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此片气氛诡异,虽然是陆川作品,却有强烈的姜文个人印记。开篇晃动的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手法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恍惚而焦灼的情绪感受中,这就奠定了本片的基调。整部影片充斥着明显的臆想情结,第一人称视角的大量运用更使这种主观感觉愈加强烈。
我认为,臆想——是这个片子对付审查和考验观众智慧的手段。
用一段大白话,我可以先把我理解的影片总结如下:
马山在妹妹的婚礼上见到了久别的初恋情人,发现了她和别人的暧昧。失去常性谋杀了她,最后心理压力过大,自杀了。整个偷枪寻枪的把戏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编造和臆想出来的。
马山在骗群众,导演在骗观众。下面让我来一一解析吧。
事情发生在一场婚礼上。
从事后陈军的描述中我们得知,婚礼上,警察马山特别兴奋,到处敬酒,“从没见过你喝过那么多酒”。奇怪了,婚礼是马山妹妹的,而婚礼上最兴奋的,却是马山。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他久别的初恋情人李小萌。
他不但看到了李小萌,还应该看到了她和周小刚的暧昧。于是,礼单上李小萌的名字被人涂掉了——影片始终没有交待这事是谁干的。反正不可能是那个没有动机的“凶手”刘结巴,最可能只能是马山——他那个时候就动了杀机。
在马山醉酒后,是李小萌、周小刚和老树精开车送他回的家。老树精事后说自己当时在开车,不可能偷身边的马山的枪。可是,他却说“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了”李小萌和周小刚暧昧的动作——这是不真实的。影片中,看到暧昧动作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视线是仰角。从看脚部到看脸部,这种视角运动根本不符合正在开车的老树精的视角,这分明是当时醉歪在前座的马山的视角。就是说,是马山看到的二人暧昧举动。
第二天,枪就不见了。
第一个知道“真相”的老树精对马山说了句:“你的嫌疑最大”真是一语中的。
在周小刚家门口,李小萌第一次以甜软得让人心颤的声音出现了。马山的神情是痴呆的,眼前闪过李小萌以前的模样,明显处在一种臆想状态里。在离去时,马山听到李小萌叫他的名字,一回头,门关着,没有人。臆想。
然后他找到了周小刚寻他的枪。第一次和周小刚对话时,马山说周小刚拿了他的东西。周小刚第一反应那“东西”指的是李小萌——其实这是正确的感觉,虽然被马山否认了。
他的枪遍寻不获,事情一筹莫展。
这种时候,他满脑子应该想的是什么?对,应该是枪。可是影片不是这么告诉我们的。马山在洗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全是李小萌,还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还喊了好几遍。这是不正常的,他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寻枪,他脑子里应该想的是枪,为什么想的全是李小萌?因为,失枪根本是他设的骗局,他一心想的,就是李小萌。
那天晚上,命案发生了,李小萌被杀。
当晚,马山睡下后曾有一个梦境:梦里他听到李小萌叫他,然后看到去李小萌家的路,然后看到李小萌亮着灯的窗口,然后听到一声枪响——马山就醒了——谁说这是梦?谁说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事?
事后在拘留室,马山老婆曾说马山那晚上“确实有一阵时间不在床上”,马山自己也说不清去了哪里。这还不够明显?不明显再看看影片:影片里,那个晚上,马山床头的灯关了两次,又亮了两次,为什么?谁开的?还不是他自己!他晚上出去过,他做了那样一个“梦”。
马山老婆离开拘留室后,马山神情木然地对着墙壁用手作手枪状开了一枪,这个镜头意味深长。
审讯室里。唯一的目击证人周小刚在描述现场时,说李小萌看到他身后有人时,是笑的。这很奇怪:这种情况下应该惊讶或害怕,为什么会笑?这只能证明,她看到的是一个熟人。她认为这个熟人和周小刚两个人一齐来的,而刘结巴显示不会是她的熟人。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指认凶手时,一看到身穿雨衣的马山,周小刚的第一反应就是说:是他!就是他!!可是,当雨衣掀开,他看到是马山时,却改口了。影片为什么要这样设置?那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周小刚的第一感觉通常是对的——在他把“拿了我的东西”理解成是李小萌时和在他指认凶手是马山时——他的第一感觉都是正确的。
如果凶手要杀的是周小刚,只要补上一枪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另找机会。实际上,凶手要杀的不是周小刚,根本就是李小萌——其实在原著里,凶手要杀的就是:李小萌。
马妻应该是知道凶手就是马山,她在案件发生后,表情一直沉重而阴郁。她问马山李小萌死了他难过不,然后扒在马山身上说对不起当初不应该吃醋。最后问到枪里还有二颗子弹时,她盯着马山问:还会出事么?这一切都可以证明,她应该知道枪就在马山手里。
我认为,臆想——是这个片子对付审查和考验观众智慧的手段。
用一段大白话,我可以先把我理解的影片总结如下:
马山在妹妹的婚礼上见到了久别的初恋情人,发现了她和别人的暧昧。失去常性谋杀了她,最后心理压力过大,自杀了。整个偷枪寻枪的把戏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编造和臆想出来的。
马山在骗群众,导演在骗观众。下面让我来一一解析吧。
事情发生在一场婚礼上。
从事后陈军的描述中我们得知,婚礼上,警察马山特别兴奋,到处敬酒,“从没见过你喝过那么多酒”。奇怪了,婚礼是马山妹妹的,而婚礼上最兴奋的,却是马山。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他久别的初恋情人李小萌。
他不但看到了李小萌,还应该看到了她和周小刚的暧昧。于是,礼单上李小萌的名字被人涂掉了——影片始终没有交待这事是谁干的。反正不可能是那个没有动机的“凶手”刘结巴,最可能只能是马山——他那个时候就动了杀机。
在马山醉酒后,是李小萌、周小刚和老树精开车送他回的家。老树精事后说自己当时在开车,不可能偷身边的马山的枪。可是,他却说“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了”李小萌和周小刚暧昧的动作——这是不真实的。影片中,看到暧昧动作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视线是仰角。从看脚部到看脸部,这种视角运动根本不符合正在开车的老树精的视角,这分明是当时醉歪在前座的马山的视角。就是说,是马山看到的二人暧昧举动。
第二天,枪就不见了。
第一个知道“真相”的老树精对马山说了句:“你的嫌疑最大”真是一语中的。
在周小刚家门口,李小萌第一次以甜软得让人心颤的声音出现了。马山的神情是痴呆的,眼前闪过李小萌以前的模样,明显处在一种臆想状态里。在离去时,马山听到李小萌叫他的名字,一回头,门关着,没有人。臆想。
然后他找到了周小刚寻他的枪。第一次和周小刚对话时,马山说周小刚拿了他的东西。周小刚第一反应那“东西”指的是李小萌——其实这是正确的感觉,虽然被马山否认了。
他的枪遍寻不获,事情一筹莫展。
这种时候,他满脑子应该想的是什么?对,应该是枪。可是影片不是这么告诉我们的。马山在洗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全是李小萌,还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还喊了好几遍。这是不正常的,他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寻枪,他脑子里应该想的是枪,为什么想的全是李小萌?因为,失枪根本是他设的骗局,他一心想的,就是李小萌。
那天晚上,命案发生了,李小萌被杀。
当晚,马山睡下后曾有一个梦境:梦里他听到李小萌叫他,然后看到去李小萌家的路,然后看到李小萌亮着灯的窗口,然后听到一声枪响——马山就醒了——谁说这是梦?谁说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事?
事后在拘留室,马山老婆曾说马山那晚上“确实有一阵时间不在床上”,马山自己也说不清去了哪里。这还不够明显?不明显再看看影片:影片里,那个晚上,马山床头的灯关了两次,又亮了两次,为什么?谁开的?还不是他自己!他晚上出去过,他做了那样一个“梦”。
马山老婆离开拘留室后,马山神情木然地对着墙壁用手作手枪状开了一枪,这个镜头意味深长。
审讯室里。唯一的目击证人周小刚在描述现场时,说李小萌看到他身后有人时,是笑的。这很奇怪:这种情况下应该惊讶或害怕,为什么会笑?这只能证明,她看到的是一个熟人。她认为这个熟人和周小刚两个人一齐来的,而刘结巴显示不会是她的熟人。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指认凶手时,一看到身穿雨衣的马山,周小刚的第一反应就是说:是他!就是他!!可是,当雨衣掀开,他看到是马山时,却改口了。影片为什么要这样设置?那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周小刚的第一感觉通常是对的——在他把“拿了我的东西”理解成是李小萌时和在他指认凶手是马山时——他的第一感觉都是正确的。
如果凶手要杀的是周小刚,只要补上一枪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另找机会。实际上,凶手要杀的不是周小刚,根本就是李小萌——其实在原著里,凶手要杀的就是:李小萌。
马妻应该是知道凶手就是马山,她在案件发生后,表情一直沉重而阴郁。她问马山李小萌死了他难过不,然后扒在马山身上说对不起当初不应该吃醋。最后问到枪里还有二颗子弹时,她盯着马山问:还会出事么?这一切都可以证明,她应该知道枪就在马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