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历任军长
第一任军长:陈仪
第二任军长:高桂滋
第三任军长:胡宗铎 副军长:程汝怀
第四任军长:蔡廷楷
第五任军长:李生达
第六任军长:王靖国 副军长:霍原壁(后杜堃)。
第七任军长:杜堃代理军长
第八任军长:孟宪吉 副军长:梁培璜
第九任军长:梁培璜
第十任军长:刘召棠
第十一任军长:史泽波
第十二任军长:许鸿林
第十三任军长:杨爱源兼任军长
第十四任军长:于镇河
第十三任军长:温怀光
第十三任军长:刘云瀚
第十三任军长:后去台湾
该军前身为浙江陆军第1师(师长陈仪)。1926年12月17日为北伐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陈仪。由于此时陈仪为孙传芳扣押南京,军长职务由第1师师长石铎代理,第2师师长为余宪文。该军编成后由余宪文任前敌总指挥,转战浙江,但遭孙传芳狙击,损失惨重。1927年春该军即缩编为新15师,师长余宪文。5月7日改番号19师,归杨杰第6军节制。8月第6军改番号18军,该师仍归18军节制。9月下旬,改归26军节制。1927年6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原国民革命军独立第8师(前身为陕西靖国军高桂滋部)扩编
为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高桂滋。下辖王守义第1师、邢肇棠第2师和刘天禄第3师。该军驻河南。后不详。
1927年年底国民政府将原第7军第2师和第15军一部合编为19军,任命胡宗铎为军长、程汝怀为副军长。下辖李思炽第1师、李宜煊第2师和郑重第3师。1928年2月25日,该军所辖3个师依照中央军番号顺序依次改为第59师、第60师、第61师。该军于1928年缩编为16师,师长胡宗铎、副师长程汝怀(先)林逸圣(后)。
1930年夏因中原大战形势不利于蒋介石在中津浦路方面的部队,蒋乃命令驻广东的60师和61师北上支援。济南攻克后将两师编为19军。8月17日任命蔡廷楷为军长,下辖沈光汉60师和毛维寿61师。1931年7月增辖78师(该师为60师、61师各一部扩编),师长区寿年。山炮连,改19军为“西南国民义勇军”,拟参加东北抗战。但在1932年爆发“一•二八
”淞沪抗战后即恢复原建制参加上海的战役。1932年5月调入福建“剿共”。1933年11月
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该军参加福建政府反蒋,被编入1方面军序列
。所辖3个师扩编为:沈光汉第1军,毛维寿第2军,区寿年第3军。12月15日蒋介石免蔡
廷楷军长职,宣布该军撤消。
福建政府成立后即遭蒋军围剿,事变失败。原19军所辖各师改编制为3团制(原2旅制)
。60师师长易为陈沛,61师师长易为杨步飞,78师师长易为文朝籍。以上3个师和原福建
49师(原福建保安队)合编为第7路军,总指挥毛维寿,副总指挥张炎(未到任)。
1934年10月27日蒋介石将72师扩编成19军,军长李生达。该军直接隶属于太原绥靖公署
。从此时起该19军番号为晋军使用。
1936年5月军长李生达被刺杀身亡。王靖国接任军长,霍原壁任副军长。
是时该军下辖王靖国(兼)70师(2个旅)和陈长捷72师(2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内改辖孟宪吉68师(原晋军李服膺部和独立1、2旅)和杜堃70师。1937年4月,杜堃任副军长,1939年8月王升任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副军长杜堃代理军长。1940年8月杜堃调任二战区高参室主任,孟宪吉接任军长,梁培璜接任副军长。1941年3月孟宪吉因病辞职,副军长梁培璜接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刘召棠68师和史泽波210旅。
1942年3月刘召棠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李修理68师、史泽波暂编37师(原210旅)和钟有德暂编38师(原独立27旅)。
1944年1月史泽波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郭天辛68师、杨文彩暂编37师和钟有德暂编38师。该军长期隶属6集团军,在山西同日军交战。
抗战胜利后该军下辖郭天辛68师、杨文彩暂编37师和武世权暂编40师。1945年9月该军内在上党被解放军歼灭,军长史泽波、师长郭天辛、杨文彩被俘。师长武世权逃归后降为团长。
1945年年底阎锡山将该军残部和23军合编为19军。军长许鸿林。下辖程云峰68师、雷仰汤暂编37师和孙楚(34军军长降职?)暂编40师。1946年3月杨爱源兼任军长时许鸿林降为68师师长。1947年夏于镇河接任军长。
1948年4月温怀光接任军长时下辖武世权68师、雷仰汤暂编37师和王乾元暂编40师。该军隶属10兵团。其中暂编37师于1948年6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9月重建时改番号274师。暂编40师易为曹国忠,师番号改为277师。1949年4月该军在太原被歼灭。
1949年10月重组该军,任命刘云瀚担任军长,下辖14师和19师(2个师长不详)。11月调往舟山驻防。1950年5月蒋介石为保卫台湾,将19军从舟山秘密撤往台湾。
第一任军长:陈仪
第二任军长:高桂滋
第三任军长:胡宗铎 副军长:程汝怀
第四任军长:蔡廷楷
第五任军长:李生达
第六任军长:王靖国 副军长:霍原壁(后杜堃)。
第七任军长:杜堃代理军长
第八任军长:孟宪吉 副军长:梁培璜
第九任军长:梁培璜
第十任军长:刘召棠
第十一任军长:史泽波
第十二任军长:许鸿林
第十三任军长:杨爱源兼任军长
第十四任军长:于镇河
第十三任军长:温怀光
第十三任军长:刘云瀚
第十三任军长:后去台湾
该军前身为浙江陆军第1师(师长陈仪)。1926年12月17日为北伐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陈仪。由于此时陈仪为孙传芳扣押南京,军长职务由第1师师长石铎代理,第2师师长为余宪文。该军编成后由余宪文任前敌总指挥,转战浙江,但遭孙传芳狙击,损失惨重。1927年春该军即缩编为新15师,师长余宪文。5月7日改番号19师,归杨杰第6军节制。8月第6军改番号18军,该师仍归18军节制。9月下旬,改归26军节制。1927年6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原国民革命军独立第8师(前身为陕西靖国军高桂滋部)扩编
为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高桂滋。下辖王守义第1师、邢肇棠第2师和刘天禄第3师。该军驻河南。后不详。
1927年年底国民政府将原第7军第2师和第15军一部合编为19军,任命胡宗铎为军长、程汝怀为副军长。下辖李思炽第1师、李宜煊第2师和郑重第3师。1928年2月25日,该军所辖3个师依照中央军番号顺序依次改为第59师、第60师、第61师。该军于1928年缩编为16师,师长胡宗铎、副师长程汝怀(先)林逸圣(后)。
1930年夏因中原大战形势不利于蒋介石在中津浦路方面的部队,蒋乃命令驻广东的60师和61师北上支援。济南攻克后将两师编为19军。8月17日任命蔡廷楷为军长,下辖沈光汉60师和毛维寿61师。1931年7月增辖78师(该师为60师、61师各一部扩编),师长区寿年。山炮连,改19军为“西南国民义勇军”,拟参加东北抗战。但在1932年爆发“一•二八
”淞沪抗战后即恢复原建制参加上海的战役。1932年5月调入福建“剿共”。1933年11月
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该军参加福建政府反蒋,被编入1方面军序列
。所辖3个师扩编为:沈光汉第1军,毛维寿第2军,区寿年第3军。12月15日蒋介石免蔡
廷楷军长职,宣布该军撤消。
福建政府成立后即遭蒋军围剿,事变失败。原19军所辖各师改编制为3团制(原2旅制)
。60师师长易为陈沛,61师师长易为杨步飞,78师师长易为文朝籍。以上3个师和原福建
49师(原福建保安队)合编为第7路军,总指挥毛维寿,副总指挥张炎(未到任)。
1934年10月27日蒋介石将72师扩编成19军,军长李生达。该军直接隶属于太原绥靖公署
。从此时起该19军番号为晋军使用。
1936年5月军长李生达被刺杀身亡。王靖国接任军长,霍原壁任副军长。
是时该军下辖王靖国(兼)70师(2个旅)和陈长捷72师(2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内改辖孟宪吉68师(原晋军李服膺部和独立1、2旅)和杜堃70师。1937年4月,杜堃任副军长,1939年8月王升任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副军长杜堃代理军长。1940年8月杜堃调任二战区高参室主任,孟宪吉接任军长,梁培璜接任副军长。1941年3月孟宪吉因病辞职,副军长梁培璜接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刘召棠68师和史泽波210旅。
1942年3月刘召棠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李修理68师、史泽波暂编37师(原210旅)和钟有德暂编38师(原独立27旅)。
1944年1月史泽波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郭天辛68师、杨文彩暂编37师和钟有德暂编38师。该军长期隶属6集团军,在山西同日军交战。
抗战胜利后该军下辖郭天辛68师、杨文彩暂编37师和武世权暂编40师。1945年9月该军内在上党被解放军歼灭,军长史泽波、师长郭天辛、杨文彩被俘。师长武世权逃归后降为团长。
1945年年底阎锡山将该军残部和23军合编为19军。军长许鸿林。下辖程云峰68师、雷仰汤暂编37师和孙楚(34军军长降职?)暂编40师。1946年3月杨爱源兼任军长时许鸿林降为68师师长。1947年夏于镇河接任军长。
1948年4月温怀光接任军长时下辖武世权68师、雷仰汤暂编37师和王乾元暂编40师。该军隶属10兵团。其中暂编37师于1948年6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9月重建时改番号274师。暂编40师易为曹国忠,师番号改为277师。1949年4月该军在太原被歼灭。
1949年10月重组该军,任命刘云瀚担任军长,下辖14师和19师(2个师长不详)。11月调往舟山驻防。1950年5月蒋介石为保卫台湾,将19军从舟山秘密撤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