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正吧 关注:28贴子:296
  • 3回复贴,共1

《水木年华——音乐.清华.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 序  
我被聪明误 从小以来,在大人和老师的眼里,我一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经常会听见某个老师说,老卢家的孩子真灵啊,一点就通。而这种信息也反馈给了我,让我的内心一直沾沾自喜并对做事勇往直前。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我才发现除了拥有自负以外,自己一事无成。  
两岁多一点,我开始识字。一次姥爷考我这是什么字,我说“这是革命,倒着写我也认识啊”。记得姥爷教我背唐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还记得他抑扬顿挫摇头晃脑的样子,很像鲁迅笔下的私塾先生,读书时“总是用力地把头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7岁的时候,我开始翻姥爷书架上的书,最爱翻的是那本《西游记》。用了半年时间,我居然懵懵懂懂地把这本书读完了。  
那个时候,我特别爱闻新书的油墨香味,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那时,我还爱编故事,每个晚上临睡前,就爱胡思乱想一通,无外乎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怎样怎样神通广大的人,或许,那是我一个模糊的文学梦吧。  
上了小学后,我的爱好一度发生转移。我喜欢上了画画,一天到晚画呀画,后来听妈妈说,我画的最好的还是一个大眼睛长辫子的女孩。直到有一天,学校举行一次作文比赛,我的一篇《小妹》得了一等奖,一度又燃起了我的文学热情。我扔掉蜡笔,又开始翻看书架上的书来,《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惟独 《红楼梦》没有读过——妈妈没给我看。遗憾的是,一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完整地读过这本书。  
到了初中,我的兴趣又有了重大改变,我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顺便提一句,老师们夸奖谁聪明的依据是他的理科成绩。从当时的行为上看,我也的确有了科学家的某些特质。比如,走路会碰上电线杆,经常忘记是否吃了午饭等等。以至于物理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夸我,你看这孩子多专心……在众口一词的夸奖下,我壮志冲天,在一次班会上大声宣布: “将来我要做科学家”。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惟一的一次考了第二,便被爸爸打了一通,一直心疼我的妈妈那次居然没帮我。等到了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目标便被锁定了北大、清华。而家里对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和懒惰也似乎格外宽容。有一次爸爸看我的房间太乱,批评我说, “别总是让你妈妈来整理,我小时候……”一句话没说完,妈妈便把他推走了,“孩子要考试了……”  
上了大学以后,我的一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让我的内心极度膨胀之后,性格上的不成熟和生活上的能力差开始付出代价。几次恋爱之后, 几次碰壁之后, 我的自以为是开始清醒。我开始学习生活的意义,可时间不等人,五彩绚烂的青春之后,留给我的却只是平静的黑白记忆。  
《返回目录》
我在清华园——那年夏天  
很多年后的夏天,就像现在的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1994年初夏的傍晚。夕阳暖暖而忧伤地照在一个瘦瘦少年的脸上,他端着饭盆儿,慢慢地边走边吃。透过他黑框眼镜的是柔软而迷茫的光,他望着遥远而未知的前方——那个少年是我,在毕业前夕,我就是这样散漫悠闲地吃我的晚饭。  
1994年的夏天,清华80年代最后一年的入校生要离开他们读了五年的学校了。应邀写这篇文章时,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回想,回想毕业前夕,我都做了些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  
和很多其他高校的学生不一样,大多数清华学子在毕业前并不是悔恨以前没好好学习,而是相反,感到“亏了”。那么喧嚣绚烂的青春年华都泡在了寂静的图书馆、实验室里,那么热情灼人的花样岁月都献给了冷冰冰的电脑、图板。该勇敢表白的为什么退却了,该接受的为什么错过了。临到毕业,突然恍然大悟,于是毕业前的放纵变本加厉。  
他们在校门口的酒馆里大声哭泣,平时不喝酒的女生此时也不让男生,一杯酒一饮而尽。平时不敢正眼看女生,一跟女生说话就脸红的男生,此刻也大胆拉着某女生的手,倾诉暗恋之苦。 他们在大草坪上彻夜歌唱,从罗大佑到齐秦,从崔健到唐朝,一直唱到嗓音嘶哑,天空发白。 


1楼2010-01-05 13:51回复
    这个活动室经常也是我们熬夜画图的地方。每次交图前,大伙儿都会从水房把电源线拉进中厅,挑灯夜战。一次正赶上有球赛,有人把一个小电视搬了进来,一时间屋子里挤满了球迷,图也顾不上画了! “臭球!” “快传!”呐喊声不绝于耳。那场球中国队当然又输了,气愤之余,大家拿起汽水瓶、啤酒瓶向楼下砸去……  
    23号楼的西面有一条小河,东面则是学校的第14食堂。每到吃饭的时间,总是一片热气腾腾、人头攒动的景象。有人拿着饭盆儿打了饭,边走边吃;有人拿着外文书,边看边吃,有的人大声吆喝,有的人一声不吭,闷着头猛嚼……而这个食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几乎没有女生——这里远离女生区,加之本来女生就少,偶尔如有女生来吃饭,必然会引来一群目光。之后又是一阵小声嘀咕。  
    “脸太长” “腿有点短” “飞机场嘛”……  
    那时,除了吃饭,清华食堂的另一种功能是用来做舞厅。每当周末, 夜幕落下的时候,食堂里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这会儿忙碌了一个星期的学子们就会从学校的四面八方涌来。除了每周的舞曲,食堂偶尔也会举办一些特殊节目来招揽生意,比如举办抽奖活动,或请校园歌手来助兴, 当然,最管用的还是在宣传海报上写上“特邀北大、人大、北师大女生前来联欢”,自然,当晚食堂里人满为患。  
    236宿舍的其他人都是北京的孩子,每到周末的时候,他们大多都回家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段时间里,我通常拿出喜爱的书, 慢慢地读起来,苏童、余华、阿城相继把我带入他们编织的虚幻的人生世界里,而海子、顾城又会启开我的思绪,带领我进入另一个漫无边际的自由空间。  
    有一次,灯熄了,我点亮了蜡烛,没想读着读着就睡着了,睡梦中被烟气熏醒,原来蜡烛烧到最后,点燃了旁边的纸张,好在火不算大,让我虚惊一场。睡不着觉,向窗外望去,满天的星斗,一时间,我竟忘了我在哪里……  
    《返回目录》
    我在清华园——大草坪  
    站在大礼堂前一片葱葱的绿草坪旁,我的双眼被一个小标牌吸引,上面写着“青青的草,怕你的脚”。夕阳的光是那么的美好,而这片草坪再也没人上去了,再也没有那些引吭高歌的歌手,那些手捧诗稿的诗人,那些相拥相依的情侣,那些落寞一人前来散心的学生…… 而那些草坪上的歌唱,那些只有在这片草坪发生的故事,再也不会有了。  
    这里曾有一片歌声。每到傍晚,就会有校园歌手弹起吉他,展开歌喉。歌声顺着草坪向四周散开,渗入每个人的心里。那歌声也进入我的耳朵, 那时刚刚入学的我,被这种声音深深地打动。我多想能和他们一样,大声唱出来。可那时羞涩的我只是默默地听着,一圈又一圈地绕着草坪静静走着……  
    很快,我挤出了一些生活费,买了把二手吉他,开始学唱,没有几个月,居然很像一回事。终于有一天,我也拿起了吉他坐在了草坪上。偶尔会听到有叫我“校园歌手”,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欣喜异常。很快,去草坪唱歌成了我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时,我一个人去,静静地弹着唱着,大多时候,我会和朋友们一起来到草坪。我们扛着吉他,迎着夕阳,让风徐徐吹过领口,从宿舍一路走过来。到了草坪,我们围坐一圈,一人一首轮流弹唱,四周不时会有三三两两的人加入,很快地,欢声笑语热闹起来。当夜幕降下的时候,我们点上蜡烛,打开啤酒.在晚风的催化下,音乐和啤酒有效地刺激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体验青春的激荡忘却莫名的忧愁……  
    那个时候,在这片草坪上,让我们认识了不少的朋友,只要说一句:“能一块唱歌吗”,陌生人会变成朋友,许多校园歌手们就是这样相互认识的。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汇聚在草坪,交流一下自己写的新歌。 这片草坪真的是校园歌手们的土壤,校园民谣的主将们(高晓松、沈庆、郁冬)都在这里唱过他们的得意之作。在《同桌的你》和《青春》没有正式发表前,草坪上已留下他们的歌声,这些歌很快被学会并在校园里传开去。那时,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歌唱,幻想有一天,我也写出这样的歌……  
    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弄懂,为什么这座以“严谨求实”而闻名的理工科大学会产生这么多的校园歌手。入学时一个阴雨的秋天,我怀抱着一个科学家的理想走进这所学校,而1994年当我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离开它时,我的愿望是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歌手。谁也无法说清楚五年的熏陶会给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多大的转变。不可否认,是清华独特的校园气质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而我真的想知道,这里面草坪文化又占有多少分量。  
    


    4楼2010-01-05 13:52
    回复
      • 60.179.181.*
      庚戌太有才了


      9楼2010-01-10 00:08
      回复
        我慢慢看


        10楼2010-03-24 2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