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大家懒,我自己贴过来了,直接看就可以了。
箫内径调音心得体会(24K新手请忽略)
作者:望月山人 欢迎转载
=============写在前面=================
这里我先说明三个问题:
1、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验证,本帖子中的内容均为本人的切实体会,如果你觉得我说得不对,别打我就行。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知识,你有你的高论,我自有我的感受。如果有谁因为我写了这个帖子而觉得我是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那么我说你错了。我是一个纯粹的,充满了低级趣味的人。当然,同时是个有趣的人。
2、为什么叫“内径调音”不叫“三八音准”:很简单,如果不弄懂内径调音,二八音准也难保证,有时候可能做准了,但你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下次还能不能做准自己都没有把握。另外,我既然讲内径调音,调的不仅是音准哦,各位看官且有点耐心。
3、最重要的来了,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帖子:这个问题最简单,也最复杂。简单来讲,为了帖吧箫友,为了和我一样的广大爱好者。但事实上,我写这个帖子的思想很复杂。我把一些人赖以**的“天机”泄露了,会不会有人恨我?可能还有人会有疑问:“机密都告诉大家了,你还怎么赚钱?”这里我啰嗦一点,你们别嫌我烦。
首先,我是有公职的,职业是大学教师,工资收入还可以(别去人肉我,没意思,对吧?),做笛箫只是我的爱好,不是我的主业,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拿这个来赚一分钱,以后嘛,可能会,但告诉你“机密”之后,并不影响我做箫赚钱。从理论到产品,到精美的艺术品,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我走过,我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得过来。
第二,关于“天机”。我擦!***掌握这么一丁点的边棱发声乐器制作技巧,也算得上是“天机”?拿着自己的头发当令箭,我最看不起这样的人!对不起,我粗鲁了。你可能怀疑我的大学教师身份了,不过没关系,我还是要以大学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这里的道理,来阐述我的观点。长笛大家都知道吧?长笛的音准音音域大家都了解吧?——别喷我,我只是拿来说事,我自己更喜欢的肯定还是传统笛箫——那你们可知长笛的音准音域方面的成就是怎么来的吗?德国人波姆为了把长笛做好,专门到大学里学习了声学原理,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长笛的制作中,并且他的经验被运用到了所有木管乐器(笛类、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等等)的制作中。同志们,这样的事情与鸦片战争是同一时期的!!一百多年前,西方人都把笛类乐器研究到这个程度了,我们还在抱着自己的这点可怜的技术当机密。喂,醒醒。
=================正文包含内容=============
1、笛箫的发声原理(你以为我说废话呢?且看看本人所讲的原理与你认识的是否一样)
2、笛箫音不准怎么调(解馋吧?哈哈)
3、箫的共鸣,以及强共鸣箫的原理(向广大西洋乐器发明人致敬,并向廖先生致敬)
===========正文==========
1、笛箫的发声原理(你以为我说废话呢?且看看本人所讲的原理与你认识的是否一样)
基础的东西我不再讲了,如果有不明白的,自己问阿度去,我明天还得开会,大半夜的,哪有那时间来供我浪费?我这里只讲一个事,泛音,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泛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440hz,频率与音高,音程,八度,……@阿度,快出来解释,我继续讲了。
下面以F调箫的筒音为例进行讲述,其他调式的箫,以及其他孔的音原理相同,君可模拟得之为盼。
轻吹时,发音为低音5(对应中央C),再逐渐用力吹会出现中音5、高音2和高音5,那位说了,你说的不废话么,谁不知道啊!那你知道为啥不?你知道他们的频率分别在:261.6、523.2、784.8、1046.4左右吗?你发现了这些数字全是261.6的整数倍吗?好了,我看到了,那位帅哥举手了,说自己知道。如果都知道,那我还讲个P啊?上面确实是废话,下面也会有废话,不过下面要讲的,与调音理论有莫大的关系。
轻吹时,长度为571mm的空气柱在整体振动,当然,也可能是575、579,什么,你不知道这个数字什么意思?——从吹口到基音孔的距离。再逐渐用力吹,这段空气柱分被逐步分成两段、三段、四段,来同时振动发声,所以,频率会起来越高,并且频率是261.6的整数倍。花香人的理论是波音波腹理论,我也有学习过,波音波腹理论在逻辑上有其缺陷,这里不再展开讨论。我觉得还是用空气柱理论来解释更合理。如果你看懂了我讲的泛音,那下面的调音技术,将会变得比刷微信朋友圈都简单。
2、笛箫音不准怎么调(解馋吧?哈哈)
同样的管长,粗管比细管频率更低,音调也更低,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操,我又在讲废话——那么,答案来了,把管子内径磨粗了,是不是调就低了呢?用补土的方法,把管子补细了,调就高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诸君需要与我一起思考。假如你磨管子的尾端(下端),磨的越粗,频率就越高,如果用补土的方法,补这个位置,补得越多,管子越细,调反而越低。好玩了吧?看过一个文献里讲尺八的内径调音的,我忘记作者是谁了,骚瑞啊。作者说,对于低音5来讲,磨上端和下端1/4,频率会升高,磨1/4到3/4部分,频率会降低。我虽学习了声学物理,但还是没有办法验证这个说法是否精确。没验证我说个J8?我只是没验证其精确性,但哥是做了工作的,下面哥就告诉你怎么进行调音!
如果调整低音5的音,我的做法是调整1/4-3/4的部分,或者下端1/4,做法如下段文字。如果是补土,逆着来即可。
如果是中音5,把管子平均分成两段分别对待,磨上半段的1/4-3/4和下半段1/4-3/4部分,音会降低,磨其他部分,音会升高。
如果是中音2,……你打断我,是不是知道了,平均分成三段!太聪明了你!
如果是高音5,平均分成四段。
注!!意!!,这里讲的就是筒音,全按住,不要跟我讲什么你老师说了,高音5不是这个指法,我不爱听,也没耐心跟你解释。
分成多段的,各段都可以调,还要注意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滴,明白?我一般采取的是能调上段调上段。为什么?第三部分我会讲到。
另外,多说几句,以下的部分是本人根据长笛的“泛音键”自己悟到的,汝等切莫辜负!
上面讲的泛音概念涉及到的知识,无非是一倍频,二倍频,三倍频,四倍频,不知道啥是倍频?@廖先生。但倍频不能完全对应“几八”,笛箫的高音指法纷繁复杂,同一个音,不同的指法,可能发的是三倍频,换个指法可能是四倍频,调音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里不再一一举例了,有不懂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网查,当然,也可以问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耐心解答。
=================================================
3、箫的共鸣,以及强共鸣箫的原理(向广大西洋乐器发明人致敬,并向廖先生致敬)
··箫的共鸣,我想了半天,没想好怎么讲,那就说到哪儿算哪儿,中间会有大量的个人观点,介意勿入。
讲共鸣,就要讲到一个名词:“泛音序列”。影响音色的就是这么个玩意。箫的共鸣讲的也是这个范畴的东西。影响泛音序列的因素很多,比如材料,吹孔,内径,还有口风大小、角度和力度等。这个比较复杂,我这里只讲一下自己对制作方面的一点体会。
材料选择方面,我就不讲了,没有多少可讲的,竹子有几百种,还有木质,还有金属,塑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见仁见智。
吹孔:吹口越小,越不容易激发共鸣,大的吹口容易激发共鸣;V口较U口共鸣要小;唐口容易激发强共鸣,但难以控制,对吹奏者要求较高,音准不容易把握;近来兴起外U内深V的吹孔,共鸣较易激发,但容易造成音色不统一;传统北箫的双U吹孔,几于中庸,共鸣较好,开小口可吹缠绵悱恻之音,开大口,可吹霸气气冲音,音量音色易于控制,是我的最爱。吹口的斜度有讲究,如下图:【图片】一般来讲,斜度小,共鸣小,高音容易控制,斜度大,低音好,高音相对难。我喜欢45-60度之间的斜度。
内径:有人讲锥度,有人讲缩口,认为这能增加声压,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还有一些个人的认识。箫是开管乐器,埙是闭管乐器,锥度越大,音色就越接近于埙,这种共鸣有着特殊的韵味,至于是否好听,见仁见智。另外,通过磨不同的位置,箫的共鸣会不同,我上面讲了,我通常会磨上部,因为磨过上部之后箫的共鸣会更好。
关于箫尾:有人认为,北箫长长的尾巴可以“增压”,还有人说,用透明胶把箫尾端挡住一半能提升音色。纯粹想当然!本人才疏学浅,用补土的方法做过一些实验对比,未发现箫尾缩口有增压作用,也没有发现太长的箫尾对声音有什么帮助。至于为什么没有作用,强共鸣箫的部分会讲到。不过,箫尾太短,对高音的音色会有不利的影响。奇怪了吧?箫尾对低音影响不明显,却对高音音色有影响。那是因为,波长较短的波,更容易直线传播,较少地从基音孔或助音孔出去,而波长较长的波更容易发生衍射,从基音孔跑掉,而通过长长的尾巴的机会比较小。
··强共鸣箫的原理。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吹口,一个就是内径曲线。
我也累了,直接上个图吧。【图片】这个图是我自己画的,廖先生的多谐波共鸣箫就是这个样子(后来廖先生又有创新,大约是缩口不那么明显了,保证了音色的统一),尺八也是这个样子。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萨克斯、黑管、双簧管,还有中国的唢呐,都有一个喇叭口?所以,大家知道了,想做强共鸣箫的,你们找到努力方向了?我还要啰嗦两句。
请注意“缩口”的位置,如果缩口缩到基音孔下面,那毛用都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用补土的方法补箫尾,对音色影响不明显的原因所在。要注意音准哦,另外,不同的倍频如果调得不好,音色可能不是你喜欢的。我本人不太喜欢尺八的音色,高低音音色不统一。


箫内径调音心得体会(24K新手请忽略)
作者:望月山人 欢迎转载
=============写在前面=================
这里我先说明三个问题:
1、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验证,本帖子中的内容均为本人的切实体会,如果你觉得我说得不对,别打我就行。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知识,你有你的高论,我自有我的感受。如果有谁因为我写了这个帖子而觉得我是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那么我说你错了。我是一个纯粹的,充满了低级趣味的人。当然,同时是个有趣的人。
2、为什么叫“内径调音”不叫“三八音准”:很简单,如果不弄懂内径调音,二八音准也难保证,有时候可能做准了,但你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下次还能不能做准自己都没有把握。另外,我既然讲内径调音,调的不仅是音准哦,各位看官且有点耐心。
3、最重要的来了,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帖子:这个问题最简单,也最复杂。简单来讲,为了帖吧箫友,为了和我一样的广大爱好者。但事实上,我写这个帖子的思想很复杂。我把一些人赖以**的“天机”泄露了,会不会有人恨我?可能还有人会有疑问:“机密都告诉大家了,你还怎么赚钱?”这里我啰嗦一点,你们别嫌我烦。
首先,我是有公职的,职业是大学教师,工资收入还可以(别去人肉我,没意思,对吧?),做笛箫只是我的爱好,不是我的主业,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拿这个来赚一分钱,以后嘛,可能会,但告诉你“机密”之后,并不影响我做箫赚钱。从理论到产品,到精美的艺术品,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我走过,我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得过来。
第二,关于“天机”。我擦!***掌握这么一丁点的边棱发声乐器制作技巧,也算得上是“天机”?拿着自己的头发当令箭,我最看不起这样的人!对不起,我粗鲁了。你可能怀疑我的大学教师身份了,不过没关系,我还是要以大学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这里的道理,来阐述我的观点。长笛大家都知道吧?长笛的音准音音域大家都了解吧?——别喷我,我只是拿来说事,我自己更喜欢的肯定还是传统笛箫——那你们可知长笛的音准音域方面的成就是怎么来的吗?德国人波姆为了把长笛做好,专门到大学里学习了声学原理,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长笛的制作中,并且他的经验被运用到了所有木管乐器(笛类、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等等)的制作中。同志们,这样的事情与鸦片战争是同一时期的!!一百多年前,西方人都把笛类乐器研究到这个程度了,我们还在抱着自己的这点可怜的技术当机密。喂,醒醒。
=================正文包含内容=============
1、笛箫的发声原理(你以为我说废话呢?且看看本人所讲的原理与你认识的是否一样)
2、笛箫音不准怎么调(解馋吧?哈哈)
3、箫的共鸣,以及强共鸣箫的原理(向广大西洋乐器发明人致敬,并向廖先生致敬)
===========正文==========
1、笛箫的发声原理(你以为我说废话呢?且看看本人所讲的原理与你认识的是否一样)
基础的东西我不再讲了,如果有不明白的,自己问阿度去,我明天还得开会,大半夜的,哪有那时间来供我浪费?我这里只讲一个事,泛音,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泛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440hz,频率与音高,音程,八度,……@阿度,快出来解释,我继续讲了。
下面以F调箫的筒音为例进行讲述,其他调式的箫,以及其他孔的音原理相同,君可模拟得之为盼。
轻吹时,发音为低音5(对应中央C),再逐渐用力吹会出现中音5、高音2和高音5,那位说了,你说的不废话么,谁不知道啊!那你知道为啥不?你知道他们的频率分别在:261.6、523.2、784.8、1046.4左右吗?你发现了这些数字全是261.6的整数倍吗?好了,我看到了,那位帅哥举手了,说自己知道。如果都知道,那我还讲个P啊?上面确实是废话,下面也会有废话,不过下面要讲的,与调音理论有莫大的关系。
轻吹时,长度为571mm的空气柱在整体振动,当然,也可能是575、579,什么,你不知道这个数字什么意思?——从吹口到基音孔的距离。再逐渐用力吹,这段空气柱分被逐步分成两段、三段、四段,来同时振动发声,所以,频率会起来越高,并且频率是261.6的整数倍。花香人的理论是波音波腹理论,我也有学习过,波音波腹理论在逻辑上有其缺陷,这里不再展开讨论。我觉得还是用空气柱理论来解释更合理。如果你看懂了我讲的泛音,那下面的调音技术,将会变得比刷微信朋友圈都简单。
2、笛箫音不准怎么调(解馋吧?哈哈)
同样的管长,粗管比细管频率更低,音调也更低,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操,我又在讲废话——那么,答案来了,把管子内径磨粗了,是不是调就低了呢?用补土的方法,把管子补细了,调就高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诸君需要与我一起思考。假如你磨管子的尾端(下端),磨的越粗,频率就越高,如果用补土的方法,补这个位置,补得越多,管子越细,调反而越低。好玩了吧?看过一个文献里讲尺八的内径调音的,我忘记作者是谁了,骚瑞啊。作者说,对于低音5来讲,磨上端和下端1/4,频率会升高,磨1/4到3/4部分,频率会降低。我虽学习了声学物理,但还是没有办法验证这个说法是否精确。没验证我说个J8?我只是没验证其精确性,但哥是做了工作的,下面哥就告诉你怎么进行调音!
如果调整低音5的音,我的做法是调整1/4-3/4的部分,或者下端1/4,做法如下段文字。如果是补土,逆着来即可。
如果是中音5,把管子平均分成两段分别对待,磨上半段的1/4-3/4和下半段1/4-3/4部分,音会降低,磨其他部分,音会升高。
如果是中音2,……你打断我,是不是知道了,平均分成三段!太聪明了你!
如果是高音5,平均分成四段。
注!!意!!,这里讲的就是筒音,全按住,不要跟我讲什么你老师说了,高音5不是这个指法,我不爱听,也没耐心跟你解释。
分成多段的,各段都可以调,还要注意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滴,明白?我一般采取的是能调上段调上段。为什么?第三部分我会讲到。
另外,多说几句,以下的部分是本人根据长笛的“泛音键”自己悟到的,汝等切莫辜负!
上面讲的泛音概念涉及到的知识,无非是一倍频,二倍频,三倍频,四倍频,不知道啥是倍频?@廖先生。但倍频不能完全对应“几八”,笛箫的高音指法纷繁复杂,同一个音,不同的指法,可能发的是三倍频,换个指法可能是四倍频,调音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里不再一一举例了,有不懂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网查,当然,也可以问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耐心解答。
=================================================
3、箫的共鸣,以及强共鸣箫的原理(向广大西洋乐器发明人致敬,并向廖先生致敬)
··箫的共鸣,我想了半天,没想好怎么讲,那就说到哪儿算哪儿,中间会有大量的个人观点,介意勿入。
讲共鸣,就要讲到一个名词:“泛音序列”。影响音色的就是这么个玩意。箫的共鸣讲的也是这个范畴的东西。影响泛音序列的因素很多,比如材料,吹孔,内径,还有口风大小、角度和力度等。这个比较复杂,我这里只讲一下自己对制作方面的一点体会。
材料选择方面,我就不讲了,没有多少可讲的,竹子有几百种,还有木质,还有金属,塑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见仁见智。
吹孔:吹口越小,越不容易激发共鸣,大的吹口容易激发共鸣;V口较U口共鸣要小;唐口容易激发强共鸣,但难以控制,对吹奏者要求较高,音准不容易把握;近来兴起外U内深V的吹孔,共鸣较易激发,但容易造成音色不统一;传统北箫的双U吹孔,几于中庸,共鸣较好,开小口可吹缠绵悱恻之音,开大口,可吹霸气气冲音,音量音色易于控制,是我的最爱。吹口的斜度有讲究,如下图:【图片】一般来讲,斜度小,共鸣小,高音容易控制,斜度大,低音好,高音相对难。我喜欢45-60度之间的斜度。
内径:有人讲锥度,有人讲缩口,认为这能增加声压,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还有一些个人的认识。箫是开管乐器,埙是闭管乐器,锥度越大,音色就越接近于埙,这种共鸣有着特殊的韵味,至于是否好听,见仁见智。另外,通过磨不同的位置,箫的共鸣会不同,我上面讲了,我通常会磨上部,因为磨过上部之后箫的共鸣会更好。
关于箫尾:有人认为,北箫长长的尾巴可以“增压”,还有人说,用透明胶把箫尾端挡住一半能提升音色。纯粹想当然!本人才疏学浅,用补土的方法做过一些实验对比,未发现箫尾缩口有增压作用,也没有发现太长的箫尾对声音有什么帮助。至于为什么没有作用,强共鸣箫的部分会讲到。不过,箫尾太短,对高音的音色会有不利的影响。奇怪了吧?箫尾对低音影响不明显,却对高音音色有影响。那是因为,波长较短的波,更容易直线传播,较少地从基音孔或助音孔出去,而波长较长的波更容易发生衍射,从基音孔跑掉,而通过长长的尾巴的机会比较小。
··强共鸣箫的原理。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吹口,一个就是内径曲线。
我也累了,直接上个图吧。【图片】这个图是我自己画的,廖先生的多谐波共鸣箫就是这个样子(后来廖先生又有创新,大约是缩口不那么明显了,保证了音色的统一),尺八也是这个样子。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萨克斯、黑管、双簧管,还有中国的唢呐,都有一个喇叭口?所以,大家知道了,想做强共鸣箫的,你们找到努力方向了?我还要啰嗦两句。
请注意“缩口”的位置,如果缩口缩到基音孔下面,那毛用都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用补土的方法补箫尾,对音色影响不明显的原因所在。要注意音准哦,另外,不同的倍频如果调得不好,音色可能不是你喜欢的。我本人不太喜欢尺八的音色,高低音音色不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