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香相乱吧 关注:53贴子:1,833
  • 11回复贴,共1

【第十三幕】应旭,引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7-28 10:41回复
    【第十三幕】应旭,引彬
    引彬精通满汉双语,同应旭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因满语形态变化丰富,每种形态都有与之对应的附加成分做标记,与汉语的语法关系截然相反,因而学士们在翻译汉文书籍时,很难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及语序对译成满文,容易在翻译时出现“音韵错谬”和“音近汉人语气”的问题,而现有的清文启蒙等辞书中,收录词汇多为基础词汇,对翻译名著小说助益不大。两人寻效野,效野认为汉语流传千载已成体系,可在翻译时找出汉语普遍存在语言规则,再用满语的语序和规则进行套用,三人决定尝试。


    2楼2020-08-02 17:20
    回复
      2025-07-30 23:48: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要不贴这里吧https://tieba.baidu.com/p/6220609013
      1
      【把满文译本比对一番,忍不住皱眉而叹,又见眼前书卷上落下一道影,抬头一看是关大人,搁了手中笔,捧手寒暄。】关大人早啊。
      【原本旬日沐休,但压在心头的这件事尚未了结,正好待在府中也无事可做,干脆穿了官服还是来了此处。昔日也在翰林院待过,与故交叙旧一番,特在此借来满文书,比对着汉文来逐字翻译。】这说话是一回事,真要翻译起典籍,则大有不同。


      3楼2020-08-03 22:42
      回复
        2:同应旭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因满语形态变化丰富
        3
        【关大人所言也正切入我心怀,译文讲究一个信达雅,信及为准确,不偏不倚,达则为通达,明了却又不拘泥于原文,为使读者一眼及明白,雅则为文雅。】满汉虽交融百年,但汉人的文化传承已有千年之久,诸多文学史学,翻译成满文则难上加难。
        【翻开手边一册书,指出上面一行。】就比如这一句则是极大的谬误,满语的说话方式与汉语截然不同,如此直接生搬硬套,哪能当得起学子们所用教材的重任?


        4楼2020-08-03 22:52
        回复
          4:(看了一下,肯定)这是“音韵错谬”。
          5
          【诸如此类错漏,倘若悉心翻找,单手中这一册书便能找出十来个,还单为音韵的谬误。】如今通习汉语,倒是旗人连祖宗的语言都忘了,着实可悲了。
          【连声喟叹,将书本放在书案一侧,想起眼下正翻译的几册书,又感叹翻译不易。】但相较汉语的体系,满文确实不可与之并论,但如今启蒙等辞书中,收录得过于浅显,多为日常口语,难以运用在典籍之上。


          5楼2020-08-04 12:48
          回复
            6:典籍文字更为深奥,非日常口语能相比。
            7
            【方才与关大人一吐不快,也是如今满文典籍匮乏,更多晦涩深奥的文学,鲜少有人涉足翻译一事,观者寥寥,学者寥寥,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便越少人去做了。】如此几项,也是如今围在我心头的一个难事。
            【与关大人商量此事,见瑞王前来,亦起身见礼,把刚刚与关大人所说的几样皆告知了瑞王。】不知王爷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6楼2020-08-04 12:54
            回复
              8架空一下瑞王说话
              9
              【瑞王的一番话,让我覃思许久,这不失为一个好的主意,但仔细深究一遍,其中亦有重重险阻。】王爷所言,确实不错,但其中最大的难处莫过于找寻体系之中的规律了。【语言一项,需从哲学、历史和文学各类典籍之中,汗牛充栋的书籍,也非一日之功。】
              【迟疑片刻,又释然,为臣为官,自当尽心竭力才是,此事也为利在千秋。】不过王爷倘若给下官一些时间,定能同关大人找寻其中义理。


              7楼2020-08-04 13:02
              回复
                2
                (满汉双语新教材的编制正按部就班的进行,自己在瑞王前承了令,自然要时刻盯着。入佐理部后,便见叶赫引彬正手执一书,凑近了瞧,恰是满文译本。)
                “叶赫大人——”
                (编译新书不止是自己一人关注,听了叶赫引彬的话儿,将视线落于书页之上,扫视几行,又寻了汉文书籍相照。不消片刻,便知其话中含义。)
                “满语形态变化丰富,每种形态都有与之对应的附加成分做标记,与汉语的语法关系截然相反。如此一来,翻译工作就难做的很了。”


                8楼2020-08-04 21:53
                回复
                  2025-07-30 23:42: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4
                  (自己乃是汉军旗出身,自幼学堂习读亦以汉文为主,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的措辞与满文的差异自然心知肚明。诚然,如叶赫引彬所言,生搬硬套的翻译方法是万万不行的,极有可能便误人子弟。)
                  “我来瞧瞧。”
                  (聆其言,俯身去看他指尖所示的字句,满汉双语在心中默读一遍,肯定道。)
                  “这是音韵错谬。”


                  9楼2020-08-04 21:58
                  回复
                    6
                    “典籍文字只会更为深奥,日常口语岂能相比。”
                    (叶赫引彬的担心不可谓不无道理,经他这么一说,自己深觉教材编制之不易。汉语也好,满语也罢,两种语言有各自的语法,既有相异之处,亦有相通之处,眼下编者所要做的便是寻出两种语言的行通之道。)
                    “如此,总也不能将经典过分口语化,还是应在满文措辞上多下功夫研究研究。”


                    10楼2020-08-04 22:05
                    回复
                      8
                      “见过瑞王。”
                      (二人正商谈之际,忽见另一抹身影而来,转而相看,原是瑞王。手中书本放下,依礼问安。瑞王来得恰是时候,叶赫大人将眼下难题一一阐明,请瑞王之见。自己亦全神贯注,候着瑞王开口。)
                      (便见瑞王略一思忖,言道汉语流传千载已成体系,可在翻译时找出汉语普遍存在语言规则,再用满语的语序和规则进行套用。)
                      “这个法子可以一试。”


                      11楼2020-08-04 22:09
                      回复
                        10
                        (这着实是个苦差事,但若是能做成做好,便是造福后代千千万万年的功绩。文人皆有情怀,自己虽称不上名士大家,但仍有几分文生意气,愿能做出名垂千古的建树。)
                        “臣等自当竭尽全力,兢业始终。”
                        (案几上书籍如山丘,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智慧,其间奥妙,合该流传万世于万人。)
                        (送离瑞王,余下辛劳暂且不提。)


                        12楼2020-08-04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