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5,130贴子:75,327
  • 8回复贴,共1

弱弱的问一下,汉朝的官员薪水如何计算?如换算成现代各级官员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弱弱的问一下,汉朝的官员薪水如何计算?如换算成现代各级官员财产多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9-30 00:20回复
    用粮食算,同时也以俸禄分官员品级。1)万石:三公等(名录不抄了,下同),月谷350斛(注:1斛=1石=10斗),一年4200石;
      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谷150斛,一年1800石;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5)比二千石:光禄大夫等,月谷100斛,一年1200石;
      6)千石:丞相长史等,月谷90斛,一年1080石;
      7) 比千石:太中大夫等,月谷80斛,一年960石;
      8)八百石:汉成帝时除,就六百石;
      9)比八百石:谏大夫,俸禄不详,后除;
      10)六百石:州刺史等,月谷70斛,一年840石;
      11) 比六百石:博士等,月谷60斛,一年720石;
      12)五百石:县长,汉成帝时除。
      13)四百石:大县县丞、县尉,月谷50斛,一年600石;
      14)比四百石:五官侍郎等,月谷45斛,一年540石;
      15)三百石:次县长,月谷40,一年480石;
      16)比三百石:五官郎中等,月谷37斛,一年444石;
      17)二百石:县丞、县尉等,月谷30斛,一年360石;
      18)比二百石:月谷27斛,一年324石;
      19)百石:御史属等,月谷16斛,一年192石;
      20)比百石:不详,后除;
      21)斗食:月谷11斛,一说每日1斗2升;
      22)佐史:月谷8斛,另一说佐史也并入斗食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9-30 13:51
    回复
      2025-08-08 10:22: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西汉官吏,俸禄制度,分为三类。发谷粟称为禄石,发现钱称为俸钱,案月发给口粮,称为廪食。在古籍方面,详于禄石,略于俸钱,尤略于廪食。在居延简方面,详于俸钱及廪食,稍略于禄石。《汉书·百官表》标题下,颜师古注云:“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其称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比三百石者三十七斛,一百石者三十斛,比二百石者二十七斛,一百石者十六斛。”又《百官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颜师古注云:“《汉宫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两处颜注,能见到西汉自丞相至佐史禄石的一套体系。但《汉书·汲黯传》:“今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如淳注云:“诸侯王相在郡守上,秩真二千石。律,真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岁凡得千八百石耳。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岁凡得一千,四百四十石耳。”如淳之注,真二千石,即颜注之中二千石。颜注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与如淳月百五十斛之数不同。《说文》:“斛十斗也”,如淳此注,并说明一斛当于一石,此西汉禄石之可考者。旧说以为禄石之中,包括俸钱,实是误解。颜注的理解,亦是禄石与俸钱不分。又《贡禹传》云:“拜为谏大夫,秩八百石,奉钱月九千二百。又拜为光禄大夫,秩二千石,奉钱月万二千。”又《宣帝纪》,如淳注引《汉律》云:“百石奉月六百。”《东方朔传》,叙待诏公交车时,“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是待诏人员,每月俸钱为七千二百。此皆西汉时俸钱之可考者。官吏之禄石舆俸钱,分明为两事。《王莽传》中,莽颁吏禄制度诏文有云:“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禄,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未言及俸钱,表示禄石舆俸钱,显有区别。《通典》、《通考》所记,至束汉延平中,禄石为半钱半谷,始有定制。糜食见于《急就篇》云:“廪食县官带金银。”《贡禹传》云:“麇食大官。”《周礼·内宰》:“均其稍食。”郑注,“吏禄廪也”。三书皆语焉不详。今在居延简中,则禄石、俸钱、廪食三者均有明确之纪载。《释文》三○五页,有简文云:“右庶士士吏候长十三人,禄用帛九匹二尺少半寸,直万四千四百四十三。”(此简为王莽时物,其制度当与西汉相同。)三一四页B又有简文云:“第廿二隧长史丰,八月禄钱九百。”是发禄石时,可以用丝帛及现钱替代,不拘定米谷实物。
      至于俸钱,塞尉每月二千(见《释文》二九八页)。尉每月二千(见三四一页)。尉吏每月九百(见二○五页)。候官每月三千(见二七四页)。候长每月一千二百(见卷二,七十二页),或每月八百六十六(见三三八页)。燧长每月六百(见二四六页、二六六页、二七一页),或每月一千三百(见三一○页),或每月九百(见三一七页)。候史每月一千○五十六(见二七○页),或每月九百(见二九三页),或每月六百(见二七二页)。佐史每月九百(见三○五页)。斗食吏每月九百(见三一五页)。啬夫每月七百廿(见三四四页)。书佐每月三百六十(见二四八页)。司马令史每月四百八十(见二四七页。此为都尉属官司马之令史,舆候官组织不属于同一系统)。塞尉每月俸钱二千,为二百石之长吏(见二九八页)。燧长每月俸钱六百,当为百石之少吏。居延简为甲渠候官及肩水候官之档案,故对于候官以上.或由都尉府直接发给。从上述比较,最高之俸,为每月三千,最低之傣,为三百六十。候史之俸钱,应当低于候长,但有时比候官最低之俸为高。漀长之俸钱,多数为每月六百,少数为一千三百及九百,当非同时之制度,或有加俸夹杂其中,亦未可知。各属吏身份中以书佐为最低,尚次于令史、斗食之下,此点可以对汉代掾史制度,加以明了。(居延简公牍末尾,有掾、令史、书佐三人具名者,书佐之名,亦在最后。《景君碑》阴书佐题名,仅在循行、午之上。)
      边郡官史俸钱,正常为每月一发。《释文》三一五页,有简文云:“斗食吏三人一月奉用钱二千七百,一岁用钱三万二千四百。”或三月一发。《释文》三三八页,有简文云:“居延甲渠候长张忠,未得正月尽三月,积三月俸用钱二千六百,已赋毕。”或一年一发。《释文》三○二页,有简文云:“□尽三月,积十二月奉用钱万四千四百。”或二年不能发给。二五二页,有简文云:“元始五年九月吏奉钱不到讫二年。”或以布帛折合现钱发给。三五九页,有简文云:“出河内廿两帛八匹一丈三尺四寸大半寸,直二千九百七十八,给佐史一人。元凤三年正月尽九月,积八月少半日奉。”盖皆为边远地区,钱币运输异常困难,故形成上述各情况。
      至于居延吏卒之食粮,一般每月皆为三石三斗三升少(见《释文》二七九页,仅举一例),等于三人合十石。月小扣发一日,则为三石二斗二升少(见二八九页)。用劳动力多的人,则一日加食半日(见二九一页)。如有在月内半途死亡者,所余之粮食,仍须上缴(见二○七页)。弛刑则每月三石(见三二五页)。给过境的吏士。如蜀校士、昌邑校土、犍为前校士等,每月则注明大石为一石八斗(见三一五页)。汉代内郡边郡,皆有大小斗之区分,小石一石,折合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30 18:21
      回复
        汉代内郡边郡,皆有大小斗之区分,小石一石,折合大石六斗(见三三五页)。居延简凡未注明大小石者,以余考之,则皆为小石。吏卒每人每月口粮发三石三斗三升少,恰合大石为二石。据刘复氏推测,汉代一石,等于现今二斗,则每月总数为四斗,此西汉屯戍吏士食粮定量之可考者。吏卒家属之口粮,一岁者每月为一石大(见《释文》三一○页)。二至十岁者,为一石六斗六升大。十七岁以上者,为二石一斗六升大(见二九七页)。然六岁(见同上)、七岁(见二八○页)、十岁(见同上),有食二石一斗六升,几舆成人数量相同者。十八岁(见二九二页)有食一石六斗六升大者,反舆十岁以下之人相同者。又有同在一简,年岁相同,而食量不同者,或工作有烦简之故。家属之食粮,未注明为大石、小石者以理度之,亦皆为小石。小石二石一斗六升,折合大石为一石四斗。因吏卒食小石三石三斗三升少,折合为大石二石,若家属每月食大石二石一斗六升,不能反高于吏卒也。两汉奖励从军边郡之家属,故亦发给月廪,内郡官吏之家属,当无此例也。
        ——陈直,《居延汉简研究》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9-30 18:23
        回复
          学习了谢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30 22:20
          回复
            不过这些奉钱禄石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9-30 22:46
            回复
              不错的参考资料,感谢楼主,只不过仍然需要补充几点,
              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年终奖——“腊赐”(由皇帝腊月发放,因此称为“腊赐”)。
              《汉官仪》中记载一项“腊赐”名单:
              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
              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
              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
              这是东汉时期的情况,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领一回年终奖,相当于领了一年的工资,比现在13个月工资扎实多了。


              IP属地:山东8楼2024-06-09 19: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