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道里远近等因素影响形成的财政供输内容的地域差异,是我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财政现象。明代,江南经济位居全國之首,凭借财富优势,以苏、松、常、嘉、湖等府为中心的江南地域成为国家粮税的主要供给地,史称:“吴民财赋独甲天下,国用征输半出江南。”1相较而言,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北方五省因政治军事重心所在,工程众多,加之边防、河工等需,出现役大于赋的现象。故有“世谓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之说,2明人徐贞明进一步解释到:“东南多漏役之民,西北罹重徭之苦,以南赋繁而役减,北赋省而徭重也。”3森正夫则将“税重则役轻,税轻则役重”视为传统中国政府维持赋役征发平衡的一种制度理念。4具体到明代,张德信认为,“基于这种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制度上的差异,形成南粮北役两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5由此出现了明代财政史中“南粮北役”赋役分配格局的这一判断。然而翻阅明清江南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南粮北役”之说自明代伊始便与部分长期身处江南地域社会士绅官员的切身体验存在差异。
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道里远近等因素影响形成的财政供输内容的地域差异,是我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财政现象。明代,江南经济位居全國之首,凭借财富优势,以苏、松、常、嘉、湖等府为中心的江南地域成为国家粮税的主要供给地,史称:“吴民财赋独甲天下,国用征输半出江南。”1相较而言,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北方五省因政治军事重心所在,工程众多,加之边防、河工等需,出现役大于赋的现象。故有“世谓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之说,2明人徐贞明进一步解释到:“东南多漏役之民,西北罹重徭之苦,以南赋繁而役减,北赋省而徭重也。”3森正夫则将“税重则役轻,税轻则役重”视为传统中国政府维持赋役征发平衡的一种制度理念。4具体到明代,张德信认为,“基于这种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制度上的差异,形成南粮北役两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5由此出现了明代财政史中“南粮北役”赋役分配格局的这一判断。然而翻阅明清江南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南粮北役”之说自明代伊始便与部分长期身处江南地域社会士绅官员的切身体验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