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考证8年以上的心理咨询业界老菜鸟,科普一下主流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的情况。
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根本不是心理咨询的大国,其实中国的心理咨询最早一批是从日本专家那里学的,这里就不做赘述了,不可否认,美国和日本算是心理咨询的大国,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很多。
在美国心理咨询是被大家普遍认可,什么日常大小事都可以去咨询室,比如:孩子成绩下降了;夫妻感情不和;甚至哪天心情不好;都可以跟别人说:老子,今天想去见咨询师发发牢骚。
・咨询意识:心理咨询接受度很高,很日常。
・咨询师从业情况:大部分咨询师可以全职从事咨询行业。收入普遍很高。
・从业门槛:培训周期长,培训难度较大,社会地位比较高,可以说仅次于律师,医生。
・国家支持力度:美国整体都很支持心理咨询,包括很多保险都可以保险。
再说说日本,在日本,日常的小事是不去心理咨询的,更多的是工作压力大,社交生活困难,说白了就是,我很累,活着很辛苦的人,才会去看心理咨询。
・咨询意识:心理咨询接受度较弱,大部分人会忍到自杀也不会去,因为弱者才会去看咨询的意识比较强。
・咨询师从业情况:大部分咨询师兼职从事咨询行业。收入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收入。少部分在大企业就职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获得高于其他职业收入的待遇。像日本这样高收入发达国家:咨询师平均每小时/300+元
・从业门槛:培训周期一般,社会地位一般。
・国家支持力度:国家虽然整体都很支持心理咨询,包括很多保险都可以保险。
中国的话,简单说就是鱼龙混杂,很多考出证书的学生,并没有很多的社会对接渠道,很多咨询机构,培训收入比咨询收入高得多,很多学员都是只投入,回报低。
而且,在中国心理咨询不可以走医保,包括商业保险。这也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大阻力。
文化上,去看咨询的人都是精神病的概念还是主流,很多人宁可自己查百度,都不会去看咨询。
咨询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人长期无法负担,和上面讲的无法报销关系很大。
钱的鼓励大于精神,行业发展需要个人和社会的winwin。咨询师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老百姓。呵呵
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根本不是心理咨询的大国,其实中国的心理咨询最早一批是从日本专家那里学的,这里就不做赘述了,不可否认,美国和日本算是心理咨询的大国,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很多。
在美国心理咨询是被大家普遍认可,什么日常大小事都可以去咨询室,比如:孩子成绩下降了;夫妻感情不和;甚至哪天心情不好;都可以跟别人说:老子,今天想去见咨询师发发牢骚。
・咨询意识:心理咨询接受度很高,很日常。
・咨询师从业情况:大部分咨询师可以全职从事咨询行业。收入普遍很高。
・从业门槛:培训周期长,培训难度较大,社会地位比较高,可以说仅次于律师,医生。
・国家支持力度:美国整体都很支持心理咨询,包括很多保险都可以保险。
再说说日本,在日本,日常的小事是不去心理咨询的,更多的是工作压力大,社交生活困难,说白了就是,我很累,活着很辛苦的人,才会去看心理咨询。
・咨询意识:心理咨询接受度较弱,大部分人会忍到自杀也不会去,因为弱者才会去看咨询的意识比较强。
・咨询师从业情况:大部分咨询师兼职从事咨询行业。收入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收入。少部分在大企业就职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获得高于其他职业收入的待遇。像日本这样高收入发达国家:咨询师平均每小时/300+元
・从业门槛:培训周期一般,社会地位一般。
・国家支持力度:国家虽然整体都很支持心理咨询,包括很多保险都可以保险。
中国的话,简单说就是鱼龙混杂,很多考出证书的学生,并没有很多的社会对接渠道,很多咨询机构,培训收入比咨询收入高得多,很多学员都是只投入,回报低。
而且,在中国心理咨询不可以走医保,包括商业保险。这也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大阻力。
文化上,去看咨询的人都是精神病的概念还是主流,很多人宁可自己查百度,都不会去看咨询。
咨询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人长期无法负担,和上面讲的无法报销关系很大。
钱的鼓励大于精神,行业发展需要个人和社会的winwin。咨询师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老百姓。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