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雪夜孤灯读闲书课代表)
一直有个疑问,不就是“正阳山”吗?如果“赊月”知道“正阳山”最高不过“玉璞”,“搬山老祖”也只是止境武夫,而不是什么“飞升”,估计都懒得过来观战。陈平安和刘景龙问剑的“锁云宗”,起码还有“仙人境”坐镇,最后“仙人”也被钉在山峰上。问拳、问剑只有“玉璞”的“正阳山”,陈平安需要这么谨慎么,是不是有些过了?
一座“正阳山”真的没什么,它就是一个“饵”,摆在明处的“饵”。“正阳山”、陈平安、流彩、邹子,除“正阳山”外,其余人都是互为诱饵、互为“渔翁”,就看谁的算计深远,筹划更全。这就是“正阳山”的局中局、计中计。
最初的原点,是“正阳山”搬山大圣打伤刘羡阳,从此“正阳山”与陈平安、刘羡阳结怨。“阮邛”知道刘羡阳必定有一天会问剑正阳山。“阮邛”知道,一直留心陈平安的“邹子”,自然也能想到。
复仇的最大的爽感,是在仇人巅峰的时候,将其踩到深渊里。假设在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里,一位身负血海深仇的侠客,在掌握了强大武力后,走遍天涯海角,终于找到了仇人,但对方是以乞讨为生的乞丐,现在已经皮包骨头,趴伏在野草中奄奄一息,一只蚂蚁都能咬死他。这时候的报仇还有意义吗?刘羡阳坚持“报仇要趁早”是对的。幸好作者没有考验读者的承受力,一直让“正阳山”茁壮成长。
陈平安一定会“问剑”正阳山,而且是在“正阳山”热油烹火的时候。同时,既然要在对方最巅峰时“问剑”,那一刻也是陈平安最自信的时候。击溃别人也跟报仇一样,在一个人最自信的时候,将之打落尘埃,冲击力最大,效果也最好。
邹子特别针对陈平安,不是不认可,正好相反,邹子对陈平安的器重,甚至都超过了齐静春和崔巉。齐静春只是祝愿陈平安成为“陈十一”,崔巉在某个微妙时刻看到未来,还要惊呼居然“十五境剑修”。在宁姚、左右、陈平安当中,未来能成为十五境剑修的,邹子最看好的是陈平安。陈平安资质不如左右和宁姚,但宁姚和左右都距离人间远了。
邹子是阴阳家,阴阳家听名字就知道,讲的是平衡和协调。大道五十,遁去其一,世界才得以运转,出现“十五境剑修”,相当于遁去的“一”归位,大道归一,世界停滞。猜测这是邹子针对陈平安的原因。
邹子安排“流彩”等在“正阳山”,以“一剑破万法”换走陈平安的剑修身份。失去剑修身份的“隐官”,不止个人武力下降,关键是失去引导“剑气长城”剑修的天然正义。陈平安还是过于悲观了,就算没有了武夫和剑修身份,起码“落魄山”不会变,“剑气长城”大部分剑修还是认他是“隐官”。一直以善意对待世间,世间怎么就不能善待陈平安呢?在此,“正阳山”是“饵”,钓的是陈平安,“流彩”是刀叉,邹子是“渔翁”。
陈平安一直关注着“正阳山”,察觉到了一些看似偶然,背后又隐藏着必然的事情,从“李抟景”到“刘灞桥”,而且自身也被人牵过红线。既然有这么一招,那“正阳山”会不会隐藏着幕后黑手呢?最后“田婉”进入视野。田婉是邹子的师妹,那陈平安要问剑“正阳山”,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了。
等到“崔东山”、“姜尚真”抓住“田婉”,崔东山传给陈平安的信息,埋伏在“正阳山”的“白裳一,邹子九”。白裳的一,陈平安的北俱芦洲之行,宁姚一直陪伴在身边,白裳是傻子么?要这时候在“正阳山”对付陈平安。白裳既无可能,也没机会,可以忽略不计。怎么对付邹子?才是陈平安重点要考虑的。
等待是被动的,既然邹子特意的针对,将“正阳山”当作是“饵”来用,陈平安就把自身当成“饵”,来吸引“流彩”出手,背后计划着除掉邹子。“正阳山”上“流彩”在明,附身婢女的“邹子”在暗,陈平安要凭借“神念”流转找出邹子。邹子到底有多强?按最高估计,不过十四境,实际上邹子最强的并不是武力,而是他不知道他真身在哪里。陈平安试验过几人合力的能力,足够杀死十四境。“流彩”只要敢出手,躲在“田婉”身上的崔东山,这世界最懂“神魂”的人,就能找出邹子的真身。
陈平安、崔东山、姜尚真、刘景龙现在都有“三山符”,都可以随时支援别人,别忘了“左右”尚在人间,这都是狠角色,邹子暴露真身位置,怎么看都是危险的事。邹子看似很大度,陈平安看穿他的计划,就答应再给“隐官”几百年时间,真的这么好说话?只是事不可为罢了。这一局中,陈平安为“饵”,崔东山负责探查,刀可能在任何地方。
陈平安是真的发现“邹子”神念附身的婢女了吗?邹子上当了,陈平安是在使诈,他嘟囔那句话,扫视众婢女,这一招随时会拿出来用,直到邹子上钩。既然有九成把握,邹子躲在“正阳山”,用“诈”简单有效。邹子很自信,自信的人一旦被叫破,就容易信以为真,这是一种自然反应,邹子也不例外。再者,故弄玄虚的人其实也很心虚。
陈平安无来由想起两个典故“草寇大败,贼过挽弓”。前者为真。草寇是乌合之众,只要逃跑就是落荒而逃,就算假装的也会变成真的,绝对不能组织起什么反击。后者为假,贼人都跑走了,这时候弓拉的山响,只是用来吓唬人的。
真真假假,陈平安话是真的?还是表情是真的?他真的准备好除掉邹子吗?那何必点破此事,等着“流彩”出手就可以了。陈平安终于“真正松了口气”,是真的松了口气吗?有没有可能这也是表演?没人知道邹子是不是真的走了,要是看到陈平安松了口气,知道陈平安并没有准备好围杀他,会不会引发真的围杀?事情只要没有发生,陈平安是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邹子真的放弃了行动,陈平安有没有后续的安排就都成了悬念。“草寇大败,贼过挽弓“真真假假,谁也不知对方是真是假,只能先从最坏处打算。
陈平安和邹子互设局中局、计中计,是典型的德罗斯特效应。你拿一面镜子,另一人也拿一面镜子,两人对面站立,这时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同时存在于自己的镜子和对方的镜子中,而且相互嵌套,无穷无尽。陈平安和邹子都看到了对方,又都以对方的反应,决定己方下一步的行动。好在邹子放弃了行动,对方的“影子”在某个位置消失了。
至于“马苦玄”趁机捡漏,只是“局中局”的旁支末节,宁姚和“赊月”都来了,“裴钱”还会远吗?回头再看“正阳山“,是不是感觉其实挺可怜的。那些自以为的强大,那些自己为的凶狠,那些自以为得计的阴谋,在真的大佬那里,只是“问鼎”的鼎,摆在那里当工具、当诱饵罢了。
(陈泽斌:剑来!!!)

一直有个疑问,不就是“正阳山”吗?如果“赊月”知道“正阳山”最高不过“玉璞”,“搬山老祖”也只是止境武夫,而不是什么“飞升”,估计都懒得过来观战。陈平安和刘景龙问剑的“锁云宗”,起码还有“仙人境”坐镇,最后“仙人”也被钉在山峰上。问拳、问剑只有“玉璞”的“正阳山”,陈平安需要这么谨慎么,是不是有些过了?
一座“正阳山”真的没什么,它就是一个“饵”,摆在明处的“饵”。“正阳山”、陈平安、流彩、邹子,除“正阳山”外,其余人都是互为诱饵、互为“渔翁”,就看谁的算计深远,筹划更全。这就是“正阳山”的局中局、计中计。
最初的原点,是“正阳山”搬山大圣打伤刘羡阳,从此“正阳山”与陈平安、刘羡阳结怨。“阮邛”知道刘羡阳必定有一天会问剑正阳山。“阮邛”知道,一直留心陈平安的“邹子”,自然也能想到。
复仇的最大的爽感,是在仇人巅峰的时候,将其踩到深渊里。假设在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里,一位身负血海深仇的侠客,在掌握了强大武力后,走遍天涯海角,终于找到了仇人,但对方是以乞讨为生的乞丐,现在已经皮包骨头,趴伏在野草中奄奄一息,一只蚂蚁都能咬死他。这时候的报仇还有意义吗?刘羡阳坚持“报仇要趁早”是对的。幸好作者没有考验读者的承受力,一直让“正阳山”茁壮成长。
陈平安一定会“问剑”正阳山,而且是在“正阳山”热油烹火的时候。同时,既然要在对方最巅峰时“问剑”,那一刻也是陈平安最自信的时候。击溃别人也跟报仇一样,在一个人最自信的时候,将之打落尘埃,冲击力最大,效果也最好。
邹子特别针对陈平安,不是不认可,正好相反,邹子对陈平安的器重,甚至都超过了齐静春和崔巉。齐静春只是祝愿陈平安成为“陈十一”,崔巉在某个微妙时刻看到未来,还要惊呼居然“十五境剑修”。在宁姚、左右、陈平安当中,未来能成为十五境剑修的,邹子最看好的是陈平安。陈平安资质不如左右和宁姚,但宁姚和左右都距离人间远了。
邹子是阴阳家,阴阳家听名字就知道,讲的是平衡和协调。大道五十,遁去其一,世界才得以运转,出现“十五境剑修”,相当于遁去的“一”归位,大道归一,世界停滞。猜测这是邹子针对陈平安的原因。
邹子安排“流彩”等在“正阳山”,以“一剑破万法”换走陈平安的剑修身份。失去剑修身份的“隐官”,不止个人武力下降,关键是失去引导“剑气长城”剑修的天然正义。陈平安还是过于悲观了,就算没有了武夫和剑修身份,起码“落魄山”不会变,“剑气长城”大部分剑修还是认他是“隐官”。一直以善意对待世间,世间怎么就不能善待陈平安呢?在此,“正阳山”是“饵”,钓的是陈平安,“流彩”是刀叉,邹子是“渔翁”。
陈平安一直关注着“正阳山”,察觉到了一些看似偶然,背后又隐藏着必然的事情,从“李抟景”到“刘灞桥”,而且自身也被人牵过红线。既然有这么一招,那“正阳山”会不会隐藏着幕后黑手呢?最后“田婉”进入视野。田婉是邹子的师妹,那陈平安要问剑“正阳山”,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了。
等到“崔东山”、“姜尚真”抓住“田婉”,崔东山传给陈平安的信息,埋伏在“正阳山”的“白裳一,邹子九”。白裳的一,陈平安的北俱芦洲之行,宁姚一直陪伴在身边,白裳是傻子么?要这时候在“正阳山”对付陈平安。白裳既无可能,也没机会,可以忽略不计。怎么对付邹子?才是陈平安重点要考虑的。
等待是被动的,既然邹子特意的针对,将“正阳山”当作是“饵”来用,陈平安就把自身当成“饵”,来吸引“流彩”出手,背后计划着除掉邹子。“正阳山”上“流彩”在明,附身婢女的“邹子”在暗,陈平安要凭借“神念”流转找出邹子。邹子到底有多强?按最高估计,不过十四境,实际上邹子最强的并不是武力,而是他不知道他真身在哪里。陈平安试验过几人合力的能力,足够杀死十四境。“流彩”只要敢出手,躲在“田婉”身上的崔东山,这世界最懂“神魂”的人,就能找出邹子的真身。
陈平安、崔东山、姜尚真、刘景龙现在都有“三山符”,都可以随时支援别人,别忘了“左右”尚在人间,这都是狠角色,邹子暴露真身位置,怎么看都是危险的事。邹子看似很大度,陈平安看穿他的计划,就答应再给“隐官”几百年时间,真的这么好说话?只是事不可为罢了。这一局中,陈平安为“饵”,崔东山负责探查,刀可能在任何地方。
陈平安是真的发现“邹子”神念附身的婢女了吗?邹子上当了,陈平安是在使诈,他嘟囔那句话,扫视众婢女,这一招随时会拿出来用,直到邹子上钩。既然有九成把握,邹子躲在“正阳山”,用“诈”简单有效。邹子很自信,自信的人一旦被叫破,就容易信以为真,这是一种自然反应,邹子也不例外。再者,故弄玄虚的人其实也很心虚。
陈平安无来由想起两个典故“草寇大败,贼过挽弓”。前者为真。草寇是乌合之众,只要逃跑就是落荒而逃,就算假装的也会变成真的,绝对不能组织起什么反击。后者为假,贼人都跑走了,这时候弓拉的山响,只是用来吓唬人的。
真真假假,陈平安话是真的?还是表情是真的?他真的准备好除掉邹子吗?那何必点破此事,等着“流彩”出手就可以了。陈平安终于“真正松了口气”,是真的松了口气吗?有没有可能这也是表演?没人知道邹子是不是真的走了,要是看到陈平安松了口气,知道陈平安并没有准备好围杀他,会不会引发真的围杀?事情只要没有发生,陈平安是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邹子真的放弃了行动,陈平安有没有后续的安排就都成了悬念。“草寇大败,贼过挽弓“真真假假,谁也不知对方是真是假,只能先从最坏处打算。
陈平安和邹子互设局中局、计中计,是典型的德罗斯特效应。你拿一面镜子,另一人也拿一面镜子,两人对面站立,这时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同时存在于自己的镜子和对方的镜子中,而且相互嵌套,无穷无尽。陈平安和邹子都看到了对方,又都以对方的反应,决定己方下一步的行动。好在邹子放弃了行动,对方的“影子”在某个位置消失了。
至于“马苦玄”趁机捡漏,只是“局中局”的旁支末节,宁姚和“赊月”都来了,“裴钱”还会远吗?回头再看“正阳山“,是不是感觉其实挺可怜的。那些自以为的强大,那些自己为的凶狠,那些自以为得计的阴谋,在真的大佬那里,只是“问鼎”的鼎,摆在那里当工具、当诱饵罢了。
(陈泽斌: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