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察第】
【按察第】位于广东省揭西县五云镇龙江村下江寨,彭名史于乾隆十年(1745)动工兴建。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房屋进深48.9米,面宽41.4米,为三合土(灰沙)墙、桁桷瓦结构、 由两层(排)并列三进院落组成“九厅十八井”形制,【按察第】9厅18井36间房,含配套计六十余间厅房,建筑历时27年完成。【按察第】、意为按察司府第之意,为乾隆丙戌进士彭如干出任河南按察司而名。五云自古人才辈出,人才又以下江寨彭氏为盛为最,彭氏如干如槐兄弟同科中举,名史、如干父子双中举,如干长孙彭衍台于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顺天府乡试举人,,名史、如干加上如干子彭应燕、应杰,祖孙四人都被封中宪大夫,时称“公孙四大夫”,彭如干及其子应燕、应杰三人又皆官为道员。故又称父子三道员:彭名史与其子如槐、如干及其孙;应煦、应燕五人都曾做过知县,又有公孙五知县之说(客家人称呼爷爷为阿公)。宗族强盛,家传荣贵。九厅十八井,布局合理、先后有序、主次有别、内外设施、居家功能齐全、为揭西客家地区所仅见。入门及中厅皆用石柱,正厅独用8木柱,或说出于安全考虑。正门旁两侧屋檐柱前伸突出,在结构上避免了一线齐平僵化的不足性,增加了美感和动感。宅第中增加以圆门加横巷连通各单元屋的新设计,屋前各具天并,自成院落。每座横屋居中设厅,两旁设房,主轴对称,宾主分明。整个建筑格局多有借鉴意义,是海陆丰地区清代古建筑物中不可多得的留存实物,对研究古建筑史、古建筑学都有研究与借鉴价值。
彭如干(1734—1803年)号立斋,字洒湘,陆丰县吉康都(今揭西县五云镇)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中式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67名进士出身,任河南省开封道(开封、归德、陈州、许州)兵备道按察使司,官秩正三品,主治兵备事宜,赏戴花翎。后官至黄河道、以督造黄河著绩而升擢黄河南按察司。

▲大门左右的石柱


▲大门左右的屋檐


▲厅堂倒塌


▲樑下的雕刻,轮轮廓依旧清晰



▲脱落的残墙与栋宇


▲摇摇欲坠



▲正厅上的结构

▲一扇门的闲置

按察第包括门楼及两侧厢房(每侧3间共6间)1座,中厅及两侧厢房(每侧2间共4间)1座,正厅及两侧厢房(每侧3间共6间)1座,后楼1座(包括3厅8房),两侧从厢2排(毎排3厅10房)。按察第因无人居住,且年久失修,多处坍塌,内外杂草丛生,整体破败不堪,如不维修加固,则无须数年,崩塌残存,成为废墟乱岗一处。
“按察第”于2011年12月19日被定为揭西县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广东商贤家庙—转发有删增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