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吧 关注:2,710,647贴子:68,226,496

【科普向】建筑师来科普一下璃月的建筑风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总有人就璃月的建筑风格是中式还是日式争论不休,本人是建筑规划景观行业从业者,获得过参与项目拿过园冶杯,来给大家科普科普中式建筑日式建筑到底长啥样,讲讲璃月到底是啥风格,外行的争论也就可以停了。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要是想拿以倭代华的帽子往原神上扣制造黑点,那我就带人下场打脸。古建筑这门学问是很深奥的,你要只是上百度查过几篇科普文章,或者只是看过几集纪录片,那你放心,你说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错的。
首先说结论:
璃月的建筑,属于游戏中的场景设计,不属于建筑设计范畴。这种风格在场景设计中,普遍被称为中式风格。如果非要归类为建筑风格,比如说,如果现在建了一个建筑,跟璃月一模一样的,它属于什么风格?答案是历史主义建筑,属于后现代主义建筑范畴,不属于中式风格或者日式风格。


IP属地:北京1楼2020-11-09 19:19回复
    既然游戏中的建筑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我们就先看看中式场景都是做成什么样的,大家可以去花瓣网看一看,这是设计师寻找灵感常用的网站之一,搜搜中式场景就能看得到,璃月的风格其实是非常常见,非常烂大街的。
    事实上,游戏场景设计中的中式,日式,以及朝鲜风格的体现,更多的靠的是细节,而不是建筑,因为设计师普遍不懂。只说建筑,大家都差不多。


    IP属地:北京3楼2020-11-09 19:3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而如果非要把它归为建筑风格,那我们假定把它在现实中建起来,它真的成为一个建筑,那才有讨论建筑风格的必要。那在此之前,我要问一句,什么是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一个建筑是什么风格取决于它长什么样子吗?并不是的。


      这两个建筑像不像?不像,一个外观简洁,另一个华丽繁复,还有个穹顶。但他俩是一个风格,前者是霍华德城堡,后者是女王宫,都属于英国巴洛克风格。
      同样,看着像的建筑也不一定是同一个风格。


      你看这俩,都是白花花的,都有个门廊,还都有个穹顶,无非第二个多俩钟楼,是一个风格吧?不是。第一个是法国的荣军院,它属于古罗马复兴风格,属于新古典主义的范畴,第二个则是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它是巴洛克式建筑。


      IP属地:北京4楼2020-11-09 19:46
      收起回复
        所以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建筑风格。建筑风格仅仅是建筑的形式吗?并不是。长什么样子,可以是一个风格的特征,但并不完全是建筑风格的本质。建筑风格这个词,实际上即包含建筑的外观,也包含建筑设计的思想。
        所以一个十九世纪建成的哥特式教堂,比如说奥地利的感恩教堂,它外观上和中世纪的建筑一模一样,它是不是哥特式?不是,它比哥特式多俩字,哥特复兴式,属于浪漫主义建筑范畴,因为它虽然具有哥特式的外观,但它建设的思想不是中世纪时期的思想。
        在现代建筑上就更明显了,柯布西耶做一个水泥盒子,贝聿铭也做一个水泥盒子,不过是三角形的,两个水泥盒子长得很像,但不是一个风格。柯布西耶做的那就是功能主义,因为他的思想是功能至上,形式追随功能,别的啥都不考虑,这就是个居住的机器。贝聿铭的水泥盒子则是后现代主义,因为他会考虑周边环境的协调,会考虑地域性,会考虑文化隐喻。建筑设计的思想往往是风格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形式。外观相同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同,它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为什么有人会说璃月它是日式?这是古建爱好者的思维——研究古建筑,比如说古希腊建筑,一定要谈柱式。研究中国建筑,一定要谈斗拱,这就是从某个细部,某个构件入手去了解古建筑。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小白百度搜索古建筑,八成第一个接触的是爱塔写的古建筑构件扫盲贴,虽说我不赞同爱塔大多数的观点,但那个贴写的确实挺不错。小白一看这些构件,这是普拍枋,这是大叉手,这是皿版,这是替木,他就从局部出发去了解建筑。而这不是判断建筑风格的思维。


        IP属地:北京9楼2020-11-09 19:59
        收起回复
          判断建筑风格,不管是中国建筑还是外国建筑,都应该从宏观到微观去判断。比如说义县奉国寺,它在八十年代大修之前,装的是两个清式的鸱吻,但整体上它是辽代建筑,我们当然不能因为区区两个鸱吻,就说它是清代风格。显然,整体上看它是辽代风格。西方这样的例子就更明显了,毕竟他们那经常一个建筑修几百年,比如说科隆大教堂,开工的时候百年战争还没开始,完工的时候吴淞铁路刚通车没几年。科隆大教堂屋顶里面是十九世纪的钢结构,而不是中世纪的木制桁架,但它依然属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不是十九世纪的新哥特式。
          要说一句,我们今天常常说什么现代主义,什么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这一套建筑学的理论,是西方来的,所以可想而知——西方人是不了解东方建筑的,在绝大多数西方建筑史教材和书籍中,中国建筑,日本建筑,朝鲜建筑一般凑一块也就一两页吧。中国建筑的风格分类,不能完全按照西方建筑史的逻辑来分。
          中国建筑还是日本建筑,但凡是古建筑,它背后往往不会有西方建筑史中令人热血沸腾的建筑思想,比如说谈哥特式建筑,一定要讲一讲市民阶层的崛起,工匠团体的兴起,东方建筑没这些玩意。在风格的划分上,日本建筑是与西方有点类似性的,比如说它有一些思想支撑,像飞鸟时代的建筑风格,就是和样,它背后是思想就是学习中国,像镰仓时代搞出武家样,它背后的思想又是民族特色。当然,你会发现这个日本建筑背后的理念往往和中国有关。


          IP属地:北京10楼2020-11-09 20:14
          收起回复
            中国建筑的风格划分呢,则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同时也有一些是板上钉钉的。划分的标志很复杂,有外观样式,但更多的是结构做法,空间布局。比如说汉代建筑,未央宫,它属于台榭建筑,而傣族民居,它属于干栏式建筑,这俩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从结构划分。



            IP属地:北京11楼2020-11-09 20:20
            收起回复
              同时东方的建筑风格,是比较混沌的,有这几个特点:地域之间的差异,往往大于朝代之间的差异。同一朝代前期后期的差异,很可能大于不同朝代的差异。比如说之前有人说璃月是满清风格,实际上中国古建筑明清官式建筑合称明清风格,不存在单独的满清风格。



              比如这仨,神武门明初的,保和殿明中期,坤宁宫清中期。实际上即使是明初与清中期的外观也很接近了,当然,如果看细微的差别,会发现明初的斗拱比较多,开间也就是柱间距相比明中期更宽敞一些,尤其明间。而明中期与清中期的差比就非常细微了,相比明初,清中期的风格显然更接近明中期。


              IP属地:北京12楼2020-11-09 20:30
              收起回复

                而同样是明朝,这是山西万荣的万泉文庙,你对比一下故宫的建筑,故宫的斗拱小而米,这个大而疏,甚至侧面都没有补间。可见地域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说同样在山西的浑源大云寺,它是个金代建筑,但相比故宫的明代建筑,万泉文庙的外观显然更接近在这个年代更久的金代货。

                而这是景宁的时思寺,推测也是宋元时期的,和上面的金代建筑基本同期,但风格天差地远。


                IP属地:北京13楼2020-11-09 20:4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建筑风格也是多样的,飞鸟时代的法隆寺和江户时代的二条城御殿,显然差异巨大。


                  IP属地:北京14楼2020-11-09 20:44
                  收起回复
                    上面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能以区区一个唐破风,这样一点细部,去判断一个东方建筑属于什么风格。因为中国和日本的建筑风格划分,是非常复杂的。
                    有空再更,讲一讲璃月的建筑,这样的场景设计是受到了哪些建筑的影响,上面都有什么中国和日本的古建筑元素。


                    IP属地:北京16楼2020-11-09 20:46
                    收起回复


                      首先说说望舒客栈,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见到的第一个璃月的标志性建筑。首先第一张,是几年前的概念图,应该是最早的方案,这个建筑就是非常中国的了,你可以看到中国的楼阁常见的十字歇山顶和歇山抱厦。实际上第一张图中的建筑,它的顶层部分非常接近一个只留顶部的明清楼阁。

                      万荣后土祠飞云楼,明代建筑。望舒客栈概念图中的十字歇山与抱厦非常神似这个建筑的顶层部分。事实上,十字歇山屋顶和平座之上加附阶,四出抱厦的做法,在楼阁建筑中很常见,国内现存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说介休的祆神楼也是如此。
                      而概念图中的客栈入口处有一段斜廊,与平台连接。这是古代建筑可能使用的做法。宋画滕王阁中,入口处加了一个倾斜向下的抱厦,把台阶顶上遮起来。

                      入口处有没有可能是图中那样的廊子呢?有的。斜廊是中国古建筑常见的结构之一,比如明代的瞿昙寺隆国殿两侧就存有这样的斜廊。在园林中,倾斜的爬山廊也非常常见,比如说北海公园濠浦间就有一条爬山廊。


                      IP属地:北京17楼2020-11-09 21:04
                      收起回复
                        在实际游戏中的望舒客栈则更接近上层楼的第二张图,这个八角形的建筑,让人想到闵地常见的八角形楼阁,比如这个蛟洋文昌阁,望舒客栈就很接近它的顶上两层。


                        IP属地:北京18楼2020-11-09 21:10
                        回复
                          某个外行在b站中称,中国没有从山面,也就是垂直于屋脊那面进入建筑的做法。这是大错特错的,这个唐代明器它就是典型的山入。今天的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的古建筑中,有大量在山面开主入口,并且设置一个小型的叠楼作为装饰的做法。这个叠楼可以单纯在房顶上开洞,就比较类似于破风的做法,也可以是凸出的抱厦,空间是非常自由的。王叔客栈的一层和二层都有一个凸出来的部分,现实中的抱厦,雨搭,庇檐都可以视为它的原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11-09 21:22
                          回复
                            前文所述入口斜廊,金代岩山寺壁画也有例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11-09 21:2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个二楼出来是个阳台,则让人联想到五代乞巧图的露天平座,也就是阳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11-09 2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