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县酿酒厂是集安老字号企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县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生产的白酒类、果酒类、曲酒类产品琳琅满目、名震一时。创建伊始 百废俱兴当时酿酒原料主要是各种粮糠、橡子米、地瓜干等,因为饥荒年代,粮食都不够吃,更别提用粮食酿酒了。
所有工序都靠人工,烧酒用人压水,没有一点机械,发电靠柴油机。
当时,酒厂上市销售的全是散白酒。果酒的原料相对比较多,有山葡萄、家葡萄、圆枣子、山里红等。
集安县酿酒厂成立于1958年6月,原名叫“集安县野生植物酿酒厂”,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
建厂时第一任书记是韩玉英,厂长王世清。
当时的厂房面积500平方米,年产白酒27吨,产值7.7万元。
1959年,酒厂转入工业系统,改名为“地方国营集安县酿酒厂”。
集安白酒“口感醇厚,入口绵甜,润喉清爽,回味无穷”。
至今,集安人聚会的酒桌上还时常流行着“不喝集安白,感情上不来”、“喝了集安白,集安没白来”、“喝集安酒,不忘好朋友”等祝酒词,足见“集安白酒”的独特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一起追集安酿酒厂的历史,回味渐行渐远的“集安白”的味道。
它生产的白酒类、果酒类、曲酒类产品琳琅满目、名震一时。创建伊始 百废俱兴当时酿酒原料主要是各种粮糠、橡子米、地瓜干等,因为饥荒年代,粮食都不够吃,更别提用粮食酿酒了。
所有工序都靠人工,烧酒用人压水,没有一点机械,发电靠柴油机。
当时,酒厂上市销售的全是散白酒。果酒的原料相对比较多,有山葡萄、家葡萄、圆枣子、山里红等。
集安县酿酒厂成立于1958年6月,原名叫“集安县野生植物酿酒厂”,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
建厂时第一任书记是韩玉英,厂长王世清。
当时的厂房面积500平方米,年产白酒27吨,产值7.7万元。
1959年,酒厂转入工业系统,改名为“地方国营集安县酿酒厂”。
集安白酒“口感醇厚,入口绵甜,润喉清爽,回味无穷”。
至今,集安人聚会的酒桌上还时常流行着“不喝集安白,感情上不来”、“喝了集安白,集安没白来”、“喝集安酒,不忘好朋友”等祝酒词,足见“集安白酒”的独特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一起追集安酿酒厂的历史,回味渐行渐远的“集安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