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R5入手一段时间了,照片、视频功能也都用来出过片了。
从最初的惊艳,到现在,说不上失望,但是和当初惊艳的感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大致来说说使用感受。从各方面都说说,给打算入坑的朋友一个参考。
1.过热问题:我拍视频的时候差不多拍个30秒-2分钟,然后停顿一会儿,都是4K 50P以上ALL-I C-LOG码率的(也就是说都是发热范畴内的),气温20度左右,从早上10点干到下午5点左右,没有出现过过热警告,拍照就更不说了,从来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跳过。
2.对焦问题:佳能的眼睛对焦,并没有那么厉害。试机的时候随便找了个朋友,让在画面里跟猴子一样上蹦下窜,哇,完美对上!于是一直觉得牛逼。到了真正实战才出现各种依然难以应对的问题。第一是人多的时候,眼睛对焦只能取消,否则根本不知道它下一秒会去找谁。第二是人的高度比例(也就是说人的全身在画面中的大小)低于1/3的时候,人眼对焦是基本上不工作的。另外,无论在拍照片还是视频的时候,这套系统并不会一直灵敏准确,而是会偶尔抽风,尤其是拍视频的时候,一次抽风,一段全废,这个很恼火。我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这种对焦,虽然比起佳能的单反肯定是牛逼的,但是还说不上真正的放心。当然,这个对焦我是满意的,但并没有像之前想象的一样完全不用操心对焦问题了。
3.耗电问题:R5的耗电是真的猛,我没有做严格地评测,只能通过主观的使用感觉来说。以前用5D4,一块满电的LP-E6N,拍一组客片是没问题的(差不多1000多张底片吧)。R5的连拍、对焦提升(对焦确实有提升,虽然没有我期望那么厉害),让我不自然地增加了拍摄数量,结果两块原装电池,拍不下一组客片。而最近的一组视频,70个镜头,加上NG的素材,用了我4块电池(其中一块LP-E6NH,两块LP-E6N,一块副厂),不带上6-8块电池,一天的拍摄我真的不敢说有信心。(要有备用吧)不过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买个副厂接USB的充电器,带上充电宝,这边拍,那边就开始充电……别说打吊瓶,R5打吊瓶,带上兔笼、带上充电宝,稳定器就别想好好用了。
4.H265问题:之前关于要命的H265,网上看过不少办法,最终找到一种相对最省时、有效的办法——ME转码。ADOBE公司的ME转码软件,迅速、高效,使用APPLE PRORES 422 HQ模式(感谢B站的马克老师),我在达芬奇里面对比过原H265格式的C-LOG素材,完全无损,剪辑完全流畅。ME转码也很快,差不多播放时间约等于转码时间。不过素材的体积在转码后会有增加,这个没法避免。不过至少H265能顺利、方便地处理了(也就一次ME转码,比起生成优化媒体文件、智能XXX之类的,真的很方便了,也不容易出纰漏)。
5.关于CFE卡和SD卡的问题:SD卡货比N家,最后锁定了金士顿的V90红卡,实测写入可以稳定在200M级别(很牛了),价格比隔壁索尼便宜太多,良心货;CFE卡的话,水比较深,论性能,第一梯队一定是RPOGRADE的钴卡系列和雷克沙的CFE卡,两者都可以达到800M以上的持续写入速度(朋友实测);第二梯队是闪迪的512G(128和256都不行),实测持续写入在700M左右(我自己买的就是这张);第三梯队估计就是索尼了,没实测过,看B站大佬的评测(好像还是用的主板PICE直连),持续写入居然能够掉速到350M(R5 8K最佳素质格式的码率是325M,很危险的边缘),毫无性价比可言。天硕没试过不知道。至于国产的某驰、某鱼、某速、某萌、某K,有一些朋友用过,提出一个巨大问题——即便可以正常写入,但似乎都多多少少出现了机器提前过热的问题,所以可以猜想散热有巨大隐患,不建议使用。另外,我已经亲眼看到某实体店有客户买的某驰翻车,现场来扯皮。这几家似乎用的都是SSD的颗粒(西部数据的最多),寿命也良莠不齐。我想,既然这么贵买了R5,没必要因为那1000、2000差价,去弄张很有风险的CFE卡吧?
6.关于死机:拍摄视频的时候,目前还没有遇到过死机,但是拍照的时候,遇到两次了,除了拔电池,没有解决办法。也不知道是硬件问题,还是固件问题,还是兼容问题。
7.关于副厂转接环和EF口镜头:目前身边朋友有3个买了唯卓仕的300块的转接环,除了卡口稍微有点松(但完全不影响拍摄和安全),一切完全正常,完全没必要去买高价原厂。EF口的头子,目前测试过EF35 1.4L 、EF35 1.4L II、EF 85 1.2L II、小白兔、小小白(不带防抖的)、适马50 1.4A。全都不影响对焦实力,并且五轴防抖,让原本我早想拿来当锤子用的小小白重新成为一支可用镜头(在车上拍了几张,完全不虚了,无论是安全快门原因,还是对焦原因产生的糊片,都不存在了)。可以说,EF口的一些头子(目前可以确定至少原厂),在转接R5R6(R6也测试了)之后,不仅不会影响实力,而且因为对焦防抖的加持,实力会反而大幅提升。可以放心使用。至于副厂头,至少适马50 1.4A是和EF口这些头子是一样的,更多镜头,需要市场更多反馈,这里不瞎猜。
目前就想到这些,说不上完美,但是还算不错。价格呢……怎么说呢,又觉得值得,又觉得不值。值得的方面是,无论照片还是视频,是真的能干活(婚礼跟拍、活动跟拍摄像师请无视),一台机器,两项能力;不值得的方面是,一台机器,各种配件,别以为你原价拿到一台,就是原价了,转接环、存储卡、贴纸什么的,加起来,这其实是一台1系的价格。
顺便发点最近用R5R6拍的东西,大家自己看。有问题欢迎交流,人肉ETC请止步。
从最初的惊艳,到现在,说不上失望,但是和当初惊艳的感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大致来说说使用感受。从各方面都说说,给打算入坑的朋友一个参考。
1.过热问题:我拍视频的时候差不多拍个30秒-2分钟,然后停顿一会儿,都是4K 50P以上ALL-I C-LOG码率的(也就是说都是发热范畴内的),气温20度左右,从早上10点干到下午5点左右,没有出现过过热警告,拍照就更不说了,从来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跳过。
2.对焦问题:佳能的眼睛对焦,并没有那么厉害。试机的时候随便找了个朋友,让在画面里跟猴子一样上蹦下窜,哇,完美对上!于是一直觉得牛逼。到了真正实战才出现各种依然难以应对的问题。第一是人多的时候,眼睛对焦只能取消,否则根本不知道它下一秒会去找谁。第二是人的高度比例(也就是说人的全身在画面中的大小)低于1/3的时候,人眼对焦是基本上不工作的。另外,无论在拍照片还是视频的时候,这套系统并不会一直灵敏准确,而是会偶尔抽风,尤其是拍视频的时候,一次抽风,一段全废,这个很恼火。我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这种对焦,虽然比起佳能的单反肯定是牛逼的,但是还说不上真正的放心。当然,这个对焦我是满意的,但并没有像之前想象的一样完全不用操心对焦问题了。
3.耗电问题:R5的耗电是真的猛,我没有做严格地评测,只能通过主观的使用感觉来说。以前用5D4,一块满电的LP-E6N,拍一组客片是没问题的(差不多1000多张底片吧)。R5的连拍、对焦提升(对焦确实有提升,虽然没有我期望那么厉害),让我不自然地增加了拍摄数量,结果两块原装电池,拍不下一组客片。而最近的一组视频,70个镜头,加上NG的素材,用了我4块电池(其中一块LP-E6NH,两块LP-E6N,一块副厂),不带上6-8块电池,一天的拍摄我真的不敢说有信心。(要有备用吧)不过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买个副厂接USB的充电器,带上充电宝,这边拍,那边就开始充电……别说打吊瓶,R5打吊瓶,带上兔笼、带上充电宝,稳定器就别想好好用了。
4.H265问题:之前关于要命的H265,网上看过不少办法,最终找到一种相对最省时、有效的办法——ME转码。ADOBE公司的ME转码软件,迅速、高效,使用APPLE PRORES 422 HQ模式(感谢B站的马克老师),我在达芬奇里面对比过原H265格式的C-LOG素材,完全无损,剪辑完全流畅。ME转码也很快,差不多播放时间约等于转码时间。不过素材的体积在转码后会有增加,这个没法避免。不过至少H265能顺利、方便地处理了(也就一次ME转码,比起生成优化媒体文件、智能XXX之类的,真的很方便了,也不容易出纰漏)。
5.关于CFE卡和SD卡的问题:SD卡货比N家,最后锁定了金士顿的V90红卡,实测写入可以稳定在200M级别(很牛了),价格比隔壁索尼便宜太多,良心货;CFE卡的话,水比较深,论性能,第一梯队一定是RPOGRADE的钴卡系列和雷克沙的CFE卡,两者都可以达到800M以上的持续写入速度(朋友实测);第二梯队是闪迪的512G(128和256都不行),实测持续写入在700M左右(我自己买的就是这张);第三梯队估计就是索尼了,没实测过,看B站大佬的评测(好像还是用的主板PICE直连),持续写入居然能够掉速到350M(R5 8K最佳素质格式的码率是325M,很危险的边缘),毫无性价比可言。天硕没试过不知道。至于国产的某驰、某鱼、某速、某萌、某K,有一些朋友用过,提出一个巨大问题——即便可以正常写入,但似乎都多多少少出现了机器提前过热的问题,所以可以猜想散热有巨大隐患,不建议使用。另外,我已经亲眼看到某实体店有客户买的某驰翻车,现场来扯皮。这几家似乎用的都是SSD的颗粒(西部数据的最多),寿命也良莠不齐。我想,既然这么贵买了R5,没必要因为那1000、2000差价,去弄张很有风险的CFE卡吧?
6.关于死机:拍摄视频的时候,目前还没有遇到过死机,但是拍照的时候,遇到两次了,除了拔电池,没有解决办法。也不知道是硬件问题,还是固件问题,还是兼容问题。
7.关于副厂转接环和EF口镜头:目前身边朋友有3个买了唯卓仕的300块的转接环,除了卡口稍微有点松(但完全不影响拍摄和安全),一切完全正常,完全没必要去买高价原厂。EF口的头子,目前测试过EF35 1.4L 、EF35 1.4L II、EF 85 1.2L II、小白兔、小小白(不带防抖的)、适马50 1.4A。全都不影响对焦实力,并且五轴防抖,让原本我早想拿来当锤子用的小小白重新成为一支可用镜头(在车上拍了几张,完全不虚了,无论是安全快门原因,还是对焦原因产生的糊片,都不存在了)。可以说,EF口的一些头子(目前可以确定至少原厂),在转接R5R6(R6也测试了)之后,不仅不会影响实力,而且因为对焦防抖的加持,实力会反而大幅提升。可以放心使用。至于副厂头,至少适马50 1.4A是和EF口这些头子是一样的,更多镜头,需要市场更多反馈,这里不瞎猜。
目前就想到这些,说不上完美,但是还算不错。价格呢……怎么说呢,又觉得值得,又觉得不值。值得的方面是,无论照片还是视频,是真的能干活(婚礼跟拍、活动跟拍摄像师请无视),一台机器,两项能力;不值得的方面是,一台机器,各种配件,别以为你原价拿到一台,就是原价了,转接环、存储卡、贴纸什么的,加起来,这其实是一台1系的价格。
顺便发点最近用R5R6拍的东西,大家自己看。有问题欢迎交流,人肉ETC请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