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易发微吧 关注:531贴子:1,288
  • 8回复贴,共1
无人之地,寂静之地
可为吾暂栖身处。
独思,
独言,
自得其乐
不隐而隐
自在欣喜


IP属地:江苏1楼2020-07-02 09:34回复


    IP属地:江苏4楼2020-07-04 06:57
    回复
      冥想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精神、放松心灵,
      最终达到对自我意识更清晰的掌控
      和内心深处的平静。


      IP属地:江苏5楼2020-07-26 07:36
      回复
        转载
        本能是基因的算法,智能是大脑的算法,本能与智能的混合,即是心智——前者是基因产生的欲望,后者是大脑(神经网络结构)拥有的逻辑。而心智的输出,其实就是本能与智能的博弈。
        禅——佛学称“禅那”(Dhyana,音译为“禅”,意译为“静虑”),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如:排除杂念的静坐、安静的思虑。
        禅的意义是,在“静”中获得“定”,在“定”中参悟无上(或说终极)的智慧,因为定中起慧、定能生慧。
        这类似于,数学家在方程中洞见宇宙结构,物理学家在物理图像中感知宇宙规律,艺术家在心流中瞥见宇宙信息。
        定——佛学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达到内心专注如一的状态。
        在佛学中,与“定”有关的概念有七个(见番外介绍),代表着“静”不同的层次、形式和方式。而“三摩地”(Samadhi,音译为“三昧”,意译为“定”)是定的一个总括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
        禅定——就是基于“静”的行为(禅),来达到“定”的状态(定),也就是通过禅修来入定,即:修禅入定。
        禅修(Meditation,英文同冥想)——印度语是“心灵培育”的意思,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
        具体来说,禅修就是修“止和观”,来进行心灵培育,而修止和修观,又称修禅,即:修止禅和修观禅。从禅的角度来看,禅修也可以称之为静修。
        止观——止即“止禅”,佛学称“奢摩他”(Samatha),意思是停止思绪和意象;观即“观禅”,佛学称“毗婆舍那”(Vipassana),意思是觉察思绪和意象。
        从禅的视角来看,止禅——是静中得定,观禅——是静中得彗。换言之,止——是控制自己放下(即定),观——是局外视角看破(即彗)。
        显然,控制自己放下,只是不在意问题与烦恼(但它们仍在那里),而只有局外视角看破,才可能(参悟底层逻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烦恼——前者需要定力,后者需要智慧。
        所以,修止——就是追求“定”,即修定力;修观——就是追求“彗”,即修智慧。
        需要指出的是,修止观——可以只修止(放下),或只修观(看破),也可以止观双修(既放下也看破),而止观是禅修的目标,在实践中有具体的形式,即:如何修止,如何修观。
        入定——就是通过修止,进入到一种“定”的状态,深入这个状态,就是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熄灭”(即灭思维)的过程,当定入极致之时,即是无我,又称“灭尽定”,这是定的最高境界。
        那么,从禅的角度来看,“定”的程度即是“静”的程度,也就是从入静、到宁静、到至静、到寂静,最后是寂灭——意思是:寂静到泯灭自我,获得不生不灭的超脱。
        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精神状态,代表着有意识地觉察当下,但对当下的一切又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关注和感知。简而言之,就是有意识地觉察当下。
        正念源于佛学的八正道之一,属于观禅(Vipassana,毗婆舍那),所以修正念就是修观(可以获得智慧)。
        而目前,正念已经进入到了心理学和临床医疗领域,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甚至还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
        内观(Vipassana,毗婆舍那)——就是止观中的观禅,也称内观禅,即:觉察思绪和意象。
        从语义概念上来说,正念属于内观的子类,两者都是禅修的目标。但从实践角度来说,两者都可指代修观,区别在于:
        正念与内观,对“定”的要求不高,不追求入定,因此适合更广泛的人群来练习。但它们依旧需要基本的“定”(即专注与平静)。
        例如,在佛学中,修止观可以获得两种定:一个是止定(即奢摩他定),有近行定和安止定;一个是观定(即毗婆舍那定),有刹那定。
        那么,如果只修观,即只修正念或内观,这被称为“纯观”,以此获得解脱的路径,被称为“纯观之路”,这样的人被称为——“纯观乘者”或“慧解脱者”。
        而如果先修止再修观,也是一条获得解脱的路径,但只修止(即追求禅定)并不行,因为获得解脱必须要修观,也就是需要智慧。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由前文可见, 无论什么形式的冥想,其关键就是专注,一切都要从专注开始,或说是从集中注意力开始。
        那么,控制注意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可以说,所有的冥想,都是围绕着聚焦或正念,开始并深入的,而两者的区别在于,聚焦——是消除杂念(可用于修止或修观),正念——是觉察念头(只用于修观)。
        那么,聚焦会变得专注,这很容易理解,但正念要求觉察念头,岂不是注意力会随着念头乱跑,这还如何专注?
        这里的关键在于,正念对觉察有两个要求:一是有意识地活在当下,二是平静不受影响。
        而做到这两点,就需要我们从“主观自我”的局内视角,转换到“客观自我”的局外视角,也就是从当局者转换为旁观者。
        换言之,正念要求你做你自己的观察者,体察自己的念头是怎么回事(为何产生、如何产生),就如同一个心理学家在分析自己,或是心理医生在为自己治疗一样。
        其结果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念头——如愉快或厌恶、开心或难过,但我们不是被这种念头所驱动行为(即被劫持),而是能够平静的以旁观者的心态,去观察这些念头。
        事实上,在任何时间,对待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运用正念,转换视角与身份,来观察自身的念头,获得不一样的心境和洞察,进而看到一个不同的自己和世界。
        例如,在拍照、观景、赏花时;在健身、听歌、散步时,在逛街、购物、坐车时;在工作、思考、发呆时,等等。
        因此,正念本质上,是在提高专注于“局外视角”的能力,或说是在提高,把自己定在“客观自我”位置上的能力。
        冥想的形式很简单,就是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然后静坐下来,有垫子更好,没有也无妨。关键是,如何在静坐中得到专注与平静,这是有技巧的


        IP属地:江苏6楼2020-08-04 09:27
        回复
          隱 yǐn
          〈动〉
          (1) 藏匿;隐蔽 [hide;screen;shield;vover]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IP属地:江苏7楼2020-08-04 09:27
          收起回复
            何妨吟啸且独行


            IP属地:江苏8楼2020-08-25 02:17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0-01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