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室发动政变而要求真平王交出玉玺的时候,真平王若有深思的说道,他说美室今天才政变太晚了,如果她当初就这样做了,那真平王不需舍弃自己的女儿,美室也不用遗弃自己的儿子,口气中充满了感慨与嘲笑,这两个为政治而被抛弃的孩子的命运,构成这出【善德女王】的故事钢骨。
【善德女王】并不是介绍女王一生的故事,在我看来,它是一个介绍女王起与落,生与殁的故事。历史记载女王在位16年,前半段介绍女王前半生和美室的争斗,是女王的『起』,后面的延续则是女王后半生对毗昙的心力交瘁,是女王的『终』,然而看完整个故事,心理不觉一阵胆寒,天道循环真的是狠,一切真的就是命,女王对美室势力的对抗,不仅赔上了姐姐、乳娘,最终连自己的命都送上了。
女王是政治上的女人,从未停止的争议就是女王到底是爱庾信多些?还是爱毗昙多些?如果故事就是要写德曼与毗昙的宿命,那最后女王的「后悔」又是什麼?在【善德女王】的故事中,同样也是分两派在竞争,美室与薛原公等人是一派,德曼与庾信等人则是另一派,这两派之间对立很分明,虽说金春秋曾经设计搅和了一池春水,但失败后也是回到德曼的身边,如果女王的故事就只有这样两派的心机与手段,那和以前的一些类似戏剧相同,我们看了也许会很激动,却很难有留在心中的思念与想法,然而故事中却有一人把两派牵起了线,自始至终拉出了数不尽的纠葛,揪住的当事人的心,也缠住了观众的心,他就是毗昙。
毗昙是德曼的心腹,却是美室的亲生儿子,虽说德曼身边有庾信永远的忠诚,但德曼好几次生死存亡却是毗昙所救,美室如果先除去毗昙,她早就成功了,夏宗美生的质问,美室承认错却不后悔,至今仍让我不解的,就是为何美室的自尽说也是为了毗昙?总之,在女王辉煌统治的那几年,女王的左手是庾信,由他掌握兵权,看似武将却是一面坚毅的盾,因为他会永远的服从;女王的右手是毗昙,他是一个酷吏,看似文官却是一把锋利的剑,因为他可以深到别人所看不见的地方,而且毫不手软;宫廷势力则由春秋掌握,她自己则负责外交来面对中国,她控制著少数的人,带领著新罗走向那原不可能达成的梦想。然而这一段女王最具价值,且能排上世界百大王者的历史,在【善德女王】中被一笔带过,只用白发黑胡来代表岁月的匆匆,直接就走到了女王最后的人生阶段中。
我们也许会疼惜,会指责,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努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毗昙的个性爱恨分明,文努就算有心要救回毗昙,却也是自己已走到生命尽头,有后悔,有自责,也有不甘,文努只好把希望放在德曼与庾信的身上,希望她们能好好保护与照顾毗昙,所以要毗昙忠心地辅佐公主,但天堂与地狱就是那一线之隔,「保护」与「看不起」的差别认知,决定了往后不同的人生。
当德曼在作权利分封时,廉宗就告诉毗昙要为自己争取些什麼,毗昙笑了笑,说他不在意那些东西,那是骗人的,否则他不会因公主与庾信在讨论重要大事时,没有让他参与而落寞离开,毗昙从小在山中长大,他没有受过正统的花郎教育,公主之所以忽略了他,本身或许没有恶意,因为她认为毗昙不懂这些,但是毗昙又会怎麼想呢?当女王即位后,女王特别设立了司量部,表面上是要安抚美室的势力,其实就是给毗昙一个位置,两派人马都认为,女王之所以会对美室遗族这样的宽容与厚赏,原因就是毗昙,两边也都很有意识地心照不宣。
后来毗昙开始出事后,女王还封毗昙为上大等,甚至最后还有国婚,朋友告诉我,毗昙是不是太贪了,女王都几乎全部给与了,他还嫌不够的反叛,我说不是这样,女王是真心对毗昙好,但这些却不是毗昙真的想要的!
司量部与兵部可说是冰火不容,但讽刺的则是上面两个头头是曾经一起革命浴血的生死兄弟,夏宗与美生点出了关键,庾信可以在阳光下接受众人的欢呼与赞扬的,但毗昙却是在黑夜中令人恐惧的,庾信得到的是掌声,毗昙却得到的是嘘声,兵部看不起司量部,与其说是司量部的严峻,不如说是认为司量部不过是靠女王的宠幸而得势,不像他们的地位是卖血卖命所换来的。这对充满要统一三韩大业的毗昙而言是情何以堪的事,於是他要夺回,他设一个局让庾信请君入瓮,可惜他终究不是美室,他的局很快就被女王与其他人等识破,毗昙很恨别人在他面前提及美室,美室的优越对照是毗昙的不足,这让庾信生气,他生气的不是毗昙的诡计,而是毗昙不该为了自己的私情而把国家大业也做了陪葬。
【善德女王】并不是介绍女王一生的故事,在我看来,它是一个介绍女王起与落,生与殁的故事。历史记载女王在位16年,前半段介绍女王前半生和美室的争斗,是女王的『起』,后面的延续则是女王后半生对毗昙的心力交瘁,是女王的『终』,然而看完整个故事,心理不觉一阵胆寒,天道循环真的是狠,一切真的就是命,女王对美室势力的对抗,不仅赔上了姐姐、乳娘,最终连自己的命都送上了。
女王是政治上的女人,从未停止的争议就是女王到底是爱庾信多些?还是爱毗昙多些?如果故事就是要写德曼与毗昙的宿命,那最后女王的「后悔」又是什麼?在【善德女王】的故事中,同样也是分两派在竞争,美室与薛原公等人是一派,德曼与庾信等人则是另一派,这两派之间对立很分明,虽说金春秋曾经设计搅和了一池春水,但失败后也是回到德曼的身边,如果女王的故事就只有这样两派的心机与手段,那和以前的一些类似戏剧相同,我们看了也许会很激动,却很难有留在心中的思念与想法,然而故事中却有一人把两派牵起了线,自始至终拉出了数不尽的纠葛,揪住的当事人的心,也缠住了观众的心,他就是毗昙。
毗昙是德曼的心腹,却是美室的亲生儿子,虽说德曼身边有庾信永远的忠诚,但德曼好几次生死存亡却是毗昙所救,美室如果先除去毗昙,她早就成功了,夏宗美生的质问,美室承认错却不后悔,至今仍让我不解的,就是为何美室的自尽说也是为了毗昙?总之,在女王辉煌统治的那几年,女王的左手是庾信,由他掌握兵权,看似武将却是一面坚毅的盾,因为他会永远的服从;女王的右手是毗昙,他是一个酷吏,看似文官却是一把锋利的剑,因为他可以深到别人所看不见的地方,而且毫不手软;宫廷势力则由春秋掌握,她自己则负责外交来面对中国,她控制著少数的人,带领著新罗走向那原不可能达成的梦想。然而这一段女王最具价值,且能排上世界百大王者的历史,在【善德女王】中被一笔带过,只用白发黑胡来代表岁月的匆匆,直接就走到了女王最后的人生阶段中。
我们也许会疼惜,会指责,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努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毗昙的个性爱恨分明,文努就算有心要救回毗昙,却也是自己已走到生命尽头,有后悔,有自责,也有不甘,文努只好把希望放在德曼与庾信的身上,希望她们能好好保护与照顾毗昙,所以要毗昙忠心地辅佐公主,但天堂与地狱就是那一线之隔,「保护」与「看不起」的差别认知,决定了往后不同的人生。
当德曼在作权利分封时,廉宗就告诉毗昙要为自己争取些什麼,毗昙笑了笑,说他不在意那些东西,那是骗人的,否则他不会因公主与庾信在讨论重要大事时,没有让他参与而落寞离开,毗昙从小在山中长大,他没有受过正统的花郎教育,公主之所以忽略了他,本身或许没有恶意,因为她认为毗昙不懂这些,但是毗昙又会怎麼想呢?当女王即位后,女王特别设立了司量部,表面上是要安抚美室的势力,其实就是给毗昙一个位置,两派人马都认为,女王之所以会对美室遗族这样的宽容与厚赏,原因就是毗昙,两边也都很有意识地心照不宣。
后来毗昙开始出事后,女王还封毗昙为上大等,甚至最后还有国婚,朋友告诉我,毗昙是不是太贪了,女王都几乎全部给与了,他还嫌不够的反叛,我说不是这样,女王是真心对毗昙好,但这些却不是毗昙真的想要的!
司量部与兵部可说是冰火不容,但讽刺的则是上面两个头头是曾经一起革命浴血的生死兄弟,夏宗与美生点出了关键,庾信可以在阳光下接受众人的欢呼与赞扬的,但毗昙却是在黑夜中令人恐惧的,庾信得到的是掌声,毗昙却得到的是嘘声,兵部看不起司量部,与其说是司量部的严峻,不如说是认为司量部不过是靠女王的宠幸而得势,不像他们的地位是卖血卖命所换来的。这对充满要统一三韩大业的毗昙而言是情何以堪的事,於是他要夺回,他设一个局让庾信请君入瓮,可惜他终究不是美室,他的局很快就被女王与其他人等识破,毗昙很恨别人在他面前提及美室,美室的优越对照是毗昙的不足,这让庾信生气,他生气的不是毗昙的诡计,而是毗昙不该为了自己的私情而把国家大业也做了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