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有三种发音,1,大多数发音sè 2。表颜色义时(仅局限口语)发音shǎi。3,东北(包括一些北方地区)的方言音说sǎi。前两种发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已有明确的规范。方言音说sǎi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方言。如熊色、损色、抓色(烹调用语)、靠色、色立块子(指好色)等地产的土语。二是有选择的将sè和shǎi说成平舌的sǎi。如好色、变色、红色等。说其有选择是指不同地区选择什么词发sǎi音大不相同;同一类词有发方言音的,有发普通话音的,似乎没什么规律。如果硬要找规律的话,觉得也有这么几点:1,色只有在表颜色义时说sǎi。2,只在旧有的词说sǎi,新出现的词随普通话发音。3,比较文一些的词,决不说sǎi,如:姿色、色彩、色厉内荏等。其实《现》第六版,好像不该将口语平舌的色、硬规范成翘舌的色。其列出的两个词条:色酒和色子都是北方方言,本就不该是翘舌的。比如掷色子,要说成翘舌的zhìshǎizi,简直就成了绕口令了。可怜,方言音“被”普通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