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入了FW21Pro,感觉品控非常一般,包括头部没拧紧,LED基板螺丝松动,尾按行程过长,硅脂过少(基板下只有一个小小的圆型,硅脂贴合面积不到1/2).虽然都靠自己diy解决了,但品控实在是.....但总的来说21pro还算比较好用.
这支X9L品控明显上升,到手后只改短了尾按行程,补了点润滑脂,内壁贴了一些胶条防止电池晃动的声响,其他就没动过了,看着还是蛮精致的.默认无级调光的极亮会稍微降档,但其实整体温度还好,可以长时间使用.90.2的光柱确实足够亮骚,个人非常喜欢.个人认为X9L最大的缺点就是单手握持时使用尾按开关非常难受,有一种抓不住筒子要掉落的感觉.这是因为筒子过粗导致的,相比起来还是18650的筒身更适合尾按.
M21C-U这支就稍微难以接受一些,首先外壳在倒角之后又进行了局部CNC,导致握持部位的竖槽比较锐利割手.如果戴了手套想必会对手套造成一定伤害.这其中也包括筒头和尾盖的一些棱角.然后开关手感不太好,仅好于PL47G2.经过自己拆开垫厚开关胶帽的内部,有极大改善.最后这支筒的无级调光非常难用,不仅仅升档线性级差,并且升档和降档完全没有一致性.还不如改回阶梯4段调光.甚至战术模式有非常明显的延迟.但是总的来说3000k色温虽然光柱不明显,因此照射物体的时候反而看得清楚,不会有过多的空气反射光影响视野.极亮时间久了也会过热,但亮度足够用.
其中有一把战斗成色Sunwayman的V20C,磁环调光,LED改成了XPL HI.但毕竟是过时的玩意,也就没上图.
个人认为手里的这些筒子性能体积功能最均衡的就是流星D4s和X9L,使用手感和调光速度也是极好.如果非要用不能长时间极亮来否定它们的实用性,我就完全不能认同.一支筒子拿在手里调光难用,体积大,重量大,这能叫实用?比如JKK36R和这把M21C-U,只有极端条件下我才会拿出来常亮,他们的调光逻辑和"实用"一点关系都没有.
为了对比亮度,HK04乱入.最后一张是以前拍的HK04,ISO双倍.









这支X9L品控明显上升,到手后只改短了尾按行程,补了点润滑脂,内壁贴了一些胶条防止电池晃动的声响,其他就没动过了,看着还是蛮精致的.默认无级调光的极亮会稍微降档,但其实整体温度还好,可以长时间使用.90.2的光柱确实足够亮骚,个人非常喜欢.个人认为X9L最大的缺点就是单手握持时使用尾按开关非常难受,有一种抓不住筒子要掉落的感觉.这是因为筒子过粗导致的,相比起来还是18650的筒身更适合尾按.
M21C-U这支就稍微难以接受一些,首先外壳在倒角之后又进行了局部CNC,导致握持部位的竖槽比较锐利割手.如果戴了手套想必会对手套造成一定伤害.这其中也包括筒头和尾盖的一些棱角.然后开关手感不太好,仅好于PL47G2.经过自己拆开垫厚开关胶帽的内部,有极大改善.最后这支筒的无级调光非常难用,不仅仅升档线性级差,并且升档和降档完全没有一致性.还不如改回阶梯4段调光.甚至战术模式有非常明显的延迟.但是总的来说3000k色温虽然光柱不明显,因此照射物体的时候反而看得清楚,不会有过多的空气反射光影响视野.极亮时间久了也会过热,但亮度足够用.
其中有一把战斗成色Sunwayman的V20C,磁环调光,LED改成了XPL HI.但毕竟是过时的玩意,也就没上图.
个人认为手里的这些筒子性能体积功能最均衡的就是流星D4s和X9L,使用手感和调光速度也是极好.如果非要用不能长时间极亮来否定它们的实用性,我就完全不能认同.一支筒子拿在手里调光难用,体积大,重量大,这能叫实用?比如JKK36R和这把M21C-U,只有极端条件下我才会拿出来常亮,他们的调光逻辑和"实用"一点关系都没有.
为了对比亮度,HK04乱入.最后一张是以前拍的HK04,ISO双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