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吧主大大加精,接着更新

本楼资料均来自Thomas Wesener博士(德国),下面是他的论文原址: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2498514_The_Giant_Pill-Millipedes_order_Sphaerotheriida_-_An_annotated_species_catalogue_with_morphological_atlas_and_list_of_apomorphies_Arthropoda_Diplopoda截至2016年10月,蟠形目下分5个科、24个属(见下图),共有约350个种。

蟠形目下5个科的介绍,由我本人整理而成:
1. Arthrosphaeridae科【图中绿色部分】
此科是目前相对了解较多的一个科,下分4个属。
此科同时包含了蟠马陆中最巨大的Zoosphaerium属(巨翠蟠马陆就在这个属)和最小的Microsphaerotherium属(就是这个属!!还没有球马陆大的奇葩,全属没有一个成员突破20mm体长)。
除了Microsphaerotherium这个叛徒以外,此科另外三个属都是蟠马陆中的巨人,牢牢占据了蟠形目平均体型前三大属的位置:
Zoosphaerium属都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低地雨林,所有种都在50mm以上,极限体型约90mm;
Arthrosphaera属分布于非洲东部、印度西高止山脉和喜马拉雅南麓(这个属的奇特分布规律正是蟠马陆演化史的最好例证),所有种都在40mm以上,极限体型约70mm;
Sphaeromimus属都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中部山地雨林,除了一个种(Sphaeromimus inexpetatus,体长约20mm,其种名的意思正是”出乎意料的“,指其体型小)外都在40mm以上,极限体型约50mm。
——————————————————————————————
2.Sphaerotheriidae科【图中蓝色部分】
下分两个属,分布于非洲东南角。我查了很久,它们的资料少的可怜。我所能搜索到只有几张已然干瘪掉色的标本照片,证明它们是体型30~50mm的中大型蟠马陆。
它们分布的地区气候比较干旱,这些蟠马陆在理论上应当是比较耐旱的种类。
——————————————————————————————
3.Cyliosomatidae科【图中暗黄色部分】
下分两个属,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布范围几乎与Procyliosomatidae完全重合。关于这个科的专业资料几乎没有,图片倒是有几张。
——————————————————————————————
4.Zephroniidae科【图中红色部分】
下分15个属,是个大家庭。全部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是中国人最常接触到的科。国内能买到的蟠马陆 除了巨翠蟠(现在应该已经不流通了)以外全部都是这个科的成员。
极限体型约50mm,体型最大的种类都分布于马来地区,1楼的宝石蟠是其中之一。
本科的Zephronia属(中文正式名 泽马陆属)包含了国内我们能接触到的绝大部分蟠马陆种类,比如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Zephronia profuga香港泽马陆(下面会介绍)。
——————————————————————————————
5.Procyliosomatidae科【图中明黄色部分】
2009年才刚刚建立的新科,大量分布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东部。这个科的成员拥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特征,比如甲壳上生长了稀疏的刚毛,这些毛的作用还未知。
此科还有一些与其它蟠马陆都不一样的奇怪特征,日后会介绍这个科一些常见的品种。
蟠形目五个科的分布图,与上面分类树的颜色相对应,供参考。

蟠马陆的分布图就是地球地质运动的直接体现。
2亿年前,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印度、非洲、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相互分离了开来。原本栖息在冈瓦纳古陆的蟠马陆也随着大陆一起移动,形成了今天奇特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