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吧 关注:13,625贴子:74,096

中原地区“二郎担山赶太阳”故事集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扁担眼[登封市]
嵩山南麓的九顶风凰山尾端,山断崖立,像神斧鬼工造就,崖壁上有个扁圆石洞,人称扁担眼;向西南三十里,过了颍河到箕山,箕山头上也有一处立崖断壁,上边也有个石洞,也称为扁担眼。这两个扁担眼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杨二郎担山赶太阳,扁担给戳的。
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齐出来,把禾苗都晒死了,河水也晒干了,人们都热得难受,很多人得了瘟疫,昏迷不醒,世界上是一场大灾难。
尧派羿射日。羿是个射箭的能手,箭离弓,百发百中。他一口气射掉广天空的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叫它在天空运行,白天给人们照路,帮人们生活。
可是射落下的九个太阳掉在东海里成为沃焦,不仅热量不散失,还大量吸蚀海水,使大地的江河都往东南流,还偷偷地爬出东海,到大地上烧焦禾苗,干渴人畜。
尧又派杨戬,俗称杨二郎的,制服在大地上作孽的沃焦。杨二郎住在灌口,他的能力是镇山、担山和移山,力大得很。他的职责是为天帝镇守山门。现在要他制服跳出东海到处作孽的沃焦,他想:怎么才能制服跳出东海的沃焦呢?自己没有羿的射箭本领,只有用大山把它压下,不让它到处乱跑才行。
他抓起一根长扁担,一头担起一座大山,到处去寻地上作孽的沃焦,看到就撵,从东方撵到西方,从南方撵到北方;撵上一个,压下一个,撵上一个,压下一个。这天,他正担着两座大山,从东海边撵着一个沃焦,撵过长江,撵过黄河,折回嵩山,跨过颍水,曲折回转,到底叫杨二郎撵上了。杨二郎将扁祀前头一抬,正用前边担着的簸箕山将一个沃焦压下。可是,由于过一条颍河,脚踩在水里打了滑,身子一歪,扁担后边的山也掉了,并且甩出很远,散成了九个山头的凤凰模样。以后人们便称前边的叫箕山,后边的叫凤凰山;压下的沃焦成了扁月形,从旁边冒出来也化为山,人们称它偃月山。
杨二郎担山把地上作孽的沃焦压下了,这里的禾苗得以返肯,人们有了喜气,处处赞声不绝。杨二郎想到还有几个沃焦没有被制服,不顾劳累,谢绝人们的款待,用扁担震一下山尖,叫它稳固不动,自己又拿起扁担担山走了。他决心把地上作孽的沃焦全部压完,只留天上一个太阳,永远给人们照路。
【点评】
本篇是登封民间文学作者根据《楚辞·天问》王逸注、《锦绣万花谷》及登封地方传说整理的通俗文本。它对研究远古的中原射日、追日神话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中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①尧让后羿射九日,落下的太阳变为沃焦,继续为害。杨二郎追日是后羿射日的继续,可见其古老,同为抗御自然灾害的英雄神话。②此时已有道教文化出现,道教神国也已有神谱雏形。③追日神在中原地区,极为流行,遍布山区地带。无山,自然无法压太阳。④登封的凤凰山、箕山、颍水等实际地名及扁担眼遗迹的来历,都可证其可信性。此一点,见于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①其中说“二郎撵太阳”神话,在中原流传甚广,均无与尧时“后羿射日”相关的记录。此篇所说二郎撵太阳,不是天上的太阳而是藏在地下的太阳,便有性质上的不同。②将尧时羿与道教的二郎神衔接,明显带有“人为宗教”的编造成分。将原始神话与道教神混同,就不够科学。③《杨二郎捉太阳》,属后世从射日神话衍生的民间神话,当与“后羿射日”神话有别。但总的在战胜干旱的斗争,当具有同样意义。本篇二郎未追上最后一个太阳,是因过颍河时,脚滑,山落下了。


IP属地:辽宁1楼2021-02-04 00:12回复
    二郎担山撵日头[巩义市]
    在巩县东部有两座大山:东边的叫片儿山,西边的叫伏山,这两山中间还有ー座小山叫铁山。这三座山据说还是早先二郎神撵日头时留下的。
    一位老爷爷告诉我说:先前,天上出现十个日头,把地上的水烤干了,地也晒裂了,庄稼也都晒死了。玉皇大帝就派二郎神来惩治它们。二郎神用扁担担了许多座山,手里也提着山,每撵上一个日头,他就把它压在山下,这样一直压住了九个日头,只剩下这最后一个日头。他不歇气,想一口气把这个日头也压在山下。他担着片儿山、伏山,手提铁山,撵到咱这。这时候,他浑身骨头像散了架,没一点劲,肚里也咕噜咕噜地乱叫起来,实在走不动了,他就放下担子,想歇歇气弄点吃的,再撵。他找了些柴火,掏出带的秫黍面在锅里煮起秫黍糊糊。糊糊煮成了,日头也偏西了,眼看撵不上了,他就赶紧舀起糊湖喝,谁知糊糊热得烧嘴,喝不下,又怕耽搁时辰撵不上日头,心里一急就把一锅糊糊泼在地上,想担起山就走。谁知,没吃饭,没有劲,山担不起来了,从那以后,这三座山就留在这,一直到现在。二郎神泼在地上的糊糊变成了黄土,糊糊中的疙瘩变成了赖礓(一种石头),没烧完的柴火被压在地下,变成了煤。现在咱这儿的煤就是那些柴火变成的。
    讲述人:一位老农民,80岁
    采录整理:王西克,河南大学中文系1984级1班学生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巩义市的关于“二郎担山撵太阳”神话遗存,它属洛地区嵩山神话体系中的民间神话。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①二郎与后羿无关,属民间传闻的战胜干旱的“抗御英雄型”神话。②地方特色除故事发生的地点山名具体有遗迹外,生活习俗是巩义特有的喝秫黍面糊糊。③巩义市产煤和土壤皆与二郎喝糊糊时留下的饭有关。可见,二郎神也是普通的人,饿了也挑不起山。这种神话世俗化的倾向明显,正是民间神话的独有特点。
    本篇二郎未追上太阳,是因为饿了,走不动,因做饭耽误了时间。饭未吃成,无力再追,就留下了三座山,挑两山,手提一山,与其他记录有别。


    IP属地:辽宁2楼2021-02-04 00:12
    回复
      2025-05-15 05:42:05
      广告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扶沟县]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日头,烤得大地热锅一般,寸草不生。人们住在洞穴里,只能夜晚出来寻食,生活十分艰难。
      当时有个大汉叫杨二郎,力能拔山。他在百姓们的央求下,冒着烈火一样的炎热,担起大山赶压日头。经过多次拼搏,他终于把最大的两个日头压在华山下、赶到海边,把最狡猾的两个日头压在泰山下;最后,把北方的两个日头压在燕山底下,把南方的两个日头压在衡山底下,把最小的一个口头赶到夜间出来,那就是月亮:只留下中间的一个不冷不热的,就是现在的这个太阳。
      从此,天气温和了,夏天下雨,冬大下雪,地上河流纵横,滋润万物,人类才得以生存。天上玉皇大帝知道了,就封杨二郎为神仙,专为人们驱邪拿怪,抱打不平。连杨二郎的妹妹也封作圣母娘娘,造福人类。
      讲述人:窦平,男,66岁,汉族,文盲,白潭乡东白庄村农民
      采录整理:窦宝全,男,46岁,汉族,高中毕业,白潭乡水利站技术员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中原中岳嵩山附近扶沟县的关于《二郎担山赶太阳》神话的遗存珍品,接近口承原始形态,对研究中原神话有重要科学价值。
      其中透露的原始神话信息有:①二郎所处时代的生活环境是原始先民穴居野外的采摘时期。②十日为害与尧时下日并出相符,足见其古老。原始时代,十日并出应是大旱之年的情景想象。③二郎担山追压太阳,解除旱魔,是当时人类生存的大事情,故中原普遍流传此类神话,绝非偶然。④二郎把捉住的太阳,分别将两个最大的太阳压在华山下:把最狡微的两个赶到东海边捉住压在泰山下、把北方的两个日头压在燕山下;把南边的两个日头压在衡山下;把最小的ー个赶到夜间出来,就是月亮。让最后一个不冷不热的留在天上出没,给人光和热。这从地望情况及温度上看,二郎正是在中原担山赶太阳的。这符合中原的地理自然环境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①天体在二郎捉太阳之后,才得以正常运转。四季、昼夜才得以分明,宇宙秩序得以维护。雨雪均匀,万物生长,河流疏通。这个二郎自然成了创世大神。②玉帝分封二郎及妹妹,不过是宗教化改造罢了。


      IP属地:辽宁3楼2021-02-04 00:13
      回复
        二郎担山赶太阳[卢氏县]
        老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一个跟着一个,这个还在当天上,那个已经爬上东山头,这个还没有落到西山头,那个已经到当天上了。没日没夜地烤烤烤,烤焦了树木,烤干了河流,烤死了许多人和飞禽走兽,眼看着世上就没有了生灵,人们盼望世上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把天上的太阳除掉。
        后来,这个人果然就出来了,他就是杨二郎。杨二郎出生在伏牛山灌口这个地方。据说,他的父母就是开山老祖。二郎长到七岁,父母被太阳烤死了,他发誓要除掉天上这些杀人的太阳,为父母报仇,为一切被烤死的人报仇。为了除掉太阳,二郎天天练本事,练累了,就躺到地下歇一会儿,有了力气再练。本事练成了,二郎收拾停当就出发了。他追着太阳走。他看到太阳落在一个山头上,心想,到那里,准能逮住太阳,他就赶到那个山头,谁知太阳从那个山头上空绕过去又落在前边山头上了。二郎不泄气,又赶到前边那个山头上,到那儿后﹐发现太阳又落到更远处的山头上了。这样子二郎朝着太阳落下去的山头,追呀追,一直追到昆仑山。到山上一看,谁知太阳又从昆仑山上空转过去,落到前边那个山头下边了。二郎又累又气,一屁股坐到地上,直喘粗气,心想,这样子追到啥时候才能追上太阳啊!正在发愁,一个白胡子老头来到他跟前,笑着说:“年轻人,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生闷气呀?”二郎见问,就把自己追赶太阳的根由对老头说了。白胡子老头听后,点点头﹐在二郎肩头拍了拍:“年轻人,要干成一件大事,光用力气不行,还要凭智慧!老夫鼎力相助,送你一根扁担吧!”说罢,眨眼就不见了。二郎东瞅西瞅不见老头,只见面前放着一根扁担,就拿起扁担,放在肩头上。一放,忽地一下他的身子长得跟天惩高,扁担也随着他长,长得有千万丈长,二郎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白胡子老头是专门来点化他、帮助他的啊!
        二郎想:”"我的个子长得比太阳高了,抓住它不成问题了。抓住它,把它怎么办?得生法把它压住。对,就用大山压它吧!”二郎开了窍,用扁担担起两座大山,追赶天上的太阳。赶啊赶,赶上一个,二郎把扁担一抬,“扑嗒”一下,就把太阳压在山底下了。抽出扁担,再挑两座山,再赶。赶啊赶﹐又赶上一个太阳,二郎把扁担一抬“扑嗒”,又一个太阳被压在山底下了,这样赶一节压一个,最后赶到伏牛山这个地方。天上还有两个太阳,二郎累极了。咬咬牙,又担起两座山,朝一个太阳压去,“扑嗒”一个太阳给压在山底下了。二郎看看天上还有最后一个太阳,就运运力气,又用扁担去挑山。糟糕,一挑,山头给挑豁了,扁担从肩头滑到地下去了。二郎慌忙俯下身子去拾扁担,扁担已经化成一条深沟,二郎掂了两掂掂不起来,“咕咚”一声也跌倒在地上,累死了。二郎担山,压住了九个太阳,最后只剩下个没压住,就留在天上。从此世间有了春夏秋冬,有了年月日时,有了黑夜和白天,生灵万物又开始繁衍生长。
        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英雄杨二郎,就在他倒下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庙,叫二郎庙,那根担山扁担化成的山沟叫扁担沟:挑豁鼻的那座山叫两半山:压太阳那些山下后来冒出一股热水﹐能煮熟鸡蛋,人们管它叫汤河温泉:二郎出生的灌口村也还在,这些地方都在卢氏县境内的西南山一带。
        讲述人:杜秉贵
        采录整理:杜玉峰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豫西卢氏县的”二郎赶太阳”神话遗存的珍品,地方特色鲜明,接近口承形态,有重要文化价值。
        其中的神话信息主要是:①与尧时相同,都是十日齐出,危害人民。②二郎的父母亲是开山的始祖,住在中原伏牛山。③太阳晒死了父母,立志学武艺为双亲报仇,为乡邻解除旱魇,才与太阳斗争的。④二郎追太阳,直到昆仑山,也追不上。神人给他扁担,让他长得身子与天齐。他追上九个太阳压在山下。在伏牛山,追第十个太阳时,肩头扁担落地,二郎累死。此神话与“后界射日”构成原始先民战胜太阳自然灾害的两大系列。这是中原各地普遍存在的心智和观念,征服太阳的多元建构的又一典型。⑤本篇所说二郎累死的地方在卢氏西南灌口村,有种种遗迹,可证明其真实性,这里变成了二郎的家乡。扁担变成“扁担沟”,挑豁的山叫“两半山”,压太阳的山下流出的泉水变成了汤河温泉﹐遗迹对证明传说的真实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⑥二郎庙的建筑和群众祭祀的习俗,证明对二郎为稳定宇宙秩序、日月运转和白天、黑夜四时的划分,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类神话的题旨莫不如此。
        总之,此类神话与“后羿射日”应是中原山区先民共同创造的珍贵遗存。至于道教化应是后来被道教徒改造的证明。


        IP属地:辽宁4楼2021-02-04 00:13
        回复
          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方城县]
          很早的时候,地上人们不断地打仗,死的死伤的伤,庄稼全都荒了,老天爷为了惩罚人,就让天上同时出了十个太阳。这一下可不得了,人们都热得只有喘气的功夫,遍地都是热死饿死的人。这时候犯了罪被老天爷罚下来的大力神二郎神,看到半死不活的人们,躲也没处躲﹐地上的土都烧焦了。他忍不住又不顾老天爷的戒条担起几座大山,飞步追赶太阳﹐把太阳一个一个地压在山下,每天只让出来一个,到现在太阳还是早晨从山中出来,夜里又回到山中。
          天下又太平了,可是二郎神用劲太多,最后累死了,他的眼睛变成了月亮,在夜里给人们照亮。人们都怀念他﹐各地修了很多二郎庙祭奠他,现在我们乡就叫二郎庙乡。
          讲述人:林纪,70岁,农民
          采录整理:杨明鲜,河南大学中文系学生
          采录时间:1983年夏
          采录地点:方城县二郎庙乡大王庄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方城县的关于“二郎”神话的珍品。它内容独特,内涵丰富,对研究天国神谱与二郎身世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主要特点有:①十个太阳在天空出现,是由于地上人经常打仗,天帝就采取十日并出的惩罚措施。②二郎原为天神,后被贬下人间。3二郎见十日为害就担山撵太阳﹐捉住一个压山下一个。他把十个太阳都压在山下后﹐命它们每天只准出来一个。④二郎因为太累就死了。死后,眼睛变成了月亮﹐给人们夜间照亮。⑤人们修庙祭奠二郎神。二郎死的地方为二郎庙乡,可见影响之大。
          本篇是稀有的特殊信息:二郎是因犯“天规”被贬﹐在人间又敢于为民惩罚太阳的反抗英雄,价值很高。


          IP属地:辽宁5楼2021-02-04 00:14
          回复
            二郎神挑山追太阳[渑池县]
            二郎神杨戬﹐是玉皇大帝外甥,生三只眼睛,身体高大,脚踏地头顶天,一伸手能摘下月亮和星星。他心眼好,有时还干预那些贪懒误事的神仙,为凡间百姓办点好事。
            传说这一年,春天大旱,到快该收麦了,一点雨也没下。麦子旱死,大地裂缝多深,早秋没法安种,河水断流,井水干枯,林木落叶枯死,人畜没水吃。大人小孩热死许多。人间一片凄惨景象。太阳神还是一股劲地晒,谁拿它也没办法。
            这天,二郎神从天上架着云彩下来,一看人间这般气象,便询问山神土地。这些小神便一五一十地说:“春种,夏花、秋实、冬藏﹐从春到夏整差一个季节,没有一丝雨,人间缺粮﹐百姓热死许多。要想改变这些,请二郎神给太阳神商量一下,今年再从春季开始,或许人们还有个活头。”于是,二郎神便去找太阳神问话。太阳神说:“季节迟了不怪我呀,天不下雨。你去问问雨神﹐看是咋回事?”二郎神又去找雨神。雨神说:“春天到了人间.我就准备降雨,太阳神说,你忙了一冬天,下雪不少,我的热量没有很好发挥,你去歇歇,啥时需要雨我给你说。我听了他的话,一觉醒来,春分时节已过,他也没叫我说该下雨了,这不能怨我呀!”二郎神这才明白﹐原来是太阳神捣的鬼﹐渎职造成人间灾害。他二翻身又去找太阳神说:“我已把情况问明白了,现在已是秋天,你把秋改作夏﹐让老百姓安种晚秋庄稼,行不行?”太阳神把脸抬得高高的不理睬﹐说:“我遵照玉帝旨意,有我自家规矩﹐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五谷不丰,秋天是该冷的季节了,你叫我再热起来,玉帝不答应,我也办不到!”"二神抬杠,越抬越恼,太阳神竟然把脸一扭,向西走去。二郎神很恼火,暗想:我非叫你扭回一个季节不可!你不听话,我用大山压住你,叫你逃不了!
            于是,二郎神寻了一根大扁担,一头挑着五台山脚下的熊耳西山,一头挑着熊耳东山,跟在太阳神屁股后边穷追猛赶﹐太阳神发现后边二郎神在追,步伐迈得更快了。二郎神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渑池境内的一块大平原上,追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想坐下歇息,顺手把肩上的两座熊耳山放下,太阳神看见二郎神坐在地上擦汗休息,也在西边半天空上停下来,讥笑着说:“喂,你想撵上我用大山压住,往后退一个季节,你咋还坐在那里歇哩?叩安?你昨不来追撵呢?我在这里等得发急呀?”二郎神一听太阳神挖苦,气得二股筋蹦多高,忽地站起,来不及再担山了,拔腿就撵呀'呀,一直撵到灰天地黑,星星月亮出了满天,太阳早窜得无影了。二郎神看看没上,也没了办法,扫兴而归。
            现如今,在渑池县西村乡境内依然存有当年二郎神挑山追太阳的遗迹,熊耳山就是二郎神挑的山, 山北麓脚下有个鼓堆凹村,村西边有二座大土山,传说就是二郎神歇息时,从鞋壳萎里腾腾来的土堆。再往北一点﹐东西横伏一条几十里长的大土岭,那就是二郎神扔下的扁担。
            讲述人:刘桂萍,已故
            采录人:姚光一
            流传地区:渑池县西村乡一带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渑池县的关于二郎追日神话的遗存珍品。它属民间口头传承神话形态,对研究中原战胜自然灾害神话有重要价值。
            其中透露的神话文化信息有:①二郎追日,不是十个日头为害,而是因为一年的春季未下雨,百姓受灾。②二郎反复询问太阳神.雨神、土地神之后,知道是太阳神捣鬼。要求太阳停下来,降雨,推迟一个季度。太阳神不听,二郎才追太阳,想担山压住太阳一个季度,结果,担的山因太累放在地上,又继续空手追太阳,终未成功。
            总之,自然现象﹑季节转换的规律终不可违背。
            值得注意的是:①本篇有深刻的哲学思维的内涵:人力不可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适应自然规律。②太阳神以雨神在冬季降雪过多,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不必降雨,实际是“冬季多雨,春季必干旱”自然现象的形象化的解释。③本篇属“二郎担山追日”原因多元体系的一元。因此,有重要科学价值。


            IP属地:辽宁6楼2021-02-04 00:15
            回复
              二郎担山撵太阳(一)[台前县]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九个太阳,这个还没有落山,那个又出来了。这样,大地上几乎没有黑夜。人们顶着日头整天干活,不能休息﹐累得精疲力尽。上帝知道了,便命二郎去降服那九个太阳。
              二郎准备用大山压住太阳,于是,他就担着山撵起太阳来。从东撵到西,又从西撵到东:他撵得快,太阳就跑得快,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葆上两个,就把它们压在山下。这样,天上的太阳一天天少了,天气也没以前那样热了,白天短了,渐渐有了黑夜。
              当二郎撵到最后一个太阳时,还是不肯罢休。人们看到每天能黑一半,明一半,白天干活,夜晚休息,很可以了。就对二郎说:“二郎爷呀,不用撵了,留下一个太阳吧!”二郎听了想:光有白天不中,光有黑夜也不行啊!于是,就答应了人们的要求,留下一个太阳。
              二郎担着山往回走,走到伏牛山前的时候,天下起雨,路滑难行。走不多远,满脚沾满了厚厚的泥巴,走都走不动了,他急得用力一甩,“咔嚓”一声,把扁担闪断了,担的两座山也掉下去了。一座山成了现在的“先主山”,一座山落下时,恰好使折成两截的扁担压了两道深沟,把山分成三截,鼓起三个疙瘩,就是现在的“寺山”。他脚上的泥块飞在不远的地方,鼓起个疙瘩,叫“踢脚山”。
              扁担断了,二郎便坐下来休息﹐他口渴了,发现地上有个小水坑,用手一拧,变成了一口井。井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二郎喝了个够,井水清凉解渴。后来,人们用砖把井砌好,取名“二郎井”。
              二郎喝了水,往西赶路,感觉肚子饿得咕噜响,便找来几块石头支起整子烙馍吃。后来,留下的灰堆变成了一座小山.取名“鉴子山”。
              讲述人:王月林,男,51岁,汉族,小学毕业,台前县城北三支五村农民采录人:王遂莲,女,45岁,高中毕业,文化馆助理馆员
              采录时间:1989年5月
              采录地点:台前县城北三支五村
              【点评】
              本篇是由伏牛山区流传到台前县的关于“二郎追日”神话的遗存。它比较接近口承原形风格。
              其中的文化信息表现为:①“二郎追日”如同“后羿射日”,同是奉天帝之命惩治搞乱宇宙秩序的太阳,维护天体正常活动,以利先民生活的目的。②尚未显出道教化痕迹。③二郎接受百姓意见,捉住八个太阳,留一个太阳,从此万物生长,日夜季节分明,天体运转有序。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二郎是神,也是人间英雄。他能在空中追赶太阳,捉太阳,却又在下雨时,脚上沾泥巴,甩出去变成“踢脚山”:渴了喝水时,用拳打出井水:吃饭时留下的“整子山”等遗迹。这种两重身份的理解,正是神话向“世俗化”转变的典型。


              IP属地:辽宁7楼2021-02-04 00:15
              回复
                二郎担山撵太阳(二)[镇平县]
                在镇平.内乡和邓县相交处,有三座小山.东边的叫先主山,西边的叫寺山﹒南边的叫踢脚山。这三座山没离多远,当中有个村叫义和村,村西头有一口大井,叫二郎井。离三座山不远还有一座小山叫整子山,这都是当年二郎担山撵太阳时留下的。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九个日头。这个还没有落哩,那个就又出来了,大地上净是白天,没有夜晚,人们顶着毒日头﹐成天干活,老不能休息﹐大家都累得腰酸腿疼。玉皇大帝就派二郎神去降服那九个日头。
                二郎神担着大山,撵起天上的太阳了。
                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事,传到九个日头耳朵里,它们就小心提防起来。二郎担着两座山,在天上从东边撵到西边,又从西边撵到东边,他撵得快,日头也跑得快。这样,转了一圈又一圈,撵上两个,把它们压在山底下:撵上一个,压住一个。有一个日头,眼看快被二郎撵上了,它心里一急,就一头钻到路边的马齿菜下面,躲过了二郎的追赶,再也不敢露出来了。直到如今,马齿菜晒不死,就是因为它下面有个日头跟天上的日头对晒呢。后来,天上的日头少了,天气也没先前那么热了,白天也短了。
                二郎撵到最后一个日头时,人们看到每天能黑一半,明一半,白天干活,晚上休息﹐再好没有了,就跟二郎说:“别撵了,留下个日头吧!”这个日头一听人们为它求情,感激地跟二郎说:“留下我吧,我会规规矩矩,早上按时出来,晚上按时下去!”二郎想:天底下光有黑暗会行?就对日头说:"“你要是说话不算,可别怪我无情!”日头连忙答应,二郎担起大山往回走。
                他担着大山,走到伏牛山前面的时候,正赶上一个下雨天,路上泥大,不好走,脚下粘着厚厚的泥巴,越走越沉,越走越拖不动。他十分生气,用力甩了一下,谁知他用力过猛,“喀嚓”一声扁担闪断了,两座山也掉了下来,一座成了现在的“先主山”,一座落下地时,折成两半截的扁担从空中落在它上面,压了两道深槽,把山分成三截,鼓起三个疙瘩,这就是“寺山”。脚下甩掉的泥块飞的不远,鼓起一个谷堆,这就是“踢脚山”。
                ’扁担断了,二郎神就趁势坐下来歇歇。他太渴了,发现地下有一个小水坑,用指头往下一拧,成了一口井,二郎一喝,凉甜解渴。后来人们用砖把井砌了砌,起名叫“二郎井”。
                二郎又往西走了不远,肚子饿得咕噜噜响,就找几块石头支起整子烙馍做饭﹐后来留下的灰堆成了一座小山,就叫“整子山”。
                采录整理:镇平县民间文学普查组
                采录时间:1986年3月28日
                采录地点:镇平县二龙乡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西部镇平、内乡和邓县三县交界一带的关于“二郎”神话遗存的珍品。它接近民间口承神话形态,地方特色鲜明,有重要研究价值。
                其中透露出如下信息:①二郎追日神话在中原西部的伏牛山区是典型地带(包括镇平,内乡,邓县)。这里的山密,水井、民俗都与神话关系密切。②与同类神话的其他记录相比,基本相近,属同一母题。③马齿菜保护最后一个太阳,符合人民利益(人间需要光照,温暖,生物需要阳光)。④二郎是天宫上帝派来除日头毒害的神,也是人间的人。他要喝水、吃饭,也要甩掉鞋上的雨泥,可以以手指捣井,用整子烙馍等等。这正是先民原始思维的生活习俗的反映。⑤二郎庙及后人祈雨及纪念习俗,正是人们原始信仰的遗存。它朴素,生动,生活气息浓。


                IP属地:辽宁8楼2021-02-04 00:15
                回复
                  2025-05-15 05:36:05
                  广告
                  二郎担山撵太阳(三)[桐柏县]
                  太阳神收了十二个弟子,教散热发光的本领。小太阳学成以后,太阳神嘱咐他们说:“散热发光的事我不管了,全由你们来干,我要永远休息了。千万记住,一个时辰只能出一个太阳,可不能成群结队地出来。”
                  开始,小太阳们还听太阳神的话,一个时辰出一个太阳。地上一片绿油油的,有花儿,有草儿,人也强,马也壮。
                  不知过了多少年,太阳神的弟子忘了太阳神的话,成群出来玩。人们觉得越来越热,喘不过气来。井于了,河涸了,庄叶卷了,就连一千多里的淮河也干得冒不出一滴水儿。人们对天喊:“老天爷呀老天爷,我们咋得罪你啦!为啥降火惩罚我们?”
                  老天爷听到了人间的怨声,就派外甥杨二郎去劝说太阳神的弟子们,不要苦害百姓。
                  太阳神的弟子不听劝,还说:“我们是太阳神的弟子,又是老天爷的儿子,你杨二郎只是老天爷的外甥,还是凡人转的,不配管我们天上的事儿。”杨二郎听了这话,可恼火啦,带着哮天犬,下凡来了。
                  杨二郎下凡,遇上的第一个人是个挑水老汉。杨二郎问:“老伯哪里去?”老汉答:“老天降火不降雨,大地都干透了,我只好到东海取水。”二郎说:“降火的罪过,应归太阳神的弟子们。”
                  挑水老汉说:“我要有神箭,我把他们射个稀碎:要有神斧,我把他们砸个稀烂。”老汉说着说着,气得把扁担也扔到了地上。扁担落地,轰隆一声,像打炸雷,吓得哮天犬拔腿就跑﹐把山上的石头也路出了好多狗蹄印子,至今桐柏山西边儿的程湾还有“狗蹄石”的地名。杨二郎唤过哮天犬,定神一看,那根扁担是个宝物。他就向老汉施了一礼,说:“老伯,扁担借给我用用吧。”老汉点点头答应了。杨二郎拿起扁担,担起两座山就要动身。老汉问:“你担着两座山有啥用啊?”二郎说:“等我担着山撵上太阳,你就能见个明白!”老汉急忙说:“哎呀勇士,小太阳神通大,恐怕你不是他们的对手啊!”
                  杨二郎大笑三声,说:“老伯看着吧,为了天下百姓太平,我要拼死一战!”
                  杨二郎担着山凤上了小太阳。他命哮天犬和一个小太阳厮打。另一个小太阳前来帮忙,想烧死哮天犬。杨二郎顺着太阳射去的光柱把两座山扔过去,两个小太阳被压在了山下。这个地方﹐人们称为“双山”(在桐柏境安棚东)。
                  两个小太阳被压,大地上凉快多了。杨二郎一天压住了五个小太阳。别的小太阳一见,都吓得东躲西藏,有的钻到水里,有的藏到山洞里。二郎又担了几座山,把小太阳压在水里,堵在洞里。十一个太阳都不能再出来作恶了。
                  剩下最后一个太阳,没有场儿躲﹐躲在了马齿菜下边。马齿菜下有一条蚯蚓,最怕热,忙给杨二郎报信儿说:"这儿——这儿——。”哮天犬扑了上去,把最后一个太阳吞掉了。天昏了,地暗了。挑水老汉和众人赶到,向杨二郎求情,说:“二郎神呀二郎神﹐太阳多了,人要遭殃:没有太阳,人又没法生存。俺求求你让天狗把太阳吐出来散热发光。我们永远不忘你为人们除害的大恩。”
                  杨二郎搀起大家,对哮天犬肚里的那个太阳说:“你要照人们的心愿来散热发光,分出春,夏、秋、冬,分出白天,黑夜﹐晚黑儿,你住在大海,听到鸡叫再起身。我还让狗跟着你,要有差错,天狗还把你吞到肚里!”
                  小太阳说:“我一准听话!”
                  天狗吐出了太阳,大地亮了。百姓们都高兴了。后来﹐人们把杨二郎当年歇脚的山叫二郎山,又修建了二郎庙,以纪念二郎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功劳。
                  讲述人:李振有李爱波
                  采录人:马卉欣
                  采录时间:1980年
                  采录地点:桐柏县文化馆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桐柏县的关于“二郎”神话遗存的珍品。它古朴、明朗、生动,接近民间口头传承的原始形态,对研究二郎的神格,身份及天宫道教神谱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中蕴含的神话信息,主要有:①天上的十二个太阳是太阳神的十二个弟子,又都是天帝的儿子,因此看不起天帝外甥二郎。②二郎撵太阳,就要开罪天帝和太阳神。3二郎的扁担是神人传授,能有压住太阳的无穷力量,可以把山砸碎。二郎又有哮天犬相助。④二郎用扁担把捉住的太阳压山下。最后,二郎让哮天犬把第十二个太阳吞到肚里,等二郎命令小太阳出来照亮世界时,犬才吐了出来(很可能是日蚀的象征,如同天狗吞月象征月蚀一样﹐系解释天象神话)。⑤太阳报马齿菜的恩,晒死蚯蚓,与同类记录相近。⑥桐柏的“二郎山”是二郎歇脚的地方。二郎庙是祭祀二郎的地方。⑦此篇应属道教神幻故事,与原始神话有别。


                  IP属地:辽宁9楼2021-02-04 00:16
                  回复
                    杨二郎担山撵太阳[鲁山县]
                    很早很早的时候,天上有十个日头,它们排成溜儿,这个还没打西边落下去.那个可又打东边出来了。直晒得树木也枯死了,河里井里都干了,庄稼也都旱死了。再说,光有白天,不见黑地,人热得受不了,又睡不成觉,也都死得差不多了。
                    这还得了.老天爷长的有眼,他赶紧派二郎神,叫他把太阳压到山底下。
                    杨二郎担一挑子大山,撵上一个太阳,就压到山下,再撵上一个,就再压那儿一个,连着压了九个。听说他就打下汤二郎庙这一路撵。下汤、中汤、上汤三处压了三个太阳,仨地场儿都往外流热水。
                    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了。杨二郎死心眼儿货﹐也不想想没一个太阳中不中,还是只管担着山撵。那个太阳看见兄弟们都叫逮住压山底下了,它就破命跑,眼看快叫杨二郎上了,它一藏,藏到房檐下的水沟里。水沟里蚯蚓热得受不住,就对杨二郎说:“这儿——这儿。”太阳看藏不住身,起来就又跑,一跑,破嘴老鹞看见了,就也给杨二郎报信儿,叫唤着:“哇啦——哇啦——。”杨二郎接着就撵,太阳没处藏藏到一棵马齿菜下。马齿菜护着太阳﹐热死也不吭气,眼看着杨二郎往西撵去了。杨二郎想着是太阳藏石人山去了,就又往石人山去找太阳,谁知走到这里扁担折了,两架山就掉在了地上,鸡也叫了。杨二郎就往天上给老天爷回命去了。这里的人给杨二郎修座庙﹐就叫二郎庙,也就是鲁山县二郎庙乡政府所在地。二郎庙西头有两块大黑石头,人都说是杨二郎挑来的。
                    太阳记着马齿菜的救命之恩,就叫马齿菜顶晒,越晒越支棱,就是屁股朝天也晒不死。太阳恨透了蚯蚓和老鸱,一见蚯蚓就把它晒死,还把老鹞晒成一疙瘩黑。
                    讲述人:李永和
                    采录人:张怀发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西部鲁山县的关于“二郎”神话宝贵遗存。它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有研究价值。
                    其中主要特色:①此神话与鲁山县的汤泉有关,也是地方传说。②远古十个太阳为害,天爷派二郎追日并压在山下。③“上汤”、“中汤”、“下汤”正是二郎压三个太阳的地方,水热与此有关。④二郎追到最后一个太阳时,先由于太阳藏到房檐下水沟里,被蚯蚓告诉二郎:接着碰上乌鸦给二郎报信:最后马齿菜保护太阳。二郎以为太阳藏石人山去了,因扁担断了,鸡也叫了(神人不露相),就回天宫了。追日情节富戏剧性,又风趣。⑤二郎庙和黑石头都成了纪念二郎的遗迹。总之,二郎是执行玉帝命令才担山追日的。“天人合一”思想突出。


                    IP属地:辽宁10楼2021-02-04 00:16
                    回复
                      二郎担山[辉县]
                      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十八个太阳,烈日炎炎如喷火,土地龟裂,河水枯干。二郎眼看人们在烈日下难以生存,怒火心中烧,抓起一座山就将其中一个太阳压住。当他一连压了几个之后﹐其他太阳纷纷逃命。二郎怕它们逃到别处继续为非作歹﹐一时性起,用扁担一下子担了两座山去撵太阳。当赶到大史村南地时﹐沙土灌在鞋里,行走不便。二郎就脱下鞋,将里面的沙土倒出来。据说史村南地现今的大沙堆就是二郎从鞋内倒出来的沙土。
                      当二郎担起山来继续往前赶时,不料扁担楔儿折断了,溜担了。山掉下来,将地砸了两个坑。据说前郭雷和大史村的“二郎坑”就是当时二郎担山砸的。
                      二郎将扁担收拾好后,继续担山上路撵太阳。追呀﹐追呀,二郎一直将十八个太阳压了十七个,剩下一个找不到了,他想:留下一个也做不了什么怪,算了吧,以后再说。
                      后来才知道﹐那一个太阳原来藏在马齿苋的叶子下面幸存下来。以后太阳日照万物,一年四季将光辉洒向人间,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正因为马齿苋救了太阳,所以世上万物都怕太阳晒,唯有马齿苋即使拔起来放在太阳下暴晒数日仍不死,就是这个缘故。
                      采录整理:李桂生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辉县“二郎追日”神话遗存珍品。它古朴.简明、生动,属原始民间口头传承类型。
                      其中主要特色:①二郎是普通的英雄,而不是神,更无靠神仙奇异力量相助,充分想象出“人定胜天”的气概。②天上出现十八个太阳,仅此一例(多为九个、十个、十二个不等)。3二郎最后放过一个太阳,一是因为马齿菜叶子遮住了它:二是二郎的扁担“楔子”断了,扁担滑掉下了两座山(一在史太村,一在“二郎坑”)。④本篇单纯、明快,简洁,无采录者或讲述者编造的“文学化”痕迹,十分可贵。⑤马齿菜晒不死原因有三:一是后界射日时,它保护太阳:二是二郎追日时,又保护了太阳:三是衍化为刘秀被王莽追赶时,保护了刘秀。其核心内涵是马齿菜人格化后,保护了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的愿望。这个特殊情节的出现,在以上三种神话传说中,极为普遍。实际上,它已经演变成了“植物神话和人物传说的模式化产物”。尽管前两者产于原始社会,后一种产生于封建社会,其精神实质却贯穿其中。这是艺术幻想魅力所在,因而也就具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IP属地:辽宁11楼2021-02-04 00:17
                      回复
                        二郎神担山填海[渑池县]
                        南村乡仁村村北边黄河急流中,有两块小山一样大的石头,是二郎神挑山填海时,路过这里,从脚趾头弼兄里抠出来的泥沙疙瘩变成的。二郎神杨戬为啥要挑山填海呢?说起来这里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很古很古以前,有一个叫共工氏的神,他不知因为什么事触怒起来,大发雷霆,一头撞断了撑天玉柱。立刻,山崩地裂,天塌西北﹐地陷东南。共工氏的头也被撞破了,血水像涌泉一样向东流去。大地被血水淹没,许多许多生灵被毁灭﹐就连天帝的宝殿,也快被淹没得倾斜倒塌了。天帝眼看着自己连个藏身地方也保不住,万分焦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赶紧召开万仙大会,共商补救措施。
                        众仙相聚以后,都在抓耳挠腮,半个时辰过去了,也没有想出个好主意来。一个个目瞪口呆,愣愣地静坐着不吭声。突然,太上老君站起来说道:“禀告天帝,既然众仙没有良策﹐请允许我推荐两位大仙,足能除眼下大祸。”天帝一听,顿时大喜,连忙问道,这两位大仙姓名,有何能耐?太上老君道:“一个是女仙头头,名叫女娲,她有补天连缝的本领:另一个便是天帝你的外甥二郎神杨戬,他力大无穷,有七十二般变化,填海移山不在话下!”天帝一听,立即招来外甥二郎神杨戬和女娲上殿。二位大仙到了金殿之上,领了旨意,立即行动。
                        女娲拣来五色花石,炼了七七四万九千个岁月,九九八万一千块神石,把天上的一个一个窟窿都补住,把裂的天缝一道一道缝住,从此成了一个完整的蓝天了。二郎神杨戬呢,将青海的一座大山,用三棱刀一下劈成两半个,再用担子扎住,担起来就往东海岸走去。走呀走呀,一天走到渑池仁村北边黄河沿时,感到累得浑身无力,两腿沉重,便放下担子歇息。二郎神坐在地上歇时,脚放在黄河里边洗,将脚趾头春兄里的泥沙抠出来,随手扔到黄河里边,顿时,黄河水被分成两叉﹐打着漩涡滚滚向东流去。二郎神歇息半天,又用黄河水洗了脸和脚,感到轻松许多,精力又充沛起来,挑着两座大山往东海走去。就是这样,二郎神挑着大山,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反反复复不知担了多少岁月,不知担走了多少大山,终于,填平了东海,治服住了洪流。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郎神脚趾头吾晃里抠出来的两块泥沙,慢慢变成了两座不大不小的石山,矗立在黄河急流中,人们都把它叫做二郎石。自古到今,人们只要看见二郎石,都要谈论一番这个神话。
                        采录人:茹明
                        流传地区:渑池县南村乡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渑池县黄河边的关于二郎神神话的遗存。它与共工、女娲神话人物有关,信息丰富,有研究价值。
                        其中涉及如下的问题:①二郎担山填海是因共工与祝融相斗,怒触不周山,天柱断,地维绝,共工头破,血水横流成灾,殃及天宫。②女娲补天和二郎担山填海,都是玉帝的命令。女娲炼了七七四万九千个岁月,九九八万一千块神石补天,缝天。(女娲是天宫众女仙的头头)③二郎担的是从青海弄的山,往来不息。④二郎在渑池县仁村黄河边休息时﹐从鞋里倒出沙石,成了两个大石疙瘩留在黄河急流中。他担山填海是为治服洪水﹐留下了“二郎石”在黄河急流中。
                        值得注意的是:①本篇属经过道教渲染、改造的传闻,距原始口承神话有相当差距,有些不可靠。如共工造洪水,而本篇却成了共工头撞天柱时,撞破流的血水,与一般洪灾不符。②二郎担山从青海担山出发,不知何据。豫西山区,大小山头无数,何必从青海挑山,亦有可疑之处。③二郎担山填海,似与中原大地洪水灾异的制服关系不大,生活逻辑亦不真实。④本篇属道教化传说﹐纰漏不少,不必作为民间口承神话对待。


                        IP属地:辽宁12楼2021-02-04 00:17
                        回复
                          二郎神追日[汝南县]
                          盘古开天辟地时﹐天上有九个太阳,把大地整天晒得热烘烘的,房子晒着火了,河水干涸了,人晒得更是受不了。玉皇大帝知道了,传下玉旨,派二郎神下凡除掉太阳。
                          二郎神带着天狗来到凡间,一口气吃掉了八个太阳。有一个太阳机灵﹐见势不妙﹐就趁机逃跑了。太阳前头跑,二郎神后面追,眼看快要追上,太阳急中生智﹐把身子越缩越小。这时,它见前面有棵马齿菜,就跟马齿菜商量,叫救它一命,表示日后以恩相报。马齿菜就让太阳神藏在它的身子底下。这事被蚯蚓看见了。二郎神追着追着不见太阳哪里去了,正在着急,蚯蚓高声叫起来:“太阳在这里,太阳在这里!”二.郎神问:“在哪里?”蚯蚓说在马齿菜身子底下。二郎神正要搜查,这时玉皇大帝又传下旨意:“太阳能哺育万物,不可没有太阳﹐就留一个算了。”二郎神这才带着天狗转回天宫。
                          后来,太阳为了不忘马齿菜的恩情,太阳晒得再厉害也晒不死马齿菜。蚯蚓因为坏了太阳的事,它天天躲在泥土里不敢见太阳,一见太阳就得把它晒死。
                          讲述人:余国清﹐男﹐28岁,汉族,中专毕业,韩庄乡政府干部
                          录音:张红梅,女,28岁,汉族,高中毕业,汝南县机械厂职工
                          采录时间:1987年7月4日
                          采录地点:韩庄乡政府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汝南县的关于“二郎追日”神话遗存。它属道教神话,可供研究中原神话流变之用。
                          其中涉及以下内容:①盘古开天时,天上有九个太阳,人们无法生存。②道教神玉帝派二郎除掉太阳。③二郎带天狗吃掉八个太阳。第九个逃跑求马齿菜相救。④玉帝命二郎留个太阳。⑤太阳报恩,晒不死马齿菜。蚯蚓报信,后一直在地下,不敢出来,见太阳就死。
                          值得注意的是,救太阳情节,不仅见于“后羿射日”,后又移植在刘秀身上,这种现象主要因代表民意,只有在中原方可出现。


                          IP属地:辽宁13楼2021-02-04 00:18
                          回复
                            二郎斩蛟[新密市]
                            相传很久以前,密县岳村乡壶瓶咀上游数十里是个大湖。湖内水清见底,莲荷盈盈﹐是个一年四季稻谷飘香的好地方,人民过着幸福生活。可是有一年湖内突然来了一对蛟怪。它们来到这里以后﹐经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还经常到岸边伤畜害人,闹得民不聊生。后来人们就把此事上告皇帝,皇帝就派兵捉拿水怪。但是,多次派兵不但没有捉拿住蛟怪,反被蛟怪掀翻船只,损兵折将,而且惹怒了蛟怪,大水几乎淹没了云蒙山。人们无奈只好纷纷弃家外逃他乡。
                            有一天二郎神杨戬驾着云头从这里经过,忽见脚下湖水翻腾,浊浪滔天,于是,停住云头细看,原来是两只蛟怪在水面上戏耍,闹得洪峰起伏,波浪滔天,眼看大水就要漫上云蒙山顶,庶民百姓有的落入水中被蛟怪伤害,有的爬上大树和木器,漂泊呼救﹐景象很惨。二郎神杨戬见此情景,就站在云头骂道:“水中二怪听着,二郎爷杨戬在此,你们休得猖獗,还不快快降落水头与你二爷跪下就擒!”
                            正在兴头上的两只蛟怪顺声向空中望去,见一彪形大汉,手握青龙宝剑,脚登五彩祥云站立头顶,吓了一跳。但它们又不愿束手就擒﹐竟从水中跃起,在云端与二郎神大战起来。没战几个回合,二怪大败驾起云头逃跑。那雌蛟逃得快脱了身,雄蛟却被杨戬的神箭射中腹部坠落尘埃,正好落在如今来集乡黄寨以东、芦村以西,新密公路北侧一块儿,头落在崖头上。二郎神及时赶到,发现中箭蛟怪正在那里喘息﹐手起剑落,蛟怪的头早滚落在崖头下边,顿时鲜血四溅,把附近的岩层都染成了红色。这个高崖头就是如今密县人民所熟知的斩蛟台,也叫斩龙台。
                            后人为了纪念杨二郎为民斩蛟除害,就在壶瓶咀西北方,赵寨附近修建了一座二郎庙,以表敬意。
                            那只雌蛟也没逃多远,它刚逃到颍川地界(今禹县境内)就碰上了夏禹王,当即被禹王捉获,锁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一眼井内。流传在禹州的“禹王锁蛟”,即由此而来。
                            讲述人:王天边
                            采录整理:李改玲
                            流传地区:新密市岳村、来集,城关镇等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新密市的关于二郎斩蛟的民间神话,属道教神祇传闻。虽然原形可能产生较早,但从时间上看,明显有道徒改变的痕迹。其中主要反映二郎降水怪的抗御自然灾害型神话。在中原流传的二郎神话有两大系统:一是带有原形征服自然灾害如追日的故事:另一类则明确表明是玉皇大帝的护卫鹰犬,专以镇压敢于反抗玉帝的“妖怪”。如二郎在《西游记》里追孙悟空即属此类典型。本篇属前一种,比较原始。
                            其中所说雌雄两蛟(龙),雄龙被斩于密县:雌龙在禹县被大禹捉住锁于井内。足见此神话流传中原地区之久远。但与“担山捉日”却不一个系统。二郎神话的多元性,于此可见。


                            IP属地:辽宁14楼2021-02-04 00:18
                            回复
                              2025-05-15 05:30:05
                              广告
                              大还山与浮丘山的传说[浚县]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九十高寿的愚公率领儿孙们要搬掉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他们决心移山填海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二郎神。二郎要趁夜深人静把山担走,扔到东海里去。
                              二郎挑着两座山汗流满面地向东走去。一下眼前出现了一条黄水滔滔的大河挡住了去路,眼看天色发亮,二郎心急如焚﹐就放下两山跨到河东想打听一下路径。这时﹐日头长起来啦。常言说:“神人不露相。”二郎的灵魂脱窍而出飞向天宫,把一具尸体留在了河东。
                              二郎担的两座大山——大还山、浮丘山,永远留在了黄河西边。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二郎神,在河东修建了金身塑像、青砖灰瓦的二郎庙。至今还有二郎庙这个村呢。
                              讲述人:吕子英,男,60岁,浚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采录整理:邢清玉,男,49岁,浚县文物风景区干部
                              采录时间:1988年10月
                              流传地区:浚县
                              【点评】
                              本篇是流传在河南浚县的关于“二郎担山”神话珍品。它接近原始形态,对研究豫北神话有重要价值,应属于传闻。
                              其中主要透露如下的神话信息:①二郎担山不是为了追日,抗自然灾害,而是因受愚公移山的感召,想把太行、王屋二山担到东海,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这是二郎追日的另一目的。“担山”亦有多元。②二郎为何放下担的山﹐是因见黄河阻拦,路径不熟,去河东问路时,天亮鸡叫,“神人不露相,露相不神人”观念的影响,魂出窍,留下尸体。3此神话应在大禹治水之前。因为黄河已从大侄山、浮丘山东向北流去。二郎将此二山放浚县后,始有大禹来此治水导黄之举。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此传说证据不足,待考。因为:①在文献上尧、大禹神话之前,从无关于二郎的神话人物出现。②大禹在大侄山、浮丘山战恶龙时,已有此二山存在,似与黄河在此出现不符。③二郎担愚公移的两山原应是太行、王屋的一部分,不知为何又出现了大伍、浮丘二山,前后似有矛盾。④《列子·汤问》中所说负王屋、太行二山的神是天帝命夸娥氏干的,从未有二郎担此二山之说,很可能有附会因素。


                              IP属地:辽宁15楼2021-02-04 0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