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18日,北非的英国第8集团军向隆美尔的德意志非洲军团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称之为"十字军行动"。该攻势的最初计划是,以坦克为主的第30军向托布鲁克推进并在Gabr Saleh地区集结,迫使隆美尔在托布鲁克可能被解围的威胁下以第15装甲师和第21装甲师对英军发起反击,随后英军利用坦克上的数量优势彻底击败并摧毁德意志非洲军的装甲力量,随后再奔向托布鲁克。同时以步兵为主的第13军也会在这场坦克决战后沿着海岸线推进、包围并歼灭托布鲁克以东的意大利军队。
这个计划从纸面上看没什么问题,然而该计划如果想要成功有一个决定性的前提,那就是隆美尔必须对英军的推进进行反击,这样英国人才能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决战。也就是说,这场攻势的本质其实是防御性质的,他的最基层逻辑就是打一个诱导性的防御反击。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隆美尔没有进行反击,又怎么办呢?可惜的是就连制订十字军行动的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康宁根也不知道如果发生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只好在作战会议时以一句"到时候具体情况由战地指挥官决定"来草草收场。
就这样,十字军行动自一开始便是埋着祸根的,并且这颗不祥的种子会在之后很快便生根发芽。
在战役的第一天,第8集团军整整12万将士和近500辆各式坦克浩浩荡荡地朝各自的预定目标集结点前进,途中保持绝对的无线电静默。至当天入夜时分,大部分英军编制都已抵达目的地,除了第4装甲旅与德军的斯蒂芬战斗群发生了小型交火外没有遇到敌军阻挠。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9日,英军相信在如此的威胁下隆美尔必然会如同计划里所规定的那样对他们进行反击,于是各个装甲旅原地展开队形,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上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好迎接德军的装甲反击。
可惜,令谁都没想到的是,隆美尔他,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实际上,由于被之前在前线侦察行动中获得的英军的一份假文件所迷惑,隆美尔认为这并不是英军的主要攻势,只是一次前线侦察行动,所以不必大惊小怪。他甚至要在数天后按照既定计划展开对托布鲁克的进攻。
所以事情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地步,隆美尔他并没有发起英军预料中的反击,而这又是整个十字军行动的基础逻辑。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十字军行动已经失败了。
可是既然大军已经出动,自然不可能空手而归。在原地干等了一天也没见到德军坦克的影子后,康宁根觉得是自己施加的压力还不够,所以隆美尔才没有反应。所以他认为需要加大力度。于是他下令第7装甲旅在20号要继续向北推进,占领Sidi Rezegh,该地是一个德军机场,并且是通往托布鲁克的一个要处。而第22装甲旅将左转,沿着道路进攻由意大利精锐摩步师Ariete把守的Bir el Gubi,随后沿着道路北上,清除第7装甲旅侧翼的威胁。同时第4装甲旅将会留在Gabr Saleh作为预备队。
是的没错,相信有明眼人从这些命令上又可以看出致命的问题。既然英军现在的目的是继续对非洲军团施压,迫使其进行反击,那么为什么要把三个装甲旅的力量分散开来呢?如果这些行动真的成功了,德军两个装甲师发起反击,那么英军的装甲力量将会分散在Bir el Gubi,Gabr Saleh和Sidi Rezegh三个地方,而他们之间也相隔了有百里之遥。
不管怎么样,三个装甲旅的指挥官领了命令,在20日一早便启程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第22装甲旅的目标是拿下Bir el Gubi,并且尽可能地杀伤Ariete师。由于第22装甲旅本身就是一支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的新生力量,所以在指挥官们看来,这场与意大利人的战斗可以很好地使装甲旅适应战场上的情况。在他们的眼中,意大利军队依然是像1940年罗盘行动中表现的那样费拉不堪才对。也许意大利的步兵师仍是那个水平,但Ariete师可不是。
作为意大利机动部队的巅峰,Ariete师的实力在意大利军队序列中绝对是顶尖水平。其下辖了一个精锐步兵团和一个装备了M13/40坦克的装甲团,以及若干炮兵和辅助单位。M13/40坦克虽然号称中坦,但是实际上应该被划归为轻坦类型。其装备的主炮无论在穿深还是射程上都与英军的2磅炮相近,但是装甲正面厚度却只有30mm,侧面更是只有25mm。同时其速度也相较之下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用来对付英军的十字军坦克还是能打个五五开的。
说回正题,第22装甲旅对Bir el Gubi的进攻原本是应当在得到来自第1南非师的步兵和炮兵支援下发起的,但是由于第1南非师的师长误解了康宁根命令的内容,他以为他们应该在第22装甲旅拿下Bir el Gubi之后再前往那里进行换防,所以第22装甲旅将会在没有步兵支援和极少量炮兵支援的情况下用完全的装甲部队独自进攻Ariete师的步兵和反坦克阵地。
是的,很明显能闻到了战争灾难的气息了。而TCS的最新作《Ariete》的故事,就由此展开了。
关于十字军行动推荐大家可以去油管看一下Tik的9小时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