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吧 关注:8,953贴子:101,254
  • 15回复贴,共1

蒲松龄调侃病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天津1楼2020-12-30 23:52回复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蒲松龄谈论衰老的诗,写作的最早、最多的当属牙齿的松动和脱落以及由此带来的进食不便。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我们看到了身居社会底层的蒲松龄对自己生活水平、身体状况的不满和无奈。


    IP属地:天津2楼2020-12-30 23:52
    回复
      牙齿在口腔中的咀嚼功能,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牙齿发生了病变,就会降低它的咀嚼功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胃肠负担,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IP属地:天津3楼2020-12-30 23:52
      回复
        康熙四十四年(1705),蒲松龄66岁。这年春天,他一连写了5首诗,描述自己牙齿松动、脱落的状况,表达了病齿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不便和痛苦。七古《病齿》云:“古稀行近老且衰,三十二齿皆浮危。左车右车两半齿,欲落不落尤倾欹。饮冷啜热均为患,偶触剧痛切心脾。龈肉坟起贯珠颗,时杀时作难瘳夷。因痛得摇摇得堕,势将凋谢无孑遗。目昏幸不碍披览,舌在犹足宣狂痴。龙钟语误谁复怪,庞赘缺残何须悲!”


        IP属地:天津4楼2020-12-30 23:53
        回复
          诗的意思是,作者年届古稀,身体衰老,满口牙齿松动,摇摇欲坠。饮食过冷过热的汤水和食物,都会引起牙疼,特别是一不小心碰到病齿,痛彻肺腑。牙缝间长满了疙瘩,时而消退,时而肿胀,很难痊愈。这些欲掉不掉的牙齿,一定是想全部脱落。常言说得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不要命!”犯过牙病的人都有体会,牙病一犯,疼得人上蹿下跳,烦躁不安,要死的心都有。不过,蒲松龄还是比较乐观,他在诗末感叹,眼睛虽然昏花还可以勉强看书,舌头虽然不灵敏还可以说话,与其相比,病齿残缺、不便咀嚼也不用太悲伤!


          IP属地:天津5楼2020-12-30 23:53
          回复
            正月十五这天,蒲松龄喝粥,脱落的半颗牙齿随着稀饭咽到了肚子里,他竟然没有察觉。蒲松龄为此颇有感慨,写了首五绝《上无食粥,隐落半齿》,诗云:“老齿渐凋落,舌存幸不妨。况犹余半壁,残缺尚成行。”作者自我安慰说,虽然掉了半颗牙齿,这半侧的牙还成行,并无大碍。没成想,二十八日这天,残存的半颗牙大痛,搅得蒲松龄心神不宁,蒲松龄写了五绝《残齿大痛》,表达自己年老体衰的忧伤。诗云:“皮骨皆为患,总然老可伤。人生六旬后,真大觉身妨。”


            IP属地:天津6楼2020-12-30 23:53
            回复
              他在诗中感叹:人老了之后,身体总会遭遇病痛折磨;但是六十之后,才真正体会到肉体给精神带来的伤痛,这些伤痛,无时无处不在摧残着作者的意志。接下来,蒲松龄以达观的心态,用拟人的手法,用诗的形式,和残齿进行了对答。五绝《告齿》云:“人生过客耳,殷勤谢吾齿。欲别不相留,何须复尔尔!”


              IP属地:天津7楼2020-12-30 23:53
              回复
                作者对残齿说,你为我尽了力、受了累,我表示感谢;你要走我不留你,你走就走吧,何必要这样折磨我呢?五绝《齿答》云:“六十有余年,为君嚼齑瓮。骨肉欲相离,宁不为一痛?”残齿对作者说,六十多年了,我为你整日咀嚼咸菜,不得安歇,现在我要离开你了,难道不能让你疼一下,给你留下一点念想吗?人与牙齿的对话,风趣而幽默,表达了蒲松龄乐观向上的心态。或许是蒲松龄的话语感动了这半颗牙齿,它虽然让蒲松龄受了不少苦,却没有脱落,一直留在蒲松龄的牙床上。


                IP属地:天津8楼2020-12-30 23:54
                回复
                  康熙五十一年(1712),蒲松龄七十三岁,离开西铺、家居已经3年了,自觉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人老思旧,蒲松龄十分怀念馆东毕盛钜,于是以诗为柬,一方面问候老友,一方面报告自己的现状。蒲松龄在《老叹,简毕韦仲》中说:“两齿浮危飘欲坠,残缺恶劳腹鸣饿。左车苦难转右车,一脔下咽仍为个。”意思是,牙齿虚浮在牙床上,无法嚼烂食物,影响进食,致使腹饿而鸣。比如说好不容易吃块肉,左边的牙嚼不烂,右边的牙也嚼不烂,肉块在嘴里转来转去,最后还是一整块肉,只好囫囵吞下。


                  IP属地:天津9楼2020-12-30 23:54
                  回复
                    作者接着感叹:“耳聋可勿听,眼昏可勿看;独有齿职同茹纳,不能因痛停两餐。”意思是,耳聋可以不听,眼花可以不看,唯有牙齿与此不同,人不能因为牙痛停止进餐。因为牙痛而影响进餐,进而饿肚子,这估计是老年人最痛苦的事情了,但又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蒲松龄才在诗末对老友毕盛钜开玩笑说,这种情况只能告诉了解自己的人,老朋友你就不要笑话我了。就在这一年,蒲松龄在其它两首诗中也谈到病齿的事情,一是在《春日》中说“齿牙摇落谈无碍”,二是在《忆侄螽斯》中说“头白齿忽豁”,感叹牙齿不好给自己带来的不便。


                    IP属地:天津10楼2020-12-30 23:54
                    回复
                      康熙五十二年(1713),蒲松龄74岁。这年的七月初一日,蒲松龄右侧松动多年的牙齿突然掉落,既没出血,也没疼痛,而且这颗牙齿排列在最末端,整排牙齿没有出现豁洞,不影响咀嚼,也不影响美观,蒲松龄竟然以此为幸,写了一首五古《七月初一落一齿》,表达自己的庆幸之情。


                      IP属地:天津11楼2020-12-30 23:54
                      回复
                        诗云:“三齿俱兀臲,一齿尤倾动。欹侧在右车,久废不敢用。早餐忽自脱,不血亦不痛。幸在雁行尾,缺一未觉空。三十一齿存,犹不废吟诵。”从这首诗来看,尽管蒲松龄一再抱怨牙齿松动、牙疼不断,影响进食,但是直到74岁的高龄,仅只掉落一颗牙齿,这说明,与他人相比,蒲松龄的牙齿还是很坚固的。蒲松龄应该为此感到满足和欣慰。分享:


                        IP属地:天津12楼2020-12-30 23:54
                        回复
                          有趣


                          13楼2020-12-31 11:57
                          收起回复
                            不错不错,分享分享。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4-25 2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