号:AN / SLQ-32A(V)。各种工程变更提案(ECP)被合并为“Alpha”变体的一部分。例如包括Band 3 Improvements(ECP 206),它通过增加Band 3的灵敏度并提供高仰角覆盖来增加电子支援的范围;数字处理器单元(DPU)升级(ECP 463),升级包含一个容量达20 MB硬盘驱动器,并且提供的全新处理器,新处理器的速度是旧系统的三倍;干扰抑制(ECP 469),此项措施改善了连续波(CW)高脉冲重复频率处理能力,增加了BAND 3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的数量,增加了两个现有固定频率陷波滤波器的灵活性,并降低了处理负荷数字跟踪单元;以及BAND 3的半圆形天线(ECP 470),通过减少发射机和海面反射方向的增益,以及在威胁方向和增强的海拔范围内增加天线增益,增强了与本船发射器的隔离。与此同时SLQ-32系统也进行了其他改进,但不属于“Alpha”升级的一部分。
    SLQ-32(V)2的接收天线
    AN/SLQ-32(V)2在(V)1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BAND 2的接收天线(见图片红色方框位置)。该天线能提供E/F波段的接收功能。提高了频率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03 23:09
    回复
      2025-08-31 15:46: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SLQ-32(V)3接收天线部分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增加了主动电子干扰(ECM)天线。
      在主动电子方面,SLQ-32(V)3/4增加了针BAND 3(H/I/J波段)的干扰能力。SLQ-32(V)3/4在设计之初便具有主动干扰能力,在BAND 3和BAND 2的接收天线阵列的最下方加装了两面主动干扰天线(分別位于左右两侧,如上图的红色部分);所以(V)3/4的接收天线阵列由上到下总共分为三层,最上面一层为的负责H/I/J波段的接收,中间一层为E/F波段的接收天线,最下面则是加装的两面主动干扰天线;电子干扰机后端包含供行波管用的八个高压电源、一部应答式干扰机、一台切换开关以及一个干扰波形生成器。每面干扰天线阵列由35个喇叭状的发射天线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均由一个功率达50W的波导管放大器提供功率,每面天线阵列可形成多达35束干扰点播,总计功率1MW,能同时作用于80个目标。当主动干扰天线在释放干扰时干扰对方搜索雷达时,接收天线仍能保持警戒、监视其他可能的辐射源。
      SLQ-32(V)4是基于SLQ-32(V)3的航空母舰专用版本,其各项硬件功能基本相同,主要差別在于航空母舰的宽度比一般舰艇大得多,使得舰艇两侧的SLQ-32天線间距被拉大,因而两者协调工作比较困难。相较于SLQ-32 (V)3,SLQ-32(V)4的主要改良包括扩大输出功率、换装新的数字存储器,提高了威胁判断的速率並提高接收天线对杂波的抑制功能,并采用光纤传输来降低传输损耗。SQL-32(V)4后端系统具有两台数字处理器,安装在发射机附近,两者以光纤相连。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5-03 23:10
      回复
        对了,本贴为搬运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03 2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