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6日漏签0天
牡丹鹦鹉手养吧 关注:3,714贴子:24,67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41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牡丹鹦鹉手养吧
>0< 加载中...

牡丹鹦鹉繁殖知识(详细篇)非原创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小小旭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选种配对
  饲养牡丹鹦鹉一般需要成双饲养,即一公一母,放入同一笼中,这样既便于观赏又便于繁殖,当然,有些群养笼饲养并成功繁殖的个例也不在少数。但如何区别牡丹鹦鹉的公母,这就有一定的方法和学问,现在介绍如下:
牡丹鹦鹉的公母鉴别:
  牡丹鹦鹉小鸟区别雌雄非常困难,除非养鸟经验非常丰富,或者繁殖者根据亲鸟品系的遗传方式能区分一部分个体,但大部分还是得借助DNA检测才最为准确,否则不易辨别。 真正容易辨别雌雄是4、5个月以后,这时雌雄个体差异明显,具体方法如下:
1、头型:雄鸟头型相对比较窄,顶额较高,头顶到眼睛距离长,侧面外观浑圆,后脑头骨突出(俗称后勺),面部红色深于雌鸟(白脸类无此特征),眼睛大而园。雌鸟外观,头的前后距离长,顶额偏低,整体头型比较宽而扁平、面部红色浅于雄鸟(白脸类没此特征),眼睛略显小,整体头部与雄鸟比较,头要稍显大些。
2、体型:雄鸟体型看起略瘦、偏长、体毛紧凑、比较好动。 雌鸟体型较胖、偏短、毛略显松散,不爱动。
3、站杠姿态:雄鸟站姿较直立,昂首挺胸、动作灵活,体态轻巧。雌鸟站姿不如雄鸟直立,平时会趴在站杠上,呈半伏状,且动作略显笨拙。
4、尾羽尖:雄鸟的尾羽尖一般显倒V字型,雌的尾羽尖一般会分叉,呈倒W字型。
5、用手摸泄殖腔:雄鸟的泄殖腔位置表现,耻骨间间距小、并表现有尖状突起。 雌鸟的泄殖腔位置,两耻骨之间间距略宽,尤其是成年母鸟,可达0.5公分以上,耻骨形态扁平,无突起。此方法鉴别相对比较准确。
6、发情期表现:
  公鸟发情时脸部羽毛变得异常鲜艳,在栖杠上快速头尾相调(俗称转圈),用左、右爪轮换挠自己的喙,头上下晃动,从嗉囊中返出半消化的食物(俗称漾食)去喂雌鸟,对雌鸟做出快速张开、闭合翅膀的举动,意在引诱雌鸟交配,但尾羽不上竖。
  母鸟会站在栖木上仰头刺耳的单声连串鸣叫(俗称花叫),常到雄鸟嘴边乞讨食物(俗称接食),开始寻找营巢材料营巢,对雄鸟做出身体下匐张开翅膀尾羽上竖的举动,表示接受交配,到这个阶段雌鸟为了与雄鸟交配与繁殖,耻骨间距明显变宽。另外,桃脸类雌鸟还有一个与棕头、黑头类不同的特殊肢体语言,就是往巢箱里运送巢草不是用喙衔着,而是用喙把巢草插在尾上复羽里(俗称别草),有时能插很多根巢草,非常有趣。
7、试配辩别法:是指将三至四只牡丹鹦鹉放入同一笼中,待天黑时,看哪两只挨在一起,并表现亲昵之情,则为一对准确无疑,若装三只鸟,两只接近者为一对,其单独站立杠者将其提出,再另行配对。
  以上各项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鉴别方法,但雌雄的鉴别不是凭某一点就能断定,而是从各个月龄,一步一步综合的去观察、判断。凭某一点断定雌雄不是很准确,各项方法需综合使用,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别。有的鸟雌雄特征明显,鉴别起来较容易,遇上特征不明显的鸟,甚至是雄鸟雌像或雌鸟雄像的情况,往往会出现判断错误。触摸耻骨鉴别雌雄的方法不适用幼鸟和亚成鸟,且只适用于发情的雌鸟。
  因为母鸟的耻骨间距变宽是为了交配与产卵,雌鸟没发情耻骨间距不会有太大变化。饲养鉴别牡丹鹦鹉的性别,关键还是要从实践中去体会,得不断学习、总结才行。
配对方法:
  面类小鹦的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生育年龄从6个半月至四岁为高峰期,雌雄配对的最佳年龄为生长到6个月以后,此时鸟的各项生理机能、尤其是母鸟的生殖系统,发育已比较成熟,大部份个体会出现“花叫”等求偶表现,性情会较亚成鸟时更为活跃,鸣叫声比较大。
  选鸟;首先,亲鸟必须是同一品种(不是品系)的鸟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体格健壮、运动灵活、尽量无腿脚残疾、无病态的个体。
  我个人一般在选择仔种鸟时,会将熟鸟与仔鸟进行搭配,以利用熟鸟对交配与繁殖方面的经验来带动仔鸟,这样的搭配方式,无论在受精率、孵化率与育雏率方面,都要比单纯两只仔鸟互配,情况要好的多。
  年龄问题;原则上,配对双方年龄在半岁以上,由于牡丹鹦鹉的社会结构,是以母鸟为主导,那么公鸟的年龄最好能比母鸟大些,以确保在配对过程中,出现母鸟攻击公鸟时,公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当然如果有些性格比较温顺的母鸟,配些年龄小些的公鸟,也未尝不可。
  选种;选种方面,是最为复杂和头痛的事情,也是最需要基因与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当然,相对于普通爱好者,选择让鸟儿自由配对,或按现有鸟只具体情况配对的话,会比较简单。而发烧友级的鸟友,真正的水平和乐趣就在于“包办婚姻”。其目的,则是通过不同的基因搭配,通过繁殖,来繁育出超过亲本父母代品质的后代个体。
  合笼:在完成了选择种鸟这一阶段后,就进入合笼的阶段,一般情况下,只要母鸟年龄不是比公鸟大很多,或者母鸟性格不是很凶悍的那种,一起放入同一笼内,少则3-5天,多则半个月。基本就会配对成功。接下来,配对鸟之间,就会表现出上文中第6点所述,发情期的各类状况来。如果两只鸟合笼后,母鸟对公鸟长时期进行攻击,那么,最好是选择中间有隔网的配对笼,耐心饲喂一段时间,同时,也可在日常预混饲料中,加入部分蛋小米,促进亲鸟,尤其是母鸟的发情。待时机成熟,再撤除隔网即可。
  繁殖前准备:待两只鸟合笼后,出现发情、踩背、母鸟开始“别草”,长期趴窝等状况后,那么离产蛋时间,也就不远了。饲养者这时候必须得注意几个事项;1,确保鸟砂盒内矿物质始终不能断档,有必要时可加入一些炒熟,压碎的鸡蛋壳。2,在巢箱内多放置一些垫材,以利于母鸟做窝。3,多加注意箱内情况,待母鸟产蛋2至3时,务必将蛋小米撤除。
---------以上内容由http://www.cpb-lb.com网站采集、整理。


  • 小小旭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孵化育雏
关于孵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牡丹鹦鹉一般经过22-24天左右的孵化,雏鸟就会出壳,而孵化期间的温湿度直接影响着胚胎发育的速度和出壳日期。牡丹鹦鹉一般一次生3-5枚卵,有育雏经验的母鸟,前两枚蛋是不会立刻孵化的,因而新手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认为这是雌鸟弃卵,也不要过于频繁的打开巢箱去观察。牡丹鹦鹉的孵化时间是以第三枚卵产出后,孵化才正式开始,一般也就在23天左右。以隔一天产一枚蛋算,从第一枚蛋开始算起,前期进行孵化发育过的蛋,会适当提前1-2天出壳,但他们的实际孵化期只是23天而已。另外,在后期雏鸟快出壳时,雌鸟的孵化又会显的漫不经心,这是雏鸟要出壳的征兆,如果又认为这是雌鸟弃卵的话,那可是大错特错了!
这里所说的23天,是以母鸟产第三枚蛋这一天开始算起的。当然,有些初次配种繁殖的鸟,在下第一枚卵后,就会开始孵化,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导致一窝蛋的出壳时间会相差很久,而后期出壳的雏鸟,吃到的食物,则是喂养一星期以上雏鸟的流质食物,并且,后出壳的雏鸟,由于在体型上根本无法和早于自己出壳的同窝鸟抢食,一般来说,成活率会非常低。因而有经验的繁殖者,会在母鸟生第一、二枚蛋时,把蛋捡出,并放入做过标记的假(白)蛋,待第三枚蛋产出后,再将前两枚蛋一并与假蛋交换,目是就是控制出壳雏鸟的时间间隔不会太久,同时也是提高雏鸟成活率的很好的办法(牡丹鹦鹉胚胎发育完全停止,具体温湿度,不在此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和本人再行交流)。
另外在前章节内容中说明过,巢箱里要多垫些垫材,至少要5厘米厚吧,而且巢箱内的空间要足够大,一般,我在使用的巢箱是20*20*25的规格,都是自己买的九厘板,放置一段时间后,自己切锯,制作。自己DIY,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当然如果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话,也能孵化,出壳,不过随着雏鸟的逐渐长大,哈哈,你就知道后果啦!
繁殖期间要注意,不能缺蔬菜噢,另外吃剩下的菜叶等残渣,得及时清理掉。
牡丹鹦鹉在孵化时,一般都是由母鸟进行孵化,公鸟负责警戒和给母鸟喂食。在孵化期间,最好不要惊动母鸟,如果需要验蛋的话,一般放在7-10天左右,以确定是否为受精卵,如果是白蛋的话,也可以考虑拿走。另外,如果要打开巢箱的话,一定要在白天,如果在傍晚的话,那么后果很可能是导致母鸟一夜不入巢。除非是那些和你关系非常熟的“老油条”,对你的打扰,根本无所谓,或者已经习以为常。只要你一开巢箱,母鸟就出巢管自己去吃喝拉撒了,等你走了,它又立马回巢孵蛋了,聪明鸟啊!
孵化过程中的温湿度及胚胎发育过程
牡丹鹦鹉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繁殖,随着笼养技术的不断完善,全国各地有不少地区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也都在正常的繁育幼雏。同样,有些地区的鸟友,在此季节繁育结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和孵化期间对胚胎发育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有关系。
1,温度:常规亲鸟孵化,会有凉蛋过程,因而整个孵化的过程,温度上下浮动要大些,而电孵的温度控制则分为两种,一种为全程恒温,另一种仿生电孵机,会参照亲鸟自然孵化期间的温度,尤其是孵化后期,会有阶段性进行凉蛋处理。不过,任何一种孵化方式,温度的基本控制还是在36.8-37.8摄氏度之间。过冷会延缓胚胎的发育过程,甚至出现发育不良或畸型雏鸟,直至湿度过大,不出壳。而过热则会出现湿度过小,导致胚胎失水过多,出不了壳。另外,温度超过39.5摄氏度,时间超过3小时,就会出现“烧胚”现象。所孵受精卵会全盘报废。最后一点,破壳期间,温度的适宜度为36.5摄氏度。
2,湿度:湿度相对于温度更难控制,无论是电孵机内湿度计的精控度,还是自然孵化期间,环境湿度的变化(部分季节,温度变化不大,而湿度会变化非常大),这些都会直接涉及到胚胎失水率(胚胎的整个发育过程,正常失水率在13%-21%之间,以16%为宜),这也是部分不能出壳的受精卵,失水率过多,而壳内水分消失殆尽,而有些失水率太低的,则壳内水分过份充沛。孵化期间,正常的湿度控制在42%-60%之间,失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胚胎坏死。另外胚胎出壳期间的湿度在70%最为适合。
3,空气:胚胎在前期发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量不高,至呼吸系统形成(孵化约14天左右),对氧气的需求与消耗逐步增强,因而至胚胎发育后期,得保证有适量的新鲜空气,以促进胚胎呼吸系统的形成,以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发育。为出壳雏鸟的自主呼吸和自身体温形成做好准备。





2025-05-16 15:37:23
广告
  • 小小旭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牡丹鹦鹉雏鸟发育过程
牡丹鹦鹉出壳后的小鸟其发育过程分为五个时期:绒羽期,针羽期,羽片前期,羽片后期,齐羽期等。饲养方法和食物种类也随发育阶段而变化。
1.绒羽期:出壳一周内的雏鸟,眼未睁开,全身披着在卵内已经形成的稀疏绒羽,头部勉强能抬起,还不能发出乞食声,食后即垂头而睡,这时期的雏鸟最难养,尤其刚出壳2-3天的雏鸟,切记千万不要惊吓。如果发现这阶段成鸟不喂雏鸟,可采用人工育雏的方式,即通常所说的“手养”。
2.针羽期:出壳一周后的雏鸟,一般已睁开眼,开始长出羽轴,羽轴的顶端羽鞘未破,故雏鸟的体表长着深蓝色光滑的针状物,称为“针羽”,这一时期很短,3-4天后羽轴顶羽鞘开裂,长出羽片。这时期雏鸟食欲开始旺盛,食量逐渐增加。这时候鸟砂盒的红泥千万不能少,而且最好能加些蛋壳粉,以防上发生软骨病或微量元素摄取不均衡。
3.飞羽前期:这时期从针羽的顶端有飞羽长出,形状似锅铲,故称“铲刀毛”,这一时期鸟的体羽颜色也大致显现出来了。此时鸟体比绒羽期已长大几倍,一般出壳12-15天后,会抬头抢食、行走了。这一阶段也是给雏鸟带脚环的最佳时期,抹点凡士林,前趾向前,用一根牙签,将另两根后趾挑出,20秒内即可完成。
4.飞羽后期:这时期雏鸟的羽毛除尾羽较短外,身体的其它部分已被羽毛覆盖,但仍有少量绒羽露在正羽的外面,尤其头部更为明显。这一时期为出壳三周以上的雏鸟了,由于消化系统发育还未完全,且即将进入食物过渡期,这一时期还须认真饲喂才行。至四周以上,可偶尔将雏鸟捉出巢箱,让你在笼内自由活动,并逐渐适应和学习成鸟的饮食和饮水方式。
5.齐羽期:雏鸟经过6周左右的饲喂,羽毛已基本长齐,已经可以初级飞翔,体格也已比较健壮,但羽色不如成鸟鲜艳。这一时期可以离巢上笼饲养了,笼内置食盒、水罐,除每天人工辅助或让亲鸟喂一次食外,逐渐让幼鸟自行采食,硬料可以增加,主食为谷子,黍子,并适当增加小米的量。每日可加喂些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纤维质的不足。
怎样减少牡丹鹦鹉的白蛋
牡丹鹦鹉约6个半月以后就需安放巢箱,并让配对后的牡丹鹦鹉熟悉生蛋、孵化的环境,在安窝前,必须观察和检验牡丹鹦鹉是否为1公1母。若两个都为母,则会都下蛋,但下的蛋根本孵化不出来,全为非受精卵,这样的蛋也叫“白蛋”。如果是两只公鸟互配,那么会出现互相喂食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踩背现象,但却生不了蛋滴。而一公一母配对后,产出的蛋,也会有不少是白蛋。究其白蛋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加以说明。
减少白蛋的方法:
1、注意公鸟和母鸟的年龄,一般繁殖用的牡丹鹦鹉,公鸟最好年龄大于母鸟半年到一年为好,这样交配后受精率高,可达到90%以上,一般下4-6个卵,可以孵出4-5枚。若公鸟的年龄小于母鸟,或公鸟年龄未成熟,造成白蛋的机会会较多。
2、注意公鸟的身体状况,若公鸟体弱多病,鸟趾有残,如非很好的基因,那么建议更换新公鸟,以免贻误时间,造成白蛋,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熟公鸟,脚趾虽有部分缺损,但配种后的受精率,还是非常高,但前提是熟公。
3、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E。增加钙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日常食用鸡蛋后,要丢弃的鸡蛋壳,洗净晒干后,用文火炒一下,然后将其捣碎,每日加喂成鸟,和蛋壳一起的蛋衣可不要丢弃了。当然也可适当加喂一些维生素E补充剂,也可增加成鸟发情、受精,但需要注意添加量。
4、注意增补硒和钼。硒、钼属微量元素对鸟孵化、长毛、脱毛起重要作用,喂多了会中毒,喂少了则不甚管用,所以注意其正确使用方法,如需添加少量的硒、钼等微量元素、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5 、交配期间不要惊吓,不要干扰,另外少喂麻籽、瓜子,产卵期间一天不要超过10粒麻籽或瓜子,下蛋期之前其实也可不喂,这样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保证产卵正常,提高受精率,减少白蛋。
6、不加无关药物,包括速补14、适而康、金维它等药物,一般的养鸟者,不知鸟只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所以必须适当控制,不知量多少者,可以不加这些药物,这样利于正常的生长、发育、产卵、孵化。
面类小鹦幼雏0-15天品系区分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判断0-15天阶段的面类小鹦幼雏,15天后,待羽管长成,有些品种容易区分,有些则会更难区分了。嘴壳色为出壳一星期内为时段,栗色眼也称为褐色眼或葡萄色眼,颜色介于黑色与红色之间,早期易区分,至成年后会接近黑色,变得更难以区分。
结语:越多个基因复合的品种将越难判断,大家可以慢慢去实践体会,最后别忘了吧里交流分享。


  • 小小旭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牡丹鹦鹉的人工手养方法
选择手养牡丹鹦鹉,是一件很辛苦,但又是很快乐的事情,看着一只只小毛球,在自己的亲手饲喂下,逐渐成长,那么辛劳与喜悦交集的感受,却不是一般的人能感受的到的。
  首先,如果初次想手养牡丹鹦鹉BB,那么建议选择7-10天左右的相对会安全些,如果出现意外的情况,如弃窝,碰见出生一天,二天的BB也请有信心,不要放弃,请让它们的生命继续。因为手养刚出生的BB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包括我自己,也有从零天开始饲养BB的经历,只要有科学和严格的方法,一样可以把一只刚出壳时,只有半粒花生那么大的小家伙,喂到它自己能够独立。
关于保温箱:
  科学与严格的方法手养牡丹BB,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首先得要有一些硬件方面的准备,而保温箱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在夏天,用一些鼠标加热垫或热水袋这些保温,BB的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在深秋、严冬或初春,那么,保温箱的作用就真正体现出来了。网上现在有不少现成的保温箱设备,不过我自己,喜欢DIY一些东西,所以就自己买材料和设备,自己做。制作完成后,调试情况还不错,保温箱的尺寸是70*48*60,底部刚好能放入一个66*44的塑料托盘,箱内温度基本能控制在正负0.5摄氏度左右,湿度,则控制在上下浮动5%的范围。在放入BB前,先得考虑近期的环境温度和BB的日龄,以下说明一下牡丹鹦鹉幼雏最适合的生长温度(环境温度在19摄氏度,湿度为50%为例)。
一、牡丹鹦鹉雏鸟日龄,及控制温度、湿度

这是一组我自己查阅到的比较科学和细致的牡丹鹦鹉育雏环境温湿度数据,但也仅是做为一个参考依据而已。如果一个保温箱内有不同日龄的雏鸟,我会采取将温湿度进行折中的办法,包括0天开始手养的雏鸟,我把温度控制在32-33度,也一样能正常生长。另外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保温箱内温度与湿度是一组相对数据,温度调的越高,湿度就相应会降的越低,此时自动恒温恒湿控制仪就得发挥大作用,另外,箱内温度与湿度对雏鸟的新陈代谢速度影响会非常大,温度高了,喂食的奶粉就得稀一些,而这样更会加快雏鸟的消化周期,那么喂食的频率也就会增加,喂食者就会更辛苦一些。
二、鸟窝和垫材:
有些鸟友,会选用一些旧的棉布毛巾或旧的软质衣服,也有使用撕成条的手纸这些,都没问题的。我个人则是使用稻草,但尽量不使用木屑为好,包括在亲鸟自己喂养的巢箱内,我也不会使用木屑作为垫材的,因为木屑小片一旦被雏鸟误食,很多会出现消化不良,消化道梗堵现象,而无法挽回它们的生命。如果手养雏鸟要使用木屑材料,那么最好在木屑垫材上垫好布块,再在布块上放些撕成条的手纸铺好,尽量垫得厚一些即可。
  鸟窝:鸟窝可选用一些食品级的长方形塑料盒,无毒,全透明,方便观察。在盒内放好垫材即可。如果是用热水袋保温的话,也可以用空的纸盒,在底部铺上两层毛巾,利于箱内热水袋的保温(热水袋内装温水即可),然后再在热水袋上面铺2层毛巾或其他棉布。当然也有些鸟友使用鼠标加热垫来进行保温。不管什么方式,只要能达到保温及一定幅度的控温要求,并有合适的湿度,都是可行的方法。
三、食物:
牡丹鹦鹉雏鸟的食物,以流质为主,随着日龄的长大,再逐步调整。但首先,在1-7日内的雏鸟,是生命的脆弱期,更是喂养的关键期。
饲喂雏鸟,现在市面上有专业的鹦鹉奶粉,包括A21,KT等,我个人两种都使用,只是在1-7日这一阶段,以A21为主,把KT做为辅助,至7-10天左右,逐步过渡到以KT为主食,另外,在调制奶粉时,A21切勿用滚水冲泡,同时一勺奶粉加入半粒酵母片。
如果出于经济考虑,也可以自己制作奶糊。成份为:小米粉50%、玉米粉40%、钙片碾成的粉末、干酵母片、部分红泥粉末、益生菌片。按雏鸟的日龄,逐渐增加粘稠度。至雏鸟15日龄后,也可将玉米粉逐渐过渡至玉米渣。
奶粉或奶糊的温度,控制在38-40摄氏度,否则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雏鸟的嗉囊炎。喂食前,使用温奶器加热,或者把食物滴在手背或手腕内侧上以测试适合温度。切记,要注意喂奶工具的卫生,还有千万不要喂食隔夜或变质的奶粉奶糊。
四、喂奶工具:
我个人日常准备及使用的喂奶工具包括,温奶器、针筒、专用勺子、橡皮管这些。专用勺子主要用于控制奶粉用量,压碎片剂等使用,后期也可用勺子喂食固体状奶糊食物,橡皮管是用来对付那些调皮,不肯老实吃食的小家伙,但橡皮管接针筒,直接嗉囊插管的方式,没有经验的鸟友,建议不要使用此方法。另外,温奶器的一组设备,包括小杯子,加热底座这些,设备很齐全,使用也很方便,有时针筒也可放入加热座内直接加热,还是比较安全高效。
五、饲喂方法:
当雏鸟很小的时候,最好能用手拿着喂,如果再大点,只需要固定住它的头部,防止它乱掌握方向,弄的嘴、鼻孔周围都是奶糊。喂食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速度,不能太快了。另外,如果雏鸟的嗉囊内食物还未消化完全,则最好别喂,以防止嗉囊积食情况的出现。因此建议最好能少食多餐。当然,喂食量和喂食时间,还是得由饲喂者自己来控制和掌握。喂食完后,要记得用纸巾把粘在嘴边的奶糊擦干净了。
饲喂次数及用量:
其实不要过份去刻意强调固定的每次多少毫升,间隔多长时间来喂,最主要是通过观察来决定喂食的量和间隔的时间。正常情况下,雏鸟在一周龄之内,以3小时以内喂一次为宜。凌晨一次和早晨一次的间隔,可控制在5-6小时左右。当雏鸟日渐长大,则凌晨这次可取消。喂食量,一般控制在雏鸟食量的7-8成就可以。当然,具体间隔时间和喂食量,除了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还要看小鸟嗉囔内的食物消化情况来决定下次喂食的时间。
六、小鸟舒适健康的表现:
  雏鸟在保温箱或盒内,,如果温湿度适合的话,小鸟舒适的表现是挤在一起呼呼大睡,如果温度过低,它会不停的挪动身体,并不断的叽叽叫,太热了,它则会大口的喘气。注意,育雏的保温箱或盒,一定要保证透气,当然通风透气了,就不太好控制温湿度了,因此,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建议使用具有温湿度自动控制功能的保温箱,以提高成活率。另外一点,雏鸟的健康程度,尤其是消化道,也可以从雏鸟的大便看得出来,正常情况下,大便呈成条型,圈状,上面粘少量的白色尿酸盐,很容易观察,如果不成型或偏绿就一定要注意了,大部分原因是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
七、厌奶期与断奶期:
  当雏鸟满40天左右,羽毛已接近丰满,它们会表现出不喜欢吃奶糊,而且喜欢用嘴去啃咬周围可咬的东西,这时应该备些小米,水,让它们试吃。此时,也应逐步减少吸奶的量。如果有条件的话,选一个箱内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的时间,将小鸟移出保温箱,并且可选一只性格较为温顺的亚成鸟或成鸟,并笼一起喂养,目的是让这位前辈教会这些幼鸟吃食和喝水。此时,每天一至两次,检查幼鸟嗉囊情况,对自己采食情况不佳的鸟只,还得再增喂一些含颗粒型食物较多的奶糊,在补充自身采食不足的情况下,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完全断奶做准备。
这种情况一般持续1周左右,改为晚上18:00-20:00查看一次,其它时间,让它们自己吃食,当有一天你检查到每只幼鸟的嗉囊,每晚都是鼓鼓囊囊的,那么表明,它们已完全具备自行采食能力了,这一过程,也成为从雏鸟过渡到幼鸟的阶段了。
八、其他事项:
  手喂的鸟是很亲人的,因此它看到你还是会有些依赖性,如果平时在喂食的时候,可以给每个鸟取个名,每次喂食的时候叫它名字,经常逗它们玩的话,当它们长大自己可以飞的时候,你喊它名字,它也会飞到你身边来,手养小鸟你还可以教它很多小技艺,比如转圈,投环,投硬币等等,以及其他一些小游戏,只要有耐心,并记得用食物作为奖励,培养这些并不难。
  另外不建议把小鸟带出室外,即使你感觉到它很信任你也不行,因为室外有它几乎从来没有见到的许多声响和事物,鸟在自然界是弱者,当它们遇见危险的时候本能就是逃离,所以带到室外它会感到不安全,甚至会出现飞走的危险,另外有些鸟会出现“返生”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与主人表现的慢慢疏远了。所以喜欢把鸟儿带出门玩的鸟友,得多考虑后果。不过有些鸟友现在也在做大胆的尝试,能训练鸟儿随行,随飞等本领,甚至有台湾鸟友,在像赛鸽一样实行放飞归巢训练(中大型鹦鹉),那就属于高等级的玩法了。
  手养牡丹鹦鹉小鸟,犹如带小孩子,你们互相信任的关系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所以请好好善待它们。套用一句宠物界的名言:它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你却是它生活的全部(所有宠物适用)。


  • 小小旭
  • 闻名一方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管是亲鸟自己喂养的雏鸟或是人工手养的雏鸟,当它们开始自己自行采食,它们就应该称之为幼鸟了。随着月龄的增加,幼鸟的动作越来越敏捷和灵活,体格也越来越健壮,在四月龄不到的时候,将会开始它们一生中的第一次换羽。这也预示着它们亚成年时期的到来。
  由于鸟舍比较大,饲养空间允许,我自己制作了一个群养笼,体积在140X75X100的规格左右,制作这个群养笼的目的,最主要是饲养幼鸟和亚成年鸟,偶尔,有些拆对另配的成年单鸟,也会喂于其中,一则调养,二则教导后辈。尤其对于幼鸟及亚成鸟来说,这一时期是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相对宽敞的活动空间,能为幼鸟成长到亚成鸟,直至成鸟,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体格和健康程度的基础,有竞争的食物环境,能让鸟更快学会和适应各种谷物类的食物,以满足身体各方面的营养需求。而群鸟在一起最大的作用,则是有一个社交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弥补在野外环境中鸟类的生存和生活技能,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等等。个人经验告诉我,从幼鸟时期进入群养笼的鸟只,在进入成年后,无论是个体的生病概率,适应繁殖笼的速度,换羽及性成熟的时间,配对的成功率,交配产蛋的受精率,孵化率等各个方面,都要比狭小环境或单对饲养环境下的鸟只,状况要好的多。但在群养笼的饲养环境当中,还是得注意一些问题:
1,栅栏式食盒的作用
此栅栏式食盒的方案,来自于赛鸽棚饲喂鸽子的方法,考虑到群养笼内的鹦鹉数量较多,食盒太小,会发生严重的争食、打斗现象,且食盒卫生状况会难以控制,因而自行采用了这一种食盒,使用后,效果非常不错。
2,饮水的要求
群养笼内因鹦鹉数量比较多,同时也出于卫生状况的考虑,因而选用了0.5升的小型饮水器,且置于笼子中上端,上下各安装一块木板,下端可放饮水器,上端为遮挡板,防止鹦鹉站在饮水器顶部,另外也对羽毛,粉尘等污染物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
3,保健砂必不可少
保健砂盒选用普通饲料食盒,一则内容量大些,二则只要能起到一定防溅作用即可,同时在笼内挂一整块墨鱼骨,方便群养笼内每个鹦鹉自行啃食。
4,站杠及玩具的要求
站杠我选用刺藤和花椒木为主,两端在钢丝网孔处固定。一般设置3-5根,在不影响飞行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的使用功能。旋转绳为丝牙杆外缠亚麻绳制成,方便鸟只在上下端的站杠间活动。玩具以站环和儿童木制玩具为主。同时儿童用的无毒木制玩具,也能给幼鸟及亚成鸟增强嘴部嚼咬功能,提供锻炼机会。笼内一应设施,应避免任何尖锐物品。
5,巢箱的注意事项
巢箱,是我自己自行设计制作的十二连箱,内部设置与标准巢箱一致,只是底部不再采用抽屉式结构,十二个巢箱三行四列,看着像个立体型空中集体宿舍。巢箱的规格因尺寸所限,为18X20X25,至少能保证两只鹦鹉个体能拥有一个巢箱,同时也避免一些新入群养笼的幼鸟,在巢箱内被亚成鸟欺负时,有宽敞的空间躲避和逃离。
6,日常的检查
群养笼因为同时饲养的鸟只数量过多,且多为幼鸟及亚成鸟,因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更加需要仔细检查,避免因鸟只数量过多,而忽视了其中某只鸟的健康状况。对某一只连续两天不出巢的鸟,更得多加留意,如出现不良情况,则应及时捉出后单独调理治疗。


  • 黑色杜蕾斯G12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赞哦


  • 贴吧用户_5CbX8b7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学习了


  • 牛哄哄
  • 富有名气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贴,应该收藏


2025-05-16 15:31:24
广告
  • bfyzljz1989
  • 颇具盛名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的母鸟生了五个蛋,孵蛋中途跑出来插草是什么意思。


  • A超姐家的小鹦鹉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hunterpt
  • 颇具盛名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腻害


  • 玄狼
  • 赫赫有名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棒👍🏻棒


  • 淇淇桐桐淇淇
  • 小有名气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重庆-阳子
  • 颇具盛名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棒棒哒,带上我的图镇楼


2025-05-16 15:25:24
广告
  • 贴吧用户_QK4W7UM
  • 颇具盛名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感谢分享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41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牡丹鹦鹉手养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