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真空胎扎胎后的处理
1) 不补胎靠自补液:能够忍受低胎压,骑个几百公里不是问题。最近骑了个小长途六七百公里,第二天扎胎,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扎了一处,胎压估计只打到了五六十看不出明显的漏气,但是实际还是会缓慢漏气,一天打个两三次,否则过坎轮圈会直接磕上去。要是带了自补液,这种状态几乎拥有无限的续航....虽然意义不大,还是尽快处理了好。
2) 拆外胎用补胎片补:这个方法似乎没什么问题,我也这么做过。但是缺点是麻烦,并且不乐观的情况,补胎一次需要一个气瓶+一轮分的补胎液,并且操作也比较复杂,并且只能回家去整。
3) 使用补胎胶条:效果好不好还待定,今天晚上才这么将外胎上的两个孔给补上(世文PRO ONE才买不到10天三个孔,其中前两个孔是装上后第二天和第三天扎胎的

)。补胎胶条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拆外胎操作简便很多,并且在户外骑车时也能处理。


4) 真空胎被高估的防刺性:个人觉得,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都高估了主流真空胎的耐扎程度,个人使用真空胎时间不长,却明显感觉扎胎频率远高于以前用开口胎时期。虽然说真空胎要重一些,防刺层也普遍比开口胎厚一些,但是真空胎被刺穿就必然有漏气的可能,开口胎却未必--因为还有一层内胎。在可以的前提下,选择滚阻低但是同时比较防刺的外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