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2日漏签0天
云州吧 关注:748贴子:8,91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云州吧
>0< 加载中...

云州区于家寨村:让绿水青山成为于家寨发展的靠山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雁云神骑
  • 自成一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映衬下,位于于家寨村南的册田水库,水波微荡,美不胜收。
沿着石阶而上,在绿色长廊下,七八个青年吃着烧烤、喝着饮料,赏着美景,谈着人生……
“册田水库承载着于家寨三百人的致富梦想。”站在山丘上眺望着册田水库的党支部书记马里昌心中已有一篇大文章,“依托册田水库,搞活乡村旅游,让于家寨老小告别种地,过上‘卖风景’的好日子。”
内因+外因
于家寨整村脱贫
7月15日,记者见到张海生时,已是晚上九点钟,忙碌了一天的她正给在外干活快回家的丈夫准备着晚饭。
此时的张海生丈夫张瑞官挑着灯在给羊喂食。张瑞官和张海生是于家寨出了名的勤劳夫妻。自家有60亩地,还租赁140亩,靠着广种薄收过着日子。为了种好这200亩地,他们购置了各种春耕秋收农具车,每天早出晚归,辛勤耕作。除此之外,还养着100多只羊,上午在地里干着农活,下午赶着放羊,有时一边放养一边干着农活,一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生活宽裕,孩子在市区也买下了房,一家人过着辛苦却很幸福的生活。
在于家寨村,像张海生这样的贫困户靠勤劳走上致富路的人,不下少数。村民们都说,他们有现在的好日子,是党的好政策给予的。
于家寨村是纯农业村庄,庄子不大,在册农业人口152户331人,在村53户126人,人口不多,耕地却不少。耕地面积4522亩,林地面积2343亩,留守村庄的村民多数靠种地为生,土地贫瘠,长期以来,广种薄收。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境况,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将村里的旱地变水浇地的想法向结对帮扶单位省地勘局和云州区水务局申请和反映,两个单位共投资130万元建成提水灌溉主站一座及配套输水管道,使1200亩旱地变成水浇地。
张海生经过对比,发现高灌建成后每亩地增收700元左右,这一项确保了村民收入稳固增加。种地也能致富,于家寨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在农机补贴政策帮扶下,家家户户都买上了旋耕机和播种机,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劳动强度下降了,收入却增高了许多,加之外出打工等收入,2019年,经入户测算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00元以上。
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不能没有收入。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扶贫工作队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决定发展经济林,取名“于家寨采摘园”。2019年4月,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出资10万元,以每亩400元钱流转村民土地,购买苹果、梨树苗木,雇佣贫困户经营田间管理。如今,采摘园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长势良好,采摘园套种绿豆去年收入达3万多元,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为拓展老百姓增收渠道,不断摸索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于家寨景观点,扶贫队又向省地质勘查局打报告,出资2.5万元试种了20亩油牡丹,如今,满山遍野的油牡丹,花朵绽放、沁香宜人、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打卡地。
理想+实干
于家寨颜值提升
于家寨村委会议室内,正在主持会议的马秀文,手机屏时不时亮起,震动着桌子翁翁作响。马秀文走出会议室接通电话:村里在外工作多年的老马,看到微信群里发的关于开展摄影画展的信息,决定回家乡看一看这几年的变化。
村委主任马秀文是个有想法,想干事的年轻人。最近,他一直忙碌着摄影展活动。他想通过搞一些活动,扩大于家寨村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发于家寨村旅游资源。
马秀文说,于家寨村是个历史悠久很有故事的村庄。据说这里从前有个山寨,山寨建在西边的山梁上,面水凭崖,居高临下。山石砌就的围墙,巨石制成的寨门,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估计当时的寨主姓于,命名于家寨。如今的于家寨村大都姓马,没有于姓。后来山寨被毁,残垣断壁的石料也被公社专业队拉到别处建水库筑坝用了。
“现在还有一些火山石堆砌起来的老房子,老院落保存完好。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老院落。距今有三四百年了。将这些老房子保护利用起来,一些破旧坍塌院落和于家寨石门楼就地保护可以作为历史博物馆,一些好的临街房可以改造做民俗馆。”马秀文对于家寨村旧村的改造设想。
为了给于家寨村找出路,村干部不遗余力地推进乡村旅游。2018年政府实施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实施计划。村干部借助这次提升行动,提前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利用争取回的600万元资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扮靓颜值。修建污水管网920米,硬化街巷5134平方米,安装路灯32盏;建立停车场、小公园,安装了路灯、健身器材,修了公厕,灯箱广告,在公共服务方面,卫生室、电信、联通宽带等全部进村入户,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群众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也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环境好了,村民的思想也变了。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郭瑞英有了新的想法。她与老伴商量:村里的这些年发展乡村旅游,咱们把村南的老房子收拾收拾,请人设计一下,改造成民俗馆或者农家乐,就凭地理位置生意肯定差不了。
优势+机遇
于家寨未来可期
马青元,这位为于家寨村奉献了18年的老书记,退休了。与其说退休不如说是主动让贤,“思想观念和精神干劲都跟不上时代了,让有能力人上,不要耽误村子的发展。”识大体顾大局的马青元如是说。
这位退而不休的老干部,仍在为于家寨发挥着余热。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他带头干起了农家乐,营造着旅游气氛。于家寨的旅游刚刚起步,没有游客,农家乐前期投资大,肯定赔钱。更为重要的是,干起农家乐就没有精力和时间经营其他营生。于家寨的村民因为地多,仅靠种地一项,一年收入都在七八万元左右,再加上打点零工,一年收入不低。马青元的选择其实是种奉献,高额投资是一种风险。马青元却说,村里发展旅游业必须配套农家乐,在眼下,旅游没有成型,开农家乐并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必须得有人做呀!我是党员,我不做谁做?于家寨的出路在乡村旅游,是包括帮扶干部在内于家寨所有人的共识。
地处桑干河北岸的于家寨,发展乡村旅游确实有优势。于家寨河畔有一座小山丘,酷似龙珠。山丘左右各有一道山梁(火山石),形成二龙戏珠之势。山梁上还有古庙宇遗址,山梁下就是碧波荡漾的册田水库。
历届村委都重视于家寨旅游开发,2018年于家寨被列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借此契机,于家寨拉开了乡村旅游发展大幕。村委聘请规划设计部门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突出 “火山石”和“二龙戏珠”景观特色,在湖边建设了2座休闲广场,2座观光台,修建了4座长廊凉亭,3处喷泉流水景观等环湖景观,与册田水库融为一体,独有江南风情。
2020年4月云州区机关干部马里昌接任于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这位从于家寨村走出去的机关干部,一腔热血要建设家乡,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干一番事业。开发建设三项工程(即农家乐餐馆、特农产品超市、和民俗客栈),发展特色旅游,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不仅“种风景”(油牡丹、采摘园)还要“卖风景”。马里昌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举办摄影展、招商引资……
如今,许多游客到于家寨游玩,有摄影的,有荡舟的,有垂钓的,有野炊的……
于家寨,这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地方,也是于家寨人好梦开始的地方……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云州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