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八吧 关注:34贴子:220
  • 14回复贴,共1

谣言止于智者--带你走进真实的歼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谣言止于智者--带你走进真实的歼八
[日期:2005-11-08] 来源:新浪军事  作者:参谋总长6262 [字体:大 中 小]  

  有感于凤凰网有一些喜欢哗众取宠,靠吹嘘一些虚无的东西来混迹论坛的骗子。如果他们只是吹嘘也就算了,但是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谣言,还偏要给自己捏造上一个军人或者内部人士的光环。让真正退役的朋友一起蒙羞。而且这些人的谬论无利于论坛培养良好的学术气氛。所以我决定把十几年来收集的歼八系列战机的资料整理一下,与大家分享,对其中一些涉及机密的部分我将做一些技术处理。文章我将分几个章节贴出。

  前言

  J-8系列型号飞机从1964年正式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整整41年了,J-8机全程见证了中国空军的成长历程。对于这种在中国空军中占有划时代地位的歼击机的作用和意义,无法简单的说出好与坏。本文只是想把J-8系列飞机研制的过程,以及J-8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和地位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以利于大家对这个型号的产生和发展更加了解。
  -------------------------------------
  我国的军事斗争和国防发展都需要先进性能的作战飞机, 112厂飞机设计室在仿制完成J-5后不到2年的时间,就在1958年4月提出了研制飞行速度M1.4,飞行高度18000M的东风104歼击机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在当时的条件下,与刚刚开始引进的MIG-19技术标准基本相当。东风104对于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性能上既具有先进性,又是我们依靠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中国航空工业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1958年提出了双2 (速度M2、升限20000M)标准的东风113歼击机研制计划,后来又根据国外飞机的发展,把东风113的指标定到双2.5,这是个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够达到的高指标,技术难度远远的超过了国外当时最新的MIG-21和F-104。在东风113高指标的带动和影响下,原本还是切实可行的东风104的技术指标也在一路攀升,到1958年 11月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东风104的技术指标就已经提高到双2的标准,并且重新命名为东风107。无论是东风107还是东风113的性能指标都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当时我国航空技术和条件能够达到的程度,可以说从高指标提出开始就预示了项目的命运。东风107在1959年12月为给东风113让路而下马,下了最大力气的东风113也在1961年6月下马。这段时期航空系统内出现的不按照技术基础和科学规律,盲目的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的行为,使我国战斗机的发展出现了“进一步、退两步”的被动局面,给航空科技人员以极大的教训。112厂从1960年开始,又重新从仿制MIG-19和MIG-21着手,踏踏实实的开始进行航空研究工作。

  第一章 歼八篇

  1963年7月,黄志千与徐舜寿一起作了“62式(米格-21型)飞机设计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研究计划”的技术报告,总结了“摸透”工作中的成果与经验。这样,我国的航空工业稳步地迈上了自行设计马赫数为2倍音速歼击机——歼-8的新阶段。

  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提出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同年10月方案论证提出作战对象为美国空军的B-58两倍音速高空轰炸机和F-105战斗轰炸机。

  为满足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确定设计方案时,在采用“单发”(鸭式布局,后来发展成我们现在熟知的歼-9,用一台新研制的涡扇发动机),还是采用“双发”(用两台改进的现有涡喷-7发动机);是“机头进气”,还是“两侧进气”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认为,由黄志千、王南寿等专家的意见符合“摸着石头过河、初战必胜”的思想,循序渐进的策略。决定采用“双发”方案。这一方案在字面上落后于单发方案,但实际上单发方案过于超前,无法实现。因此“双发”加大了飞机研制的可行性。根据以上意见,决定采用与米格-21类似的“机头进气”方案,外形则参照米格-21,不作大的改动,采用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学布局形式。由于米格设计局在米格-21 基础上研制过E-152系列大型单发战斗机,西方一直猜测歼-8的设计源自E-152,但两者其实并无大的共同点,出发点也不同。



IP属地:海南1楼2005-12-19 16:10回复

      方案选用两台涡喷-7甲(WP-7B)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3.15千牛,单台加力推力58.8千牛。这里还必须谈及涡扇-6。1960年12 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航空研究院,1961年8月在沈阳组建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知名发动机专家吴大观被任命技术副所长,授予技术上校军衔。该所对米格- 21“摸透、仿制到自行设计”起了重要作用,对米格-21的发动机摸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涡喷-7系列。当时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航空工业发展受到大国遏制和封锁,走消化引进之路,是明智之举。具体的说“消化引进”,实际上就是第一步先搞歼-8,决策过程如上文所述;第二步搞歼-9,即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配套上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项目,编号涡扇-6。歼-8成功服役,但歼-9后来下马。随着各种配套工作的确定,1965年5月17日,罗瑞卿总长批准新歼的战技指标和研制任务,并正式命名为歼-8。沈阳飞机设计所(601所)承担具体任务。

      歼-8基型方案成功之后,再进一步施行两侧进气方案(以上就是歼-8由来,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把米格-21放大;而“再进一步的方案”就是歼- 8II)。65年5月17日,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歼-8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65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总设计师黄志千于这年在国外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后,新机研制的技术工作由叶正大领导,以王南寿为负责人的总设计师办公室具体组织。同年12月,木质样机通过审查,次年3月进行现场设计。67年初发出相应文件,工厂开始试制。1968年7月,首批2架歼-8总装完毕。1969年7月5日,原型机由尹玉焕驾驶首飞成功。1979年12月歼-8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歼-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最大速度M2.2;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战时间;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飞机的推重比为 0.89,优于歼-7飞机。上述指标中,除了雷达一项,歼-8设计均成功达到了要求。如美国“火蜂”无人机最大实用升限18300米,B-58超音速轰炸机实用升限19248米,歼-8均完全有能力将其击落。而F-105的综合作战能力虽然远超歼-8,但假如遇到歼-8高速拦截的话,也难以轻松脱身。但电子工业水平的落后导致火控系统中最关键的雷达没有研制成功,因此导致歼-8战斗力大减。

      高速是歼-8重要的指标要求。因此歼-8副总设计师顾诵芬主持测定了歼-7大马赫数时的方向安定性及飞行品质,为歼-8设计提供了基础。601 所、沈阳飞机厂、气动力研究试验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陆士嘉、徐华舫等做了大量风洞试验与研究分析,确定了歼-8垂尾和腹鳍的设计方案。最终定为大面积单垂尾加双腹鳍。

      歼-8研制中遇到的翼面颤振是最危险的气动弹性现象,也是制约飞机最大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飞员鹿鸣东不顾危险反复试飞,顾诵芬亲自参加高速风洞飞机模型油流试验、地面共振试验等,查清这一振动乃是源于扰流,初步解决了问题。不料时隔八年之后又发生了跨音速时振动的现象。顾诵芬三次乘坐由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型超音速教练机升空,尾随歼-8飞行,观察拍摄尾部的飞行流线谱,进一步判明了气流分流区。最后采取局部修型以消除气流分离的方法,彻底解决了问题。其超音速振动是在马赫数为1.24时,由助力器系统震动引起的。六〇一(沈阳飞机研究所)所设计人员参照国外样机,设计新的阻尼筒,加装在方向舵上,消除了超音速振动。(本站站长注:不懂行,不懂顾总这是干了大好事,还是设计中的疏忽。)

      另外1970年起,发现歼-8在高空大马赫数时出现中后机身温度过高的问题。经过改进强迫冷却的方法,使问题获得初步解决。1976年,歼-8长时间大马赫数飞行试验后,发现后机身温度过高,烧坏了阻力伞和伞舱。六〇一所的解思适、六〇六所的王乃绪、沈阳发动机厂的贺淑爱等人加大了冷却通用活门开度、调整冷却气流流路,并采取降低发动机壁温、对成品附件局部冷却和隔热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过热问题。
    


    IP属地:海南2楼2005-12-19 16:10
    回复
      2025-08-21 12:37: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553B 标准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可能有几分陌生。笔者认为“和平典范”中,1553 标准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它,之前提到的雷达、导航系统的改进计划,等于空中楼阁。

        上世纪 60 年代时,由导航/平显/武器瞄准系统(INS/HUD/WACS)组成的综合火控系统,配上远距空射武器,使战斗机如虎添翼。但作战信息数据总量暴涨,而设备间接口各异,互联协同难度大,成为作战效能的瓶颈。同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开发、维护和改进的成本不断上升。于是 1973 年后,美军方先后公布 MIL-STD-1553A(USAF)标准和 1553B 改进标准。粗略的说,单个机载电子设备就类似于计算机局域网 LAN 中的单个计算机,1553 标准类似于通信协议,堪称现代作战飞机电子系统的“脊梁骨”。其核心就在于“标准”二字。有了 1553,雷达光电探测、导航、本机传感、座舱显示、外挂管理和火控计算机等得以完美的联结综合,构成了第三代战斗机标志性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F- 16A 是采用 1553A 标准的第一种作战飞机。


        以雷达为例,之前提到的先进的人机界面,需要火控雷达具有复杂的对外接口,同时脉冲多普勒雷达又需要强大的内部接口进行处理运算。如果没有 1553 这样先进的总线,这两个接口的性能都要大打折扣。

        1553 总线具有高速、灵活的特点,通信效率高,修改、扩充和维护简便。下面列举一些数据,熟悉计算机的朋友应当有所体会:MIL-STD-1553B 是数字命令/响应式分制多路传输数据总线,传输速率 1M 比特/秒,足以满足第三代作战飞机的要求;字长度 20 比特,数据有效长度 16 比特;半双工传输方式,双冗余故障容错方式,传输媒介为***双绞线。

        1553 总线的冗余度设计,提高了子系统和全系统的可靠性。总线本身(包括总线控制器、双绞线、偶合器等)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 10,000 小时,在全系统中基本可忽略其故障率,比歼-8Ⅱ原有联结方式好得多。同时可以省去歼-8Ⅱ设备间复杂繁琐的点对点联结,仅此一项可令全电子系统的重量减轻约 5%,并节省空间、耗电。数字传输方式与传统的模电方式相比,速度更快、反应时间更短、保密性更好、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充分发挥火控设备性能。字差错率小于千万分之一。在后勤维护方面,标准??式工具进行测试/虚拟。经测试仅地面测试一项,就可比以往减少 30% 的维护工时。

        歼-8Ⅱ原有系统提高了一个台阶。其火控/导航状态分工清晰明确,信息处理速度快,维护升级简便,扩展性强。此外西方武器系统基本上都符合 1553 标准,我国引进的一些先进武器只需进行相应改进,即可自行加装到“和平典范”上。更重要的是,1553 标准决定了不同厂商的航空电子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助解决我国航空工业的一些问题。尽管“和平典范”计划夭折,我国仍确立了 1553 的标准地位,同时开发了更先进的光纤 1553 接口技术和设备,并进行了新型光纤总线的研究。日前我国已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553B 总线协议接口芯片。

        新型火控计算机是“和平典范”的大脑,尽管没有具体型号的信息,但基于雷达、显示系统等已知材料,可以推断其基本情况。它与惯导计算机、火力瞄准计算机、雷达处理机、外挂管理计算机组成了飞行火控系统,是系统核心。该计算机负责控制包括机炮、空空导弹、航空炸弹等各种武器的发射提前量、发射区、弹道、弹着点、提示信息等,选择、设定和发射外挂武器。在作战时,火控计算机进行科学的飞机能量管理计算,在战斗时确保战斗机在最佳格斗飞行状态,平时则可增大续航时间和距离。

        在空空作战时,火控计算机可为歼-8Ⅱ飞行员提供格斗、空空导弹、快速射击、前置跟踪等。快速射击时,计算机模拟连续弹丸流的命中点,飞行员从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开炮拦截敌机的准确时机。前置攻击时,计算机将瞄准光环投射在由目标距离、飞机动态、距变率决定的适当位置,飞行员调整飞行姿态使光环套住目标,即可瞄准攻击。空地作战时也有多种状态供不同用途。
      


      IP属地:海南7楼2005-12-19 16:10
      回复
        • 202.101.73.*
        歼八再怎么说也是垃


        12楼2007-11-28 02:46
        回复
          • 59.155.196.*
          歼八现在是垃圾了,改来改去都没什么本质的区别,还是把经历多放在新歼上吧。不要劳抓着个歼八一搞就一个世界,这么说歼八都半个世纪了,该停了。个人感觉还是成飞务实


          13楼2008-01-10 14:33
          回复
            • 59.58.165.*
            楼上的说的好


            14楼2008-01-20 19:29
            回复
              • 222.209.176.*
              歼八这个垃圾项目骗了国家上百个亿的投入,最终拿出手的就是这么一驼垃圾.某些人还打算换个名字靠它继续混饭


              16楼2008-11-17 20:27
              回复
                世界是在发展的 不可能一下把J10和J11都换上来 就算资金够 等你都换上来了 JN 都出来了


                17楼2009-04-28 19:14
                回复
                  2025-08-21 12:31: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8.91.33.*
                  百度贴吧吴大观吧“不许某些人这么侮辱吴爷爷!”正在全程揭密中航工业大厦门前那尊铜像————“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真实出生地之谜······数万字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将使您看到这位实际生于“扬州头桥九字圩”的航空工业元老,是怎样在编委会“间歇性失明”和“选择性遗忘”的“特异功能”下,被“生”在“模糊隐晦”的“江苏镇江”的·······


                  18楼2010-04-28 14:58
                  回复
                    悲剧的歼八。


                    19楼2010-07-21 00:24
                    回复
                      歼八?
                      是那个被美国螺旋桨飞机撞成渣渣的飞机吗?
                      歼八是个渣渣


                      IP属地:新疆20楼2010-12-07 13:14
                      回复
                        


                        22楼2011-03-13 0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