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粕的氮含量高得可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油被榨干了
C/N=4.48:1 不补充碳元素调成25-30:1的碳氮比发酵不臭才怪……
如果是这样的话,每发酵100g花生麸就需要补充128.5g纯碳(C),折合321.25g糖,256g木屑(落叶),166g油。
因此部分邦友的花生麸:糖蜜:水=1:3:10-12 的液肥发酵比例是正确的。
适合微生物发酵堆肥合适的碳氮比应为25-30:1,其含义是每分解25-30个碳(C)原子作为的能量的同时需要1个氮(N)原子来合成构成自身的物质。
碳氮比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细胞生长和酶的合成分泌。过低导致菌体提早自溶;过高导致细菌代谢不平衡,最终不利于产物的积累。
在碳氮比不合适的情况下,菌群分解作用和代谢异常,不能最大程度最快地分解有机物,而导致了大量分解时的中间产物无法进一步分解为无臭、可吸收的小分子。所以此时就会出现恶臭、易烧根、发酵时间长的现象。
计算过程:
每100g蛋白质中有16g的氮元素(16%)【传统的牛奶蛋白质检测方法也是先用凯氏定氮法测氮含量,再拿16%换算的。直到三聚氰胺曝光后,才改进了测量方法】、
每100g脂肪中有77g碳元素(77%)、
每100g碳水中有40g碳元素(40%)、
蛋白质比较特殊
蛋白质既可以作为碳源,也可以作为氮源。然而蛋白质是一种由多种氨基酸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并不是一个成分单一的化合物,不同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含量不一样。因此计算其碳含量非常麻烦。而蛋白质的氮含量相对比较稳定,一般是13%-16%,变化不大,从氨基酸的分子式可以看出,氮(N)原子的个数一般是1-2个。
因此想要计算某特定物种蛋白质的碳含量需要知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的,然后再根据氨基酸自身的碳含量乘以氨基酸组成比例,求和(∑)
就是此蛋白质的含碳量了。


C/N=4.48:1 不补充碳元素调成25-30:1的碳氮比发酵不臭才怪……
如果是这样的话,每发酵100g花生麸就需要补充128.5g纯碳(C),折合321.25g糖,256g木屑(落叶),166g油。
因此部分邦友的花生麸:糖蜜:水=1:3:10-12 的液肥发酵比例是正确的。
适合微生物发酵堆肥合适的碳氮比应为25-30:1,其含义是每分解25-30个碳(C)原子作为的能量的同时需要1个氮(N)原子来合成构成自身的物质。
碳氮比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细胞生长和酶的合成分泌。过低导致菌体提早自溶;过高导致细菌代谢不平衡,最终不利于产物的积累。
在碳氮比不合适的情况下,菌群分解作用和代谢异常,不能最大程度最快地分解有机物,而导致了大量分解时的中间产物无法进一步分解为无臭、可吸收的小分子。所以此时就会出现恶臭、易烧根、发酵时间长的现象。
计算过程:
每100g蛋白质中有16g的氮元素(16%)【传统的牛奶蛋白质检测方法也是先用凯氏定氮法测氮含量,再拿16%换算的。直到三聚氰胺曝光后,才改进了测量方法】、
每100g脂肪中有77g碳元素(77%)、
每100g碳水中有40g碳元素(40%)、
蛋白质比较特殊
蛋白质既可以作为碳源,也可以作为氮源。然而蛋白质是一种由多种氨基酸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并不是一个成分单一的化合物,不同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含量不一样。因此计算其碳含量非常麻烦。而蛋白质的氮含量相对比较稳定,一般是13%-16%,变化不大,从氨基酸的分子式可以看出,氮(N)原子的个数一般是1-2个。
因此想要计算某特定物种蛋白质的碳含量需要知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的,然后再根据氨基酸自身的碳含量乘以氨基酸组成比例,求和(∑)
就是此蛋白质的含碳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