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燧阴燧之铸造
在《周礼》一书中,有“夫燧取明火于日”,意思是祭祀中的火苗必须用“阳燧”取自于太阳,这“阳燧”便是特制的凹面铜镜。
虽然阴燧、阳燧的材料都是用的铜、锡合金,且都是凹面镜,但铸造的日子和时辰是迥异的,因为用途不一样。
古代“阴阳相应”的思想影响,“阳燧”的制作也有了相应的规定:即“五月丙午日中铸”,而在“十一月壬子夜半铸”的凹面铜镜,则成为专门用来承接月夜露水的“阴燧”(出自《搜神记》)。
也就是说,若要成为阳燧,就得“五月丙午日中”时刻浇铸,此时的阳气最重;若要成为阴燧,就得“十一月壬子夜半”浇铸,这个日子的夜半阴气最重。
“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铸为阳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铸为阴燧。(言丙午日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阴燧,可取水也。)”。(晋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汪绍楹校注:“言丙午日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阴燧,可取水也。” )
阳燧因取火于日,近于天也,所取之火属于天火;阴燧取水于月,月之精华,所取之水属于天水,故多为占卜与祭祀时使用。
-----
阳燧铸造:
阳燧铸造之时也有讲究,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制造,因为阳燧属阳,制造的时间必须是至阳之日。
一般这样的日子会在端午节期间出现,正所谓“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午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比真取火之道也”(东汉王充的《论衡》)。于是,在端午节时出现了一个习俗,名为“铸阳燧”。
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午时水、极阳水
端午节是夏历五月五日,又称“重午”,那一天午时(从上午11点到下午1点)的水称为“午时水”。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午时,但是只有重午这一天午时的水称为“午时水”。
端午节,以干支记日来看是午月午日,故而也称“重午”,“午”代表阳火,阳气最高点。从天地五行来看,重午日干支是双重极盛的阳火,就是“纯阳”日。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
午时水制的药袪毒
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南朝人在端午当日起早采艾草、药草形成风俗,《荆楚岁时记》说这种风俗在《夏小正》中有记载:“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音同捐除)毒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又说:“重午日(端午)午时水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可以看到中华汉方药学对午时水祛毒功效的肯定,其所制造出来的药针对疮毒、百虫毒这些邪毒病症的特别效果。
图 为什么要挂艾叶菖蒲?

菖蒲、艾草是“天中五瑞”(天中五瑞:菖蒲、艾草、蒜头、石榴、山丹花(龙船花))的代表,也就是端午节袪毒的代表植物。
“天中”就是指黄历五月五日午时——端午节午时,时值盛夏溽暑,是一年中最潮湿燠热的时候。天中的溽暑、湿热驱动毒虫,“五毒”齐出。“五毒”一般指的是蜈蚣、蛇、蝎、蟾蜍、蜘蛛,这些带有毒性的毒虫。古人以“天中五瑞”制“五毒”。
菖蒲叶形如挺直不屈的剑刃,状似古太阿剑,有菖蒲剑之称。菖蒲性如其形,是一种非常耐阴寒的阳刚植物,《本草纲目》说:“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感百阴之气为菖蒲”。可以见得菖蒲的根性强壮,所以说,用菖蒲来袪毒是有药学根据的。
菖蒲种类多种,多种可以入药,《本草纲目.草之八》说,一般用来驱虫的是“水菖蒲”,又称溪荪,不入药,它“生溪涧水泽中,蒲叶瘦,中心无脊,根高二、三尺”。水菖蒲拔幽涧而生,日夜漱寒泉,“蒲剑斩千邪”,表现菖蒲的阳刚之性。
再说艾草,《本草纲目》说,艾草是纯阳植物,性至热。纯阳的艾草升阳气、杀菌功能很强。艾绒“灸百病”,干艾草泡水薰蒸可以消毒止痒。艾叶切碎放入香囊挂身上也可以驱虫保健。所以说,用艾草来袪毒也是有药学根据的。
艾草,《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五月五日是纯阳之日,菖蒲和艾草这两种“天中五瑞”的代表植物都有至阳之性,用来对付阴毒的“五毒”,表现的就是“阳”制“阴”的科学性,也是中华阴阳学说的生活实践。
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古人有传,特别在重午这一天炼剑、炼镜、采药可以禳解阴毒之气。
午时水铸刀剑锋利
传说用“午时水”铸造刀剑特别锋利。据说台湾老镇台南盐水镇上的桥南老街区的泉利打铁铺老师傅曾经现身说道。老打铁铺坚持每年从当地开井300年的八卦井取“午时水”打制刀剑,一年仅一次更换打铁铺水槽中的用水,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取用午时水。老师傅李一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用午时水来打铁、磨刀才能打造出锋利耐用的刀具。
以阴阳五行来说,天干之丙属阳之火,地支之午属阳之火,一年之中以五月丙午日午时阳火最盛、阳气最刚,是辉光万丈的极阳之火,铸镜可以引火、可以辟邪。
《本草纲目》李时珍说“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古刀剑也是“金水之精”。
“午时水”吸收了天地阳刚之气的精华,是为“水之精”,用它铸造出金属器具,比如古镜、古刀剑,就成了李时珍所说的“金水之精”辟邪神器,周流无极,山海光明,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
在《周礼》一书中,有“夫燧取明火于日”,意思是祭祀中的火苗必须用“阳燧”取自于太阳,这“阳燧”便是特制的凹面铜镜。
虽然阴燧、阳燧的材料都是用的铜、锡合金,且都是凹面镜,但铸造的日子和时辰是迥异的,因为用途不一样。
古代“阴阳相应”的思想影响,“阳燧”的制作也有了相应的规定:即“五月丙午日中铸”,而在“十一月壬子夜半铸”的凹面铜镜,则成为专门用来承接月夜露水的“阴燧”(出自《搜神记》)。
也就是说,若要成为阳燧,就得“五月丙午日中”时刻浇铸,此时的阳气最重;若要成为阴燧,就得“十一月壬子夜半”浇铸,这个日子的夜半阴气最重。
“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铸为阳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铸为阴燧。(言丙午日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阴燧,可取水也。)”。(晋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汪绍楹校注:“言丙午日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阴燧,可取水也。” )
阳燧因取火于日,近于天也,所取之火属于天火;阴燧取水于月,月之精华,所取之水属于天水,故多为占卜与祭祀时使用。
-----
阳燧铸造:
阳燧铸造之时也有讲究,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制造,因为阳燧属阳,制造的时间必须是至阳之日。
一般这样的日子会在端午节期间出现,正所谓“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午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比真取火之道也”(东汉王充的《论衡》)。于是,在端午节时出现了一个习俗,名为“铸阳燧”。
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午时水、极阳水
端午节是夏历五月五日,又称“重午”,那一天午时(从上午11点到下午1点)的水称为“午时水”。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午时,但是只有重午这一天午时的水称为“午时水”。
端午节,以干支记日来看是午月午日,故而也称“重午”,“午”代表阳火,阳气最高点。从天地五行来看,重午日干支是双重极盛的阳火,就是“纯阳”日。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
午时水制的药袪毒
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南朝人在端午当日起早采艾草、药草形成风俗,《荆楚岁时记》说这种风俗在《夏小正》中有记载:“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音同捐除)毒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又说:“重午日(端午)午时水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可以看到中华汉方药学对午时水祛毒功效的肯定,其所制造出来的药针对疮毒、百虫毒这些邪毒病症的特别效果。
图 为什么要挂艾叶菖蒲?

菖蒲、艾草是“天中五瑞”(天中五瑞:菖蒲、艾草、蒜头、石榴、山丹花(龙船花))的代表,也就是端午节袪毒的代表植物。
“天中”就是指黄历五月五日午时——端午节午时,时值盛夏溽暑,是一年中最潮湿燠热的时候。天中的溽暑、湿热驱动毒虫,“五毒”齐出。“五毒”一般指的是蜈蚣、蛇、蝎、蟾蜍、蜘蛛,这些带有毒性的毒虫。古人以“天中五瑞”制“五毒”。
菖蒲叶形如挺直不屈的剑刃,状似古太阿剑,有菖蒲剑之称。菖蒲性如其形,是一种非常耐阴寒的阳刚植物,《本草纲目》说:“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感百阴之气为菖蒲”。可以见得菖蒲的根性强壮,所以说,用菖蒲来袪毒是有药学根据的。
菖蒲种类多种,多种可以入药,《本草纲目.草之八》说,一般用来驱虫的是“水菖蒲”,又称溪荪,不入药,它“生溪涧水泽中,蒲叶瘦,中心无脊,根高二、三尺”。水菖蒲拔幽涧而生,日夜漱寒泉,“蒲剑斩千邪”,表现菖蒲的阳刚之性。
再说艾草,《本草纲目》说,艾草是纯阳植物,性至热。纯阳的艾草升阳气、杀菌功能很强。艾绒“灸百病”,干艾草泡水薰蒸可以消毒止痒。艾叶切碎放入香囊挂身上也可以驱虫保健。所以说,用艾草来袪毒也是有药学根据的。
艾草,《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五月五日是纯阳之日,菖蒲和艾草这两种“天中五瑞”的代表植物都有至阳之性,用来对付阴毒的“五毒”,表现的就是“阳”制“阴”的科学性,也是中华阴阳学说的生活实践。
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古人有传,特别在重午这一天炼剑、炼镜、采药可以禳解阴毒之气。
午时水铸刀剑锋利
传说用“午时水”铸造刀剑特别锋利。据说台湾老镇台南盐水镇上的桥南老街区的泉利打铁铺老师傅曾经现身说道。老打铁铺坚持每年从当地开井300年的八卦井取“午时水”打制刀剑,一年仅一次更换打铁铺水槽中的用水,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取用午时水。老师傅李一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用午时水来打铁、磨刀才能打造出锋利耐用的刀具。
以阴阳五行来说,天干之丙属阳之火,地支之午属阳之火,一年之中以五月丙午日午时阳火最盛、阳气最刚,是辉光万丈的极阳之火,铸镜可以引火、可以辟邪。
《本草纲目》李时珍说“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古刀剑也是“金水之精”。
“午时水”吸收了天地阳刚之气的精华,是为“水之精”,用它铸造出金属器具,比如古镜、古刀剑,就成了李时珍所说的“金水之精”辟邪神器,周流无极,山海光明,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