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51,132贴子:2,725,402

科普:彝族父系构成(最全数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普:彝族父系构成
(最全数据)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16 06:37回复
    彝族的骨干是羌氐系
    彝族构成,以1、O-M117(α6b为多)
    2、D(D1a1a1a2-Z31591)
    3、O1b1a1a-M95(F789、F1606)
    和O1a1a-M307为主
    然后,历代又不断南下西进,入股了O贝塔、N1b2、Oγ、
    C2南、D1a1a1a1(汉藏共享支)
    N1b2发生地在环渤海,后迁入河南、陕西(河南平粮台刚明确M311墓是N1b2)
    N1b1在东北山东
    (付巧妹新测山东小荊山、博山都是N1b1)
    N1b来自环渤海,
    网上有几个彝族是1819下游支,就胡扯他们那儿是1819源头,很无知!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16 06:52
    回复
      2025-08-30 02:46: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复旦抽测的彝族数据:
      四川省凉山州彝族父系Y染色体检测数据,取样64例,样本随机抽取于凉山州彝族聚居的昭觉、布拖、美姑、喜德、越西等五县彝族成年男子,涵盖凉山彝族圣乍、所地、依诺三个方言区。在原有社会等级中包括黑彝(诺伙)与白彝(曲伙)两个等级的成员,并自述其父母双方三代以上均为彝族根骨。
      C3:3/64=4.7%
      D1:6/64=9.4%
      F2:26/64=40.6%
      N: 3/64=4.7%
      O2:16/64=25%
      O1a:3/64=4.7%
      O3*:1/64=1.5%
      O3a3b:1/64=1.5%
      O3a3c*:1/64=1.5%
      O3a3c1:4/64=6.2%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
      云南彝族,取样数量有330例:
      C=31/330=0.094 (也就是9.4%,下略)
      D=8/330=0.024
      F2=78/330=0.236
      O*=11/330=0.033
      O1a=16/330=0.048
      O2a=38/330=0.115
      O3*=8/330=0.024
      O3a=47/330=0.142
      O3a3*=16/330=0.048
      O3a3b=9/330=0.027
      O3a3c*=24/330=0.073
      O3a3c1=27/330=0.082
      N=17/330=0.052 (即5.2%)
      父系Y染色体F*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类型, 主要出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与斯里兰卡等南亚次大陆及附近地区的土著达罗毗荼人中。
      在印度北方邦及其周边地区F*在低等种姓里频率较高,在第四种姓首陀罗里为5.7%,在最低的种姓不可接触者(贱民)里为15.8%,在高等的雅利安人种姓婆罗门和刹帝利里均为零。
      在印度江布尔地区F*在第三种姓吠舍里为7.7%,在以上高等雅利安种姓里均为零。
      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各土著的达罗毗荼人部落里F*都有较高的分布,大约在20%左右。
      在被雅利安人征服以前,印度古代土著先期达罗毗荼人中F*的比例应该更高,而F2就是F*类型下游里的一个分支。
      本次抽样,中国四川凉山的彝族中F2高达40.6%(26/64),
      云南的拉祜族中F2所占比例也较高。
      凉山彝族中O2达到25%(16/64),
      中国古代在西南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蜀身毒道,西汉时曾在印度发现出产于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由此可以判断四川凉山的彝族可能是古代印度地区古老人种达罗毗荼人的一支,通过蜀身毒道进入中国西南后和当地土著部落及东亚原始的D系人融合的产物,另外,检测还发现凉山彝族中的黑彝(诺伙)父系Y染色体基本上是F2类型,而部分白彝(曲伙)也同样属于F2类型,部分白彝群体的父系应该是从古代黑彝中分化出来的,于此也可以证明早期的凉山彝族确实是来源于古代印度的土著原始种族。
      《分子人类学揭秘凉山彝族的印度起源》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6-16 07:14
      收起回复
        学者最近又测的另一份,
        (因为每次选择的地域和家族不同,所以,数据差别比较大,但n1b2仍然不是前三名主力支)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6-16 07:18
        回复
          历年发现的羌、氐古DNA数据: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6-16 07:22
          回复
            本月刚公布的齐家文化喇家遗址(古羌数据)
            划黄线部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16 07:42
            收起回复
              N、N1、N1b分化地在环渤海!
              后来N1b2从环渤地区南下西迁,逐渐流向:河南→陕、甘→川
              现在的四川N1b2,是历年逐渐从陕西渭河流域南下形成的。
              下图:
              红字部分,
              红山N1b数据、
              河南(太昊`炎帝故都)平粮台N1b2
              山东八千年前博山、小荊山N1b1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6-16 08:03
              回复
                某些人理屈词穷后,就会说:是假的。
                除了上面复旦等抽样数据。
                咱再看一份论文,
                双柏彝族:50个样本中19个F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6-16 08:08
                收起回复
                  2025-08-30 02:40: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基因多样性角度看,
                  彝族的NM1819,是子子支下游的小分支,类型单一且下游。
                  你们是从仰韶关中地区,西迁出的子支下游小分支。
                  而全国中原、关中的N-M1819从年代、多样性上,更上游更多样,是源发地。你们四川云南仅是移入地。
                  N1b2-M1819是从环渤海迁到河南→陕甘→甘,是这样的顺序,几个彝族小伙不要弄反喽👌
                  高通也不测,原理也不懂,成天只会盯着藏缅血统看,搞笑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6-16 08:25
                  回复
                    收尾,彝族美女震楼
                    不要回避你们的F2常染,彝族小伙们。请不要拉m1819入坑。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6-16 08:31
                    回复
                      分享各族Y构图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6-16 08:31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6-16 08:32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6-16 08:32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6-16 08:32
                            回复
                              2025-08-30 02:34: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F的分布。欧洲中东人绝大多数单倍群GHIJK都是F的直系后代。欧洲第一批农民就有F和G的来源,在欧洲的石器时代遗骸中有发现。
                              现在印度斯里兰卡的F也得考虑被亚洲早期群体影响的因素,毕竟有澳美东亚西伯利亚这些亚洲早期群体的回流迁移融合。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0-06-16 11: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