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复吧 关注:28贴子:2,287

“中”是对古代雅言的传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是对古代雅言的传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8-04 21:21回复
    方言是镌刻在游子身上不变的符号,是连接游子与故乡的情感纽带。常有若干词语被看作某地方言的代表,寥寥数语便能唤起乡愁,引起共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8-04 21:22
    回复
      近日,一份展现河南省内不同地区应答语使用状况的“河南方言地图”引起热议。该调查显示,表示肯定和赞同的“中”是中原官话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答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8-04 21:22
      回复
        “中”不但是河南的“语言名片”,也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承载着华夏民族“尚中”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历史变迁,是对古代雅言的传承。那么,“中”如何由空间方位词转变为表示肯定的应答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8-04 21:22
        回复
          “中”表应答,使用频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8-04 21:22
          回复
            河南方言中,“可以、好、能”等意义可以使用“中”和“管”来表达,其中“管”主要出现在商丘等豫东地区,“中”在河南全境使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8-04 21:22
            回复
              “中”表示肯定和赞同,通常用以应答,比如,“A:明儿(明天)一起去学校吧?B:中,明儿我喊你。”这里的“中”是肯定的回应,表示同意对方的邀请,若表示否定应答则直接使用“不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8-04 21:23
              回复
                “中”还可用在句中表示“可以、行、好”。此时“中”相当于形容词,可以进行正反重叠表示疑问,如“这枣中不中吃?”,即是询问“这个枣好不好吃?”。“中”也能受到否定词“不”的限定,表示否定之意,例如“这个叫法不中听”。表示“行、好”的“中”还可以受到程度副词“真”的修饰,加深肯定的程度,例如,“这饭做得真中”,即是夸奖“这顿饭做得真好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8-04 21:23
                回复
                  表达肯定意义的“中”使用不限于河南,东北官话、兰银官话等多个北方官话区都有使用,南京、武汉、厦门等地的方言志和方言材料中都有记载。比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记载南京的江淮官话中有“这件事不中,我偏要试试”的表述;厦门方言属于闽方言,也有“穿得这般模样,勿会中看”的语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8-04 21:23
                  回复
                    可见,“中”表示“好、可以、行”等意义活跃在许多地方的语言生活中,而表示肯定应答的“中”在河南使用频率极高,在外省使用较少,因而成为最能代表河南的方言词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8-04 21:23
                    回复
                      中”表肯定,历史悠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8-04 21:24
                      回复
                        “中”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意为“旗帜立于中”,也可表示“左右的中间”。“中”最早表示具体的方位,与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相对,这一意义沿用至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8-04 21:31
                        回复
                          “中”表示“可以、好、能、行”等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出现,且使用广泛。《说文解字》:“中,内也。”段玉裁注:“中者,别与外之辞;别与偏之辞;亦合宜之词也。”引申为“得、当、均、半”等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8-04 21:31
                          回复
                            “中”表示“可以、恰当”的意义在先秦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语录体经典《论语》中,“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意为“礼乐如果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适当”,这里的“中”表示“合适、可以、恰当”。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8-04 21:31
                            回复
                              刘邦在《手敕太子文》中写道:“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这里的“中”表示“可以、能够”之意。《宋书》中有“可筹量粗为中否之格”的表述;南朝佛教文集《弘明集》也出现了“今付往,足下力为善寻,具告中否”的表达,这两例的“中”都表示“可以”,与“否”对举组合为“中否”,意为“可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8-04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