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ized S-Works Tarmac SL7 58 装车感想
提车已经快2个月了 在这里列一下一些配置和这段时间的使用感想 说不定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车架: SWORKS Tarmac SL7
套件: Sram Force AXS 前后都是33t 带sigeyi 功率盘爪
刹车鲍鱼:hope rx4
碟片 :cp碟
坐垫 sw mimic 155
把:aerofly ii 40
把带:蜥蜴皮2.5 一代
轮组:博士轮n6
轮胎 gp5000 真空 28c
锁踏 da带risk16mm加长座
一些小想法: sl7后上叉的硬度偏软,大体重大功率爬坡摇车的时候会出现非常离谱的后轮蹭碟。但是仔细测量的时候 发现后碟刹卡座偏软 在拧紧的过程中会出现轻微的形变 另外后碟刹座和碟片的垂直度也好像有点问题。不过前叉无论强度还是加工精度都非常高,以及用了锥形迫紧的桶轴,让这辆车的前刹反而很安分,调好后就完全不蹭碟。但是后轮却时不时会造成一些困扰,可能后期要是真的垂直度不够会考虑去走质保。
关于刹车,放弃sram自带的刹车片而转用CP是因为sram的硬度感觉不是很好,听说cp好,结果爆捏几次也不出意外的变形了,后期可能会考虑换hope浮动中锁。
鲍鱼换成hope是寄希望于hope能带来更多的刹车间隙解决蹭碟,然而并没有。不过四活塞的刹车力度还是提升挺明显的,同理碟片更容易被刹歪了。这里多嘴一句这个刹车力度的提升更多体现在重捏上,如果上把位轻捏,感觉和force原来的区别不明显,甚至可能更弱点,反应变慢了,有考虑换的可能可以参考下。
关于中轴,如果有想要上高级的hescer或者enduro亦或者cs中轴的兄弟们建议谨慎考虑。以上三种高级中轴缺少中间的轴套,导致曲柄中间那根会在车架里与后刹车油管摩擦,时间长了感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后来还是换回了唯一有轴套的sram原厂 bsa 到dub。
关于博士轮,我在厦门岛内,平时主要骑环岛路。博士轮感觉在侧风下不怎么安定,很容易被吹偏。相比之下以前的roval clx50 和enve3.4感受没这么明显,不过这对轮子框也更高了可能也有所影响吧。另外碳条实在是颠的厉害,即使是马路上的斑马线,你都能很清楚的感受到前轮上去后轮上去前轮下来后轮下来。因为我个人骑游比较多,后期可能会考虑换回普通钢条。碳条的优点也挺明显的,响应确实变快了。另外我骑炸过前轮,不过博士也帮我换了一个新前轮,所以感觉还是可以的,希望继续加油。
本人身高181.5 去骑记fitting出了这个车辆数据,不得不说很多地方感觉违背常理,例如建议使用58的车架啥的,这对原来骑m码捷安特的我来说确实有点激进。不过首先他们说的有理有据,其次这两个月骑下来确实比以前舒服许多,有了更大的水平空间 摇车更加舒畅,以前膝盖撞把的事情爷再也没发生。不过车子装出来确实有点丑,2.5cm落差。嗨不过自己骑的,好骑就行了。有个朋友说的很对:fitting让世界变丑。 fitting完不仅车子丑了,还发现自己宛如一个畸形一般 长短脚 侧旋啥的,着实让人觉得自己不适合骑车。
另外推荐下捷安特的水壶架,好拿好取,放宝矿力啥的也很牢靠。水壶架建议不要买类似老王或者闪电那种中间连在一起的,瓶子稍微大点(rapha水壶)就卡的不行。
sl7好吗,我觉得很好,拿到车架,无论是边角的处理,还是类似锥形迫紧的设计,以及极其丰富的配件适配,码表架下面的GoPro架,或者装闪电flux灯的座子,shimano的电池盒sram的各种堵头。光是头管不会就针对sram shimano 以及用机械的各位都出了对应的垫片,确实反应了一个大厂的坚守。
但是抛开品牌啥的,他真的值吗,我觉得这有待商榷。比tcr贵了2w,这两万无论是用在自行车上,各种好轮组,顶级套件,亦或者你可以收一个很好的二手自行车了,或者用在自行车外,骑行服,garmin的neo 2t台子,亦或者拿去fitting,拿去培训,拿去比赛啥的,都能带来更好的体验。说实话,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我买不到l码的tcr架子于是只能买尺码齐全的sl7了。









提车已经快2个月了 在这里列一下一些配置和这段时间的使用感想 说不定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车架: SWORKS Tarmac SL7
套件: Sram Force AXS 前后都是33t 带sigeyi 功率盘爪
刹车鲍鱼:hope rx4
碟片 :cp碟
坐垫 sw mimic 155
把:aerofly ii 40
把带:蜥蜴皮2.5 一代
轮组:博士轮n6
轮胎 gp5000 真空 28c
锁踏 da带risk16mm加长座
一些小想法: sl7后上叉的硬度偏软,大体重大功率爬坡摇车的时候会出现非常离谱的后轮蹭碟。但是仔细测量的时候 发现后碟刹卡座偏软 在拧紧的过程中会出现轻微的形变 另外后碟刹座和碟片的垂直度也好像有点问题。不过前叉无论强度还是加工精度都非常高,以及用了锥形迫紧的桶轴,让这辆车的前刹反而很安分,调好后就完全不蹭碟。但是后轮却时不时会造成一些困扰,可能后期要是真的垂直度不够会考虑去走质保。
关于刹车,放弃sram自带的刹车片而转用CP是因为sram的硬度感觉不是很好,听说cp好,结果爆捏几次也不出意外的变形了,后期可能会考虑换hope浮动中锁。
鲍鱼换成hope是寄希望于hope能带来更多的刹车间隙解决蹭碟,然而并没有。不过四活塞的刹车力度还是提升挺明显的,同理碟片更容易被刹歪了。这里多嘴一句这个刹车力度的提升更多体现在重捏上,如果上把位轻捏,感觉和force原来的区别不明显,甚至可能更弱点,反应变慢了,有考虑换的可能可以参考下。
关于中轴,如果有想要上高级的hescer或者enduro亦或者cs中轴的兄弟们建议谨慎考虑。以上三种高级中轴缺少中间的轴套,导致曲柄中间那根会在车架里与后刹车油管摩擦,时间长了感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后来还是换回了唯一有轴套的sram原厂 bsa 到dub。
关于博士轮,我在厦门岛内,平时主要骑环岛路。博士轮感觉在侧风下不怎么安定,很容易被吹偏。相比之下以前的roval clx50 和enve3.4感受没这么明显,不过这对轮子框也更高了可能也有所影响吧。另外碳条实在是颠的厉害,即使是马路上的斑马线,你都能很清楚的感受到前轮上去后轮上去前轮下来后轮下来。因为我个人骑游比较多,后期可能会考虑换回普通钢条。碳条的优点也挺明显的,响应确实变快了。另外我骑炸过前轮,不过博士也帮我换了一个新前轮,所以感觉还是可以的,希望继续加油。
本人身高181.5 去骑记fitting出了这个车辆数据,不得不说很多地方感觉违背常理,例如建议使用58的车架啥的,这对原来骑m码捷安特的我来说确实有点激进。不过首先他们说的有理有据,其次这两个月骑下来确实比以前舒服许多,有了更大的水平空间 摇车更加舒畅,以前膝盖撞把的事情爷再也没发生。不过车子装出来确实有点丑,2.5cm落差。嗨不过自己骑的,好骑就行了。有个朋友说的很对:fitting让世界变丑。 fitting完不仅车子丑了,还发现自己宛如一个畸形一般 长短脚 侧旋啥的,着实让人觉得自己不适合骑车。
另外推荐下捷安特的水壶架,好拿好取,放宝矿力啥的也很牢靠。水壶架建议不要买类似老王或者闪电那种中间连在一起的,瓶子稍微大点(rapha水壶)就卡的不行。
sl7好吗,我觉得很好,拿到车架,无论是边角的处理,还是类似锥形迫紧的设计,以及极其丰富的配件适配,码表架下面的GoPro架,或者装闪电flux灯的座子,shimano的电池盒sram的各种堵头。光是头管不会就针对sram shimano 以及用机械的各位都出了对应的垫片,确实反应了一个大厂的坚守。
但是抛开品牌啥的,他真的值吗,我觉得这有待商榷。比tcr贵了2w,这两万无论是用在自行车上,各种好轮组,顶级套件,亦或者你可以收一个很好的二手自行车了,或者用在自行车外,骑行服,garmin的neo 2t台子,亦或者拿去fitting,拿去培训,拿去比赛啥的,都能带来更好的体验。说实话,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我买不到l码的tcr架子于是只能买尺码齐全的sl7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