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只笔的问题很严重,但我没有强行掰尖——因为我怎么也卸不下金片
具体来说,辉柏嘉钢笔共有7大缺点:
1、比较能装,这个价格真的是超出了价值太多,令人不明就里
不是076,就是250,小尖子配个木头杆,卖你个3000到6000
2、笔帽撒气漏风
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使用极黑的话,转天就没法写字
我是用下图的方法解决的,当然,笔夹的机关处,我点了信越7921顶级cpu硅脂
显然,这种办法是可以做到多天一笔出极黑的(包括派克1990大世纪也已治愈)

那叫一个拧哟,对比百利金“差动活塞”装置,这个是拧很多圈才开
对应的,不会影响木头被污,但墨量特别少
(我用针筒,暂未换为4001长囊,在调校早期,还就得靠上墨器往下挤墨才行哩)
年度笔,给个破活塞,就好像是一种恩赐
木头与活塞的天然矛盾,但5000元的笔,配20元的欧规上墨器也是没谁了
(如:意笔会将上墨器拧上而不是插上,其同轴度很高,而且极其稳定,
我的Kaweco曾经墨囊脱落掉入笔杆,我被迫采取措施,都是同一道理)
4、笔尖是自行手磨,不让bock机器磨
这点最是荒谬,bock的机器打磨技术很高,何不使用bock技术?
这个M尖,写出的是本格派最正统OM,OM和M的区别很大
对此我是很不满意的,但也没有办法(OM横粗竖细,撇极细,捺爆粗)
当然了,相比反人类刀锋捺细打磨,OM/OB是仅次于stub(横细竖粗)的优美字迹
bock的大粗尖,确可偶发此种情况,目前过手金尖有限,8号BB可能也是OBB字迹
我有多只060-M,都不是OM,而是偏stub的横细竖粗,黑钻060最是明显
但这种250-M,完全的OM,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不过,人工磨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容易出糯,这只笔是全糯的写感
只是,我不认为它是上上,实话说,还差得远哩

5、卸不掉金片
这影响我们调笔——虽然我爱掰尖,但都是先卸下金片再进行操作
我购买此笔,第一只是“落纸耗子叫”,有轻“嗒”声,很明显是金片不够紧实
这种“松裤裆”效果在我掰鹰嘴的尖子中都不会出现,因此很难接受
然后我就退回去换,换了第二只也就是图中这只,仍然有类似情形
苦于无法拿出金片,我根据经验解决了这只笔的问题,因为都是风险操作,就不多说
6、辉柏嘉做到了控墨节制
但这是缺点,因为影响速写,写汉字倒是蛮好,但英文圆体没戏,下墨太节制了
本来我都可以搞定,但卸不掉金片就没有办法操作,无法观察毛细部分,无法对症下药
他节制到什么程度呢?让极黑即写即干,而且M尖在任何纸张都不显粗,达到这种程度
配合“笔帽全无气密”,简直欲哭无泪
7、刻字竟然消失
多种金属刻字,目前已经模糊不清,完全无法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