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吧 关注:42,248贴子:703,435

对宋代兵书《武经总要》、明代兵书《武备志》中甲胄的结构的新推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于去年三月份受到了我们吧里的某个讲藏族皮甲、长城出土残铁甲、楚科奇人铁甲等甲胄的贴子的启迪,并在与朋友今多猫讨论明代兵书《武备要略》中的甲胄“全铁甲”时获得了灵感,对宋代兵书《武经总要》及明代兵书《武备志》中的几型甲胄的结构有了新的见解、进行了新的推导,并根据自己的想法用图P软件做了几个甲胄结构效果图,以QQ说说的形式发在了我的QQ空间里。几天前我们吧里的某位朋友发过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内容的贴子,我今天也把我做的甲胄结构图以及相关的个人见解贴出来,和吧里的朋友们交流讨论,也欢迎吧里的朋友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2-20 18:12回复
    我推导的宋代兵书《武经总要》、明代兵书《武备志》《武备要略》中的甲胄的部件组合效果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20 18:1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2-20 18:16
      回复
        我的全部推导过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2-20 18:18
        回复
          下面纠正两个我写的说说“中国古代甲胄外置云肩的用途”里的原有错误观点:1、魏晋南北朝、唐朝武士俑上常见的纵向束甲绳并无任何向上牵拉下腹甲、连接上胸甲和下腹甲的功能,这种束甲绳最初是民用的,如下图1中的男陶俑只穿了衣服但也束有这种“束甲绳”,我个人猜测这种绳子的功能也就是用来使衣服贴合身体、不妨碍手臂肢体活动类的,用在甲胄上除了使甲胄贴合身体外还可能有分担重量的功能。2、如图2和3明代版画水浒全图中的两个武士身上穿的似乎是下腹甲,但其实仅仅只是画得有点儿像甲胄的袍肚罢了, 如图4、5明 张翀《春社图》中就画的袍肚就和水浒全图中的袍肚一样,用前后纵向绳索连到脖子上的云肩/围脖上,这种纵向绳索乍一看还挺像唐朝武士俑天王俑上的纵向绳索的,其实也就都有差不多的机理,解释了唐朝天王俑上用绳子皮带连接到上胸甲上去的也不过是袍肚或者说袍肚的雏形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下腹甲,这也是中国古代的胸腹分体式甲胄和欧洲胸腹分体式米兰板甲最根本的区别:前者外部的绳子皮带根本就不具有后者外部的皮带的连接上胸甲下腹甲两部分的功能,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的胸腹分体式甲胄的上胸甲下腹甲的连接方式是依靠甲胄内部的绳索来完成的,和甲胄外部的绳索毫无关系;用甲胄/服饰外部的绳索来连接云肩/围脖和袍肚的做法则从唐朝传承到了明朝。至于水浒全图上的袍肚为什么画得很像甲胄,甚至还有甲胄上的兽吞,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离奇的事,如图6、7宋画十王图里也有这种袍肚,上面也有兽吞,但它也和甲胄毫无关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2-20 18:20
          回复
            下图1、2魏晋南北朝武士俑都是不穿甲胄的,它们只佩戴了头盔,它们身上穿的其实是一种戎服,和图3五百强盗成佛图中的服饰的外形非常相似,应该是同种服饰,并且和两当甲的外形也非常相似,我个人认为这些和两当甲外形相似但又似甲非甲的服饰就是魏晋南北朝常见的两当衫,穿在甲胄内来避免甲胄与身体的磨擦,并不具有防御力。武士俑和画作中的两当衫同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胸至腹都有纵向线条、没有甲片, 这种纵向线条也是用于区别甲胄和服饰的重要根据,下图4、5武士俑就是内穿两当衫、外穿上胸甲、未穿下腹甲的形象,当然并不是所有武士俑外露的两当衫上均有纵向线条,图6、7武士俑外露的两当衫上就没有,但依据图6武士俑与图4、5武士俑高度一致的外形特征依然可以判定图6武士俑上胸甲下面的部分是两当衫,图7同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2-20 18:22
            收起回复
              那么,穿戴全副胸腹分体式甲胄的魏晋南北朝武士俑是什么形象的呢?下图1和2、3和4、5和6、7和8、9就分别是只穿了上胸甲和穿了上脑甲和下腹甲的武士俑形象,我个人认为图2、4、6、8武士俑也在甲胄内穿了两当衫,用于避免甲胄和人体间的磨擦,但是被全副胸腹分体式两当下遮盖住了至于为什么某些武士俑只穿了上胸甲而某些武士俑却穿了全副胸腹分体式甲胄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1、只能保护住上半胸的上胸甲低级士兵穿的比较多,和魏晋南北朝俑上常见的只能保护前颅、不能保护整个颅骨的护额一个性质,除了能为低级士兵提供有限防护外还能节省武装低级士兵的成本。2、可以减轻负重,下腹甲由后勤人员马匹运输,方便步卒长途行军奔袭,视战场情况来选择是否穿下腹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2-20 18:23
              回复
                再谈谈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甲胄上常见的两个圆护,某些朋友认为它是双层胸甲的前身,大尺寸钢板胸部加强甲、武经总要里的披膊上的胸甲由它发展而来,其实不然,如下图1∽9,这两个圆护从魏晋南北朝传承沿用到明朝,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图6毛子复原的金代盔甲上也有这两个圆护,但它们是和两块大尺寸矩形钢板胸甲共存的,根本就存在什么前者被后者取代的关系,这两个圆护也根本就进化不出什么第二层大尺寸钢板胸甲胸部加强甲出来,当然你要硬说这两个圆护是胸部加强甲也不是不行,但加强面积着实比较小,而且一定仅仅只是圆形区域。我个人认为图1、2魏晋南北朝武士俑和图5唐朝长乐公主墓壁画武士、图6毛子复原的金代盔甲上的两个圆护后面的大尺寸钢板/皮板胸甲都不是胸部加强甲,它们的后面也没有札甲。具有大尺寸皮板胸甲的羌族或纳西族皮甲、具有大尺寸钢板胸甲的楚科奇人铁甲的胸甲也是单层的,它们的板胸甲下面连接着札甲,但板胸甲的内侧没有札甲。 图1、2武士俑同样是内穿两当衫、外穿上胸甲,它们与其他武士俑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们的上胸甲是大尺寸钢板或大尺寸皮板,而非像其他武士俑的上胸甲那样是由札甲片编组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2-20 18:25
                回复
                  不错不错,这是个新观点,你上面这些图我还是第一次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2-20 23:48
                  回复
                    说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五楼第三张这种图,背后有兽吞的,这里我联想到了武经总要记载的那个"匈月 甲",通常人们都会将这块甲放到身前锁骨这个位置,但实际上有没可能这块甲是放背后的?就像五楼三图一样,前后都有兽吞这种设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2-20 23:55
                    收起回复
                      我觉得胸甲部分的山文甲是作为胸甲的加强件用的,就是里面还是一层扎甲,再套一块山文甲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2-21 08:14
                      回复
                        因为单独一层山文甲防穿刺能力很差,不太可能只有一层山文甲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2-21 08:16
                        回复
                          可以做套实物测试一下结构的可行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2-21 09:38
                          收起回复
                            @越甲三千暴风 你说的有道理,明代《真武灵应图册》中就有前后都有兽吞的甲胄,但明代吉山失考墓将军石刻的甲胄正面有两个等大的兽吞,一个嘴向上一个嘴向下,并且背面没有兽吞,和我推导的甲胄部件组合效果图差不多。此外明代所建兴化寺(《南皮县志》有载)山门内的石金刚的甲胄正面也有两个等大的嘴朝向相反的兽吞、背面没有兽吞,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我个人认为掩膊上有绳子和绳圈并且向左右两侧分开的那两片甲是背甲,和身甲上有绳结和绳圈的那两片甲一样;胸甲可以从掩膊上拆卸下来,完成组合后就和披膊差不多,也可以对应那些绳结和绳圈。所以我坚持我的原观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2-21 20:26
                            回复
                              出土的很多唐代骑兵俑和壁画中唐代武士,身上穿的都是上下一体的直身扎甲。胸前的奶罩盖板还不知道其实际形制。而且,奶罩盖板不等于明光铠,Y字纹也不等于就是山纹。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2-21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