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夏日凉爽,冬天不冷,日温差小,所以那里是消暑的好地方。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冬冷夏热,气温的年、日较差都比较大。
大陆性气候夏日炎热不同的气候,主要取决于地表面性质的不同。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它们增温和散热的情况大不相同。海水吸收热量的本领要比陆地强得多,辐射到海洋上的太阳热量很少被反射回去,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并通过海水的波动,把热量存贮在海洋内部。这样,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海洋里的温度也不会骤然升高。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里温度的变化要小得多。到了冬季,虽然太阳辐射减少了,但海洋里所贮存的大量热量开始稳定地释放出来,于是,海洋及其附近地域的温度比同纬度的其他陆地地区要高。因此,海洋犹如一个巨大的温度自动调节器,使附近地区的气温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点。
在远离海洋的大陆腹地,由于得不到海洋的调节,气温的年、日较差要比沿海地区大得多。
台湾海峡中的平潭岛,年平均气温日较差4.9℃,比大陆上的福建永安小5.5℃之多。在我国西部内陆的许多地方,气温日较差一般都在20-25℃之间,而在吐鲁番盆地,气温日较差则达50℃。此外,在气温的年际变化方面,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我国南海诸岛全年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只有28-29℃,而处于内陆的重庆、长沙、南昌等都高达34-35℃以上。
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天姗姗来迟,夏天消退也较慢,春天的气温一般低于秋季的气温。相反,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春来早,夏去也早,春温高于秋温。受海洋气团和暖湿气流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且以冬季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且以夏季降水为最多。
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指标很多,最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一)气温指标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在气温上的标志一般用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年温相时、春秋温差值和大陆度等几个指标表示,气温较差还和所在地纬度有关。
(1)气温年较差:以凡伦西亚为最小(7.9℃),愈向内陆年较差愈大,到伊尔库次克竟达38.7℃。
(2)年温相时:瓦伦西亚因受海洋影响,降温、增温皆慢,最冷月(2月)和最热月(8月)出现时间比表6·8中其它三站皆落后1个月。
(3)春温与秋温差值:气候学上通常以4月和10月气温分别代表春温和秋温。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来迟,夏去亦迟,春温低于秋温(如凡伦西亚T4月<T10月)。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急剧,春来速,夏去亦速,春温高于秋温(如伊尔库次克T4月>T10月)。
(4)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一般在夏季比冬季大。凡伦西亚最大气温日较差ΔTM为4.1℃(6月),最小气温日较差ΔTn为1.2℃(1月)。而伊尔库次克的ΔTM和ΔTn分别为14.1℃(6月)和5.7℃(12月),皆比凡伦西亚为大。
(二)水分标志
从表6·8中还可以看出,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比同纬度大陆性气候多,其一年中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降水的变率小。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
此外,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候大。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
(三)气候大陆度
气候学上为了定量地表示各地气候大陆性程度,采用气候大陆度为指标来衡量。大陆度计算的方法很多,通常以气温年较差(消去纬度影响)和气温的纬度距平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