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吧 关注:1,166,533贴子:12,534,930
  • 2回复贴,共1

华西医院投资、参股、控股企业一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9年11月1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了上一年度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84.326的总得分连续10年位列第二位,其中科研权重得分连续10年满分。
在40个专科综合排行榜上,华西医院麻醉科位列第一,放射科、急诊医学、病理科、老年医学排名第二,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超声医学、泌尿外科、胸外科、检验医学、呼吸科位列第三。综合来看,有12个专科排名前三,有17个专科排名前五,有28个专科排名前十。
在专科声誉排行榜上,麻醉科连续10年排名第一。放射科、急诊医学排名第二,病理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超声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位列第三。综合来看,有9个专科排名前三,有17个专科排名前五,有28个专科排名前十。
同样在2019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上,华西医院连续7年蝉联第一。
回望历史,华西医院从1892年的西医诊所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临床、科研、教学都已经是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顶级医疗机构。
在华西医院耀眼的医疗服务光环之外,还有一块神秘低调的非医疗产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医院三产。
医院三产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定时期下的产物,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广医疗适宜技术、科研成果转化、降低医疗运行成本、应对公立医院改革冲击、补充医院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华西医院第三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无论是规模、产值还是品牌都堪称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系统内的巨无霸。近几年,华西三产在辅助华西医院攻坚新一轮医改、与社会资本合作、布局医疗发展前沿、科研成果转化等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华西医院在非医第三产业发展上,实现了再造一个产业华西的目标。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严控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华西三产的蓬勃壮大不得不说在为华西医教研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虽然目前并无明确文件要求医院三产与医院脱钩,医院三产统一纳入国资监管。但是三产营利性属性与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本身就存在对立,而且脱胎于医院的三产企业与医院在关联交易、独立性、合规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
所以,未来公立医院三产往何处去的问题将是公立医院改革甚至是医疗体制改革绕不过,避不开的一个课题。
成都利康的进击之路
1999年,华西医院工会通过成立职工持股会参与成都利康公司的股份制改革。
华西医院附一院正式职工、离退休职工等通过以现金出资参加职工持股会实现对成都利康公司的投资。
最终,成都利康实业股权结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工会职工持股会持有70%股权,华西医院持股30%,注册资本6000万元。
成都利康实业的成立意味着华西三产开始走向了规范化公司发展、治理之路。
从2000年成立到2012年,短短十几年成都利康的营收便突破30亿元,创造了国内医院三产的营收记录。
截至目前,成都利康实业的业务版图涵盖生物技术研发、医疗服务、验光配镜、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医药商业、药品生产、仓储物流、科研转化、GLP等。
其中,成都利康控股的成都稳健利康,参股的四川省国嘉医药、华西海圻都已经成长为所在区域和所在行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优势企业。
成都稳健利康是成都利康实业和我国医用敷料龙头企业稳健医疗合资成立的医用材料生产企业,成都利康实业持股51%,稳健医疗持股49%。
在今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间,稳健利康连续10天生产了近2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供应华西医院,为华西医院参与全省乃至全国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
稳健医疗也于今年的9月17日登陆创业板,目前市值高达521亿元。
而成立于1998年的四川省国嘉医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四川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医药商业企业。
其区域优势地位从我国医药流通三巨头之一的上海医药对国嘉医药一次少数股权收购、一次增资扩股进而达到控股国嘉医药目的就可见一斑。
2018年,上海医药一季报披露,其出资2.19亿元收购了四川省国嘉医药10%股权,本次收购国嘉医药估值达到21.9亿元。
2019年12月20日,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了四川省国嘉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开协议增资扩股的成交公告,上药控股对国嘉医药增资16.92亿元。本次增资过后,上药控股持有国嘉医药51%股权,成都利康实业持有49%股权。上海医药成为国嘉医药的控股股东。
华西海圻成立于2000年3月24日,其成立时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实行了与社会资本合资组建的混合所有制形式。
目前华西海圻共有5个股东,其中成都利康实业与华西医院合计持有46.38%股权。
华西海圻的主要运营主体是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也就是业内俗称的GLP,主要业务是为医药研发企业的新药研发提供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和药物疗效评价。
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药监部门规定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试验必须在经国家认证的GLP实验室进行。目前我国通过GLP认证的实验机构大概在100左右。
但是像华西海圻这样能支持药物在美国、中国、欧洲、澳洲、日韩等全球主要新药研发大国申报的GLP机构在国内屈指可数。
在中国医药行业由仿制药不断向原研药转型的确定性预期下,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良好实验室服务,能支撑药品全球注册申报的GLP机构将愈加稀缺。
决定一个GLP机构能够做多大,做多好除了人才以外,实验动物是最大的制约瓶颈。而华西三产下面的四川格林豪斯生物科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实验动物(食蟹猴、恒河猴)繁育基地,这为华西海圻的产能扩张提供了宝贵的种猴资源。
华西海圻未来成长性有多大,其实可以从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和预期就可以一窥全貌。目前A股市场有两家对标企业,美迪西和昭衍新药。
昭衍新药2017年8月25日上市,目前股价97.18元/股,市值220亿元。从上市以后,股价一路上扬,基本未见回调。
美迪西2019年11月5号登录科创板,目前股价184.9元/股,市值115亿元,从上市以后,股价一路逼空,目前处于历史最高位。
从以上两个对标企业的二级市场走势来看,华西海圻是华西三产的明珠实至名归。
华西医院三产共有三个一级公司,除了成都利康实业、华西海圻,还有一个华西健康科技。
华西健康科技成立于1999年7月22日,其前身是成都华西天使宾馆,2016年2月26日更名为四川华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如果说成都利康实业和华西海圻见证了华西医院三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风雨历程,是百年华西在那个动荡、变革、自强年代的见证,那么华西健康科技则是掸下了时代的灰尘,在百年华西这颗老树上开出了新芽。
华西健康科技代表的是华西三产甚至是华西医院立足未来,高瞻远瞩,与时代呼应,为百年华西谋一个更深远的宏大叙事。
未来的医疗行业不是公立医院的独角戏,是与包括社会资本在内更加多元化参与主体的合奏曲;是医疗技术更加普世的走出实验室,更可及更有效率的转化为健康中国的源源动力;是在老龄化趋势不可逆的背景下,与产业、养老的深度融合。
目前华西健康科技对外投资19家公司,其中控股7家,参股12家。
从公司定位分析,华西健康科技就是华西医院的产业投资平台,而成都利康实业则更加的专注于实业经营。
深度穿透华西健康科技的产业投资逻辑,可以看出,华西健康科技的投资方向主要聚焦在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精准医学、养老服务、医疗信息化、医学检验、创新药、医疗器械、科研转化等领域。合作对象涉及国资、社会资本、个人,包括华西医院相关学科专家。持股比例大多都控制在50%以下,不并表,这在某些方面规避了创新企业持续亏损对公司财务报表的拖累。
从2018年开始,华西健康科技便在大健康领域开始布局,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方面。
2018年7月19日,华西医院与五粮液集团在成都签署“一院一中心”合作项目协议,双方约定在大健康领域强强联手,建设华西五粮液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华西五粮液大健康中心两大项目,项目投资近100亿元。
在健康管理方面,华西健康科技于2018年12月成立了四川华西启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有两个健康管理项目与社会资本合作落地,分别是持股35%的成都华友启德健康体检中心和持股35%的成都上和启德健康体检中心。
华友启德健康体检中心也被称为华西医院武侯健康体检中心,根据相关报导,该体检中心定位高端、超高端,基本体检套餐定价都在2000元以上。
上和启德健康体检中心也即华西医院锦江健康体检中心目前尚处于筹建期。
华西健康科技在峨眉山还与京川国际康养产业公司共同投资100亿元建设集医疗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康养项目,内容包括三级甲等标准综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医疗专家公寓、康养护理中心、康养论坛中心、康养配套培训基地和机构康养社区等。
华西健康科技还深度参与华西医院知名专家投资创办的企业。例如四川大学的两院院士魏于全投资的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都朗谷生物科技、南海长青生物科技、成都百年银辰生物科技等公司,华西健康科技都投资入股。
华西健康科技的对外投资也注重聚焦医学前沿,布局未来科研成果转化,包括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华西临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
而我们日常在华西医院挂号就诊使用的华医通APP,就是由华西健康科技控股的华西公用医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
从华西健康科技的一系列对外投资布局可以看出,其投资逻辑紧紧围绕着大医疗产业链,深耕细作,既顺应了医疗产业发展趋势,也是健康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10 14:35回复
    那天四川也发个榜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0-10 14:58
    回复
      医疗产业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12 1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