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厢禁军仅二十万人,禁军五之四。”兵力减至20万,其中禁军16万,厢军4万。但皇佑元年,据户部副使包拯《答诏所问御边之策》所说:“臣又闻河北屯兵,无虑三十余万。”又恢复到30万。
宋仁宗朝的陕西虽然是国防热点,但并不是重点,驻军数量不及河北。有关数字不大一致,然大致相近。康定元年,欧阳修言:陕西“今三十万之兵食于西者二岁矣,又有十四五万之乡兵不耕而自食其民,自古未有四五十万之兵连年仰食而国力不困者也……四五十万之人坐而仰食……是四五十万之人,惟取足于西人而已。”他反复强调的四五十万人,指的是包括乡兵在内的所有武装力量,正规军只有30万。这是宋夏战争最激烈时的军队数字。庆历元年,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言:“四路缘边所守地界,约二千余里,屯兵二十万,鄜延路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千余,分屯州军县镇城寨,及疲懦残伤不任战斗外,总其可用者,仅十余万人。”庆历二年,也有记载:“自刘平败于延州,任福败于镇戎,葛怀敏败于渭州,贼声益震。然所以复守巢穴者,盖鄜延路屯兵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千,有以牵制其势故也。”两条史料提供的数字相同,但四路兵力相加,实有215000人,比起所言的概数多出15000人。庆历三年,陕西经略安抚使范仲淹向皇帝报告:“臣窃知陕西禁军、厢军不下二十万众。”所言的20万仍是概言的整数,包括了禁军和厢军。蔡挺担任陕西转运副使时,“愤叹昊贼畔乱之际,陕西四路屯禁兵二十余万,义勇弓箭手番兵倍之”。所言的20余万全是禁军,恐怕是以禁军为主的所有正规军,包括数量不多的厢军。庆历四年,范仲淹又言:“臣等尝计陕西四路之兵,总数几三十万,非不多也。”数量增加到将近30万,是一个强调兵力量大的说法,仍是20余万。皇佑元年,朝廷下定决心,“汰陕西保捷军及诸路赢兵为民者六万,减廪粮之半者二万。又诏减陕西兵屯内地,以实边费”。嘉祐七年,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言:“陕西之兵,厢、禁军凡二十五万。其间老弱、病患、伎巧占破数乃过半。”宋仁宗末期的数量是25万,大概与10余年前的庆历四年数量相近。总的来说,宋仁宗朝陕西驻军一般保持在20余万,多至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