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胡老板处入的名伦鰤4.5米,应该是从名伦的厂家直接发货过来的,最新生产的,每节竿子的编码不是之前都写着此竿子的具体名字,这次的鰤4.5只有一些看不懂的啥意思的编码。名伦原厂包装有两层。胡老板安排给发的顺丰第二天就到。

名伦鰤4.5第一节是传说中的黄色的涂装,我觉得也饿不难看,别处颜色都是黑色。除第一节漆是黄色外,其他几节应该是裸碳的。做工精致。官方说重量80克,我用弹簧秤称了一下,去掉前后堵81克,也算是合理。
鰤这根竿子,截止写这个帖时用了三次,都是晚上去离家三公里的南沙河钓两三个小时的鲫鱼,这三天晚上平均每晚三十条。
使用感受:
主要是和名伦赤羽雀和纤之鲫,以及宝飞龙轩辕鲫一代4.5比,因为我曾有这三根竿子。
持感比我之前那根名伦赤羽雀4.5要沉一些,毕竟赤羽雀60克这个80克(怀念用了两次就出掉的赤羽雀了,赤羽雀持感太轻了)。另外,持感比名伦纤之鲫4.5也要沉一点(也怀念没用几次就出掉的纤之鲫了)。
中鱼之后,一二两的小鲫鱼用鰤没啥感觉,不如赤羽雀那样爽。但是三两以上至七八两的的大鲫鱼,鰤4.5手感就爆爽了,弹性也能发挥出来。而赤羽雀钓上一条三两以上的大一点的鲫鱼,就爽死了——感觉像是中了条一斤的鱼似的,赤羽雀的手感太爽了(可能是赤羽雀的所用炭布级别高,四六调,竿子软是软,但是有腰)。
第三次用鰤4.5钓鱼时,突然中了一条大鲤鱼——初中鱼时感觉像挂底,我用力一提,鱼开始逃窜线开始嗖嗖嗖的响,名伦鰤4.5这根竿子大弯弓,旁边的鱼友赶紧过来拿抄网准备给抄鱼,一直没见鱼什么样,后来猛的一发力向深水处窜,子线断了(用的是0.6的子线),鱼跑了。感觉跑了的这鱼有5斤。这次跑鱼,鰤经受住了考验,弹性彻底发挥出来,也让我以后想用这根鰤多钓鱼,遇上大鱼时可以一搏。
而和我之前出掉的那根纤之鲫4.5比,这根鰤4.5沉了点,拿在手里不如纤之鲫让人感觉那么轻,但这可能是定位的问题,鰤应该属于小综合竿,而纤之鲫属于纯鲫鱼竿。纤之鲫的手感也是顶级了,之前我有4.5和5.4,手感都很好(当然也都很轻)。鰤更重一些,更硬弹性更好,钓大鲫鱼更爽。
其实,名伦的中高端竿子都不错,大部分竿子是我中意的——技术无敌,平衡也做得好。还很有个性——竿稍上不用转环,后堵不用配重。
和轩辕鲫一代4.5比,持感我认为还是轩辕鲫完胜,毕竟轩辕鲫太轻了60多克也定位是纯鲫鱼竿,自然也比轩辕鲫要硬。轩辕鲫我一直在用,竿子虽然老,但是持感牛逼弹性也不错,钓鲫鱼打频率一点也不会累,轩辕鲫一代被称为“神竿”还是有道理的,我收集了一套轩辕鲫一代(3.9米、4.5米、5.4米)。和鰤相比,钓上大一些的鱼——比如我跑的那条五斤的,心理上觉得还是鰤更让人有信心。
顺带说一下,之前我还有一根名伦鱚5.4,持感很好,但弹性比鰤差一点点,中鱼后的清晰度感觉也不如鰤,我觉得可能是5.4米的原因。而纤之鲫我有5.4的,中鱼之后的清晰度就很好。应该名伦鱚,也属于是小综合竿。不能拿小综合和纯鲫鱼竿的做绝对的对比。
总结一下:
从持感、中鱼后的清晰度两个维度来衡量,每个维度100分的话,我从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说,四根竿子,自认为是这样的:
赤羽雀,持感95分,中鱼后的清晰度98分。四六调。纯鲫鱼竿。
纤之鲫,持感92分,中鱼后的清晰度89分。三七调。纯鲫鱼竿。
轩辕鲫,持感95分,中鱼后的清晰度93分。三七调。纯鲫鱼竿。
名伦鰤,持感83分,中鱼后的清晰度95分。三七调偏二八。小综合竿,偏鲫竿,钓大鲫鱼无敌。
最后,一家之言——名伦鰤,用一根小综合竿或细身综合竿的标准来衡量,它的持感、手感还是很好的,属于顶级了。遇到中型鱼、大鱼都可以一搏。比纯鲫鱼竿要结实、强度更好。
我原本想玩一玩就出掉,现在想先留着用,万一,钓鲫鱼时再遇上大鲤鱼呢。

名伦鰤4.5第一节是传说中的黄色的涂装,我觉得也饿不难看,别处颜色都是黑色。除第一节漆是黄色外,其他几节应该是裸碳的。做工精致。官方说重量80克,我用弹簧秤称了一下,去掉前后堵81克,也算是合理。
鰤这根竿子,截止写这个帖时用了三次,都是晚上去离家三公里的南沙河钓两三个小时的鲫鱼,这三天晚上平均每晚三十条。
使用感受:
主要是和名伦赤羽雀和纤之鲫,以及宝飞龙轩辕鲫一代4.5比,因为我曾有这三根竿子。
持感比我之前那根名伦赤羽雀4.5要沉一些,毕竟赤羽雀60克这个80克(怀念用了两次就出掉的赤羽雀了,赤羽雀持感太轻了)。另外,持感比名伦纤之鲫4.5也要沉一点(也怀念没用几次就出掉的纤之鲫了)。
中鱼之后,一二两的小鲫鱼用鰤没啥感觉,不如赤羽雀那样爽。但是三两以上至七八两的的大鲫鱼,鰤4.5手感就爆爽了,弹性也能发挥出来。而赤羽雀钓上一条三两以上的大一点的鲫鱼,就爽死了——感觉像是中了条一斤的鱼似的,赤羽雀的手感太爽了(可能是赤羽雀的所用炭布级别高,四六调,竿子软是软,但是有腰)。
第三次用鰤4.5钓鱼时,突然中了一条大鲤鱼——初中鱼时感觉像挂底,我用力一提,鱼开始逃窜线开始嗖嗖嗖的响,名伦鰤4.5这根竿子大弯弓,旁边的鱼友赶紧过来拿抄网准备给抄鱼,一直没见鱼什么样,后来猛的一发力向深水处窜,子线断了(用的是0.6的子线),鱼跑了。感觉跑了的这鱼有5斤。这次跑鱼,鰤经受住了考验,弹性彻底发挥出来,也让我以后想用这根鰤多钓鱼,遇上大鱼时可以一搏。
而和我之前出掉的那根纤之鲫4.5比,这根鰤4.5沉了点,拿在手里不如纤之鲫让人感觉那么轻,但这可能是定位的问题,鰤应该属于小综合竿,而纤之鲫属于纯鲫鱼竿。纤之鲫的手感也是顶级了,之前我有4.5和5.4,手感都很好(当然也都很轻)。鰤更重一些,更硬弹性更好,钓大鲫鱼更爽。
其实,名伦的中高端竿子都不错,大部分竿子是我中意的——技术无敌,平衡也做得好。还很有个性——竿稍上不用转环,后堵不用配重。
和轩辕鲫一代4.5比,持感我认为还是轩辕鲫完胜,毕竟轩辕鲫太轻了60多克也定位是纯鲫鱼竿,自然也比轩辕鲫要硬。轩辕鲫我一直在用,竿子虽然老,但是持感牛逼弹性也不错,钓鲫鱼打频率一点也不会累,轩辕鲫一代被称为“神竿”还是有道理的,我收集了一套轩辕鲫一代(3.9米、4.5米、5.4米)。和鰤相比,钓上大一些的鱼——比如我跑的那条五斤的,心理上觉得还是鰤更让人有信心。
顺带说一下,之前我还有一根名伦鱚5.4,持感很好,但弹性比鰤差一点点,中鱼后的清晰度感觉也不如鰤,我觉得可能是5.4米的原因。而纤之鲫我有5.4的,中鱼之后的清晰度就很好。应该名伦鱚,也属于是小综合竿。不能拿小综合和纯鲫鱼竿的做绝对的对比。
总结一下:
从持感、中鱼后的清晰度两个维度来衡量,每个维度100分的话,我从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说,四根竿子,自认为是这样的:
赤羽雀,持感95分,中鱼后的清晰度98分。四六调。纯鲫鱼竿。
纤之鲫,持感92分,中鱼后的清晰度89分。三七调。纯鲫鱼竿。
轩辕鲫,持感95分,中鱼后的清晰度93分。三七调。纯鲫鱼竿。
名伦鰤,持感83分,中鱼后的清晰度95分。三七调偏二八。小综合竿,偏鲫竿,钓大鲫鱼无敌。
最后,一家之言——名伦鰤,用一根小综合竿或细身综合竿的标准来衡量,它的持感、手感还是很好的,属于顶级了。遇到中型鱼、大鱼都可以一搏。比纯鲫鱼竿要结实、强度更好。
我原本想玩一玩就出掉,现在想先留着用,万一,钓鲫鱼时再遇上大鲤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