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爱好者交流吧 关注:64贴子:475
  • 4回复贴,共1

白酒中的酸、甜、苦、辣、咸等味,与酒体中众多的微量成分酸、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酒中的酸、甜、苦、辣、咸等味,与酒体中众多的微量成分酸、酯、醛、酮、酚等物质的量比有着密切的关联,量比恰当则苦味不显,量比失调则有苦味。同时也与各厂的酿酒所用原料、工艺条件、操作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使用霉变的原料和变质的曲药,原料或辅料去壳不彻底或未清蒸、清蒸不彻底以及使用含酯量高的原料。
使用单宁含量高的原料,所产出的酒均有苦味或者霉味或者其他的杂味,主要是因为酿酒用的原料被有害微生物污染,原料中的脂肪被氧化,单宁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成为某些酯类化合物所造成的。在泡粮环节注意多排单晶单宁,会有所改善!
另外,辅料的壳中含有较多的多缩戊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生成带有焦苦味的糠醛,这些都是给白酒带来苦味的原始原因。
第二,配料不合理。曲量过大或者用劣质曲、新旧曲搭配不合理、原料中外壳较多、用水量不合理、窖内空隙较大、酵母繁殖过多等都会造成白酒味道发苦。
拿酱香酒来说,优质的酱香酒对原料和曲药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比如大曲都是用小麦制成的高温曲,要求小麦颗粒整齐,无霉变,无异常气味和农药污染,并保持干燥状态。
第三,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合理
入窖温度过高、原料或曲药粉碎过细或者过粗,窖池密封不严,糟醅存放时间过长等都会使酒在发酵时产生倒烧味、苦味、辛辣味、霉味等。
入窖温度高、前期发酵温度不易控制,从而造成前期升温过猛、糟醅品温高、持续时间长。发酵温度高,有益酵母对氨基酸的脱氨,酒醅温度高,酵母衰老自溶快,自溶后产生的氨基酸等都会导致醇、酪醇含量的增加。从而产生的酒带有严重并持久的苦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16 07:39回复
    你们存的资料是真的多,我都没有这些东西,秋季后我发点实操的东西出来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7-16 08:08
    收起回复
      2025-08-01 01:53: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干货


      3楼2020-07-16 09:08
      回复
        好,牛β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7-18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