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42,194贴子:74,805,882

《天下粮仓》里朝廷救灾的原则是“筷子浮起,人头落地”,我总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下粮仓》里朝廷救灾的原则是“筷子浮起,人头落地”,我总感觉这条规矩那不对劲。要知道古代生产力不高 各地方的储粮有限,闹灾的时候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这么多嘴要吃饭,每天要消耗的粮食都是个天文数字,而要把筷子插进粥里不浮起来那就要多放米把粥煮的特别稠才行,可是粮食就那么多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施粥又能吃几天呢,一个月两个月?如果粮食吃完了后灾情还没有过去那怎么办逃荒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03 19:07回复
    吹牛B的,无非是在给大清表功!然而问题实际是为什么大清会经常性的出现这种饥荒。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4-03 19:10
    收起回复
      2025-08-31 20:10: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说不准捞钱呢,有些话听听就好,中国从古至今问题不在立法,而在执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4-03 19:34
      收起回复
        和现代社保一样。富户和普通百姓除了正常纳税徭役。有一笔粮食是用来预备灾年的。这笔粮食代表灾年饿不死。
        乾隆虽然历史文物一大毒瘤。但背荒统治前半段一直不错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4-03 19:35
        回复
          与杀王垕同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4-03 21:06
          回复
            只有清朝是这样。明朝的灾民都是吃人肉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21-04-03 21:07
            收起回复
              一万个灾民要救灾。
              一百万一千万个灾民,古代考虑的只会是镇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4-03 21:11
              回复
                稠与稀又不会增加热量,稀粥不过骗骗嘴而已,粥厂故意把粥熬稀了十有八九是有猫腻。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04-03 21:49
                收起回复
                  2025-08-31 20:04: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是不是没煮过粥啊?煮粥又不用很多米..和你平时吃的干饭可不一样


                  15楼2021-04-03 22:28
                  收起回复
                    你可能没煮过稀饭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4-04 00:59
                    回复
                      蒸米饭时不同的米和水的比例都是不一样的,常见的中长粳米和水的比例是1:1.2,短粳米的比例为1:1,而糙米和水的比例为1:2。煮粥是正常米和水的比例是1:5,如果想煮出来的稀饭米汤多一些比例可以1:6,台式稀饭比例1:8,如果想米粒几乎化在水里的程度比例为1:12。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4-04 01:01
                      收起回复
                        一比八都不能让筷子浮起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4-04 0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