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首发:蝴蝶T19深度评测,T系列中最稳最脆爽的一款!
精英乒乓网昨天
对于蝴蝶套胶产品而言,前面是T系列的辉煌十年,温润高弹的海绵与敏感细腻的胶面;后面是D系列的接棒,更高硬度、更强支撑以及更犀利的速度。当很多人简单地以为Dignics便是Tenergy的升级版时,蝴蝶公司用推出Tenergy 19的举动再次诠释:Tenergy与Dignics都是旗舰之作,并无高低之分,只是风格不同。正因为Tenergy仍旧有独到之处,所以才有了“追根溯源”的意义。

有了主打旋转的T05、主打速度的T64和主打均衡牌的T80,新出炉的Tenergy 19还可以怎样变化?单单查看下面两张图表,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Tenergy 19只不过是Tenergy 05的升级版,因为速度和旋转参数都更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先看官方给出的性能参数:
官方参数
硬度
胶粒直径
速度
旋转
Tenergy 19
36°
1.5mm
13.2
11.7
Tenergy 05
36°
1.7mm
13
11.5
Tenergy 64
36°
1.7mm
13.5
10.5
Tenergy 80
36°
1.7mm
13.25
11.25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重塑神胶Tenergy 05,不是那么容易,一切都要实打实地检验。这也是本文的初衷。从T05到T19,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T19,就是最好的吗?
如何做出改变
经过不断积累研究成果后,做出的调整:从原来Tenergy系列(T05、T64、T80)的颗粒直径1.7mm,调整为1.5mm。这个会产生什么效果呢?颗粒更细小之后,吃球感更强,更不容易打滑。

但是,这里头会有一个问题。颗粒小了,中小力量下是更吃球了,但是会不会速度变慢、力量变差呢?看看蝴蝶公司的解决方案:颗粒尽可能密集地分布。也就是说,颗粒间的间距更小了。这样的话,整体的支撑力还是足够的,反弹力也是强大的。
那么,会导致什么直观感受呢?颗粒的密集分布,提升了击打速度。这是最明显的。试打的过程中,笔者和专业队的球友都感觉到:咦,怎么这个胶面触感有点像Dignics?
直观感受
弹击时,感觉弹性明显,速度上快过T05、T80和T64。如何解释在官方提供的数据中,T80和T64的速度值高于T19呢?严谨地说,蝴蝶公司在测试T05、T80和T64的数值时,是在赛璐璐时期。现在的塑料球时代,对套胶的支撑力和摩擦力提出了新的诉求。原来觉得T64比T80快,现在却觉得T64太软了,支撑力不如T80,反而速度上弱于T80了。因此,速度表现上,因为套胶的支撑力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同。
小力量下,T19吃球比较浅,胶面有些脆感,所以说有些Dignics胶面的味道。可能是因为颗粒的密集分布。感觉不是原来Tenergy那种比较深的裹球感。中等力量以上,却感觉胶面更咬球了,拉球更有数了。旋转上,不一定高于T05。至少,笔者感觉不出来,应该伯仲之间。
拉冲时,T05有更深的蓄力然后放大喷出去的感受。T19也很接近,但压迫感弱了T05一丢丢,不过比T80强。如果是击打的动作,会感觉三者之间,T19可能是最凶的。
手感与弧线
整张实测重量69.3g,横板贴上去约47g,跟现在的T05和T80差不多。是一个正反皆宜的重量。

击球手感:
本身这个36°的Tenergy海绵,还是那么好打透,反手也没有问题。对比T05和T80那种温润高弹的裹球感,T19的胶面有了些脆实的味道。不过这种差别很细微,如果盲打,你告诉我这是一片T05,我也许就信了。
击球弧线:
实际观感是,拉球时,弧线高于T05,但可能不会比T05更长。击打时(包括弹击和攻球)才会感觉弧线比T05长。
实战检验
在试打评测的过程中,除了练球,亦通过与专业队选手的实战来检验。同时参考了1600分和2000分水平球友的亲测感受。因为笔者之间是反手T80正手T05的配置,所以更多地将T19跟这两片胶皮做出对比。

台内控制:
不容易冒高,弧线相对低平。这个细颗粒的胶面在摆短和劈长方面很听话。小力量下,吃球不是T80和T05那么深,但胶面本身还是咬球的。
发接发:
第一个晚上,练发球时,可能是颗粒排列比较密集。发纯下旋时,没有T05和T80那么转。适应了之后,感觉就差不多了。发奔球,速度上在三者中是最快的。

接发球时,T05和T80表现了海绵的柔和温润,好裹住球。你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制造旋转。T19是先胶面咬住球了,海绵裹球感还是Tenergy的味道,但没有T05那么浓烈,吃球的过程比T05和T80短,但拧或挂起来的旋转,对手反映跟T05差
精英乒乓网昨天
对于蝴蝶套胶产品而言,前面是T系列的辉煌十年,温润高弹的海绵与敏感细腻的胶面;后面是D系列的接棒,更高硬度、更强支撑以及更犀利的速度。当很多人简单地以为Dignics便是Tenergy的升级版时,蝴蝶公司用推出Tenergy 19的举动再次诠释:Tenergy与Dignics都是旗舰之作,并无高低之分,只是风格不同。正因为Tenergy仍旧有独到之处,所以才有了“追根溯源”的意义。

有了主打旋转的T05、主打速度的T64和主打均衡牌的T80,新出炉的Tenergy 19还可以怎样变化?单单查看下面两张图表,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Tenergy 19只不过是Tenergy 05的升级版,因为速度和旋转参数都更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先看官方给出的性能参数:
官方参数
硬度
胶粒直径
速度
旋转
Tenergy 19
36°
1.5mm
13.2
11.7
Tenergy 05
36°
1.7mm
13
11.5
Tenergy 64
36°
1.7mm
13.5
10.5
Tenergy 80
36°
1.7mm
13.25
11.25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重塑神胶Tenergy 05,不是那么容易,一切都要实打实地检验。这也是本文的初衷。从T05到T19,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T19,就是最好的吗?
如何做出改变
经过不断积累研究成果后,做出的调整:从原来Tenergy系列(T05、T64、T80)的颗粒直径1.7mm,调整为1.5mm。这个会产生什么效果呢?颗粒更细小之后,吃球感更强,更不容易打滑。

但是,这里头会有一个问题。颗粒小了,中小力量下是更吃球了,但是会不会速度变慢、力量变差呢?看看蝴蝶公司的解决方案:颗粒尽可能密集地分布。也就是说,颗粒间的间距更小了。这样的话,整体的支撑力还是足够的,反弹力也是强大的。
那么,会导致什么直观感受呢?颗粒的密集分布,提升了击打速度。这是最明显的。试打的过程中,笔者和专业队的球友都感觉到:咦,怎么这个胶面触感有点像Dignics?
直观感受
弹击时,感觉弹性明显,速度上快过T05、T80和T64。如何解释在官方提供的数据中,T80和T64的速度值高于T19呢?严谨地说,蝴蝶公司在测试T05、T80和T64的数值时,是在赛璐璐时期。现在的塑料球时代,对套胶的支撑力和摩擦力提出了新的诉求。原来觉得T64比T80快,现在却觉得T64太软了,支撑力不如T80,反而速度上弱于T80了。因此,速度表现上,因为套胶的支撑力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同。
小力量下,T19吃球比较浅,胶面有些脆感,所以说有些Dignics胶面的味道。可能是因为颗粒的密集分布。感觉不是原来Tenergy那种比较深的裹球感。中等力量以上,却感觉胶面更咬球了,拉球更有数了。旋转上,不一定高于T05。至少,笔者感觉不出来,应该伯仲之间。
拉冲时,T05有更深的蓄力然后放大喷出去的感受。T19也很接近,但压迫感弱了T05一丢丢,不过比T80强。如果是击打的动作,会感觉三者之间,T19可能是最凶的。
手感与弧线
整张实测重量69.3g,横板贴上去约47g,跟现在的T05和T80差不多。是一个正反皆宜的重量。

击球手感:
本身这个36°的Tenergy海绵,还是那么好打透,反手也没有问题。对比T05和T80那种温润高弹的裹球感,T19的胶面有了些脆实的味道。不过这种差别很细微,如果盲打,你告诉我这是一片T05,我也许就信了。
击球弧线:
实际观感是,拉球时,弧线高于T05,但可能不会比T05更长。击打时(包括弹击和攻球)才会感觉弧线比T05长。
实战检验
在试打评测的过程中,除了练球,亦通过与专业队选手的实战来检验。同时参考了1600分和2000分水平球友的亲测感受。因为笔者之间是反手T80正手T05的配置,所以更多地将T19跟这两片胶皮做出对比。

台内控制:
不容易冒高,弧线相对低平。这个细颗粒的胶面在摆短和劈长方面很听话。小力量下,吃球不是T80和T05那么深,但胶面本身还是咬球的。
发接发:
第一个晚上,练发球时,可能是颗粒排列比较密集。发纯下旋时,没有T05和T80那么转。适应了之后,感觉就差不多了。发奔球,速度上在三者中是最快的。

接发球时,T05和T80表现了海绵的柔和温润,好裹住球。你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制造旋转。T19是先胶面咬住球了,海绵裹球感还是Tenergy的味道,但没有T05那么浓烈,吃球的过程比T05和T80短,但拧或挂起来的旋转,对手反映跟T05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