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esis吧 关注:3,816贴子:51,117

TUM636基础规格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篇填坑文,请关联下文”食用”更佳.
官方叫那个27.5PLUS(29)作TUM636
TUM636作为卜威家自有品牌Kinesis 636专利避震系统的第五代子孙,依然选用6061铝合金无缝管采用SPF(Super Plastic Forming)专利工艺加工而成。
第四代TFM636在小编的眼里是霸气十足,而TUM636就比较"小巧"。小巧在哪?让小编想起了开发之初设计师的无赖(咆哮),放张图,以示小编很诚恳的传达设计师的心情(估计在首次讨论前也被产品经理NG返工了无数次……)

小编认为小巧在虽是金属,但仍要各种限制“体重”,这也是当今新兴材料越来越成熟,各大工厂”被迫前进”的实况吧。一个鸡蛋重约50克,仅仅是要减掉10个鸡蛋的重量也是不易,因为不仅要减重,还要确保强度。下图是摇臂新旧分析初版对比图,包括强度分析,侧向分析,重量分析等。接下来的一路走了一年多,初步3D打印确认,CNC确认,测试确认……(旁白:小编许个愿:下辈子读文科。)

既然说到了摇臂,就不得不说下TUM636的新款一体式摇臂,而原TFM636是两片焊接式。此摇臂强度本是设计给行程160以上避震电动车,电动车的强度要求均高于一般车型,所以用在一般避震车的ENDURO强度上,安全有保障。最可喜的是比TFM636的一体式摇臂重量比TFM两片焊接式还轻了64克。

分享一张整车架图

从车架整体图可以看出,TUM636在往“精小”靠近,在大家反应TFM636较重后,设计师是绞尽脑汁”死磕”那1克2克,后面将详述。焊接方式以FLT(推焊)和TIG(鱼鳞焊)为主,同27.5轮径的TFM636一样,使得前三角没那么粗犷(外观更加平顺)。虽然卜威已经有十几台机器人,但避震车仍需要技术精湛的老焊工来手动完成。
接下来,我们来拆解各部位(详细规格)。

锥形头管为能结合上管和下管线条,特殊设计新造型,不过都是下端为62mm且所配碗组规格仍同TFM636(铰孔规格:上44深10斜45度下55.95深16斜45度),为了重量考虑以及为可容纳更高行程的避震前叉也是缩短了头管长度。现以简洁为美的时代,走线改到了头管,这种走线对于变速来讲,有利有弊。这一点在卜威唯一碟刹铝合金公路车TR590上体现了出来。(卜威也已经在开发从碗组走线的方式了,预计使用在硬尾AM上)

上管同TFM636不一样是整个车架最直接的感观印象,原TFM636的PG管更改为TUM636的三抽管。抽管,除了对材料对工艺的考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减重,对就是要死磕那1克2克。

下管也随上管有些许变小巧,采用三抽管,且同TFM636相比,更大胆的用了更薄的抽管。通过了实验室严格的上十万次的测试,接下来等待车友的检验。(预计在2020-6月下旬上市)

Y型补强片在当今的设计中,几乎是欧美的潮流方向。而又因为每个尺寸中管上端的长短不一,使得此Y型补强片每个尺寸都需要单独开发,就小配件都如此,整车的研发费用不是一般的低。

中管同TFM636一样,可搭配31.6mm座杆,且是由两部分组成,。因为是ENDURO款型,所以车友会多组装内走升降座管,因此在TFM636的经验累积下,在中管下端增加了升降座管内走线绑带孔。下段厚度高达3.0mm,其他管件都以1字头为标准,足以可见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说到中管就不得不说下在TFM636时期偶有接到希望能装弹簧避震器的车友,但是中管下段的开口大小(特殊造型)限制了避震器的最大外围直径。说实话TFM636和TUM636设计都以ENDURO为准,强度测试也仍以ENDURO展开,不能装弹簧避震器是否也是让大家在安全强度内使用的一个小心思呢?

TUM636螺丝仍采用对接式设计,但从中间对接的方式更改为单边,此种设计方式的螺丝卜威以往多用在电动车自行车上,经过全球客户的验证,如今放到TUM636这样ENDURO强度的车款上,相信强度是有足够的提升。

TUM636设计为公制避震器(Trunnion mount),此也是未来的流行趋势。由于公制避震器市面难以购买,因此官方可选购速联ROCKSHOX SDLX SEL+ RT 205*57.5 DB2。
92mm压入式五通,为中管提供更大的焊接空间,稳定性更好,刚性也更好。搭配导链器ISCG05,减少在跳跃中链条的不稳定性,保证链条的优良表现。

上叉转点采用新设计,采用包覆两片夹式设计,此两片夹击式设计还有个好处是让焊接应力分散,也使焊道更加平顺,依然以轻量化为主,造型同摇臂结合,犹如一体式,不论是上观还是侧观,棱线科技感更加突出。


再来关注下大家都想关注的,小编知道,你们一定想关注,那就是后叉YOKE的加强对比。最初TFM636以ENDURO强度测试标准展开,但实际使用多以DH居多……在设计TUM636最初时,本着就算重也要加强的理念下,设计师采用增加横向补强筋的方式增加受力强度,另外宽度也比较宽,也增加了侧向刚性。且在此处还要满足后变速内走线,以及一直追求的减重,因此使用了有限元素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技术。

TFM636是27.5,而TUM636需要兼容27.5+和29,为了轻量化和更好的性能,所以最终仍决定新开发Y型补强管。最终减重45克甚是喜人。Y型两侧的宽度也更宽,提供更好的侧向刚性和稳定性。

SPF的后叉采用三抽管,弧度更大S型结合上管造型,使得更加的整体,但也是结合上管的Y轴有缩小后上叉的Y轴。

后下叉在电动避震车中都表现优异,因此继TFM636后仍在TUM636延续。为了能切实装入29*2.6的轮胎(27.5轮径则可搭配到3.0),RC到了460mm,增加复杂地形特别坑洼地形时的通过能力,这可能牺牲了某些操作的灵活性,比如在跳跃,飞越和过弯等时必须要将身体更靠后维持灵活性。但在大家喜爱的大轮径又要考虑电动避震车的双重压力下,目前是选择”牺牲”了RC。
148mm的后叉宽度可搭配148mm轮组,在ENDURO需求更高稳定性上也是近年来市场的需求。(轴杆规格:148mm*12*P.175, 随车架赠送。还有首管碗组,锁死座管夹SC117,真皮互链贴PC636一并赠送。)

如今在中国自行车圈出新品车架不是隐藏式碟刹都不敢说是新款的“市场”引导下,新款必定是隐藏在左后下叉。TUM636也不列外。TUM636的后勾爪为结合上叉的造型,也为了减重,以及要实现最初的设计理念:全车内走线,依然采用新开发。设计搭配180mm碟刹,也可通过转换座实现203mm盘片的组装。
从整车架来看,TUM636最终重量比TFM636要轻多达400克,这也算是个惊喜。最后上些整车图,以免需要脑补组装后的模样。
最后相约2020-06下旬,不见不散。


IP属地:广东1楼2020-06-15 13:33回复
    辛苦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15 17:3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6-15 18:45
      回复
        本来计划存钱就买这个车架了,但是460后叉长度,我的天!这不改下这个车架估计不会好卖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6-18 23:24
        回复
          谢谢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6-22 22:58
          回复
            已入,挺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6-25 04:04
            收起回复
              不错,没事干非得镂空,藏泥巴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6-28 16:45
              回复
                哪里可以搞到tum636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6-30 16:09
                收起回复
                  这460的rc不知易豚跳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7-09 13:39
                  收起回复
                    真是干货满满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7-19 12:23
                    回复
                      这车架就一个s一个m,真的合适吗,187觉得这m号可能会小,有说法吗大佬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7-22 23:34
                      收起回复
                        还是喜欢我的TFM636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8-13 18:28
                        回复
                          这个车后胆是205*57.5还是65?你的图上是57.5,官网是65,真是迷惑


                          IP属地:江苏16楼2020-08-20 17:23
                          收起回复